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义新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逾8亿,3G网络覆盖到了全国所有乡镇,4G网络商业化已全面启动,移动互联网日益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支撑平台。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正改写着原有的传播生态。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三个核心要素之一(另外两个要素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正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以iPad为代表的移动平板电脑作为新型网络终端和媒体融合平台迅速崛起。平板电脑不仅深得移动用户喜爱,也引发了媒体业界的思考。
传统纸媒的不足与平板电脑的补救
在人类传播媒介的演进中,传统纸媒曾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但随着媒介技术的进化,传统纸媒的不足逐渐显露,人类开始创造新的媒介类型,广播、电视可以看做人类对传统纸媒不能即时远程传播这一限制的突破。广播电视之后继续出现新的补救性媒介。移动平板电脑终端作为当前最新的媒介产品形态,它对传统纸媒的天然缺陷形成了完美补救。
传统纸媒,就是将文字和图画等做成版、涂上油墨、印在纸张上形成的报纸、杂志、书籍等物质实体。它存在着一些天然的缺陷。首先在物质资源耗费上,所需的纸张、油墨、机械、电力等资源十分庞杂;其次,印刷媒体的信息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只有静态的文字和图画符号。按照保罗·莱文森的解释,印刷媒体使用的主要符号是文字,它是对声音的进一步抽象,是缺乏人性化的传播形态,不能很好地满足受众的多样化信息需求;第三,印刷媒体是以单向传播为主的媒体,缺乏互动性,不能与受众即时互动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媒体信息在受众中的传播效果。正如保罗·莱文森所揭示的,印刷媒体抛弃了信息传播的声音、形象、情境等因素,而变为抽象的符号;第四,传统印刷媒体的时效性有限,而信息的效力正在于“即时”,报刊的时效性难以满足当今时代的信息需求。
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所呈现的数字化报纸、杂志和书籍形态,对传统印刷媒体的大量资源消耗和受众的高阅读成本上的缺陷进行了有效补救。对于受众而言,只需付费或免费下载即可阅读,一个版本可供无数用户下载;平板电脑终端对传统印刷媒体的单一表现形式也进行了补救,形成了一种多媒体化、立体呈现的数字阅读形态,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形式的融入,使得“真实再现”功能得到最强发挥,更有利于受众的信息获取体验;平板电脑终端还对传统印刷媒体的单向传播进行了补救,可以随时实现互联互通,设置的评论、微博、爆料、投票等互动版块拉近了读者距离;它对传统印刷媒体的时效性也形成了有力补救,由于平板电脑呈现的报纸是数字化报纸,网络覆盖到即可连接互联网,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即时性与多媒体化彰显。因此,传统印刷媒体必须紧紧跟随传媒生态的新变化,稳步推进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进程,才能全面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广电媒体的不足与平板电脑的补救
人类传播从文字印刷步入到广播电视时代,可以说是人类利用技术改变传播现实的伟大实践。正是由于广播电视,印刷传播中失去的声音和形象重新回到人类视野,然而它也存在不足,平板电脑作为当下最新的移动媒介终端,对这些不足进行了充分补救。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视听媒体,到目前为止依然占据社会传播媒体的主流地位。然而,传统广播电视却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仍然不能满足受众更进一步的信息需求。首先,传统广播电视都遵循线性的传播模式,受众不能自由选择播放时间,也不能自由选择节目,这种模式对受众的多元需求形成很大障碍,严重束缚了受众视听自由;其次,传统广播电视依然遵循单向传播模式,停留在“你播我听”“你播我看”“播不好我就换”的状态,受众处于被动接受境地,不利于调动受众的积极主动性;第三,传统广播电视节目播放转瞬即逝,不利于受众理解和回放。
平板电脑是基于网络播放视听节目,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遵循的线性传播模式,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选择收听、收看直播或录播的广电节目,完全实现了视听自由。即使在出差途中,只要有无线网络信号或开通3G网络,就可以随时通过移动网络接收广播电视节目;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单向传播的模式,而且实现了即时互动,受众可以边听边看边评;还利用网络的无限空间,完全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节目播放转瞬即逝的弊端,受众可以随时回放,随时实现跳跃式的视听。节目视听的网络化俨然成为广播电视的趋势之一。有学者指出,中国电视生活不再只由电视机决定,接收终端将变成iPad等终端形态,这将形成电视文化的巨大改变。移动平板电脑作为综合性的新兴媒介,显然对传统视听媒体形成了更强的补救优势。
