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溱:好干部是邪气的克星

2015-01-30 22:55
商周刊 2014年23期
关键词:公车作风领导

中央八项规定下达后,原本每日必有“活动”的一些单位和个人,应该说收敛了许多,也改变了许多。下班,有的直接回家,帮着老人或妻子丈夫做点家务;有的去运动场所打打球,游游泳,锻炼一下身体;还有的在办公室看一会书,充实一下自己。新景象,新面貌,风气大为改观。群众欢欣鼓舞,精神振奋:党风政风大变,国家有希望,事业有希望,人民有希望!

然而,大流之下必有暗涌。有的人不敢明目张胆与中央的规定对着干,暗地里却变换手法,换汤不换药,依旧纸醉金迷。

不准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好,饭店酒店不去了,私人会所、居民小区、偏僻乡村管不着吧?一无菜单,二无标价,三无发票,甚至服务员都没有,不能说是公款吃喝吧?而实际上,钱没少花一分,高档名酒,山珍海味应有尽有。至于谁埋单,不说也心知肚明。那些吃了喝了的人是不可能掏腰包的,而掏了腰包的人,绝不会当冤大头的。

不让动用公车,这也难不倒。宴请单位派一辆私家牌照的小车来接,神不知鬼不觉。还有的人更为“谨慎”,打出租或乘公交车赴宴。几元钱的事,免去了一系列“麻烦”。查到也不怕,去朋友家玩去了,总不能连朋友也不准见吧?

逢年过节不准送礼,节骨眼上不忙活就是了。提早就打好招呼:有文件规定了,不添麻烦,过节就不去看望了,节后再说。潜台词不言而喻。不敢开着公车送,办法有的是。要来家庭地址、电话,快速公司按图索骥,再贵重的礼物也可以送到手上。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不收敛也不收手,暗修栈道,偷梁换柱,违纪行为仍时有发生。难怪老百姓说,这真是让轰轰烈烈的群众路线躺着中枪,拿着“八项规定”不当事。

在最近召开的中纪委会议上,王岐山书记对那些执迷不悟,迎风而上,屡禁不止的领导干部,发出严厉警告:加强纪律建设首先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决不能视之为儿戏。党内决不允许自行其是、阳奉阴违。要加大执纪监督、公开曝光力度,依靠广大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使作风建设落地生根、成为新常态。谁在这样的形势下还敢我行我素、依然故我,就要为我们党改进作风付出代价!

言辞可谓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如此严厉的要求,为什么有些人还敢刀刃上舞蹈,钢丝上冒险呢?

平时吃腥了嘴,一时不吃难受。明知有危险,但利益更有诱惑力。对有些人来说,一下子失去了原有的利益,无疑于绝了后路。拼命挣扎一番,可能要付出代价,但这种代价在他们看来值得。这正是人们所说的目光短线,只顾眼前利益。实际那些贪图享乐的人,往往就是一批鼠目寸光的庸人。翻开媒体近期的报道,那些被曝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领导干部所涉之事,很多端不上台面,让普通老百姓都笑话:怎么能做出如此低下之事?但他们就做了。这不光是党纪问题,更多的是素质决定的。

再就是侥幸心理。这是许多违纪者的通病,凭经验处事。有些人自认为别人“命不好”,自己“命好”,别人不敢干,自己敢干。于是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自觉是万无一失,岂料,群众眼睛亮得很,照旧被曝光。

其实更可恶的还有那些拖人“下水”的始作俑者。他们明知不应该做,却偏偏要坚持做。许多人碍于面子,架不住“劝说”,铤而走险。真出了事,没人给担着。倒霉的是那些立场动摇者。而那些热情的始作俑者,设饭局也好,送大礼也罢,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为了私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风建设需要天长日久。落实八项规定,要永远在路上。出现“迎风上”、“不收敛”的个别现象并不可怕,某种角度去看,也属正常。十个指头还不一般齐,领导干部的素质觉悟肯定也是参差不齐的,总会有个别人不明智,做出一些违规出格的事。这正好可以当反面教材,提醒和教育更多的人。问题是,刹歪风的同时必须要大力树正气。要把那些自觉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以身作则,为民清廉,务实肯干的好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有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走在前面,还怕螳螂挡车吗?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车作风领导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公车上书”不是“戊戌变法”开始的序幕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