两组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2015-02-01 06:48张晶岩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2期
关键词:贝拉消化性螺杆菌

张晶岩

两组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张晶岩

目的 观察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在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经检测均幽门螺杆菌阳性,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雷贝拉唑、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治疗。治疗后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9.07%, 消化性溃疡治疗总有效率为83.72%;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0.70%, 消化性溃疡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与溃疡治疗总有效率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雷贝拉唑、铋剂联合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较奥美拉唑、铋剂联合抗生素效果好, 不良反应轻微, 值得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雷贝拉唑;奥美拉唑

近年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 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为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 因此在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时根除幽门螺杆菌、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尤为重要。本科应用两组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86例, 比较研究两组药物的临床疗效, 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2月于本院就医的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入院后经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测等检查后, 所有患者均符合第8版《内科学》消化性溃疡临床诊断标准[1]。患者表现为慢性病程、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86例患者中, 男47例, 女39例, 年龄32~73岁, 平均年龄54岁;病程1.5~9.0年, 平均病程4年;胃溃疡37例,十二指肠溃疡49例。患者就医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24例, 女19例, 年龄33~73岁, 平均年龄55岁;病程2.0~9.0年, 平均病程4.2年;其中胃溃疡患者19例,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4例。对照组:男23例, 女20例, 年龄32~71岁, 平均年龄53岁;病程1.5~8.0年, 平均病程3.9年;其中胃溃疡患者18例,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5例。患者本次就医前3个月均未行相关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症状、病程、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确诊后, 对照组:奥美拉唑20 mg,胶体果胶铋颗粒240 mg, 克拉霉素片剂0.5 g, 阿莫西林片1.0 g, 以上药物均口服2次/d, 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雷贝拉唑20 mg, 1次/d, 胶体果胶铋颗粒240 mg, 克拉霉素片剂0.5 g, 阿莫西林片1.0 g, 以上药物口服2次/d, 2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腹痛、反酸等变化, 定期复查胃镜及尿素酶抗体检测幽门螺杆菌。

1.3 疗效评定标准 分4级评定, 治愈:溃疡症状完全消失,胃镜下溃疡完全消失或形成瘢痕, 周围无炎症反应, 幽门螺杆菌检测阴性;显效:溃疡症状较治疗前显著缓解, 胃镜下虽溃疡完全消失或形成瘢痕, 但周围组织仍有炎症反应, 幽门螺杆菌检测阴性;有效:溃疡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胃镜下溃疡面积较治疗前缩小50%以上, 幽门螺杆菌检测可呈阴性或阳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加重者。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临床疗效, 对照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9.07% (34/43), 消化性溃疡治愈17例, 显效11例, 有效8例, 无效7例, 溃疡治疗总有效率为83.72%;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0.70%(39/43), 消化性溃疡治愈19例, 显效12例,有效9例, 无效3例, 溃疡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与溃疡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轻微。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 据统计, 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0%~20%[2], 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临床研究表面, 造成消化性溃疡发病和复发的主要的原因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胃溃疡患者中80%以上,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95%~100%经检测Hp均呈阳性, 而在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后, 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则可降到1%~3%。由此可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极大的相关性, 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关键[3],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兼顾抑制胃酸分泌及进行保护胃黏膜的治疗。

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是治疗酸相关性溃疡的首选药物,两者均为质子泵抑制剂, 临床作用为能迅速穿过胃壁细胞膜,聚积在强酸性分泌小管中, 进而转化为次磺胺类化合物, 后者与 H+-K+-ATP酶α亚基中半胱氨酸残基上的巯基作用后形成共价结合的二硫键, 使 H+-K+-ATP 酶失活, 从而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作为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的雷贝拉唑与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比较, 雷贝拉唑发挥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较奥美拉唑更快、更安全。胶体枸橼酸铋能够在酸性环境下形成不溶性铋盐, 覆盖于溃疡表面, 且同时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克拉霉素是目前已知抗生素中对Hp作用最强的药物之一。阿莫西林是β-内酰胺类药物,对治疗Hp感染有良好的作用。

本组临床研究发现, 在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时, 联合应用雷贝拉唑、果胶铋、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可使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达到90.70%, 溃疡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02%。

综上所述, 应用该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 具有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葛均波, 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71-372.

[2] 劳国琴, 王佳良.4种拉唑类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比较.医药导报, 2006, 25(2):160-162.

[3] 王自启.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3):155-15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126

2015-01-20]

137000 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猜你喜欢
贝拉消化性螺杆菌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老狗贝拉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四十九条围巾
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三根横线的秘密
HPLC法测定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的有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