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农艺师 刘懂伟
苜蓿是多年生豆科作物,号称“牧草之王”,建植后次年即能获得较高的产量。苜蓿分枝多,茎叶繁茂,多数地区每年可以收割3-4次,少数地区可每年收割6次以上。多次刈割苜蓿会不断消耗土壤矿质元素,为了获得优质、高产的苜蓿干草,保持土壤中的养分平衡,需根据苜蓿的营养需要,进行合理施肥。
由于苜蓿产量高、营养价值高,养分获取能力强,它所需养分远较一般作物高,每生产1吨苜蓿干草,约需氮10kg-15kg,磷 2kg-4kg,钾 10kg-15kg,钙15kg-20kg。合理施肥是苜蓿高产、稳产、优质的关键。苜蓿每年自土壤中吸取大量养分,如长期不施肥,土壤矿质养分逐渐减少,难以维持土壤肥力,必然影响苜蓿的品质及产量。苜蓿叶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其品质好坏及营养物质含量的重要指标,试验表明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叶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国内苜蓿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对养分的管理是苜蓿干草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需要注意建植当年以及越冬返青期的养分管理。
氮为植物重要的营养元素,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组分,此外核酸和叶绿体的形成也离不开氮,因此氮对苜蓿的生长发育乃至产量和品质都有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苜蓿具有共生固氮的能力,一般通过固氮作用获得的氮素基本上能满足苜蓿正常生长之需。因此在苜蓿生产上关于氮的使用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苜蓿不需要增施氮肥。因此在很多地方种植苜蓿时,忽视氮肥的使用。一般认为,在苜蓿返青前施用氮肥,可加快苜蓿返青,增加苜蓿产量。
磷是组成核酸、磷脂、腺苷三磷酸及许多辅酶的元素,参与物质合成和植物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追施磷肥对次年苜蓿的植株性状和干鲜草产量有显著的改善。充足的磷能够增加苜蓿的叶片和茎枝数目,提高分蘖数量、促进根系生长,提高苜蓿吸收水肥的能力,有利于抗旱和提高土壤肥力。由于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差,容易被固定,所以水溶性好的磷肥更能发挥肥效。
苜蓿是典型的喜钾作物,研究表明钾能增加根长和根重,使苜蓿拥有更多、更强大的根系以吸收更大范围的营养和水分。钾能增加苜蓿的根瘤数,提高根瘤质量和固氮能力。钾对苜蓿光合作用十分重要,缺钾不仅光合作用减弱,同时其抗逆性也减小。钾肥对苜蓿的影响仅在施肥的当年,次年效果不明显,所以钾肥一般需每年施用。
钙是形成苜蓿纤维的重要元素之一,苜蓿对钙的需求量与钾相当,虽然目前在国内大部分草场暂时没有发生大面积缺钙状况,但是在部分院校的苜蓿试验田内,出现缺钙症状,这一点需要苜蓿种植企业格外注意并提前预防。苜蓿对镁和硫以及铁锌锰硼等中微量元素也有一定的需求,这些养分单纯依靠土壤提供是不够的,必需通过肥料的施用才能满足。较好的苜蓿专用肥一般都会根据苜蓿的微量元素需求以及土壤测试结果适量添加。
营养元素之间相互配合具有协同和拮抗作用。例如,磷对氮有促进作用,而对锌则有拮抗作用,所以种植苜蓿施用磷肥最好搭配使用锌肥。钾肥、钙肥和微量元素与二铵配合施用能表现增产。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苜蓿产量有明显的增产效应,使苜蓿的叶茎比增大,质量提高。苜蓿在苗期施用磷肥,配合少量氮肥对促进苗期及以后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此时少量的氮可以迅速提苗,加速苜蓿根瘤形成,后期土壤停止供氮后,杂草因缺乏养分而减少,对提高苜蓿的产量和质量大为有利。
苜蓿播种前需测定土壤营养元素状况,作为确定施肥量的依据。对于初次播种的苜蓿人工草地,当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时,建议播种苜蓿时施少量的氮肥做种肥,目的是保证苜蓿幼苗能迅速生长,提高建植当年产量。用量是施纯氮2kg-3kg/亩,一般使用磷酸二铵。磷肥可在播种前作为底肥施用,条施效果最好,尽量一次施足整年的磷肥。常用的有过磷酸钙,施用量一般为100kg-150kg/亩。钾肥可以和磷肥混施节省施肥成本。一次性施用钾肥量为50kg/亩。
对于两年以上的苜蓿人工草地,应掌握以下几个施肥原则:第一,氮肥少施或者不施,以减少杂草生长。为了加快返青,可以施用少量磷酸二铵,其中的氮可以起到足够的提苗作用。第二,磷肥一般倡导一次性施入即可保证全年用量。一般磷肥施用普钙或者二铵。第三,钾对产量构成至关重要,降低病害侵染,提高抗寒性和越冬能力。第四,硫必须转变成硫酸盐态的硫才能被植物吸收,这个过程是比较缓慢的,尤其是追施的硫。因此如果土壤硫含量偏低,可以施用硫酸钾或普钙。微量元素建议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追施,或使用含微量元素的苜蓿专用肥。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在刈割前10天,不应通过叶面喷施的方法进行施肥,以避免苜蓿叶片含有过高的微量元素而导致对牲畜的毒害。
此外,为了简化苜蓿施肥,提高机械作业效率,目前国内一些肥料厂家相继推出苜蓿专用肥,但由于质量参差不齐,选用还需谨慎。首先要看肥料厂家是否根据当地进行土壤测试提供配方,好的配方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苜蓿生产效率。其次看农化服务,好的农化服务应该是推荐合理的、经济的施肥方案,为农户和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