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虐待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与虐待经历的关系
朱相华,杨永杰,李娇,等
神经病学、精神病学
受虐待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与虐待经历的关系
朱相华,杨永杰,李娇,等
目的:探讨受虐待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各种儿童虐待形式的关系。方法:对179例小学生进行了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测试。结果:受虐待组小学生PHCSS各因子分和总分均低于无虐待组:PHCSS总分[(53.56±13.12)分VS(63.11±8.68)分,P<0.01],女生在行为和合群两个因子的得分高于男生[行为(11.68±3.34)分VS(13.13±2.23)分,P<0.01;合群(8.05±2.16)分VS(9.14±1.82)分,P<0.01],9~10岁组在总分和智力与学校表现两个维度的得分高于11~12岁组[总分(58.55±12 。17)分VS(54.68±12.90)分,P<0.05;智力(11.56±3.54)分VS(10.38±3.47)分,P<0.05]。PRCA各因子分和总分与PHCSS各因子分和总分均呈负相关(R=-0.165~-0.524,P<0.05或P<0.01)。情感虐待对行为、智力与学校表现、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和总自我意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263~-0.402,P<0.01);忽视对行为、智力与学校表现、身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和总自我意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56~-0.359,P<0.05或P<0.01);性虐待对躯体外貌与属性和合群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58~-0.170,P<0.05);本研究中未发现躯体虐待有任何预测作用。结论:儿童虐待可对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情感虐待、忽视和性虐待均可显著预测个体的自我概念发展水平。
小学生;自我概念;儿童期虐待;横断面调查;受虐待儿童;自我意识
来源出版物: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 62-64入选年份:2012
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的初步编制
邓云龙,潘辰,唐秋萍,等
摘要:目的:旨在编制适合我国学龄期儿童的心理虐待与忽视自评量表。方法:对有关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的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检索和分析,确定量表的理论框架,建立条目库;经专家论证和小样本调查,对条目进行修改,形成测试版本(45个条目)并对444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以鉴别指数、相关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法筛选条目,形成正式量表,然后进行信、效度的检验。结果:(1)条目分析共删除14个条目,余下31个条目;(2)全量表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82,各维度、分量表和全量表的同质信度为0.56~0.88;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各维度对所属因子有中度以上的负荷,抽取的两个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 68.9%。心理虐待和忽视分量表与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相关系数为 0.02~0.60,大多数显著相关。结论: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的条目质量及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儿童;心理虐待;忽视;量表;编制;条目分析
来源出版物: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2): 175-177入选年份:2012
军事飞行员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刘玉华,冯正直,王莉,等
摘要:目的:探讨军事飞行员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整群抽样抽取飞行员504名,进行应对方式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SCL-90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0.01);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因子[(0.84±0.15)分,(0.61±0.19)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0.28±0.22)分,(0.46±0.26)分],而其余4个因子显著低于军人常模;状态-特质焦虑分[(36.93±8.49)分,(37.96±8.76)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39.71±8.89)分,(41.11±7.74)分];SCL-90总分<160组的飞行员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0.83±0.15)分,(0.62±0.19)分]高于SCL-90总分≥160组[(0.70±0.15)分,(0.57±0.15)分]的飞行员,且解决问题因子有显著差异(P<0.01),而其余4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SCL-90总分≥160组(P<0.01);除敌对性因子外,SCL-90各因子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0.01);而与应对方式的其余4个因子及状态、特质焦虑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3)从对军事飞行员心理健康的作用大小来看,特质焦虑最大,依次为自责、解决问题、合理化。结论:军事飞行员的心理健康受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的影响。
关键词:军事飞行员;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心理健康
来源出版物: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4): 339-341入选年份:2012
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共性模块的考评
万崇华,杨铮,杨玉萍,等
摘要:目的:考评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共性模块(QLICD-GM)。方法:通过607例慢性病患者进行的生命质量测定对量表进行评价。所用到的统计学方法有相关分析、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各领域及总量表的重测信度均在0.75以上,分半信度为0.89,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领域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值分别为0.78,0.88,0.37;各条目与其领域的相关系数较大而与其他领域的相关系数相对较小;除社会功能领域外,其余领域和总量表均发现治疗前后得分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且标准化反应均数SRM分别为0.68,0.58和0.70。结论:QLICD-GM具有较好的信度、反应度,一定的效度和鉴别力,可用于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
关键词:慢性病;生命质量;信度;效度;反应度
来源出版物: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6): 559-561入选年份:2012
中医体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朱燕波
摘要:目的: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体质现象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不同体质者在生理特性之表现、疾病易感性与发展上均有所不同。为此,发展科学评价体质和能对其进行科学分类的工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基于“体质可分”理论和体质分类的概念内涵,按照量表开发的科学程序和方法,2004年编制了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亚量表(平和质之外的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构成的、60个条目的、自我评价形式的中医体质量表。该量表的性能总体上获得了良好的评价,但个别条目与其所属亚量表得分的相关性较低,降低了亚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修订中医体质量表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测量学方法对其信度、效度进行再评价。
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以我国东西南北中5个地域的自然人群和体检中心15岁以上、获得知情同意的2500人为调查对象(包括健康者和患病者),实施横断面现场调查;间隔1~2周,对其中约 5%的调查对象以相同方式实施再调查。通过量表的回答时间和量表的各个条目的回答率评价其实用性。信度评价是在对各个亚量表用 Speanman相关系数评价再现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用Cronbach'sα系数评价亚量表内条目的一致性。以中医体质量表与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相关系数评价其效标效度;将调查对象按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者组(BMI≥25)和非肥胖者组(BMI<25),比较中医体质量表各亚量表的得分进行区分效度评价。
结果:(1)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387份,有效率为95.5%;其中130例完成了再调查。中医体质量表的回答时间平均为12 min,60个条目回答率为99%~100%。(2)9个亚量表得分再现性的Speanman相关系数为0.76~0.90,内部一致性信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2~0.80。(3)效标效度的评价结果显示:平和质亚量表与与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呈显著正相关(r=0.58,P<0.01),而各个偏颇体质亚量表与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呈显著负相关(r=-0.38~-0.54,P<0.01)。(4)依据BMI分组,痰湿质亚量表得分肥胖组显著高于非肥胖组(26.14±14.62 vs。19.99±13.71,P<0.01),气虚质亚量表得分肥胖组显著高于非肥胖组(30.52±15.76 vs。28.83±14.76,P<0.05),阳虚质亚量表得分肥胖组显著低于非肥胖组(25.05±17.07 vs。27.90±17.32,P<0.01)。
结论:中医体质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对中医体质类型进行量化评价和分类,可以认为是一个适于自评的标准化的测量工具。但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进一步检验和完善,并考虑开发简短版量表的可行性。
关键词:中医体质量表;平和体质;气虚体质;信度;效度
来源出版物: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7): 651-654入选年份:2012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动态观察脑梗死后继发锥体束损害
梁志坚,刘斯润,曾进胜,等
摘要:目的:动态观察脑梗死后,远离梗死灶的锥体束纤维继发性损害的过程,并探讨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具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累及内囊的单一病灶的脑梗死患者18例,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8人作对照组。分别在发病的第1周、4周和第12周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nging,DTI)检测,并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和Barthel生活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结果:患者远离梗死灶的脑干(大脑脚、脑桥和延髓等部位的均数)部分弥散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在第1周、4周和第12周各时间点逐渐减少(P<0.01),而平均弥散量(mean diffusivity,MD)却无明显变化(P>0.05)。脑干FA值减少的百分数与NIHSS减少的百分数(R=-0.46,P<0.05)及FM增加的百分数(R=-0.61,P<0.05)相关,与 BI变化的百分数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局灶性脑梗死后,锥体束纤维继发性损害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并可能会阻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脑梗死;继发性损害;弥散张量成像;部分各向异性
