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5-01-31 10:11:39段祖安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23期
关键词:双创大学生教育

强 薇 段祖安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泰安 271018

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强 薇 段祖安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泰安 271018

通过对山东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管理体制不顺、课程体系有待系统化和师资水平有待提高等。提出了改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具体措施:改革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确立了以专业、项目、机制和平台驱动为核心的工作模式。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内涵;孵化功能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是培养出的人才与现代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断层,传统就业岗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毕业生需求,就业形式日益严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层次人才,是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山东农业大学作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和山东省首批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全面贯彻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部署,整合我校的专业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教育模式,发挥师资优势,构建“学校搭台,学生唱戏”创新平台,确立以专业驱动、项目驱动、平台驱动、机制驱动为核心的工作模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双创”教学方法,对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做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 我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现状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教育部于2002年4月开始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而高校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范畴的时间更晚。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高校20多年来开展的创业教育活动,提高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转变了就业观念,学生的就业率明显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当前创业教育还存在着如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创业教育理念内涵有待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有待延伸,现在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仅仅是组织少部分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参加“创业设计”等内容的“走秀”活动,这种缺少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活动,难以持久。

1.2 创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

创业教育与育人工作相互脱离,仅当作就业工作部门职责来和攫取荣誉的途径。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环境中来,缺乏系统性理论指导的创业教育是较难获得理想效果的。

1.3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待系统化

开展创业教育,目前高校的做法是加开几门与创业教育有关的课程。其实,创业教育不是开设几门课程就能解决的问题,关键是要将其纳入教学环节。这就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涉及学生培养模式的问题,牵涉到教学改革。

1.4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师资问题是制约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师是创业教育的主导者,创业课程的开设者,创新内容融合的引领者。目前现状来看,首先,现阶段还没有规范统一的现成教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难以把握;其次,大多数教师本身缺乏创业的经历,只会纸上谈兵,难以受到学生的欢迎。

2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采取的措施

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应以专业为依托、以理论为指导、增加专业内涵,彰显专业特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山东农业大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资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构建大学生创新体系采取了 “多轮驱动”的措施促进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

2.1 转变教学理念 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将过去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改为“讨论式、启发式”现代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参与意识。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始终把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中,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2.2 专业驱动 夯实创业教育的基础

2.2.1 科学合理地抓好第一堂课 加强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建设

科学合理地引领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活动,重点突出创业课程理论体系的建设, 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探索与实践。为此学校重新修订了教学教案,建立了以《职业生涯与就业创业指导课》为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体系;聘任校内外1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作为指导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做”自主编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学之路》和《赢在未来-大学生创业务实与策略》等教材。“第一课堂”的创新创业理念教育活动,为我校学生创新创业指明了方向。

2.2.2 突出专业特色 实施精品教学实习训练

依据学科优势,结合创建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的契机,对实验教学实习也实施精品工程建设活动,鼓励学院开展以专业特色为基础的创业教育实训和模拟,每年多次举办专题讲座和多项学科竞赛活动。我校农学院实施的“三田、两地、一课堂”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力促进了专业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动科院创办“正大班”等企业班,积极探索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林学院举办插花艺术设计大赛、园林景观艺术设计大赛等活动,为我校全力营造创新氛围提供了动力。

2.2.3 综合科研训练 使科研与创新创业紧密结合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将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组建“双创”团队,注重创新方法的系统训练,设立“双创”学分,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做、做有果”,提高学生“双创”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3 项目驱动—— 打造品牌 提高知名度

2.3.1 实施“百千万”工程 为创业奠定基础

由学校牵头、学院出面,组织各个学科领域的教师,实施开展学生“双创”实践项目100项以上,参加学生人数1000名以上,学院投入资金达到10000万元以上,努力打造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为主的“双创”自主品牌项目。以上项目的开展实施,提高了学生“双创”项目品牌的形象,为以后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3.2 完善项目评价机制 提升项目现代化管理水平

