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探析

2015-01-31 20:12:33周灌中宋士福
职教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对口分段职业院校

□周灌中 宋士福

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探析

□周灌中宋士福

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以下简称“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提高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厘定清“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建立起协调机制,还要做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的配置,并有效地对课程进行实施和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一体化;课程

山东省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从2013年起选择部分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开展3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与2年本科教育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由高职院校与衔接的本科高校共同研究制订分段培养本科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方案、课程体系和主干课程标准。

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还有很多需克服的难点。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被批准为山东省首批试点院校后,与本科院校共同分析,认真实践,得出一系列可借鉴的做法与经验。

科学实施“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首先要厘定清贯通分段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这既区别于普通本科,又要区别于高职专科,要建立起协调机制,来协调高职院校与衔接本科之间的各项工作,还要做一体化的课程设计,这里就要涉及到是重新规划还是现有课程体系的重组问题,另外还有教学资源的配置,如何更加有效地对课程进行实施,如何有效地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一、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培养由于参与试点院校处于不同类别,不同地域,因此在机构设置方面,建立并落实协调机制显得非常重要,需建立三个层级的机构。第一级是决策级,高职、本科院校之间要建立“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共同领导机构,由高职和本科院校的校级领导担任组长,各校的教务处、学生处、系部等不同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负责衔接院校之间开展贯通培养模式的总体协调工作[1]。第二级是策划级,就是以两个院校为基础,建设贯通培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企业人员、高职和本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进行整体设计。第三级是实施级,要从专业教学业务角度,建立教学指导和管理的共同机构,即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教学管理协调小组,主要由高职、本科院校的系部一级的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管理人员、专业教师等组成,负责对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具体工作进行协调。

二、厘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不是普通的升学教育,不是简单提高动手能力的应用型教育,也不是高职、本科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简单衔接,重点体现在“贯通”这个核心上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服务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2],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要,使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能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技术能力。因此,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中,知识目标有了更明确地指向,即不以单纯掌握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为标准,而更加注重对技术能力的支撑,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能力目标不以单纯提升学术发展能力为标准,而更注重对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素质目标更注重对人文素质、价值取向、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综合能力等培养。真正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工程型、高层次技术型以及其他应用型本科人才。

三、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

“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衔接课程体系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按照什么思路与步骤形成课程体系。现在常用的是对照式路径和下延式路径[3],这两种课程体系都是在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改造而成的,所以通过这两种方式的课程构建并没有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产生增量,显然这是不合适的,因为本科课程体系和高职课程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现有的本科课程体系是一种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而高职课程体系则是一种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把两种课程体系进行增减或合并后,只能形成一种即非学科又非职业的课程体系,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课程应该是为学生从事工程技术、应用科学、应用经济等领域的职业提供技术与知识。因此,应用型本科应是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娴熟技术的工程技术型人才。这种人才在传统的高职教育或本科教育都无法实现,“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应按照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路去开发课程,从课程开发技术的角度看,要实现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开发,总体上还要按照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路对课程进行开发。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包括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课程标准制订四个核心环节。首先应确定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然后分析这些职业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再分析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确定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这里首先要解决是应用型本科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高职教育面向的是电气维修、维护岗位,而本科则要面向电气技术工艺及设计岗位,需要具备的是更综合的能力。接下来就要进一步分析职业岗位中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有的是高职可以学习的,有的是本科学生可以学习的,这就需要明确各个工作任务是属高职层面还是本科层面所需要达到的。在召开工作任务分析会时,对企业专家的要求跟高职的专业工作任务分析会请的企业专家也有所不同,企业专家应该为本科毕业,并从一线做起,现在从事工艺及设计等岗位的专家,这部分专家对国内现有的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有充分的体会和理解,这样分析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才有基础。

工作任务得出后,需要继续推进到职业能力层面,最终获得高职、本科课程内容区分度的分析路径。之后深入分析每条职业能力对知识、技能学习水平的要求,开发课程标准,这种课程标准是在全新的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得到的,因此就完成不同于原有的高职、本科的课程标准改造。这种课程体系建设,大大减少了课程重复现象,形成了高职、本科的贯通培养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要想做好“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还必须考虑要设计的课程体系的职业性,这样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真正的一体化。

