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珊
(河南大学 出版社,河南 开封 475001)
出版档案现状调查与分析
张 珊
(河南大学 出版社,河南 开封 475001)
出版档案是重要的文化产品档案,在文化强国中具有重要价值与作用。全国446家出版社的出版档案存量近500万卷,每年新增超过40万卷,数量十分庞大。出版档案目前在管理利用上存在各自为政、缺少监管,研究上规模小、持续性差、人员少、水平偏低、内容宽泛、缺乏横向交流沟通等问题。加强依法监管,增进横向交流,采用先进技术,建立共享平台,是出版档案今后的研究重点与方向,也是出版档案工作的现实需要。
出版档案;出版社;调查;现状
文化强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近年来文化出版行业在国家扶持与自身努力下得到了飞速发展。据统计,2012年我国新出版书籍241 986种,重印书籍172 019种,海外出版发行书籍7 568种,引进图书版权总数16 115项。与此同时,出版档案工作却存在着一些与出版行业整体发展态势不相适应的状况。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有必要重申出版档案在出版工作中的重要性,确立出版档案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在出版行业高速发展中依法对出版档案进行管理,充分发挥出版档案在文化强国中的作用,为出版事业繁荣发展服务。
图书出版是国家重要的文化事业。出版社书稿档案是一种专门文化产品档案,简称出版档案或书稿档案,它是“图书编辑出版过程的历史记录,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1]。截至2012年底,我国有图书出版机构446家,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的《出版社书稿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以1书一卷的要求来计算,我国现有书稿档案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由于缺少出版社书稿档案的专项统计数据,我们只能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的图书出版及版权输入输出数据进行推算(表1)。
*数据摘自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m=hgnd.
出版社数以2010年有统计数据的平均值459个计,2003~2012年10年间平均每个出版社每年平均出版新书353种,1980~2012年的33年间全国每个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新书平均累计为11 639种。
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的《出版社书稿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以1书一卷的要求来计算,每个出版社1980年以来新增加的书稿档案应不少于10 000卷。全国书稿档案保守估计也应在4 000 000~5 000 000卷,相当于全国一些省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全部馆藏档案数量,而且每年以400 000卷以上的速度增长。如果再加上1980年前积累的书稿档案和图书版权输入输出档案,全国出版社书稿档案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专业档案资源。
如何管理和利用好这样一个十分庞大而丰富的档案资源,应当是档案界,特别是出版社管理层以及档案管理人员关注与研究的重点。以下是1980年以来有关出版社书稿档案研究文献(主要项目)的统计分析情况。
1.样本文献来源与选择
样本选择来自知网文献数据库。检索项为“篇名”,检索词为“书稿档案”或者“出版社档案”或者“出版档案”,共检索到69篇文献。在检索项中使用不含“出版档案史料”“出版档案揭示”“出版档案学论著”后,剔除了5篇与篇名、出版档案相似但不属于出版档案内容的文献,实际样本文献为64篇。
2.样本来源数据库及分析
以文献的来源数据库划分,64篇文献分别来自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特色期刊、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5个数据库。具体篇数及占比如下: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54篇,占84.38%;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5篇,占7.81%;特色期刊3篇,占4.69%;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篇,占1.56%;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1篇,占1.56%,见图1。
样本涉及了主要研究成果发布主体与载体,但作为高层次研究与高质量标志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没有一篇文献。也就是说博士、硕士没有一个人选择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这种情况与高校高层次档案人才培养及研究方向还多集中在宏观及共性问题的研究上,对专业性强、整体数量大、单位存量少的档案管理与利用关注较少有一定关系。
3.学科分布分析
从文献涉及的学科来划分,64篇文献中共有55篇涉及档案及博物馆、出版和高等教育3个学科,另有9篇没有划入任何一个学科。各学科文献数量及占比如下:档案及博物馆45篇,占70.31%;出版9篇,占14.06%;高等教育1篇,占1.56%;未划分学科的9篇,占14.06%,见图2。
样本的学科归属清晰,没有学科交叉情况出现。其中档案学学科占比超过了七成,是出版学科占比的五倍。这表明研究大多从档案学的角度出发,从出版角度进行的研究还相对比较少。
4.发表年度分析
从1980年第一篇有关出版社书稿档案的文献发表到2013年的34年间,共有文献64篇,平均每年发表论文1.88篇。其中有论文发表的年份23年,年均发表论文2.78篇,最高7篇,中位数为3.5篇,众数有两个,1和3,各有6个年度。中位数上有7个年度,中位数下有16个年度。文献样本年度分布趋势见图3。
从图3中可以看出,整个文献分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0年到1993年,共14年,只有4年有文献发表,发表文献8篇,年均只有0.57篇,我们称之为零星起步期。第二阶段从1994年到2000年,共7年,没有中断,共发表文献22篇,年均3.14篇,我们称之为平衡发展期。这个阶段正好处在《出版社书稿档案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之后。第三阶段从2002年到2013年,共12年,也没有中断,共发表文献34篇,年均2.83篇。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两头高中间低,起伏大,我们称之为“勺”型发展期。
5.研究层次分析
在64篇样本文献中只有44篇列入了社会科学的3个不同层次,其中基础研究29篇,占45.31%;行业指导12篇,占18.75%;职业指导3篇,占4.69%。另有20篇没有列入任何类别,占31.25%,见图4。
从样本反映的情况看,成果的社会科学属性明确,主要偏重理论性的基础研究,实践指导性的研究只是基础性研究的一半。或许是出版社书稿档案具有某种特殊性,研究文献中有1/3无法归入已有的学科类别与层次,这在其他专业档案的研究中并不多见。
6.期刊来源分析
64篇样本文献共涉及期刊报纸35种,刊均发表文献1.83篇。发表2篇以上文献期刊12种,占全部期刊的34.29%;发表文献41篇,占全部文献的64.06%。发表2篇以上文献期刊均集中在档案学和出版类期刊中。
在全部35种期刊中有档案学期刊16种,占全部期刊的45.71%;发表文献38篇,占全部文献的59.38%。这其中档案学核心期刊5种,占全部期刊的14.29%;发表文献21篇,占全部文献的32.81%。出版类期刊12种,占全部期刊的34.29%;发表文献19篇,占全部文献的29.69%。大学学报4种,占全部期刊的11.43%;发表文献4篇,占全部文献的6.25%。其他刊物3种,占全部期刊的8.57%;发表文献3篇,占全部文献的4.69%。样本文献期刊种类分布见图5。样本文献期刊刊文数量分布见图6。