学校研发了创新创业网络管理平台,制定了大学生“双创”项目管理办法,完善了质量监控体系。实现了项目管理的科学化、网络化和规范化,提高了项目评价的水平。

2.4 机制驱动——激发创新创业的工作活力 健全创新创业工作机制

2.4.1 健全创新创业的工作体制 使创新创业迈上更高的台阶

成立了有一名副校长挂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各学院成立副院长领导下的工作小组,完善院校两级领导机构,正确指导学生实践项目的开展实施;构建以 “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题、学生为主角”的创新创业工作运行体制,加大院校两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对项目实行目标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确保院校两级“组织结构、专兼职人员、双创场所、经费投入”四到位,形成部门学院联动,教师学生互动,校友社会推动,共同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局面的良性运作体制。

2.4.2 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 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潜力

借助网络创新管理平台,实行创新创业量化考核,完善质量监控体系;选树创新创业典型,开展“创业标兵、创新创业之星、创新创业团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等双创表彰评优活动,通过“双创”表彰活动,激发全校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近三年来,先后有200余人次受到表彰,调动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形成了全校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格局。

2.5 平台驱动——健全工作体系 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2.5.1 搭建创新创业“双创”实践平台 展现自我魅力

整合校内资源,开放学校实验室,实现校内的资源共享,建立5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双创”孵化基地,构建“双创”实践平台,提供“双创”活动场所,奠定了学生创业活动的基础;由学校260多个创新创业团队组成了山东农业大学创新创业联盟,建立了“圆梦驿站”创业联盟营销与咨询服务中心;健全了“学校培育、基地孵化、市场创业”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实现创新创业从“点的突破”到“面的覆盖”,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

2.5.2 强化基地孵化功能 提高成果的转化率

学校实行重点项目重点支持的政策,全力支持学生的“双创”工作,做好铺路石;完善“双创”实践项目的“一站式”咨询服务,正确引导具有发展潜力的“双创”项目进驻孵化基地,提高“双创”实践成果的转化率。目前已有“化蝶工作室”“百奥”珍贵食药用菌等76个项目进驻孵化基地,项目的转化率为90%,提高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2.6 营造鼓励个人创业的社会氛围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氛围,“包容失败、鼓励冒险”,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树立信心。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时,不应把成功率作为检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标准,而是要看注册创业数量和是否愿意创业。社会、家庭应当抛弃“以成败论英雄”的偏见。教育部门应从中、小学就开始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当自主创业者同样光荣”的思想,营造一个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舆论环境。

3 取得的成果

在以上措施的带动下,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得到了普遍提高,有力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调研数据显示,有参与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人数由2009年的1%猛增到15%。连续22年被评为全国全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连续10次被评为我省大学生竞赛先进单位。学生先后在全国和山东省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430项、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538项,发表论文96篇,获取专利16件。在教育部就业质量50强评比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为95.1%,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为98%。2011年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山东省大学生毕业就业工作检查评估,2012年获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学校,2013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卫视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4 结束语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但是,它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套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目的。总之,学生创业教育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这需要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1] 陈颖,李永能,葛长荣,等.地方农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72-76.

[2] 潘巧红.营造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环境氛围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2(05):67-69.

[3] 文丰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谈[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15):12-14.

[4] 杨幽红.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范式与实践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6):75-76.

[5] 管义锋,高晖.高等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6):77-79.

[6] 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8):195-198.

[7] 房汝建,朱锡芳,伍婷.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3):103-106,11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Qian Wei, Duan Zu'an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Through the survey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It is analyzed that the problem are existing in the college student'innovative undertaking activies :management system,curriculum system needs to be systematic and teaching level needs to improve,etc. Some specifc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work of innovative undertaking:reform teaching method,create a good social atmosphere,establish the professional,project,mechanism and platform power as the core of the work mode. Practice has proved these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innovative undertaking of subjectve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undertaking;connotation;incubation function

2015-06-01

强薇,硕士,实验师。通讯作者:段祖安,硕士,高级实验师。

猜你喜欢
双创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28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42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双新双创
新农业(2016年21期)2016-08-16 11: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