来源出版物: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3): 159-163入选年份:2012
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高文斌,王婷,刘正奎,等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取自重庆、贵州两地乡镇的667名农村留守及非留守儿童(包括小学五年级、初二和高一共三个年级)进行抑郁水平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在五年级和高一年级中,留守儿童的抑郁得分[(42.90±8.27)分,(43.66±8.16)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38.45±7.80)分,(42.17±6.90)分],而在初二组中差异不显著。父母外出打工时儿童的年龄阶段在高一学生中主效应显著(F(4,188)=7.50,P<0.01)。各年级均显示父母在儿童2岁或2岁以下时离开,儿童的抑郁水平最高[分别为(44.39±8.44)分,(43.75±7.09)分,(49.04±9.63)分]。父母在打工期间与儿童的联系频次在五年级学生中主效应边缘显著(F(4,169)=2.09,P=0.08),在高一学生中主效应显著(F(4,228)=2.83,P<0.05)。在初二和高一年级中,联系频次低于每月一次的儿童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儿童(P<0.05)。结论:为了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父母在儿童的早期最好避免与其长期分离,外出打工后要尽量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将有助于缓解留守儿童的抑郁情绪。
关键词:抑郁;影响因素;留守儿童
来源出版物: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3): 238-240入选年份:2012
脂质沉积性肌病42例临床治疗和预后随访
李伟,焉传祝,吴金玲,等
摘要: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LSM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全部患者均有治疗期间的短期随访资料,其中小剂量泼尼松治疗33例,单用核黄素(维生素B2)治疗9例,全部患者1个月内肌无力症状均获明显改善。随访1年以上者共32例,其中26例肌力完全恢复正常,另6例仍不能耐受重体力劳动,运动耐力较健康人差。13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复发,其中7例有家族史,复发的13例中有12例是在冬季复发,均以劳累、感冒为诱因,5例患者复发2次以上。结论:LSM是可治疗的肌肉疾病,对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有效,部分患者有复发倾向,有家族史患者更容易复发。单用核黄素治疗反应良好的LSM可能为戊二酸尿症Ⅱ型所致,提示应根据LSM的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脂质贮积病;肌疾病;预后;泼尼松;核黄素
来源出版物: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40(4): 229-231入选年份:2012
基因确诊的肯尼迪病两例临床与分子生物学特点
鲁明,樊东升,李小英,等
摘要:目的:确诊2例肯尼迪病患者,并对其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点进行报道。方法:总结2例临床拟诊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雄激素受体基因第1外显子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并分析其临床表型特征。结果:2例患者均表现为以肢体近端和延髓受累为主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其中,例1合并少精子症。二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增高,并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例1的雄激素受体基因第1外显子中CAG重复序列数为52个,例2的CAG重复序列数为48个,证明2例均为基因检测确诊的肯尼迪病患者。结论:肯尼迪病的临床特点是进展缓慢的以肢体近端和延髓部受累为主的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伴有内分泌或代谢异常。我们重复了肯尼迪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肯尼迪病的确诊需依靠基因检测。
关键词:肌萎缩,脊髓性;受体,雄激素;重复序列,核酸
来源出版物: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40(4): 232-236入选年份:2012
6~12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执行功能事件相关电位的比较
任艳玲,王苏弘,马岭,等
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多动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注意障碍、多动和冲动等,学龄儿童患病率为3%~5%。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ADHD的核心损害是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EF)受损,进而表现出注意力分散、拖延、组织工作困难、多动和冲动等症状,给患儿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带来严重影响。近年来对ADHD执行功能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研究较多,但存在样本量偏小、正常对照组年龄及性别匹配不严格、未对不同年龄段分别进行研究等问题。因此,本研究采用提示性Go/Nogo任务对6~12岁ADHD及正常儿童分年龄段进行研究,对ERP成分中的Nogo-N2和Nogo-P3进行分析,研究ADHD的冲突监测和反应抑制能力变化,探讨ADHD儿童执行功能缺陷的神经机制,寻找诊断ADHD的辅助敏感指标。
日常生活中充满各种刺激,如何排除干扰坚持自己的行为来达到目标,执行控制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执行功能是指个体在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时,以灵活、优化的方式控制多种认知加工过程协同操作的认知神经机制。1997年Barkley提出ADHD的核心损害是由于行为抑制功能损害而导致的执行功能障碍,行为抑制功能涉及到有效地抑制或者中断一个已经激活的反应。此后,许多研究对ADHD的执行功能进行了研究,但是每一研究只局限于某一年龄段,如5~7岁或7~14岁,而且样本量偏小,只进行了ADHD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总体比较,未分年龄组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对6~12岁ADHD及正常儿童分年龄段进行研究,期望发现执行功能缺陷的神经机制及发展规律。提示性Go/Nogo任务,即CPT-AX任务是一种常用于检测执行功能的试验范式,受试者对预先指定的提示(如数字“1”)后面的Go刺激(如数字“9”)进行按键反应,而对Nogo刺激(如数字“1”后面的不是“9”的数字)抑制按键反应。研究已证实该任务ERP成分中的Nogo-N2和Nogo-P3分别与冲突监测和反应抑制相关。本研究发现ADHD组NogoN2与正常对照组的相似,提示ADHD具有正常发展的冲突监测功能,和正常儿童一样能够监测到冲突,但是发现ADHD组Fz导联NogoP3波幅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其存在额部反应抑制功能缺陷。这一研究结果与Fallgatter的研究结果一致。功能影像学研究也证实ADHD组额纹状体环路存在异常。ADHD功能损害可能是由于抑制功能障碍而导致执行功能障碍,而这一障碍与额-纹状体环路发育有关。本研究对ADHD组与正常对照组6~12岁不同年龄段间Nogo-P3波幅比较未发现差异。目前Nogo-P3发展规律存在争议,尚缺少各年龄组的发展研究,有研究认为,Nogo-P3波幅随年龄呈线性增高,在儿童早期(6~7岁)缺失,随后随年龄增长波幅逐渐增高,至成人早期发展成熟;而王苏弘等[10]前期一项研究对8岁组、11岁组和22岁组正常受试者进行研究发现,Nogo-P3波幅在11岁组最低。这些研究的不一致发现提示NogoP3发展的复杂性,尤其对于ADHD来说更为复杂,因为其一方面受疾病影响,另一方面受正常发展规律影响。这需要增加各年龄组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6岁ADH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ogo-P3无明显差异,这与Spronk等对5~7岁ADHD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反应抑制加工过程仍然不成熟,此时虽然已经出现疾病的症状,但还未表现出抑制功能的神经机制异常。7~12岁组Nogo-P3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提示7岁组ADHD儿童已经表现出反应抑制功能异常,而且随年龄增长该异常未缓解。患儿如未进行治疗,疾病不会随年龄增长而自愈,所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患儿的顺利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已得出初步结论ADHD儿童存在反应抑制功能缺陷,可能与其额纹状体环路发育障碍有关;提示性Go/Nogo任务的Nogo-P3可作为ADHD执行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ADHD和正常对照组各年龄组内比较未发现明显异常,可能与疾病的异质性和反应抑制功能发展过程有关,这需要增加样本量及改进试验设计进行进一步研究。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9): 810-811入选年份:2012
酸枣仁汤对老年失眠证候模型大鼠脑皮质超微结构及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
游秋云,王平,黄攀攀,等
摘要: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后酸枣仁汤对老年血亏阴虚失眠证候模型大鼠脑皮质超微结构及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用D-半乳糖致衰老、环磷酰胺及氢化可的松致阴血亏虚,及自制改良多平台法剥夺睡眠,制作老年血亏阴虚失眠证候大鼠模型。电镜观察实验大鼠大脑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大脑皮质部位的表达。结果:与环境对照组比较,证候模型组大脑皮质超微结构改变明显,且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20.4±4.4)个,(9.8±2.5)个,P<0.01],光密度值明显增大[(0.20±0.01),(0.11±0.02),t=7.63,3.18,P<0.01];而酸枣仁汤高、低剂量组较证候模型组,大脑皮质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善,且GFAP阳性细胞数减少[(14.4±3.9)个,(15.5±6.4)个],光密度值降低[(0.14±0.02),(0.14±0.02)](t=6.32,5.24,2.31,2.45,P<0.05),趋向于环境对照组。结论:酸枣仁汤对老年血亏阴虚型失眠证候模型大鼠大脑皮质超微病理结构有明显改善作用,通过调节星形胶质细胞表达是其可能作用机理之一。
关键词:睡眠剥夺;大鼠;酸枣仁汤;超微结构;星形胶质细胞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9): 827-829入选年份:2012
心理应激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盘和翼外肌微结构的影响
吴高义,陈磊,彭玲燕,等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应激及实施对抗措施对大鼠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盘及翼外肌的影响,为临床防治颞下颌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交流箱心理应激大鼠动物模型,并在应激前后分别应用抗焦虑药物,去除应激源等措施。运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分别观察施加对抗措施前后空白对照组、心理应激组(PS组)、心理应激加注射抗焦虑药物地西泮组(PS +DI组)大鼠翼外肌和TMJ盘的微结构。结果:透射电镜显示PS组1,3,5周时大鼠翼外肌出现程度不同的肌纤维线粒体水肿、基质密度降低、线粒体嵴减少;去除应激源恢复各组、PS+DI组1,3,5周肌纤维线粒体嵴和基质密度正常。扫描电镜显示PS组1周时大鼠关节盘表面部分滑膜脱落,3周时大鼠关节盘表面胶原纤维出现大小不等的条状磨损样变,5周关节盘表面胶原纤维错乱;去除应激源恢复各组、PS+DI组1,3,5周关节盘无明显微结构改变。结论:施加对抗措施能有效对抗心理应激对TMJ的影响,可为临床治疗应激引起的TMD提供借鉴。
关键词:心理应激;颞下颌关节;扫描电镜;透射电镜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9): 790-792入选年份:2012
