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及全新护理模式的逐渐建立,在二十一世纪护理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体制改革对能力和人才层次的要求。在整个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是其中的核心内容,设置出具有科学性、富有专业特色以及满足专业教学指导思想的课程,对于培养出优秀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护理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是十分必要的。现对护理学本科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背景以及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探讨。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03.006
作者单位:130117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Research on Status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WANG Yanhua,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hool of nursing, Changchun 130117,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establishment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medical model in China and the new nursing mode,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he nursing discipline in twenty-first century, cultivate high-quality nursing professionals, can better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form of ability and talent level. In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plan, the curriculum is the core content, setting a scientific,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et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guiding ideology of curriculum, to cultivate excellent nursing professionals have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t is necessary. Now on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nursing and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discussed.
[Key words] Nurs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Status
为有效满足医学教育的发展以及适应卫生服务的需求,近年来,对医学院校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改革时,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对护理学本科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本组研究中,首先对护理学本科教育课程改革背景进行分析,对我国护理本科课程设置和实践改革的研究现状、课程设置等进行探讨,综述如下:
1 护理学本科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
1.1 受到健康需求变化影响
1.1.1 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发生的转变 近年来,受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进而使人类的疾病谱、死因谱也产生较大变化。寄生虫病、营养不良以及传染病等不再成为给人类生命、健康产生威胁的重要因素。医学模式也由以往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要求人类除了健康外,还要具备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力。
1.1.2 人口老龄化趋势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各种慢性疾病、老年性疾病也越来也多,大大加重社会负担,并导致医疗保健费用不断上涨。
1.1.3 重新定位护士角色 医疗卫生服务大环境的不断改变,由以往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由以往的患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全人类为中心,且以诊断治疗为重点转变为以预防保健为重点,因此,需要重新定位护士角色功能 [1]。
2 我国护理本科课程设置和实践改革的研究现状分析
2.1 国内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护理学本科课程设置主要以护理硕士、本科、专科以及高职等为主,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工具探索课程设置的结构、模式。
2.2 课程设置的模式分析
目前,我国护理本科课程体系严重受到生物模式影响,只注重疾病的治疗、护理方面,不注重关注“整体人”,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将学科、疾病作为中心,不注重对人的心理、社会、家庭以及环境等方面进行关注,进而不能将护理专业特色体现出来,也不能构成独特的护理教学体系。在现在护理学本科课程设置中,要转变以往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人体健康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不仅注重患者的身心护理,而且还要做好社会层面的护理。如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构建的医学模式将生物、心理以及社会等体现出来,课程设置以人体功能与基本需要模式为主。
2.3 课程设置的结构分析
有研究表明 [2],目前我国较多数的护理本科院校主要以传统建筑式课程结构为主,如基础医学课、公共必修课等,且临床护理实践主要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不能使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并使学生出现注重医疗、轻视护理的情况,该模式不能有效满足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要求。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主要创立“人体功能与基本需要模式”,主要由公共与人文修养课程群、专业课程群以及专业基础课程群构成,学生第一学期就能够接触到护理专业,将护理作为主线。
2.4 课程设置的研究法分析
课程设置可采用比较研究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通过构建“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其作为各级指标与评价标准,用来对护理本科实习生的临床能力进行评价,并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参考。
2.5 实践教学
课程实施要将课程计划和实践相联系,立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角度,课程实施要考虑新课程需要的教师队伍、教学基地建设以及教材等方面。其中,教师的培养时间和教材建设时间较长,在短期内不能完成。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建设教学基地是十分必要的,是重要的实践场所,主要包括社区教学和医院基地的建设 [3]。
总之,为有效增强护理本科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高水平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找到符合我国国情、且能和国际接轨的教育课程体系,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