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宇曼
若说上海自贸区的使命是金融探索,那么很可能落户山东的中韩自贸区则首要谋求产业合作及其服务贸易。一旦中韩自贸区坐实,青岛就可大刀阔斧先行先试,届时该如何最大程度发挥自贸区优势?青岛市社科院研究员隋映辉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分析局面与对策。
商周刊:青岛市具有怎样的独特优势,令它有可能赢得中韩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头筹?
隋映辉:应当说,青岛市作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以及山东半岛龙头城市,在中韩产业合作、地缘合作、人才合作方面都具备比较优势。首先,从经济互补性的角度,韩国与山东青岛在资金、劳动力、科学技术、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各个层次均呈现明显的互补色彩。其次,从发展阶段的角度,韩国西海岸在韩国国内属于尚待开发的地区,青岛在我国国内则属于产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地区,梯度性的不同,反而使双方在产业合作上形成了有利条件。
商周刊:近年,青岛的西海岸获得良好的发展势头,不过,要让它承担中韩自由贸易区这么一个重大的使命,是否存在明显的不足?
隋映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发展空间布局不足。目前为止,西海岸经济区作为国家新区,尚未形成对接自由贸易区的战略纵深。其二,运作体制机制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尚未建立起合作发展、共同市场平台,难以有效地整合资源,不利于使自贸区成为青岛市延伸的产业合作服务的集散中心。其三,西海岸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集群碎片化链接,增加了运用中韩贸易合作提升高科技产业投资比重的难度。其四,中韩资企业的资产交易机制尚未成形,各类行业联盟尚未构建,双方的技术交易服务等实施尚有一定的难度。
商周刊:设想,如果中韩自贸区的先行先试权花落青岛,青岛应该怎样抓住机遇,最大程度地利用政策促发展?
隋映辉:首先,青岛市要以区域战略和区位优势为基础,以产业转型、扩大内需和资产重组为支柱,通过与中韩之间在产业、技术、资金、服务等领域的合作,推进产业布局、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以服务项目等战略性合作,加快获取韩国的“战略性资产”,推动产业转型和贸易结构优化升级。
其次,要利用资源禀赋、战略地位和生态环境等要素,进一步整合空间布局。以建设区域性共同市场的探索,推进形成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的新观念、新模式,加快形成中韩科技成果转移及产业扩散效应,以及“资源产业化、服务市场化、规则国际化”的自贸区模式。
另外,在汽车、家电、电子和农业等产业领域,我们应组织专题研讨、展会、论坛等,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交流,开展在全面制度性框架之下的内容广泛合作,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自贸区发展环境和条件。
商周刊:所谓“己欲达而达人”。设立自贸区的最终目的应是两国双赢,我们如何通过自贸区的合作实现中韩两国经济共生共存?
隋映辉:我们要明白,中韩自贸区发展的推进速度,取决于中韩产业、技术、投资的市场需求以及规则政策的协调,取决于能否真正实现“战略落地”和“政策到位”。青岛市政府必须加快产业政策协调,尤其是促进产业技术服务、鼓励产业转移,并与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有机协调起来,以此引导韩国企业加快项目合作与转移步伐,如此才能形成共生共存型的产业合作与贸易结构。
两国应加快推进科技转移的合作。中韩制造业早已进入世界前列,但在高技术产业研制、转化、孵化方面的合作水平,还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中韩两国的技术差距也加剧了相互的过度竞争,增加了产业合作结构趋同的压力,因此,应设立专项基金,建立若干个中韩合作的战略型产业的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在高端产业的研制开发、成果转化、技术孵化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中韩两国要努力消除投资贸易壁垒,在正式签订投资协定、实现货币直接兑换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推动自贸区内的投资自由化。
另外,完善的服务配套对自贸区的资源整合亦十分重要。青岛市要配套好各种专业性的、服务型的机构,譬如提供数据库服务的信息技术机构,譬如提供金融服务的投资合作基金或投资银行,又譬如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研究机构。同时,中韩双方届时应联合加强自贸区专业人才培训合作,强化学术交流,建立多层次的学者交流机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