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站在更高处
“谷贱伤农”这一观点,在中国的历史上已经得到过多次论证。如今,在国家粮食持续多年增收的大环境下,粮食价格却遭遇“滑铁卢”,无疑会打击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此时,国家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正是清晰地看到农民当下面临问题的本质所在。这也正是现代农业建设所需要的。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试点,安排一定面积的耕地用于休耕,对休耕农民给予必要的粮食或现金补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
《建议》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指引了方向。正所谓“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国家基于这一方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出台相关政策,势必会极大释放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激活农村的活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