异丙酚对新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及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王寿平,陈晓彤,苗利萍,等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异丙酚对新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发育及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5窝新生SD大鼠按照随机区组化分为对照组(C组)、3种不同剂量异丙酚组(P10组、P50组、P50D组),每组15只。P10、P50组分别单次皮下注射异丙酚10 mg/kg、50 mg/kg;P50D组先后2次皮下注射异丙酚(50 mg/kg);C组注射等容量的脂肪乳剂。3 d后用BrdU法检测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的增殖;使用水迷宫检测出生后28 d的幼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免疫组化的检测中,P10组齿状回单位面积含BrdU阳性细胞的数量[(1225±154)个/mm2,P<0.05]明显多于Con组[(840±76)个/mm2],而P50D组[(225±66)个/mm2,P<0.05]明显减少。水迷宫试验中,P50D组空间探索的潜伏期[(42.68±6.18)s,P<0.05]明显长于Con组[(15.12±3.43)s],P50D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32.18±5.38)s,P<0.05]明显少于Con组[(55.66±8.57)s],而P50组、P10组与Con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异丙酚可以抑制新生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发育,并可抑制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小剂量的异丙酚反而可以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
关键词:异丙酚;新生;增殖;学习记忆;脑发育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3): 208-210入选年份:2012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治疗再认识
沈定国
摘要: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Mitochondrial myopathy,encephalopathy,lactic acidosis,and stroke-like episodes)综合征为最常见的一类以综合征表现的线粒体疾病,因mtDNA及核DNA基因突变,导致蛋白合成障碍引起的多器官、多组织的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卒中样发作、脑病、肌病、乳酸性酸中毒及耳、眼、心、肾、胃肠道、内分泌等多系统损害。由于本病累及器官的广泛性,神经系统症状的多样性,症状组合的复杂性,正确诊断和分型仍存在难度,急性发病的治疗尚缺乏共识,近年来又关注MELAS卒中发作与缺血性血管病临床表现的相似性,是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鉴别诊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本文就进一步提高MELAS综合征的线粒体病诊治水平中的一些临床问题、治疗作进一步讨论。
认识“卒中样发作”是MELAS的核心症状:MELAS综合征的核心症状为“卒中样发作”(stroke-like episodes,SLEs),其特点为急性突发性或复发性脑神经功能障碍,具有相应的影像学改变,由于损害部位不同可有不同临床症状及其症状组合,通常表现为失语、偏瘫、偏盲、皮质盲、意识障碍、认知及精神异常,此外经常伴有发作性头痛、呕吐及癫痫发作。癫痫发作发生率高,容易掩盖卒中样症状,也要注意只表现为癫痫或头痛的“不完全形式”、“慢性进展型”、“无卒中样发作”发病的不常见形式,因此旣要强调把握“核心症状”,又要认识其“扩展形式”和非“标准症状”成为正确诊断和提高检出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关于“卒中样发作”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推测为线粒体细胞病、线粒体血管病及神经元超兴奋,一般认为是呼吸链功能缺陷导致血脑屏障改变、内皮细胞失能、出现高灌注、神经元兴奋性升高、神经元丧失,因此本质上为一非缺血性神经血管事件,或称脑皮质微血管病(microangiopathy)。
认识“卒中样发作”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变动模式,区别卒中样发作和缺血性卒中:MELAS 颅脑MRI影像特点表现为水肿样病灶,T2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WI及FLAIR像呈高信号,好发于脑的后部,枕叶、顶叶或颞叶,少数可累及额叶,主要累及皮质,少数也可累及白质,小的散发病灶也可出现于基底节;SLLs病灶分布范围常超过血管供血范围;其时程上的动态改变,具有病变的扩展性和迁移性,即急性期病灶从一个脑区中心向周围发展,连续几周内扩展到另外脑区;也可表现为原发部位部分性消退或恢复,向周围新的脑叶迁移,而缺血性卒中或血管性梗死缺乏迁移性和扩展性。此外,颅脑MRI尚可见 T1加权高信号提示的层状或假层状坏死、基底节坏死或钙化,脑萎缩多见于亚急性期、慢性期,但对SLLs诊断并无特征性。颅脑MRI表观弥散系数图对鉴别缺血性梗死灶及SLLs一直受到关注,但研究结果差异甚大,大多数报告急性期SLLs表现ADC增加或正常信号强度,提示为血管源性水肿,也有部分报告ADC降低,为细胞毒性水肿,与缺血性梗死表现相同,一般认为上述ADC不同表现与距离SLEs发病的时间点或病灶灶龄有关。
认识MELAS脑病、肌病及其它神经-精神症状的多样性,了解临床表型的复杂性:
MELAS线粒体脑病症状主要指早期出现的癫痫发作、精神迟滞、注意障碍;癫痫发作后精神、认知、行为功能障碍(即癫痫后脑病);反复发作或神经损害的进行性累积造成最终的神经功能持久性障碍痴呆及表现为焦虑、抑郁症的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为运动不耐受、肌肉力弱的肌病症状,是MELAS的主要和常见症状。其它可见感音性神性耳聋、感觉性神经病、自主神经损害、共济失调、眼外肌麻痹、视神经萎缩、眼色素膜变性。了解MELAS临床表型的异质性将提高本病诊断率。
认识MELAS多器官损害的广泛性,不要忽略神经系统外的并发症:MELAS是累及人体器官、组织最多、有广泛的神经系统外损害的一个疾病,患儿早期发育正常,但多有身体矮小、学习困难、精神迟滞;尚可出现线粒体代谢性心肌病,表现为肥大性、扩张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紊乱、传导阻滞、Wolff-Parkinson-White(WPW)综合征;母系遗传II型糖尿病;肾脏损害少见,有慢性肾衰综合征、高钙尿症、低钠血症的报告;线粒体胃肠道损害的症状表现为反复呕吐、腹泻,复发性胰腺炎、胄肠道动力失调、进行性假性肠梗阻、进行性吸收不良,以及肝功能衰竭。
认识MELAS症状组合的复杂性,寻求诊断标准的一致性:MELAS临床表型、基因型复杂、对其它检查技术评价也存在差别,尚无确定的诊断标准,但认为应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血生化、病理、分子生物学分析。血清和脑脊液中乳酸、丙酮酸、乳酸/丙酮酸比率升高,是线粒体失能的重要生化指标,虽然对静息时静脉乳酸测定价值有争议,但应用方便,仍为主要扫描检查,有些病人血清、脑脊液乳酸不平行升高,脑脊液更有价值。应用H-MRS直接显示脑内病灶及侧脑室内脑脊液乳酸水平及乳酸/肌酸、NAA/肌酸有诊断价值,MELAS时乳酸峰、乳酸/肌酸升高、NAA/肌酸下降,SLLs后期NAA/CR逐渐升高,反映SLEs神经元线粒体功能改变。肌肉活检所见的RRF肌纤维、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增强肌纤维、细胞色素氧化酶缺失肌纤维及肌内血管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增强是线粒体结构异常的形态学标志,仍是诊断金标准,但其阳性率差别很大;电子显微镜见到的线粒体形态、结构异常和付晶格状包涵体是诊断线粒体肌病最常用技术。
MELAS基因突变检测是诊断本病的最重要技术,80% MELAS有最常见的mtDNA tRNALeu(UUR)A3243G突变,其次为T3271C突变,占7.5%,尚有3291T>C、10191 T>C 、G1246A 、T8316C突变,对MELAS有特异性,其它氨基酸tRNA(Lys、Phe、Val、Gln、Glu、His)和编码蛋白基因MT-ND1、MT-ND4、MT-ND5、MT-ND6及MT-COXIII、MT-COXII、MT-CYB或rRNA,以及mtDNA A3243G突变合并多个mDNA缺失。在临床领域实际检出白细胞mtDNA突变比例并不高,提高检出阳性率要注意组织选择性,血清的检出率最低,肌肉、毛发、尿沉渣、颊粘膜mtDNA分析,可提高阳性率。
探索MELAS的有效治疗:MELAS需要急诊进行症状处理、病因治疗,但至今尚无规范化治疗方案,仍停留在小量临床试验的探索阶段,主要靶点为改善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功能,增加ATP的产生;清除过氧化物自由基,防制氧化应激;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扩张小血管,减轻血管性水肿;主要药物为辅酶Q10、肌酸、硫辛酸。辅酶Q10人工合成的拟似物艾地苯醌Idebenone,作为电子载体进入脑内,改进脑内线粒体代谢,降低卒中样发作频率。二氯乙酸盐 dichloroacetate能激活丙酮酸脱氢酶,抑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激酶,增加丙酮酸氧化,降低乳酸水平,但临床试验未证明疗效,并有神经毒性。L-酪氨酸(L-Arg)在体内氨解毒、肌酸合成及一氧化氮的产生中有重要作用,是NO合成酶的基质,具有改进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扩张微循环、增加脑血流、减少缺血性损伤的功能,同时有抗过氧化物聚集和自由基保护线粒体的功能。其它线粒体基质及辅因子如硫胺素、核黄素、烟酰胺、维生素E、依达拉奉、二丁酸、半胱甲脂、细胞色素C、黄素单核苷酸治疗均有报告。本病复发性卒中发作、癫痫、进行性加重的痴呆和其它严重神经功能损害,预后较差,必须进一步探索新的有效治疗,对核基因突变的线粒体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研究已经开始,期待基因治疗会有新的突破。
来源出版物: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5): 304-308入选年份:2012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多导睡眠图、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分析
严金柱,季晓林,叶华林,等
摘要:目的:睡眠障碍在帕金森病中普遍存在,它不仅出现在疾病晚期,还可出现在疾病的早期,日间过度瞌睡可表现为发作性睡病样的特征,然而其潜在的机制尚不清楚。夜间睡眠障碍可促成日间过度瞌睡,降低白天活动功能。使用多导睡眠图、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客观地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研究帕金森病的夜间及白天睡眠障碍特征;探索帕金森病患者日间过度瞌睡的潜在影响因素。方法:对26例临床确诊的帕金森病患者和31例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对照组行全夜可移动的视频多导睡眠监测及次日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分析比较两组的睡眠结构及平均睡眠潜伏期、入睡期 REM睡眠、睡眠发作。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用于分析帕金森病患者日间过度瞌睡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帕金森病组N2睡眠期百分比、REM睡眠期百分比、平均睡眠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515、-2.054、-6.164,P<0.05),帕金森病组醒觉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2.151,P<0.05),而两组间年龄、睡眠效率、N1睡眠期百分比、N3睡眠期百分比、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伴日间过度瞌睡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帕金森病不伴日间过度瞌睡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4例,不同性别帕金森病患者其日间过度瞌睡的患病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患者中出现日间过度瞌睡的有7例(占2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例(占3.2%)(X2=4.764,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帕金森病患者的平均睡眠潜伏期与年龄(β =-0.328)、左旋多巴等效剂量(β=-0.008)呈负相关(t=-2.829、-2.352,P<0.05),而与睡眠效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醒觉指数无关。帕金森病组有5例(19.2%)出现入睡期REM睡眠,其中符合“发作性睡病样表型”的有2例,3例(11.5%)出现睡眠发作,而对照组无1例出现入睡期REM睡眠和睡眠发作。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中睡眠结构改变和日间过度瞌睡较常见,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可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日间过度瞌睡诊断,帕金森病患者合并日间过度瞌睡的确切病因难以确定,因为受到众多潜在因素的影响,其中年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等因素应加以重视,该研究提示合并日间过度瞌睡的帕金森病患者其年龄和服用左旋多巴等效剂量都较大。虽然帕金森病患者中睡眠发作不多见,但临床医师还需提高警惕认识它。
