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丽
依达拉奉早期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李秀丽
【摘要】目的 探析依达拉奉早期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运用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两组临床治疗效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运用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不仅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依达拉奉
作者单位:165000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市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指的是由于脑供血动脉闭塞或狭窄使脑供血不足而导致脑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感觉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失语、突发眩晕、共济障碍、单眼黑蒙以及复视等症状,患者发病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出现诸多并发症,比如颅内压增高、消化道出血、肺炎等[1],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患者瘫痪或死亡。近年来,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依达拉奉早期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经颅脑CT或MRI检查结果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25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年龄57~77岁,平均年龄为(60.2±14.3)岁,病程6~70 h,平均病程为(37.5±10.8)h;观察组28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年龄59~75岁,平均年龄为(59.3±13.5)岁,病程5~71h,平均病程为(37.1±10.5)h。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肝、心、肾以及肺等功能障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临床上主要给予常规治疗,即预防感染、抗凝、抗血小板、支持对症以及调控血糖、血压等治疗,并运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次/天,1个疗程为14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运用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即将30 mg依达拉奉注射液放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次/天,1个疗程为14天。
经过1个疗程治疗,观察组14例基本痊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8%,而对照组9例基本痊愈,7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2.5%,两组临床治疗效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脑供血不足导致的神经元凋亡和坏死,而生成过多的氧自由基是直接导致神经元凋亡的一个重要机制。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大脑在缺氧、缺血的情况下,往往通过白细胞、发生四烯酸代谢以及损伤线粒体呼吸链等形成自由基,对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后,在氧充分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自由基,从而导致一连串自由基级联反应[2]。一般来说,自由基主要对不饱和脂肪酸的多个不饱和双键进行攻击,使其产生过氧化反应,损害脂质膜,增加通透性,各种细胞器开始解体,不仅使细胞毒性脑水肿进一步加重,还会对血管内皮细胞膜产生攻击,从而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不断加重,威胁患者生命。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脑保护剂,可以抑制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害,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的目的[3]。此外,依达拉奉进入患者体内后,可以显著提高机体的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而红细胞生成素不仅可以清除自由基,还能对抗氧化作用、神经细胞凋亡进行抑制,使血管痉挛明显缓解,对炎症反应进行调节,促进干细胞生长,从而充分发挥诱导新生血管生成和生长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疗效显著[4]。临床上运用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不仅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樊东升.新型强效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9,29(2):379-380.
[2]丁宏岩,董强.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2(12):493-494.
[3]宋来军,李和永,张才,等.依达拉奉早期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0,12(5):983-984.
[4]齐敬玲.神经保护剂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5):105-106.
Analyze Curative Effec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Edaravone in Early Period
LI Xiuli Greater Hinggan Mountains Region People's Hospital Neurology Depart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JGD 165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dr in early applied to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Methods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June 2013 treated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randomly separated into two groups, which give control group routin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use in accordance with edaravone in combination therapy, compared two groups of therapeutic effect.Results Treatment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8%,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2.5% in the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two group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difference to be markedly,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use in accordance with edaravone in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not only small adverse reactions, high safety,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and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Stroke, Edaravone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10.187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10-0218-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