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保税港区转型之路

2015-01-30 23:01金花
商周刊 2014年23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保税港区

金花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根据邓小平同志“再建几个小香港”的战略构想,我国在沿海地区布局设立了13个保税区。虽然,我国将保税区译成了国际通用的“FreeTrade Zone”,但在体制机制、运作模式、功能定位等多方面,与世界自由贸易港区存在着较大差距,由此,催生了2006年保税港区的诞生。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是全国唯一一家按照“功能整合、政策叠加”的要求,以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以及临近港口整合转型升级形成的保税港区。近年来,在促进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特色研发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13年,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青岛保税港区顺应形势,不断创新,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步伐,为下一步创新发展铺平道路。

贸易自由化是“立区之本”

自由贸易区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必然结果,也是世界各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佳捷径。因此,一直以来,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发展作为衡量各国参与世界经济发展和国家开放程度的重要尺度。自最早成立具有自由贸易区性质的“汉萨同盟”以来,自由贸易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贸易形式、规模不断创新、变化、发展,呈现出独有的特征。

它带来了充分的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区突破的国界,形成了新的贸易域(贸易国界),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产要素能够顺利实现最佳配置,从而促进效益的最大化。可以说,自由贸易区随贸易而生,伴贸易而长。

也因此,世界上生意最好的城市全部是自由贸易区,如香港、纽约、伦敦、亚特兰大、芝加哥、新加坡、多伦多、旧金山、法兰克福、迈阿密等,这也充分证明了贸易自由化是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立区之本”。

在世界各自由贸易区运行中,管理高效也是重要特征之一,体现在海关机构大都比较精简,管理便捷,监管手续简化,充分实现了投资、贸易便利化。因此,自由贸易区通关速度高,货物集散快,物流量大。

投资、贸易便利化是自由贸易港区快速发展的软要素,它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众多自由贸易(港)区竞争中能否成为最终的赢家,也证明了投资、贸易的便利化是一个国家融入世界贸易的基础与条件。如迪拜杰贝阿里自由贸易区之所以成为发展最好的自由贸易区,就是因为其向世界各国提供了最便利化的发展环境。

在自由贸易区立法体系方面,国外大多数自由贸易区都采用将所实行的经济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由国家统一立法设立并管理。如北美自由贸易协议是在1989年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基础上的衍生。在美国法律中,它被作为国会一行政协定。除国家层面的立法外,自由贸易区所在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条例规章,规范自由贸易区的各种活动,使管理者和投资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正是由于相对完备、有效的法制环境,遵循信赖、简化和服务的原则,几百年来,自由贸易区能够平稳、健康、快速发展至今,并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和便捷。

传统自由贸易区是为了促进多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为改善买卖市场,彼此给予各种优惠政策,且在国际协议的基础上多国合作伙伴一起商议制定游戏规则,按多国共同制定的规则进行。而现代自由贸易区早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功能上发生了很多变化,如原料、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都可在区内自由进出,在区内可以进行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销、制造、拆装、改装、加标签、分类与其他货物混合加工等商业活动。

目前,从自由贸易港区发展看,其功能更加趋向综合。如今,世界上多数自由贸易区通常都具有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仓储、加工、商品展示、金融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综合起来会大大提高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效率。

加速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

青岛保税港区一期自2009年9月封关运行以来,对青岛市及其沿黄腹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已经显现。虽然,青岛保税港区已具备自由贸易港区的一般特征,但与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港区的综合功能、管理效率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至少还不是国际上完全意义的自由贸易港区。

另外,国家已批复设立的其他保税港区,均有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规划,部分保税港区及所在省市的争取步伐已较为超前,并有实质性进展。因此,从青岛保税港区自身发展、承接辐射沿黄流域的发展以及我国在东北亚航运业的战略地位看,申建自由贸易港区对青岛、山东省乃至全国来讲意义十分重大,加快转型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迫切。

当下,青岛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目标定位应立足东北亚辐射沿黄腹地。因此,青岛保税港区申建自由贸易港区的发展侧重点为,构筑中日、中韩贸易通道,增进多方交流交往;服务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增强我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国际航运竞争力;提升沿黄腹地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发挥山东承接南北、贯通东西、毗邻日韩的优势,打造连接中亚、中东欧与东北亚的战略经济枢纽,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

2013年9月28日,上海自贸区挂牌运行,再一次成为引领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成为世界关注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和判断中国改革开放方向的窗口。上海自贸区运行一年来,其在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以及金融创新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等方面的21项可复制、可推广的项目,要积极在青岛保税港区复制和推广。特别是,青岛保税港区复制推广先行先试的42项举措要进一步深化。

自由贸易港区属于国际通行、通用的一种经济功能区,既有许多共性和规则、原则值得深入研究,特别是国外一些发展较好的自由贸易港区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比如迪拜杰贝阿里自由贸易区、荷兰阿姆斯特丹港自由贸易区等。此外,还要结合青岛保税港区转型升级的实践需要,在体制机制等制度层面急需进行研究、探索。

青岛地处我国国际贸易、国际商务以及东北亚前沿,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因此,很有必要借鉴天津自由贸易区研究院、上海发展研究院、吉林省东北亚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相关经验,整合青岛市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人才资源,成立青岛市自由贸易港区发展研究院,全面展开对与青岛市国际贸易发展、国际商务、国际谈判等相关问题研究。

自由贸易港区是保税港区的优化升级,是更高层次的自由贸易环境和投资环境,因此,转型后的青岛自由贸易港区会更加具有发展的实力和竞争力。

目前,首先应优化山东港口资源,以青岛保税港区为核心,构筑快速流转、保税免税的政策网络,构建“区港联动、区区联动、港港联动”的多形态自由贸易港区,不断深化“青岛模式”;其次,在港口功能升级方面,积极推进国际贸易中的国际中转业务,加快实现港口由单一型装卸港向增值型港口转型;第三,加快港区一体化、港口群联动发展,逐步提升港口在东北亚区域的发展地位。

在拓展新功能和新模式上,一是积极借鉴国内外自由贸易港区发展的基本经验,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发展功能与模式,用先进经验指导、引导现实发展,少走弯路,加快发展;二是积极对接国家、各部委及山东省等在青岛建立相关的体制、机制的试验区,如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等,既开拓思路,又探索新路径,加快推进制度创新,特别是优化金融环境、增强外汇管理与服务、支持有条件的投资者设立境外投资股权投资母基金等。

同时,加强政府职能转变、畅通服务流程,全面实行统一管理,实行机构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服务一条龙,奉行层次少、权力集中的管理原则,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打造更加自由的发展环境。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区保税港区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商务部:加快保税维修再制造先行先试 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介绍
关于自由贸易区
去年保税港区进出口204.6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