关键词:帕金森病;日间过度瞌睡;多导睡眠图、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来源出版物: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8): 528-532入选年份:2012
3.0T术中磁共振实时影像功能导航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庄冬晓,吴劲松,姚成军,等
摘要:目的:评价3.0 T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锥体束示踪导航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monitoring,IONM)技术在各种累及岛叶的胶质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以3.0 T iMRI数字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中心为平台,在iMRI功能导航结合IONM下对18例累及岛叶的胶质瘤实施切除手术。其中对10例主侧半球肿瘤采用唤醒麻醉下术中直接皮质电刺激进行语言区定位。对所有18例岛叶胶质瘤,术中均采用DTI导航结合术中连续经皮质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和皮质下电刺激进行锥体束定位。结果:通过iMRI实时扫描,18例患者中有13例发现肿瘤残留,其中6例在iMRI 实时影像导航下获得了进一步切除,使肿瘤的影像学全切除率从5/18提高至9/18。经Fisher检验,iMRI前、后的肿瘤切除率(包括全切除及次全切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9例因DTI导航或IONM 提示切缘临近功能皮质或深部锥体束,而未强求全切除。10例主侧半球肿瘤患者中,术后近期(1周内)出现一过性语言功能障碍5例,随访至术后1个月,语言功能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或以上;18例患者中3例术后近期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随访至术后1个月,其中2例完全恢复。总体术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障碍仅1例。无iMRI及IONM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3.0 T iMRI术中实时影像导航联合DTI锥体束示踪成像技术及IONM技术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岛叶胶质瘤。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岛叶;神经导航;术中磁共振成像;电刺激
来源出版物: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4): 207-211入选年份:2012
中国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
张华纲,唐璐,张楠,等
摘要:目的:通过对43个中国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FALS)家系先证者进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突变检测,分析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探讨中国FAIS患者SOD1基因的突变分布谱及其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集2008—2011年确诊的43个FALS家系的临床资料。利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方法,检测先证者SOD1基因突变,进一步与临床表型做关联分析。结果:43个FALS家系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男女比例为10.6∶,起病年龄(48.1±11.8)岁,上肢起病23例,占53.5%,下肢起病18例,占41.9%,延髓部起病2例,占4.6%。在10例先证者中共发现9种SOD1突变类型,其中2种为未报道的新突变。9种突变类型中8种为错义突变,1种为缺失突变。SOD1基因突变总检出率为23.3%。结论:中国FALS患者SOD1基因突变类型由原来的11种增加到19种。具有SOD1突变的FALS患者以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大多数SOD1突变的临床表型在不同的家系甚至同一家系中变异均较大。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超氧化物歧化酶;突变;铜;锌;表型
来源出版物: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 453-458入选年份:2012
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共性模块的分析:结构方程的应用
万崇华,杨玉萍,高丽,等
摘要:目的:对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共性模块(QLICD-GM)的结构进行分析。方法:根据理论构想及因子分析结果提出量表结构的理论模型,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验证与评价。结果:整个结构模型的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606,RMSEA 90%CI=(0.0569;0.0643),非范拟合指数NNFI为0.941,相对拟合指数CFI为0.947,标准化残差均方根SRMR=0.0693,以上指数显示模型拟合较好。结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与因子分析及理论构想吻合,说明QLICD-GM可以分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三个领域10个小方面,结构效度较好。
关键词:生命质量;慢性病;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效度
来源出版物: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1): 78-81入选年份:2013
一般人群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预测因素
朱燕波
摘要:目的: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已成为现代人最关注的课题。传统的健康评价指标如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等从消极的健康观出发,仅反映了健康的疾病方面,未反应健康的积极方面,不能敏感反应健康状况的变化。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综合评价身体活动功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以及被评价对象对生活和健康的自我感受,是目前准确评价健康状况的较好指标。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MOS SF-36)作为一种已被证实有较好信度、效度和可接受性的普适性生命质量量表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被广泛应用于普通人群的生命质量测定、临床试验效果评价以及卫生政策评估等领域。本研究应用SF-36,评价中国一般人群的HRQoL,探究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预测因素,为卫生工作政策制定、健康促进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2005年12月至2007年1月我国9省市(江苏、安徽、甘肃、青海、福建、北京、吉林、江西、河南)一般人群健康状况横断面现场调查的大样本数据,随机抽取性别、年龄结构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基本一致的8448例,组成代表中国一般人群的样本。SF-36各维度的得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单因素分析以社会人口学、行为和健康相关特征分组,用wilcoxon秩和检验(Mann-Whitney和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比较亚组人群SF-36各维度得分。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以SF-36的8个维度得分作为因变量,以社会人口学因素、行为和健康相关特征因素为自变量,探讨社会人口学、行为和健康相关特征对HRQoL得分的预测作用。
结果:中国一般人群SF-36各维度得分的变化趋势接近于香港地区常模的评价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HRQoL的减损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睡眠时间、运动习惯、体质指数、既往慢性疾病史均有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SF-36各维度有意义的预测因素不同。总体而言,年龄增高、低水平运动、既往慢性疾病史、农民、无职业者、学生、女性、睡眠时间少、体重过低是 HRQoL降低的预测因素,特别是低水平运动是生命质量各个维度得分低的预测因素,年龄和慢性疾病史是生理领域4个维度和心理领域SF维度得分低的前2位的预测因素;已婚、高文化程度是HRQoL的保护因素,肥胖者MH维度的生命质量较好。
结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睡眠时间、运动习惯、体质指数和既往慢性疾病史是HRQoL有意义的预测因素。我们应该关注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农业劳动者、无职业者、学生、低文化程度者和女性等人群的HRQoL;提倡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坚持经常性的适当水平的运动,保证充足睡眠。
关键词:健康相关生命质量;SF-36;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预测因素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3): 254-259入选年份:2013
水面舰艇军人心理弹性、自我意识、性格与应激水平、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左昕,李敏,邱太兴,等
摘要:目的:探讨水面舰艇军人心理弹性、自我意识、性格与应激水平、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自我接纳问卷(SA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SES)、Wallance自我概念量表(WSCS)、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451名水面舰艇军人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①水面舰艇军人有明显心理应激反应的占 2.5%,心理健康状况较中国常模差,除强迫和人际敏感因子外,其他因子分数均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②SCL-90总分及心理应激与心理弹性、内外向和自我意识显著负相关,与神经质显著正相关。SCL-90阳性军人(SCL-90总分>160分)在神经质和PSET的得分显著高于阴性组,在RSA、内外向和自我意识的得分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③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激水平、情绪稳定性、自我意识和心理弹性能较好预测军人应激时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心理健康水平、情绪稳定性、内外向和心理弹性能较好预测个体的应激水平,解释率分别为 35.1%和 33.2%。结论:水面舰艇军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弹性、性格、自我意识是影响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心理弹性;自我意识;心理应激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1): 59-61入选年份:2013
携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人脐带干细胞改善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实验研究
袁源,但齐琴,刘佳
摘要:目的:研究携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脑内移植对脑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自由落体颅脑损伤动物模型;培养纯化UCMSC,构建BDNF-pcDNA3重组质粒载体,并转染UCMSC;体外检测UCMSC携带BDNF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生物活性分析。将成功表达BDNF的UCMSC移植入大鼠损伤局部脑组织。2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探讨BDNF转基因UCMSC移植对脑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结果:大鼠脑损伤后2周,神经功能[(10.50±0.53)分]障碍明显。UCMSC在损伤脑区存活,迁移;BDNF转基因UCMSC移植后神经功能[(5.50±0.76)分]与单纯UCMSC移植组[(7.75±0.71)分]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携带BDNF基因的UCMSC脑内移植对脑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关键词:脑损伤;脐带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功能评价;大鼠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2): 115-118入选年份:2013
