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与医科护理教育相融合的深层思考

2015-01-31 05:32:39盖晓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医护人文精神课程体系

【摘要】在高等医学院校加强人文教育与医科教育的融合,要处理好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本文将论述医学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医学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融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06-0009-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06.006

作者单位:110034 沈阳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

Deep Thinking on the Integration of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Medical Education

GAI Xiaodan, Health School Affiliated to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 Shenyang 110034, China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medical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must proper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istic spirit and scientific spirit, 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science education.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talking about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to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the necessity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the methods and approaches of humanistic spirit in med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Humanistic education, Med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人文教育(humanistic education, HE)也叫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在英语国家又称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是以文史哲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其含义是将人文精神,通过教育活动、环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径,内化为人的品格因素,进而净化和提升人的心理、思想伦理和审美,使人成为有个性的、具有思维能动性的、向善的、以及有境界的人,最终实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塑造;护理教育(nursing education, NE)是指为护理学科培养具有宽厚的医学、人文学、护理学等知识,并能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护理专业人才的活动,它具有人道性、继承性、周期性、实践性、整体性等特点。如何将人文教育与医科护理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值得医学界、教育界、学术界进行深层次思考。

1 医护学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1]

医护人员被称为“白衣天使”,这个称呼既说明了医护职物的专业特征,又展示其普惠大众的崇高形象。但“白衣”不会自然而然就成为“天使”的。现代医护教育要使“白衣”成为“天使”,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养成。在医护学校毕业生身上,要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要能抵御市场经济条件下腐朽思想的侵蚀,特别是在现代医学已不仅仅是生物医学、还包含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条件下,医护教学内容和目标要做相应的调整。高科技已在医学实践中广泛应用,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生物信息、遗传特质等生命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未曾遇过的社会、伦理问题,要保证新兴的医护科学用于为人类健康服务上,而不是用在破坏甚至制造灾难上,教育要有担当,须特别强调人文科学教育的参与及引领。现代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对医护人员的要求更高了,所谓医患矛盾,问题不单在“医”方,但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问题,常常是矛盾产生的原因之一,解决问题要从教育抓起。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不可割裂的,在我国社会经济和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条件下,需要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医护人才,需要用人文科学的理念来指导医护实践,回答关乎生命价值、生命质量、生命的有限与无限的问题,从而做到对症下药,高瞻远瞩,得心应手。

2 医护学校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1]

2.1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医护文化传统,吸收外国先进的医护科学知识,用于进行人文科学教育

中华民族医护文化源远流长,“药王”孙思邈说:“天地之间,唯人为贵,人之所贵,莫过于生。”中国传统医学早就与人文关怀联系在一起。医护学校的人文教材对此要加以发掘和传承。要开设政治品德教育课,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及奉献精神的教育以及社会公德和文明礼仪教育;要进行哲学教育,解决医护实践中防与治、病与养、动与静、常态与病态等涉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要进行文学、艺术教育,培养“天使”的情操和品格修养;还要认真学习借鉴外国医护经验,善于从他国医护文化中汲取有用的知识,实行“拿来主义”,为我所用。

2.2 医护学校的人文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

我国正在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医护学校教育要为这一目标做贡献。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医护人才营造了一个竞争的环境,给他们的工作、就业带来新机遇的同进也带来新难题,想创造性地解决面临的问题,必须具有适应大环境的头脑和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以求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学生要通过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什么是市场经济,毕业后把自己“推销”出去,能登上市场经济的舞台并担当一个角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不是所有舞台都事先搭好了的,还要学会自己搭台,自己唱戏,这就是创业和创造,因此,学习社会学、管理学知识就是必要的了。先了解创业的工作对象,了解城市、农村社区、人口状况……用管理学知识规划、设计、公关、协调,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实践中做到医术精湛,恪守信誉,救人第一,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兼顾、顺应社会发展和创业的目标要求。市场经济是不断变化的,学生要知道:不论医学知识还是人文知识,都要不断更新。知识的学习,永远在路上。

2.3 培养学生会说会写,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还要书写病志和医护记录,总结工作经验,就要有说和写的基本功,一些医护人员书写潦草,语焉不详,所写材料成了谁也看不懂的天书,这是缺乏书写表达训练的通病,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很是必要。

3 人文精神与医护教育相融合的方法和途径[2-3]

3.1 在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上体现人文精神

医护教育融入人文精神是个全局性、系统性工程,不是修修补补的权宜方法所能解决的,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进行整体性考虑和安排,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授课门类、学科安排都要进行调整,增设人文教育课程和内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必要的,但不能替代人文科学教育,这也是应当注意的。

3.2 要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到医护学校的专业课程之中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性医护人才,不是靠增加几门人文课就能解决的,还要把人文精神融合到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之中,要有整体性和全局性的架构。学校领导、职能部门、教师要形成合力,为培养既有崇高理想和人文精神又有专业技能的现代医护专业复合性人才而努力。

3.3 进行社会实践、开辟第二课堂,体验人文精神

以往的课程体系是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的,基础课和临床课划分过细,门类繁多,有的医护学校必修课竟有四五十门之多。多而全的课程体系、 看上去很完整,却有些脱离实际,教学与临床有脱节的现象,学生迟迟不能到医院去接触病人,没有实际知识,对看病护理的实际操作感到无从下手,一片茫然。要改变教学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先要改变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建立新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医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安排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接触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与临床打交道,树立为患者服务,进入救死扶伤医护角色,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训练学生医护基本功。

3.4 开展校园文体活动,培养人文素质

校园的文体活动,是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机组成部份。人文素质的提高,不能只靠书本灌输,还要靠日常人文活动及习惯的养成,校园的文体活动可以对人文精神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能营造生气勃勃、丰富多彩的人文氛围。文体活动要多种多样。如:文学艺术活动——朗颂会、读书会,报告会、辩论会,征文比赛、演讲、文艺演出、各种书画、摄影艺术展览、运动会、体育竞赛……还有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等,这些活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的人文素质得到全面地发展。

医护教育与人文教育两者的融合是相辅相成的。医护教育要靠人文精神的引领和指导,医护教育又给人文教育以科学的根基,两者的共同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两者的融合,是现代文明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是世界观、价值观与医护专业技能的融合。如何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是各时代的共同课题。医护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为新世纪面临的新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适应现代人文精神与科学发展的解决方案,融人文精神于医护教育之中,会使新毕业的医护人员面目一新,从而使我国的医护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

猜你喜欢
医护人文精神课程体系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金卡生活(2021年7期)2021-07-07 05:14:40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14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2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