网络终端不足与平板电脑的补救
在传媒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被公认为“第四媒体”。互联网的传统电脑终端有其显在缺陷,无论台式机还是笔记本电脑,在使用便携度和人机交互性等方面依然有明显不足。手机也日渐以“第五媒体”的面貌呈现于人们面前,在基本通讯功能之外成为网络媒体终端,但是手机终端在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使其不能成为理想的移动网络终端,有待新的补救性媒介进行填充。平板电脑终端正是结合了手机和电脑的优势于一身,轻巧便捷且功能强大,它不仅为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拓展平台,成为传统纸质媒体和视听媒体的补救性媒介,而且也对互联网的电脑和手机终端的不足进行了人性化补救。
电脑终端可以说是网络用户进入互联网的基础设备。从最初笨重的台式电脑到轻便的笔记本电脑再到当前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给予人们越来越人性化的互联网使用体验。
电脑自从诞生以来到现在,一直就存在这样几个缺陷:第一,电脑终端虽日趋小型化,但仍然显得笨重,携带不便,笔记本电脑也较重,便携性不强,即使上网本或掌上电脑重量轻了,但要么运行缓慢,要么不便操作;第二,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一般适合固定地点固定使用,这样大大限制了人的自由空间,人类传播的历史就是不断拓展传播时空、不断提高传播自由的历史。电脑终端的这种限制显然需要更新的网络终端进行补救;第三,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操作起来也存在诸多不便,人机互动性不强。按照媒介进化的趋势,要求媒介能满足前技术传播特征,而人的直接触觉功能在一般电脑终端并未得到充分体现。endprint
对于传统电脑终端的上述缺陷,平板电脑终端从以下几方面形成补救:首先,平板电脑相对于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是一个厚度和重量俱佳的轻媒介,方便携带,无线网络覆盖之处即可展开信息传播,打破了传播的时空限制;其次,平板电脑可10小时连续使用且实现了移动中的完美体验,打破了一般电脑终端的固定地点固定使用的限制;第三,平板电脑几近完美的使用体验完全弥补了普通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使用操作不便的缺陷。虚拟键盘进行信息输入,无需外接键盘;全触摸屏幕,通过手指点击、划动,无需外接鼠标即可操作。此外,高清晰度显示屏更加符合人的视觉感官,通过平板屏幕能看到更清晰的图文与视听信息,又增进了人性化的信息获取体验。
从媒介进化论的视角看,移动手机是对固定电话的补救。随着移动网络技术和数字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的诸多媒体传播功能得到陆续开发,如手机报纸、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网络日益在受众中得到广泛应用,“第五媒体”之称谓呼之欲出,手机具有的媒体属性已很少有人质疑。手机日益成为人们移动状态中进行信息传播的终端设备。然而,手机终端日渐火爆的同时,也暴露出自身的诸多缺陷,平板电脑恰恰对手机的诸种不足形成了补救。
手机终端的弊端非常明显:首先,手机终端屏幕尺寸过于狭小,这使得手机作为信息接受终端在信息内容呈现上并不完美,字体狭小和频繁翻页对人们的眼球形成不适感,不利于长期阅读文本信息;屏幕狭小使其难以清晰还原画面空间,因此在视听体验上有着明显不足;其次,手机终端有限的电源容量,限制了它在媒体功能上的充分发挥。手机尤其是3G数字智能手机作为高耗电能的终端设备,很快亏电是常态,如果不方便即时充电,手机不仅不能继续发挥媒体功能,连最基本的通讯功能都将不保;第三,手机终端操作区域狭小,不便手指进行操作,易造成触控操作失误,这毫无疑问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准确度。
平板电脑终端对手机终端存在的上述缺陷进行了很好补救:平板电脑的屏幕尺寸与手机屏幕尺寸比起来更加完美。在展现文字方面,其屏幕大小恰与一般书籍或杂志的尺寸相当,加上平板电脑的阅读类应用所具有的翻页效果和字体调整功能,更增强了人们的实时阅读体验。在展现视听信息方面,屏幕尺寸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视频信息,既清晰再现场景又不给人视觉压力,这就很好地弥补了手机媒体信息呈现上的缺陷。
平板电脑终端具有一种“综合性媒介”特征,尽管它并非完美,但作为当前最新的媒介终端,它对传统纸媒、视听媒体以及传统网络终端存在的不足皆进行了补救。而新兴媒介的发展也是一个补救再补救的持续进程。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是必然趋势,而新媒体终端正是一个焦点领域。媒介终端“补救性”进化与融合统一趋势当引发媒体学界与业界深思,传统媒体如何与新媒体终端进行融合将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传媒发展的重要议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