在样本文献期刊种类上,档案学期刊与出版类期刊数量相近,但在样本文献期刊刊文数量上,档案学期刊要超出出版类期刊一倍。档案学期刊是这一研究的主要载体。
综上所述,从统计数据及文献资料计量分析的结果看,我国出版档案管理利用及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
1.总量庞大,增长迅速
从总量上看,全国现有446个出版社,目前保守估计的出版档案应有4 000 000~5 000 000卷,数量非常庞大,甚至超过了某些省份全部国家综合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数量,而且每年新增加400 000卷,增速惊人。但就每个出版社而言,每年平均出版档案不过543种(2012年),近10年来年平均增加只有353卷,数量并不大。从总量上看每个出版社全部出版档案平均不过10 000卷左右,数量并不大。
2.缺少监管,管理利用上各自为政
《出版社书稿档案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各出版社书稿档案工作,在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下,由其主管领导机关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2]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是指出版社所在地的档案局,其主管领导机关是指其所在地的新闻出版局。就是说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与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共同负有对出版档案进行指导、管理、监督、检查的职责。
从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来看,出版档案只是出版社工作的内部事务,不是主要业务,因而也少有关注。这一点从样本文献中只有两篇来自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人员之手也可以反映出来。正是由于缺少必要的行政监管,各个出版社的出版档案管理与利用,实际上处在一个各自为政、自生自长、自管自用的状态。
3.研究人员少,缺乏横向交流沟通
《出版社书稿档案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各出版社应建立档案工作机构,集中统一管理本社档案。书稿档案由编辑室收集、整理、立卷后,总编室负责归档、管理,并定期移交出版社档案机构。”[3]依照规定,出版社的档案室、编辑室、总编室都应设有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就算只有兼职档案工作者,每个出版社也应有3人以上负责出版档案的管理工作,全国446个出版社,至少应当有1 336人与出版档案工作有交集,实际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远不止这个数。但就文献作者情况看,64篇样本文献共涉及作者59名,只占全国446个出版社中与出版档案工作有交集1 336人的4.41%。
除了研究人员少之外,缺乏横向交流沟通也是目前出版档案研究的现实问题之一。从样本文献反映的情况看,就研究者个人而言,64篇样本文献中,独著56篇,占87.5%,合著8篇,占12.5%,合作率只有12.5%;就单位而言,37篇署名机构的文献中,机构独著36篇,占97.28%,机构合著仅1篇,只占2.7%。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出版档案工作者缺乏横向交流与沟通。
根据出版档案管理利用及研究的现状,为促进出版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依法加强监管
依法加强监管,首要的是落实《出版社书稿档案管理办法》。《出版社书稿档案管理办法》明确地规定了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出版社在出版社书稿档案管理中各自的权力与义务,并对如何管理与使用出版档案做出了详细规定。目前出版档案的现状与《出版社书稿档案管理办法》不落实有直接关系。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特别是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认真履行对出版社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职能。而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则应当对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是否认真履行其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职能进行督促检查。只有依法加强监管,才能使出版档案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2.增进横向交流
客观上由于各出版社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又是竞争对手,相互之间就少有交流;且出版档案工作在出版社不是主要业务,领导关注少,加上从业人员少,多数又是兼职,限制了各出版社出版档案管理工作者间的相互交流。这就需要档案专业主管部门、档案学会和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或新闻出版学(协)会,组织一些专门的讲座、交流活动,主动为从事出版档案工作的同志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出版档案工作者也要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主动与同行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与工作能力,提升出版档案管理与利用的水平。
3.采用先进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档案管理与利用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档案的信息化与利用的网络化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同时编辑出版的信息化与网络化也要求出版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与之相适应。因此,在研究上要关注新技术对出版档案形成、收集、整理、管理、利用造成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探索如何适应这种影响,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管理与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虽然出版档案目前在管理利用上还存在诸如缺少监管、持续性差、内容宽泛、缺乏横向交流等问题,但只要我们依法加强监管,增进出版社及相关人员的横向交流,在工作中采用先进技术,推动建立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共享信息平台,就能使出版档案这一重要的文化产品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实现其价值,并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鉴于本文使用的一些数据是来自统计数据的推导,其结论与实际会存在一定偏差,请各位同仁能够不吝赐教,给予批评指正,也希望得到来自一线实际数据的补充与映证。
[1]中国法律法规信息系统.出版社书稿档案管理办法[EB/OL].http://law.npc.gov.cn:87/home/begin1.cbs,1992-09-13.
[2]中国法律法规信息系统.出版社书稿档案管理办法[EB/OL].http://law.npc.gov.cn:87/home/begin1.cbs,1992-09-13.
[3]中国法律法规信息系统.出版社书稿档案管理办法[EB/OL].http://law.npc.gov.cn:87/home/begin1.cbs,1992-09-13.
责任编校:田 旭,马军英
2014-12-18
张 珊,女,河北故城人,研究方向为档案管理与研究。
G275
A
1007-9734(2015)01-006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