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细菌的分布、变迁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驻马店市中心医院PICU病房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儿各类感染标本所分离的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送检标本3 526份,共分离出病原菌70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8.6%,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株占21.4%,主要为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非发酵菌耐药性较高,肠杆菌科稍低,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外,对于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非常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更高。结论 非发酵菌及肠杆菌科等阴性杆菌已成为PICU病房主要病原菌,监测病区细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依据病原学及耐药性资料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05-0023-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05.019
作者单位: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Analysis of Children's Intensive Care Unit Bacteria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the results of bacterial cultur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samples of 3 526, a total of 706 strains pathogenic bacteria isolated, among them, the gram negative bacilli (78.6%), mainly for acinetobacter, klebsiella pneumonia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gram-positive strains (21.4%), mainly for staphylococcus aureus.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there is an upward trend in the composition than the fermentation bacteria resistance is higher, slightly lower enterobacteriaceae, staphylococcus aureus, except vancomycin, rina thiazole amine to other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level is very high,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 resistance higher. Conclusion The fermentation bacteria and enterobacteriaceae negative bacilli have become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the PICU ward monitoring ward bacteria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status of drug sensitive test according to the etiology and drug resistance data and reasonable choic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 Children, Intensive care unit, Bacteria, Drug resistance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PICU患者送检的血液、痰、尿液、粪便、静脉导管、各种引流液和穿刺液等标本中培养分离病原菌。同一患者、同一部位7天内的相同菌株标本视为同一菌株,不重复统计。
1.2 方法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对血液和脑脊液标本采用美国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法培养,其余标本采用常规方法培养。对检测的细菌应用法国梅里艾WITER-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作出种类鉴定及药敏MIC检测。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检出病原菌分布
2.1.1 病原菌分离 送检标本3 526份,共分离出细菌706株,阳性率为20.0%。其中经气道吸取的深部痰482株,占68.3%,血液160株,占22.7%,其他(包括静脉导管、尿液、粪便、引流液、穿刺液等)64 株,占9.1%。
2.1.2 病原菌种类及分布 PICU检查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革兰阴性杆菌共555株,占78.6%,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明显占优,革兰阳性球菌共151株,占21.4%,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2011年、2012年以及2013年每种病原菌的数量以及所占比例如下[n(%)]:革兰阴性杆菌174(79.5)、186(79.1)、195 (77.4),合计555株,占78.6%,其中鲍曼不动杆菌为33(15.1)、42(17.9)、47(18.7),合计77株,占10.9%;肺炎克雷伯菌为44(20.1)、46(19.6)、47(18.7),合计33株,占4.7%;大肠埃希菌为45(20.5)、47(20.0)、40(15.9),合计11株,占1.6%;阴沟肠杆菌为6(2.7)、5(2.1)、6(2.4),合计11株,占1.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4(1.8)、4(1.7)、2(0.8),合计16株,占2.2%;流感嗜血杆菌为2(0.9)、1(0.4)、3(1.2),合计6株,占1.1%;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1(0.5)、2(0.9)、4(1.6),合计12株,占1.7%;铜绿假单胞菌为29(13.2)、31(13.2)、35(13.9),合计8株,占1.1%;其它阴性杆菌10(4.6)、8(3.4)、11(4.4),合计24株,占3.3%;革兰阳性球菌45(20.5)、49(20.9)、57(22.6),合计152株,占21.4%;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5(6.8)、14(6.0)、15(6.0),合计11株,占1.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13(5.9)、16(6.8)、21(8.3),合计14株,占2.0%;溶血葡萄球菌为9(4.1)、8 (3.4))、9(3.6),合计7株,占1.0%;屎肠球菌2(0.9)、4(1.7)、5(2.0),合计9株,占1.3%;其它阳性菌为6(2.7)、7(3.0)、7(2.6),合计6株,占0.8%。总共合计为219(100.0)、235(100.0)、252 (100.0),合计706株,占100%。
2.2 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胞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对部分头孢菌素敏感性稍差,以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最好,对氨曲南、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均>32%,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呈逐年上趋势 [1]。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较高,对第四代头孢吡肟耐药性降低,对头胞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
2.3 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100%,对苯唑西林和加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万古霉素有较高耐药性,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更高,对利奈唑胺敏感率均为100%,2012年、2013年均检出1例MRSA [2]。
3 讨论
目前国内药物临床实验与研究已经通过Etest实验对革兰阴性杆菌的药敏性应用进行广泛研究,通过对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进行分析,对其临床应用的意义与安全性进行进一步论证。由于目前临床广谱抗菌药物中对于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等并不具有完全杀灭作用,因此需要通过对新型临床抗菌药物进行研究,通过对革兰阴性杆菌实验原理进行分析,根据厌氧性、需氧性等不同条件下的菌种进行测试,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出其药敏性特点。
重症监护患者在院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导致治疗时间延长,甚至由于重度感染导致的器官衰竭死亡情况发生,因此医务人员需要通过实验中菌种存活与杀灭方法对患者伤口进行专业护理,并且把握抗菌药物的合理搭配与使用,尽量减少医疗器械与患者伤口处的接触概率。
综上所述,非发酵菌和肠杆菌科等革兰阴性杆菌已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主要病原菌,由于广谱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其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同时,由于革兰阴性杆菌得到一定控制,造成革兰阳性菌感染率逐年上升,耐药严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当根据细菌感染流行病学及实验室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