社区医生职业倦怠及其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黄云,马辉,张宁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医生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CMB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43名社区医生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医生中有 36.6%轻度倦怠,26.8%中度倦怠,3.3%重度倦怠;各维度,11.5%情感衰竭,44.9%人格解体,43.6%成就感降低。男性医生成就感高于女性;职称方面,高级职称医生人格解体更严重;苏北地区社区医生职业倦怠较苏中、苏南地区严重;工作5~9年的社区医生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社区医生的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呈显著相关。结论:社区医生职业倦怠现状严重,防治工作应关注女性、高级职称以及工作5~9年的医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减轻职业倦怠。
关键词:社区医生;职业倦怠;应对方式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4): 348-350入选年份:2013
噻萘普汀与碳酸锂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pCREB表达的影响
吴枫,汤艳清,孔令韬
摘要:目的:研究噻萘普汀与碳酸锂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排列法分为抑郁模型组、噻萘普汀组、碳酸锂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噻萘普汀组和碳酸锂组给予21 d的应激刺激,此期间对照组正常饲养,刺激期间噻萘普汀组每天灌胃噻萘普汀(50 mg/kg),碳酸锂组每天灌胄碳酸锂(60 mg/kg),模型组和对照组每天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行为学检测应用open-field法和液体消耗实验。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Pcreb的表达情况。结果:应激后模型组水平穿越格数[(23.2±23.0)格]、竖立次数[(8.1±7.2)次]、修饰次数[(3.6±3.5)次]、糖水消耗百分比[(55.4±11.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6.0±18.9)格、(20.3±11.3)次、(8.4±2.7)次、(68.5±8.2)%;均P<0.01]。应激后噻萘普汀组水平穿越格数[(28.1±23.0)格]、竖立次数[(12.1±9.4)次]和修饰次数[(5.5±3.2)次]低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差异无显著性;糖水消耗百分比[(62.7±10.6)%]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但高于模型组(P<0.05)。应激后碳酸锂组水平穿越格数和糖水消耗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竖立次数和修饰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各项数值均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中,模型组大鼠海马Pcreb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噻萘普汀组大鼠海马Pcreb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碳酸锂组大鼠海马Pcreb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噻萘普汀可以逆转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中 Pcreb表达的降低;碳酸锂可以部分逆转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中Pcreb表达的降低。
关键词: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慢性应激;海马;噻萘普汀;碳酸锂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5): 385-387入选年份:2013
中国军人心身健康量表的研制
张理义,过伟,姚高峰,等
摘要:目的:编制中国军人心身健康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及以往研究,编制本量表。随机整群抽取1050名军人进行测试,并随机选择其中60名被试,同时施测中国心身健康最表(CPSHS);2周后对其中61名被试进行本量表的重测。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及相关分析,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中国军人心身健康量表由11个因子构成:呼吸系、心血管系、消化系、骨骼肌肉、皮肤系、生殖内分泌系、神经系、焦虑、抑郁、精神病和家族史,另加一个掩饰分量表,经因子分析修正获得91个条目组成的正式量表。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03~0.778(P<0.01),各因子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00~0.859(P<0.01);总量表及各因子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427~0.901(P<0.01);Cronbach(α)系数为:0.618~0.935(P<0.01);分半相关系数为:0.349~0.855(P<0.01)。本量表与CPSHS的对应因子呈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425~0.979(P<0.05或0.01)。结论:中国军人心身健康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关键词:军人;心身健康;量表;信度;效度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6): 560-563入选年份:2013
大麻素受体2激动剂JWH015对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
张威,张伟,刘晓杰,等
摘要:目的:探讨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 receptor 2,CB2R)激动剂JWH015对瑞芬太尼诱发的切口痛模型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大组:鞘内给药组和腹腔给药组。每大组又随机分为5小组:鞘内给药组分为对照组1(C1组)、切口痛组1(I1组)、瑞芬太尼组1(R1组)、切口痛+JWH015组(QI组)、切口痛+瑞芬太尼+JWH015组(QR组);腹腔给药组分为对照组2(C2组)、切口痛组2(I2组)、瑞芬太尼组2(R2组)、切口痛+JWH015组(FI组),切口痛+瑞芬太尼+JWH015组(FR组),每组6只。QI组与QR组在造模前30 min鞘内注射10 μg JWH015,C1、I1、R1组均鞘内给予20%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容积均为10 μl;而FI组与FR组在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100 μg JWH015,C2、I2、R2组均腹腔给予4%的DMSO溶液,容积均为0.5 ml。除C1/C2组外,其余各组均制作切口痛模型,R1/R2组、QR组和FR组在造模的同时皮下泵注瑞芬太尼0.04 mg/kg,其余组皮下泵注生理盐水,容积均为0.4 ml,30 min泵完。测量术前24 h及术后2,6,24,48 h大鼠手术切口同侧后爪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MT)及热缩足潜伏期(PWTL)。结果:与C1/C2组和基础值比较,I1/I2组术后PWMT和PWTL均降低(P<0.01);与I1/I2组比较,R1/R2组术后PWMT和PWTL均明显降低(P<0.05);与R1/R2组相比,QR组从术后6 h的PWMT[(7.78±1.09)g]和PWTL[(17.28±1.58)s]开始明显升高(P<0.05),与FR组在术后6 h、24 h和48 h的PWMT[(7.79±0.72)g,(9.50±1.17)g,(7.86±1.16)g]和PWTL[(16.23±1.50)s,(19.53±1.63)s,(18.10±0.93)s]升高的结果一致。结论:鞘内及腹腔注射JW H015均可以有效缓解由瑞芬太尼诱发的切口周围组织痛觉过敏。
关键词:大麻素;大麻素受体2;JWH015;瑞芬太尼;痛觉过敏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1): 13-16入选年份:2013
神经调节素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海马细胞凋亡和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田强,贾军,屈兴汉,等
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调节素1β(neuregulin 1β,NRG1β)对β-淀粉样蛋白1-40(beta-amyloid protein,Aβ1-40)所致的模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神经元凋亡、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NRG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经侧脑室微量注射Aβ1-40建立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经侧脑室注射NRG1β(0.3 μg·kg-1)干预治疗。各组大鼠实验前及造模7 d后、治疗14 d后均用Y型迷宫检测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利用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细胞的结构变化,原位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NFκB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学习能力[(57.50±1.58)次]和记忆能力[(7.20±1.03)次]较对照组学习[(59.50±2.79)次]和记忆能力[(7.50±1.08)次]明显下降(=20.36,5.28,P<0.05),海马区神经细胞排列稀疏、紊乱,有明显神经元脱失,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NFκB表达增加(P<0.05)。NRG1β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67.70±4.90)次,(5.80±0.63)次]及细胞结构较模型组[(79.10±4.12)次,(4.40±0.69)次]显著改善(t=5.63,4.69,P<0.05)。相对于模型组[(41.10±7.95)次,(29.30±7.24)个],NRG1β治疗组NFκB表达(25.90±6.67)明显减弱、细胞凋亡数量[(23.50±3.89)个]明显减少(t=4.63,2.23,P<0.05)。结论:NRG1β能抑制海马神经细胞NFκB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从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关键词:神经调节素;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凋亡;核转录因子κB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1): 26-29入选年份:2013
抑郁症患者心理旋转的事件相关电位脑地形图研究
陈玖,杨来启,刘光雄,等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心理旋转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脑地形图的变化,完善抑郁症患者在空间能力方面的脑地形图功能联系。方法:对32例抑郁症患者和29例健康被试进行心理旋转任务的ERP测定。对其脑分布地形图的变化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1)与对照组[错误率(29±9)%,反应时(604.74±54.39)ms]相比,抑郁症组合计错误率[(33±15)%]显著性升高,反应时[(755.22±70.18)ms]显著延长(P<0.05)。(2)与对照组[N100:PZ(-3.78±1.05)μV、CZ(-5.67±2.21)μV、P3(-2.34±0.59)μV、P4(-2.92±0.80)μV;P500:PZ(7.35±2.61)μV、CZ(7.65±2.42)μV、P3(6.53±2.11)μV、P4(7.29±2.57)μV]相比,抑郁症组合计波幅[N100:PZ(-0.31±0.09)μV、CZ(-2.27±0.57)μV、P3(-0.30±0.07)μV、P4(-0.33±0.08)μV;P500:PZ(6.04±2.16)μV、CZ(5.92±2.01)μV、P3(6.02±2.11)μV、P4(6.01±2.34)μV]显著性降低(P<0.05),左右顶枕叶兴奋性差异消失(P>0.05);N100抑郁症组正镜像兴奋性显著性降低(P<0.05);P500则正像兴奋性降低,镜像显著性升高(P<0.05)。左右大脑顶枕叶相比,抑郁症组正像右顶枕叶兴奋性显著性偏高(P<0.05),而镜像的兴奋性差异消失(P>0.05),对照组正镜像右顶枕叶兴奋性都显著性偏高(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心理旋转能力受损,即心理旋转反应准备负电位降低,正像存在优势半球,镜像优势半球消失。提示心理旋转能力受损的脑地形图可为临床诊断提供辅助指标。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旋转;事件相关电位;脑地形图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2): 135-138入选年份:2013
