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国际医学课程整合背景及神经系统自身特点切入,详细介绍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五年制教改班神经模块器官系统整合教学的开展情况,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对整个医学教育体系进行了思考。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01.016
作者单位: 410008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通讯作者:肖波,E-mail:xiaobo_xy@126.com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Nervous System Teaching Based on Organ-system Integration
KANG Jin XIAO Bo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8, China )
[Abstract] Start with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curriculum organ-system integr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urology. Introduce the nervous-module organ-system integration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Xiangya School of Medicine in details. Propose solutions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inking to the entire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
[Key words] Organ–systems based, Nervous System, Teaching reform
1 课程整合的国内国际背景
自1866年我国开设博济医科学校以来,大部分医学院校一直沿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将整个医学教育过程分成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实习三个阶段,其要点在于以学科设置为中心,每个学科自成一门课程。该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在于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完整性,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方便教学和管理。20世纪50年代,欧美国家为了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及社会对医学保健的需求变化,开始了对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尝试 [1]。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会议,“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模式被大多数专家认可,被视为20世纪医学教育的里程碑。湘雅医学院也从2004级开始,设立了临床医学五年制教改班,开始了对该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2 神经系统的教学特点
按照传统的医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神经系统的临床教学以神经病学为重点。一直以来,神经病学因其基础复杂、内容广泛、临床思维严密的特点,而被公认为是难度大、综合性强的学科。与此对应,神经系统模块也是整个器官系统教学各个模块中的难点所在。基础理论上,神经系统相关内容所涉及的神经解剖学、神经病理、神经生理、神经影像等都是其对应学科中最为复杂的部分;临床上,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以定性和定位思维为特征,严谨的理论性和高度的逻辑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所以,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还是临床实践分析,神经系统相关内容历来都是医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很多医学生对神经系统相关内容产生了恐惧心理,甚至谈神色变,有学者形象的称之为“神经恐惧症” [2]。有关调查表明,学生认为神经系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对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知识的遗忘 [3],而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知识又是临床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定性定位的基础,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快速的掌握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等基础知识,缩短遗忘期,建立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就成为了提高神经系统相关内容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3 课程整合在神经系统教学中的实践
3.1 课程设置
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将神经相关内容基础理论分散到各个学科当中。以我院为例,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弊端。(1)从时间看,教学横跨了从基础到临床,包括解剖、组胚、生理、病理、诊断、影像等累计11门学科、122学时的内容,教学时间跨度达到三年半,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学生对于医学知识的遗忘。(2)从内容上看,神经部分的内容在各个学科当中有很强的重复性,比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在儿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系统的教学中均有涉猎,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课时负担,也因反复的重复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3)从思维整体性看,因为教学时间跨度大,虽然神经基础部分知识点在临床课时会再次提及,但经过两年的“遗忘过程”,单凭临床老师简单性的回顾,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远远达不到刚刚上完基础课时的清晰程度。在解剖结构不清晰的条件下,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就成了学生眼中的一大“难题”,这也是“神经恐惧症”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改革之后的课程设置,将神经相关内容整合为“神经系统基础”和“神经系统临床”两大模块。其中,神经系统基础模块有解剖、组胚、生理、病理四个教研室的老师共同负责,神经系统临床模块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精神科教研室的老师共同负责。
经过整合之后的神经系统相关教学有以下优点:(1)从时间上看,整合后的课程由原来的112课时缩减至92课时,时间跨度由三年缩减为半年,这一改革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时压力,减少了遗忘过程,有助于学生神经系统定性、定位思维的培养和形成。(2)从内容上看,将原来重复数遍的课程简化,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由儿科教研室负责,这种重点突出,有助于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临床模块教师授课过程可以在恰当的时候重新提及学生刚刚学过的基础部分相关内容,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3)从思维的连续性上看,经过基础模块,通过解剖、组胚、生理、病理的整合,各个基础学科相互渗透,帮助同学们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神经系统基础框架。临床模块,通过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精神科的整合,帮助同学们建立了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整体认识。如,神经科急症颅高压,常常需要内、外科联合处理;占神经科门诊量相当比重的神经症常常需要神经内科、精神科的双重鉴别。总之,通过两个模块的衔接时间和内容上的衔接,整合后的课程帮助同学们对神经系统从正常到异常,从宏观到微观有了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连贯,更易激发学生兴趣。
3.2 改革效果
针对神经系统教学模块,在对我院100名接受器官系统联合教学及100名接受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学生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对器官系统教学基本满意的达86%,高于学科为中心教学模式的58%。褚倩 [4]等的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个医学教学看,器官系统教学的基本满意度达80%,而以学科为中心的满意度为65%。两者对比可以初步得出,针对神经系统内容,器官系统教学满意度高于整体医学教学,以学科为中心的满意度低于整体医学教学。由此可以得出,器官系统教学对于医学教学,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3.3 主要问题及对策
尽管对神经系统进行整合收到了多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但在改革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3.3.1 配套教材 缺乏配套教材是神经系统课程整合中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现在使用范围较广的教材均为以学科为中心编写的教材,也有的学校,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编写了以器官系统整合为中心的教材。目前,我院的神经系统整合依然沿用的是通行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材,同学们普遍反映知识点在各个学科中比较分散,不方便复习。这就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课上的45分钟,需要老师将分散在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充分提炼、总结、融会贯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了学生反复看书,从另一个层面促进了记忆过程。如,讲脑脊液的实验诊断,学生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材上还会同时看到腹水、胸水的相关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弥补器官系统整个教学思维过于局限于神经系统的缺憾,加强临床思维的整体性。
3.3.2 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长期以来,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已被广大教师所熟悉和认可。在器官系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的要讲授涉及自身并非特别熟悉的亚专科内容,这无形当中增加了教师备课、授课的难度。对此,我们实行了不同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和试讲制度。这样,在正式走上讲台,不同学科的教师对彼此讲课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可以有效减少同一内容反复讲,或是重点内容无人讲的情况出现。集体备课、试讲对教师也是一个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有效过程。
与此同时,我院还建立了良好的信息反馈制度,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即,每节课后,会有十位同学负责对该授课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综合评判,教务办会将打分结果汇总、存档。在每个学期末会召开师生座谈会,将一个学期的评分状况公布给授课教师及学生。师生座谈会为学生和教师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对于授课的需要,为这种相对新兴的教学模式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4 展望
在国内外医学院校医学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将神经系统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并在临床医学五年制教改班中进行试点,符合日趋国际化的医学教育形式。尽管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因该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实现了“微观与宏观,形态与机能,生理与病理,基础与临床”等多方面的融合,强调了医学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助于提高同学们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减少神经恐惧症的发生,受到了绝大多数师生的好评。医学教育管理者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广泛借鉴国内外的教学经验,构建更为完善的医学教育模式,以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