四、教学资源一体化

根据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相关要求,进行衔接的本科院校是办学时间较长、办学基础较好的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参与衔接的高职院校主要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及个别教学改革成效突出的省技能型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试点专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两所学校衔接,需要实现教学资源一体化[4],首先是实训条件的一体化,虽然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现阶段要求在高职段学习三年,本科段学习两年,但这“3+2”需要形成一体化,决不能割裂,高职院校在动手实践的实训室方面较强,而本科在研究型实验方面较强,课程体系一体化后,不可避免在前三年学习用到研究型实验的实训项目,而后两年也需要动手实践性的实训项目,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突破地域障碍,两个阶段的实训项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穿插在高职院校、本科院校进行。还要形成教师资源一体化,因课所需,因需而设,目前,本科教师研究创新能力较强,高职教师实践能力较强,可利用各自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一体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

高职与本科院校需共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由双方学校、企业、学生构成的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双方共同组建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质量管理办公室、教学督导室,完善学生信息反馈机制。质量管理办公室全面检查督办“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督导室由企业专家和两校教学专家共同组成,检查督导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教学质量督办;学生信息反馈采用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方式反馈教师教学情况,每学期一次集中反馈,做到“两个确保”(确保全体学生参与,确保反馈信息处理及时),平时通过网络、督导信箱等多途径反馈,达到信息的畅通[5]。

完善由双方学校、企业、学生构成的质量评价体系。由行业企业专家、双方院校和系部督导、在校生、毕业生等组成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系统,对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进行评价,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多方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制定相关评价制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定期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活动,将毕业生就业率、起薪率、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并与高职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

六、几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经费投入

在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过程中,需加大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例如山东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教学改革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包括进行行业企业及同类学校调研、学术研讨、专家评审、开发过程培训、图书资料购置、教材开发等。同时,应用型本科对实训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加大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参与院校的实训室建设,符合工程型、高层次技术型以及其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形成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创新能力的逐级能训实践教学体系。

(二)理念转变

本科教育是一种学科型的教育,学科论与职业论存在着重大的差别,本科院校教师普遍坚持学科论,围绕知识的系统性组织课程,认为课程内容不应局限于某些特定的职业领域,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适应社会变化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并且认为课程内容不应考虑目前工作岗位上的应用,最重要的是为学生后续学习或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从学科的完整性来分析专业的课程体系。这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特征,职业教育需要的是通过职业上工作任务分析得到学生的行动能力,这与职业院校近年来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课程体系的思路是完全相同的,职业教育没有必要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关键要提供给学生对就业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本科、高职教师在理念上有重大差别,这就需要高职、本科院校的所有老师树立职业教育理论观。

(三)教材开发

虽然有好的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方案,但如果没有落实到课程的教材作为支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方案也只能是流于形式,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开发。原有本科教材开发时,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是系统性传授抽象知识和非应用型知识,而对于职业院校而言,进行教材开发要深入提炼实际工作中的知识要求和操作技术,使教材反映出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是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教材的,有利于克服传统课程中学生掌握知识但不懂工作的情况。技术是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否描述出工作中新技术是职业院校教材的重要评价指标。在教材设计时,要注意结合实际工作岗位任务和技术要求,引入企业使用的工单、报告、表格等,设计项目化、任务化的教材,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填写,培养他们的工作思维能力和适应复杂多变工作情境的能力。

总之,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是我国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大改革与创新,应不断探讨新思维,新方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李珏.对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12(22):54-56.

[2]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通知[Z].鲁教高字[2013]20号.

[3]徐国庆.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设计[J].江苏高教,2013(3):139-141.

[4]徐国庆.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69-70.

[5]陈效民.上海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试点的外部质量保障框架设计[J].职教论坛,2013(34):60-62.

责任编辑蔡久评

周灌中(1974-),男,江苏灌南人,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宋士福(1965-),男,山东聊城人,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高职本科衔接视域下差异化教学策略研究”(编号:2014zcj053),主持人:周灌中。

G710

A

1001-7518(2015)12-0029-03

猜你喜欢
对口分段职业院校
一类连续和不连续分段线性系统的周期解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今日农业(2019年13期)2019-01-03 15:05:47
分段计算时间
对口帮扶这一年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8:12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
太空探索(2016年9期)2016-07-12 10:00:04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08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