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与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韩永凯,李斯娜,宋景贵
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post-stroke depression,PSD)认知功能损害与ApoE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将患者分为PSD组(83例)和卒中组(96例),选取健康志愿者(5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作为认知功能的评定指标。采用基因测序法测定载脂蛋白E基因第四外显子112位(rs429358)和158位(rs7412)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结果:1.EPR测定卒中后抑郁组N2、P3波潜伏期较卒中组和对照组延长,P3波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SD组ε3/ε4基因型频数(24例)高于对照组(7例),ε4/4基因频数(8例)高于卒中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ε4等位基因频率(24.7%)高于卒中组(16.1%)和对照组(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SD组携带ε4等位基因的HAMD-24评分、N2潜伏期、P3潜伏期高于非携带ε4等位基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ε4等位基因可能与PS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和抑郁情绪具有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认知功能;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3): 199-202入选年份:2013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客体旋转的正镜像差异及其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陈玖,杨来启,陈永雄,等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客体旋转的脑电生理机制。方法:对来自解放军第三医院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8例健康被试进行客体旋转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测定。测量P500的潜伏期、波幅及其错误数和反应时。结果:与对照组[正像:(494.16±34.68)ms、(9.56±2.54)μV;镜像:(496.51±33.10)ms、(6.38±2.41)μV]相比,患者组正像和镜像潜伏期延迟[正像:(571.30±51.21)ms;镜像:(573.41±39.27)ms]、波幅降低[正像:(4.26±1.01)μV;镜像:(3.61±1.21)μV],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潜伏期正像与镜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波幅正像与镜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正像波幅高于镜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旋转能力受损,其正镜像差异性消失。可为其早期临床诊断提供客观辅助指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首发;客体旋转;事件相关电位;正镜像差异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3): 209-211入选年份:2013
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海马长时程增强的相关性研究
韩维娜,原丽,刘晓杰,等
摘要:目的:探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和空间学习记忆的相关性,为在体电生理实验和行为学实验结果的一致性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选择SD大鼠38只,进行Morris水迷宫空间学习记忆行为学和在体海马晚期长时程增强(L-LTP)电生理实验。主要指标包括大鼠连续5 d定位航行试验寻找水下平台的逃避潜伏期、撤除平台后空间探索试验的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以及高频刺激后3 h的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结果:双侧海马注射4 nmol Aβ25-35明显伤害了大鼠水迷宫实验中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P<0.05)和在体海马 L-LTP(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 L-LTP与逃避潜伏期呈现明显负相关(r=-0.8306,P<0.01),与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呈现明显正相关(r=0.7709,P<0.01);AD模型组大鼠3 h后fEPSP幅度也与逃避潜伏期具有明显负相关(r=-0.7675,P<0.01),与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正相关(r=0.8049,P<0.01);将两组大鼠数据合并后,海马L-LTP与逃避潜伏期和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的相关性更高,分别为r=-0.9124(P<0.01)和r=0.9745(P<0.01)。结论:大鼠在体海马L-LTP电生理记录与空间学习记忆行为学测试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海马L-LTP可能是行为学改变的电生理机制,其损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物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关键词:空间学习记忆;Morris水迷宫;晚期长时程增强;淀粉样β蛋白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7): 630-633入选年份:2013
成人心理弹性量表在军校大学生中的信效度研究
张佳佳,任景敏,黄健,等
摘要:目的:研究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在军校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抑郁、焦虑、躯体化3个因子对某军校616名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①对RSA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共提取5个因子。各项目在因子上的负荷在0.423~0.834之间,累计方差解释率为58.439%;RSA②各因子之间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在0.228~0.580之间;各因子与总分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在0.565~0.789之间;③效标SCL-90的抑郁、焦虑和躯体化三个因子的均分与RSA均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37(n=593,P=0.000);RSA④各个因子的同质性信度在0.52~0.86之间,RSA问卷信度为0.91。结论:RSA量表在军校学生中信效度较好。
关键词:成人心理弹性量表;信度;效度;军校大学生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4): 377-379入选年份:2013
依达拉奉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王蔚,印卫兵,柏建岭,等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梗死;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来源出版物: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7): 486-489入选年份:2013
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支持适应证共识
宿英英,黄旭升,彭斌,等
摘要:一、概述神经系统疾病伴发营养问题由来已久,无论神经系统疾病发生急骤还是缓慢、神经功能损害局限还是广泛、病情较轻还是危重,凡是出现意识障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神经源性(真性或假性)延髓性麻痹、神经源性呕吐、神经源性胃肠功能障碍、神经源性呼吸衰竭以及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均可增加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或发生营养不足(undemutrition)。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支持;适应证;神经源性;神经功能损害;胃肠功能障碍;延髓性麻痹;严重并发症
来源出版物: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9): 639-641入选年份:2013
我国脂质沉积性肌病的病因研究历程
焉传祝,卢家红
摘要:目的:脂质沉积性肌病(LSM)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而是一组以肌纤维内脂肪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肌无力综合征,可由多种脂肪代谢缺陷所致。LSM作为一个以病理改变为诊断依据的肌病,其生化和分子病理改变均表现为异质性。其病因和临床表现的多元化导致人们对其探索的困难性,本文旨在增进人们对LSM病因的认识。
方法:通过对近期国内外LSM相关文献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我国LSM的病因认识过程。
结果:国内自1990年曹佩芝等首次报道2例LSM以来,至今文献已有200余例报道,各组病例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基本一致。LSM的病因主要包括①原发性肉碱缺乏(PCD);②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缺陷(MADD),即戊二酸尿症Ⅱ型(GA-Ⅱ);③细胞浆内甘油三酯代谢障碍。长期以来我国LSM的病因一直未明,既往教科书和文献多认为是肉碱缺乏导致。我国自90年代初首次报告了LSM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仅满足于病理诊断,鲜有生化代谢方面的深入研究。而国外有关LSM的病因研究多以生化代谢为主要线索,最终使LSM、GA-Ⅱ、MADD间的相互关系得以澄清。随着国内尿有机酸和血脂酰肉碱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国外病因研究的进展,我们逐渐认识到了LSM与GA-Ⅱ/MADD 的关系。近两年多个肌病中心的研究显示我国的LSM多为核黄素反应性的GA-Ⅱ/MADD ,其主要的分子病理基础为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基因(ETFDH)突变。GA-Ⅱ,表现为尿中以戊二酸为代表的多种有机酸,如戊二酸、乙基丙二酸、3-羟基异戊酸、2-羟基戊二酸、己二酸、辛二酸、异戊酸、异丁酸等的浓度升高。GA-Ⅱ患者体内存在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障碍,其血脂酰肉碱谱分析可发现中、长链脂酰肉碱增高,因此又称为MADD。在ETFDH基因编码的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ETF-QO)的作用下,脂肪酸氧化代谢过程中脱氢产生的电子才得以传递给辅酶Q(CoQ)而进入呼吸链产生ATP。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肌肉病实验室于2005年报告4例尝试单用核黄素治疗的LSM,取得很好疗效,推测我国多数LSM为核黄素反应性的。该研究小组于2010年又首次报告了19例中国人LSM的ETFDH基因突变的分析结果,发现18例有ETFDH基因突变。这些患者均接受核黄素治疗,其中15例一开始就单用核黄素,另5例为强的松合并核黄素治疗,所有患者肌无力症状几近完全缓解。13例在经治疗前行尿有机酸分析,12患者符合GA-Ⅱ生化表现。血酯酰肉碱谱分析发现17例患者中链及长链酯酰肉碱(C6、C8、C10、C12)显著增高,符合MADD生化表现。而游离肉碱正常14例,轻度增加3例,仅2例降低。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的研究报告也与上述结论一致。
结论:目前国内文献支持中国人LSM主要病因是ETFDH基因突变导致的,其生化缺陷为GA-Ⅱ/MADD ,绝大多数为核黄素反应性。
来源出版物: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5): 300-303入选年份:2013
首发与复发中青年重性抑郁症患者脑结构差异的影像学研究
卢青,姚志剑,刘海燕,等
摘要:目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在“边缘-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环路存在皮层体积萎缩、密度降低,白质神经纤维排列紊乱、白质完整性受损和深层髓鞘染色变浅。发作次数和病程不同程度的影响抑郁症患者的脑结构和功能影像。代表白质纤维微结构完整性的各向异性(FA)值降低提示纤维的微细结构可能受到破坏,包括括髓鞘的完整性受损、神经胶质细胞减少等。本研究联合运用三维结构磁共振成像(3D)方法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 FA值指标,对中青年首复发重性抑郁症患者白质神经纤维及脑灰质及白质容量改变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利用病例-对照研究(患者组与对照组)及病例-病例(首发组与复发组)研究实施实验。招募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的重性抑郁症住院患者,共40例(首发20例,复发2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扫描当天24项Hamilton抑郁量表(HAMD24)评分均35≧分。广告招募与患者居住地相近的年龄、性别及教育年限相匹配的20例健康对照者。所有受试通过美国GE Sigma NV/i 1.5 T超导型磁共振仪进行DTI扫描和3D结构像扫描。影像学数据主要采取基于像素的全脑分析技术,及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全脑范围内探讨脑结构变化的状况。步骤如下:1)针对3D原始数据,使用VBM5.1工具包进行空间标准化、分割、平滑得到全脑容量图(白质和灰质)。2)针对DTI图象,采用DtiStudio工具包重建各向异性(FA)图及标准化配准。3)针对1)和2)处理后的图像数据,采用SPM5软件,分别比较首复发抑郁症组与对照组,首发及复发抑郁组间白质、灰质容量及白质纤维FA的值差异。建立双样本t检验统计模型,以P<0.005,30个以上连续一体的高亮像素集中区域视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区域。
结果:(1)首发组较对照组在右中央前回、右额中回、右额下回、左梭状回、右胼胝体和双侧颞下回的FA值显著降低;(2)复发组较对照组在右额中回、右扣带回及双侧额下回的FA值降低;(3)复发组较首发组右额中回、左颞中回及左脑岛区域的FA值降低;(4)复发组较首发组右海马区的灰质容量较首发减小,剩余患者组与对照组间和患者组间脑白质及灰质容量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脑区(P<0.005,像素集合>30)。
结论:本研究以中青年为受试对象,在全脑范围内研究脑结构及功能变化。初步发现抑郁症可能是神经环路连接的异常,损害主要位于边缘-皮层情感神经环路的额叶、颞叶及扣带回等区域。首发及复发抑郁症患者在额叶的白质纤维损害主要集中在右额中回及右额下回,推断抑郁症患者在神经完整性受损状况可能也存在偏右侧化现象。首复发患者间分析发现,复发患者在右额中层、左颞中回及左脑岛区域的白质纤维结构损害较首发更重,导致抑郁危险性进一步增高。对首复发患者间灰质容量比较中发现复发患者右侧海马体积减小更严重,可能与复发患者在情景记忆方面有明显缺陷有关。今后将加大样本量,精确追踪药物影响,区别性别因素,将结构改变与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等进行相关分析,以便于探明首发与复发中青年重性抑郁症患者脑结构差异。
关键词:抑郁症;脑结构;脑白质;神经影像学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2): 97-99入选年份:2013
心理弹性训练对水面舰艇军人作业疲劳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左昕
摘要:目的:水面舰艇军人作业环境艰苦,常面临应激,训练心理弹性不仅能降低个体感知到的应激水平,提高应变能力;还能通过压力管理和加强成功体验降低疲劳症状、影响自尊水平,进而间接正性影响心理健康,促进个体成长。本文训练军人在不利的环境下有效的适应和应对,能提升抗应激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方法:运用结构式面谈,按照入选和排除标准对被试进行评估,共招募被试100名,全部为男性,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心理应激自评问卷和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等测量工具于初次访谈时完成测评。随机选取45名进入训练组,完成训练者为39名,6名脱落,脱离率13%;对照组不接受任何训练,完成前后测者为50名,5名脱落,脱离率10%。两组被试均于10次训练结束后进行后测评估,其年龄、军龄、职务和文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该团体为成长性团体,结构化、封闭性和同质性程度较高,每周训练2小时,持续10周。根据Kumpfer的心理弹性框架理论,从认知、情感、精神和行为/社会4大主要因素入手,培养成员的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人际沟通、问题解决和社会支持等能力。采用主题游戏、角色扮演、个案分析和头脑风暴等方法,活动程序包括“热身—互动—凝聚—分享—结束”5个环节,对于成员的心得体会和问题,领导者给予总结、反馈、强化与评价。所有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Excel和SPSS17.0软件,主要方法有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①训练组和对照组被试前测心理弹性、作业疲劳、应激和心理健康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与前测结果相比,训练组后测心理弹性及各因子得分显著提高,后测作业疲劳、应激和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降低;对照组后测心理弹性、作业疲劳、应激和心理健康得分与前测无统计学差异。说明通过训练引导成员把握好个人品质、家庭和环境支持系统这三种资源之间的最佳匹配,促进了个体的成长,提高心理弹性达到了预期效果。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自我探索,结合归因训练来强化成功体验,学会利用他人与自身经验成长的社会资源,增加了个体的家庭凝聚力,促成自我社会目标的完善。通过角色扮演、放松训练和情绪宣泄等实践,增强调控情绪的能力,降低应激水平和心理压力,社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通过减少逆境对个体的消极影响,提高了成员抗应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个体的自觉疲劳症状也有所改善。③与对照组后测结果相比,训练组后测心理弹性除社会能力因子外,其余的各因子及总均分显著提高,而作业疲劳、应激和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降低。说明本研究模拟真实生活情境,使成员在坦诚、安全和多维人际互动的环境中通过彼此真诚的沟通、亲自体验和实践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掌握各种积极的应对技能,学会利用周围的资源。而个体的社会能力是一个需要时间不断内化的过程,在今后改进训练方案中应更重视训练成员把学习到的技巧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
结论:通过训练军人正确的认知自我,学会利用周围的资源积极应对挫折和减轻压力,能增强抗挫折能力和心理弹性水平,在短时间内对于优化水面舰艇军人的心理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具有明显效果。通过从日常军事训练的经历和体验中挖掘和激发个体的潜能,增强理性认知,在面对应激情境时能合理评价,增加克服工作压力的信心,使成员正确分析自我并积极成长。但其远期效果如何?心理弹性训练在防治军人心理障碍中的作用如何?这些还待深入研究。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10): 923-925入选年份:2013
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的效度研究
胡赤怡,胡纪泽,段卫东,等
摘要:目的:探讨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CIDI)3.1中文版对精神疾病诊断的效度。方法:利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配套的半定式临床问卷(SCID)对400名在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接受过CIDI访谈的被试进行检查,根据DSM-Ⅳ作出诊断,比较CIDI和SCID的诊断效度。结果:CIDI 3.1与SCID的诊断一致率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精神病性障碍,Kappa值依次为0.53、0.25、0.16;CIDI诊断灵敏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心境障碍(77.8%)、焦虑障碍(55.8%)、精神病性障碍(40.0%),而对整个精神疾病的诊断灵敏度为93.4%。CIDI诊断特异度由高到低分别为精神病性障碍(96.0%)、心境障碍(76.0%)、焦虑障碍(76.0%),对整个精神疾病的诊断特异度为39.2%。结论:CIDI 3.1对于确定整个精神疾病、心境障碍及焦虑障碍有较高的灵敏度,对于后两者及精神病性障碍有较好的特异度,不失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较好工具。但应注意社区人群中CIDI与SCID对于焦虑障碍和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一致性相对较差。
关键词: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3.1;DSM-Ⅳ半定式临床问卷;效度;流行病学
来源出版物: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7): 385-389入选年份:2013
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李乐之,姚树桥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调查问卷、简明MiGill疼痛量表、BECK抑郁自评问卷、BECK焦虑自评问卷、疼痛自我效能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SF-12生活质量量表对114例健康人群和139例慢性疼痛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疼痛患者焦虑[(33.56±9.96)分]、抑郁[(17.14±11.22)分]、失眠[(13.19±6.14)分]得分均高于正常组[分别为(24.55±4.49)分,(24.55±4.49)分,(3.68±3.12)分],疼痛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得分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疼痛程度(F=3.92,P=0.005)、不同疼痛部位数目(F=2.39,P=0.041)的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有显著性,不同疼痛频率的患者生活质鼍得分差异无显著性(F=1.54,P=0.169);生活质量得分与疼痛总分r=-0.383)、感觉疼痛(r=-0.315)、情感疼痛(r=-0.434)、疼痛自我效能(r=0.570)、焦虑(r=-0.640)、抑郁(r=-0.523)及失眠(r=-0.508)得分均显著相关(P<0.05);疼痛自我效能、抑郁、焦虑和失眠得分进入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失眠和抑郁可以通过疼痛自我效能,失眠也可以通过抑郁间接影响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要提高其生活质量,要多方位的采取干预措施。
关键词:慢性疼痛;生活质量;路径分析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4): 319-321入选年份:2013
艾芬地尔鞘内注射对骨癌痛模型小鼠痛行为的改善作用
王俊华
摘要:目的:在小鼠骨癌痛模型上观察鞘内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拮抗剂艾芬地尔的镇痛效果。方法:将含2×105个纤维肉瘤细胞NCTC 2472的最小必需培养基(α-MEM)注射到C3H/HeJ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制作骨癌痛模型(T组)。同时设假手术组(S组,n=10),注入不含肿瘤细胞的α-MEM。所有小鼠均于接种前1 d,接种后第3,5,7,10,14天检测痛行为学指标,包括自发性抬足次数、机械痛缩足阈值(PWMT)和热痛缩足潜伏期(PWTL)。骨癌痛模型制作成功的T组小鼠在接种后第14天,进一步分为艾芬地尔2.5 μg、5.0 μg、10.0 μg组(I1、I2、I3组,n=10)和对照组(C组,n=10),I1~I3组鞘内注射相应剂量的艾芬地尔,C组及S组给予溶媒,注药体积均为5.0 μl,鞘内注射后2 h、12 h、24 h再进行行为学检测。结果:与S组[(2.44±0.79)次]和术前基础值[(2.20±0.85)次]相比,肿瘤细胞接种后第14天T组小鼠自发性抬足[(13.16±1.78)次]显著增多(P<0.05),PWMT[(0.47±0.19)g]较S组[(1.70±0.31)g]和基础值[(1.83±0.23)g]降低(P<0.05),PWTL[(10.01±1.42)s]较S组[(17.62±1.07)s]和基础值[(18.32±1.57)s]缩短(P<0.05);给药后2 h、12 h,与C组及14 d给药前比较,I2和I3组自发性抬足次数减少(P<0.05),PWMT增高(P<0.05),PWTL延长(P<0.05),且I3组比I2组对痛行为学的改善更显著(P<0.05);I1组给药后痛行为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鞘内注射艾芬地尔有效改善骨癌痛小鼠的痛行为学反应。
关键词:艾芬地尔;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骨癌痛;脊髓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2): 136-139入选年份:2013
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
张长青,方向华,刘宏军,等
摘要:目的:研究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40例经CT/MR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其中169例抑郁自评量表指数大于或等于0.5者为PSD组,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PSD的患病率为49.7%(169/340),其中额叶卒中患者PSD的患病率为66.7%,其他部位卒中患者PSD患病率为47.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P=0.02)。分层及回归分析显示额叶卒中是卒中6个月内PS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年龄、文化程度、梗死类型、患高血压、患心脏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认知功能后,额叶卒中患者PSD的患病风险是其他部位卒中患者的2.42倍(P=0.02,RR=2.42,95%CI:1.17~5.03)。结论:脑梗死患者PSD的患病率较高,额叶卒中患者在卒中后6个月内有更高的PSD患病风险。
关键词:脑梗死;卒中后抑郁;患病率;卒中部位
来源出版物: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3): 148-151入选年份:2013
阴性与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质子波谱比较研究
甘景梨,段惠峰,杨富增,等
摘要:目的:比较阴性与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和丘脑质子波谱特点及差异。方法:对58例阴性症状为主(阴性组)和51例阳性症状为主(阳性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组后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采用多体素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检测双侧前额叶和丘脑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复合物(Cr),完成NAA/Cr值、Cho/Cr值的计算,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阴性组右侧丘脑NAA/Cr值(1.40±0.29)低于阳性组(1.62±0.33),阴性组的男性、女性、非首发、服药、未服药患者右侧丘脑NAA/Cr值分别低于阳性组相应的患者(均P<0.05或0.01);阴性组的女性、非首发、未服药患者右侧丘脑Cho/Cr值高于阳性组相应的患者(P<0.05)。阴性组、阳性组左侧前额叶、左侧丘脑、右侧丘脑NAA/Cr值均与发病年龄负相关(P<0.05或0.01),阴性组右侧丘脑Cho/Cr值与发病年龄正相关(r=0.25,P<0.05);阴性组非首发、未服药患者右侧丘脑NAA/Cr值与病程负相关(r=0.48,P<0.05),Cho/Cr值与病程正相关(r=0.58,0.56,P<0.01)。结论: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右侧丘脑波谱异常相对明显,病程对波谱的影响更明显。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前额叶;丘脑;磁共振波谱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1): 37-39入选年份:2013
四川江油太平镇安置点北川、平武地震灾民1周后心理症状分析
温盛霖,王相兰,陶炯,等
摘要:目的:评估汶川地震后第2周转移安置点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利用应激反应问卷(SRQ)、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及自编调查问卷评估223名随机抽样地震灾民的心理状况。结果: SRQ①结果显示,54.3%(121/223)的灾民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SRQ≥8),感觉不愉快最常见,依次是感觉不安、紧张或担忧、易受惊吓、易疲劳、易哭、睡眠差、缺乏乐趣、食欲差等。HRSD②评定结果显示,29.02%(65/223)有明确的抑郁症状,重度抑郁4.04%(9/223)。12.9%的被调查者有自杀观念。PTSD③筛查问卷PCL-C结果显示,14.1%(29/223)总分≥50分(筛查阳性)。④不同年龄组SRQ、PCL-C、HRSD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6~65岁灾民SRQ、PCL-C、HRSD均分最高,36~55岁次之。回归分析显示SRQ总分与绝望感、最糟糕天数、烦扰程度存在回归关系(回归模型方差分析F=91.312,P<0.001)。结论:灾民在地震发生后1周存在明最心理问题,需要及时有效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应注重中老年人、有绝望感、最糟糕天数多和烦扰程度重的人群。
关键词:地震;灾民;心理症状;分析
来源出版物: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9): 525-527入选年份:2013
儿童期虐待与人格的形成
朱相华,耿德勤,赵后锋,等
摘要:不良的童年经验尤其受虐待经历构建了某种人格结构,是成年以后发生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和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基础,这足以引起人们对儿童期虐待的重视。目前,人格的成因学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虽然国内外研究已经表明人格特质的形成主要受遗传、环境和产前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认为,环境因素(如父母等)对于“生物学危险因素和素质因素是否会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起着扳机作用。个体的人格障碍常起源于儿童青少年期,家庭环境尤其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儿童的培育和社会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社会化缺陷则是个体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儿童期虐待作为一种极其恶劣的儿童生长环境和教养方式,其与人格形成的关系,一直吸引着研究者的浓厚兴趣。
一、儿童虐待和人格的有关概念 1。儿童虐待:目前人们对儿童期创伤或儿童虐待的概念尚未统一,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教育观念等对儿童虐待有不同的认识。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儿童虐待进行了定义:指对儿童有义务抚养,监管及有操纵权的人做出的足以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及尊严造成实际或潜在伤害的行为,包括各种的躯体和/或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及经济剥削。2。人格:“人格”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二、儿童虐待对人格的影响 1。人格障碍: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儿童期创伤性经历尤其虐待或忽视是人格障碍的潜在性危险因素。虽然对儿童期虐待经历进行回顾性调查简便易行,但是仅根据回顾性数据便做出“儿童期虐待能增加人格障碍的发病危险性”的因果推断仍是需要慎重的。只有当前瞻性研究也能证明儿童期虐待是人格障碍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时,才能认为儿童期虐待确实在人格障碍的病因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人格特质:虽然有人指出许多受虐待儿童并没有发展成为人格障碍,但这并不能说明早期虐待不影响人格,它可能以更加细微的方式修饰着人格特质,并对以后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人格特质理论把人格看作为一个连续的变量,对人格进行定量测量,而不用区分个体的人格在正常的范围还是达到疾病的程度,解决了其他人格理论对人格只做描述、解释和分类的困境。
三、父母不良行为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有人认为,比儿童期虐待更加普遍的儿童期不幸经历(如问题双亲、言语虐待等)也能够增加人格障碍的发病危险,但这需要更多研究进行扩展、重复。
四、人格与虐待的因果关系国外学者普遍把儿童期虐待看作影响人格特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并且通过横断面调查、回顾性研究以及科学价值较高的前瞻性研究得到了证实。国内许多学者重复了国外的一些简单研究并得到大致相似的结果,也有部分国内学者把个性因素作为儿童受虐待的发生原因来看待。但是,鉴于目前国内仍缺乏样本代表性好、方法科学严谨的前瞻仰性研究,对于儿童期虐待是人格形成的原因还是结果或互为因果还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充分证据。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6): 574-576入选年份:2013
新生期反复惊厥大鼠神经性为改变及褪黑素的预防作用
孙奇,赵东敬,田甜,等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期反复惊厥后大鼠的远期神经行为改变及褪黑素(Melatonin)的预防作用。方法:生后6 d(用P6表示,下同)的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4组,每组6只:对照组(CONT)、褪黑素空白对照组(MEL)、惊厥组(Recurrent Seizures,RS)及褪黑素组(RS+MEL)。通过三氟乙醚反复吸入建立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动物模型:RS组每日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5次,每次间隔30 min,连续9 d;RS+MEL组于惊厥前1 h(上午8:00)腹腔注射褪黑素(55 mg/kg),同样方法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方法同RS组;MEL组,与RS+MEL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于P24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平面翻正实验、悬崖回避实验、前肢悬吊实验、负向趋地应实验),于 P35天进行旷场行为实验。结果:(1)平面翻正实验显示:RS组平面翻正时间[(0.33±0.51)s]较CONT组[(1.17±0.40)s]和RS+MEL组[(0.50±0.54)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悬崖回避实验显示:RS组悬崖回避时间[(16.00±6.32)s]较CONT组[(4.00±2.60)s]和RS+MEL组[(7.67±3.26)s]明显延长(P<0.05);(3)前肢悬吊实验显示:RS组前肢悬吊持续时间[(11.67±7.58)s]较CONT组[(49.50±28.96)s]和RS+MEL组[(24.83±6.61)s]明显缩短(P<0.05)。(4)负向趋地反应实验显示:RS组负向趋地反应时间[(7.67±1.36)s]较CONT组[(4.50±2.66)s]和RS+MEL组[(6.17±0.75)s]明显延长(P<0.05)。(5)旷场实验显示:RS组延迟时间[(8.17±3.86)s]较CONT组[(3.00±1.41)s]明显延长(P<0.05)。结论:三氟乙醚诱导的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发作会导致神经行为损伤,惊厥发作前应用褪黑素进行预防,能改善惊厥所致神经行为损伤。
关键词:新生期;惊厥;褪黑素;神经行为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5): 385-387入选年份:2013
医学人文对医学发展的引领价值
杨志寅
摘要:医学不仅仅是科学,独特之处在于其以人为对象的科学属性。所以,医学不应该只是在生理上减轻人类之病痛,更应是一种情感与人性的表达。人文关怀对于缓解病人心理冲突、解脱身心病痛有着医药所起不到的效果。只有将深厚的人文精神融入医疗实践,才能驾驭医学科学发展的方向,因为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离开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医学要健康发展,需要以人文精神引导医学走向,以科学精神丰富医者思想。尽快修复文理发展的严重失衡及文理交融的欠缺,抑或是医学科学技术飙升与人文精神和谐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医学发展;人文;引领价值
来源出版物: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7): 577-580入选年份: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