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睿
文斌有才,写几笔散文,吟数篇诗歌,编导个文艺演出,设计个广告展览,均不在话下,是为质检文化建设中的活跃分子。但是,《质量春秋》书出,文斌的才子形象才真正在我心中高大起来。吟风咏月、抒情散怀,固然是文化,但与一部专著的问世比较,终究是差了些斤两。
翻开《质量春秋》,满怀的是敬重。在时间上,本书漫话质量上溯石器时代,下探清朝末年,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在范围上,本书既有石器、陶瓷、青铜器和铁器,又有食品、纺织和交通工具,既谈及货币、兵器和盐,又涉猎水利、桥梁和建筑,可以说林林总总、包罗万象。书中引证,从《考工记》到《吕氏春秋》,从《汉书·王褒传》到明代《天工开物》,从《齐民要术》《茶经》到康熙时期《国朝御器厂恭记》,以及宋沈括《梦溪笔谈》、元代《王祯农书》、李渔《闲情偶记》等等,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其中,既有大段对器物质量发展技术沿革的引述,如仅讲瓷器用料就引用了《天工开物》中记述景德镇制瓷使用青料、《江西大志》中记载的当时回青配料不同而产生不同色泽的情况,使读者借古人之笔窥历代工匠造物发展之历程;又有对质量发展诸多旁证,例如左思《蜀都赋》对蜀锦的赞美、白居易新乐府《缭绫》对织纹之妙与织工之精的描述,还有《醒世恒言》《马可·波罗游记》等,在诗文游记、小说家言中把中华产品的质量发展史描绘得栩栩如生。如此大量的考证引论,作者心血耗费可见一斑。作为质检一员,执着于质量,执念于质量,以其对质量事业的热爱,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找寻质量的足迹,这份功夫、这番心思,确实让人敬服。
思量《质量春秋》,厚重的是责任。质量发展历史悠久,假冒伪劣也与之伴生,导致质量监管任重道远。作者在对中国历史上质量的发展娓娓道来的同时,并没有忘记作为质量工作者的职责。探讨监管在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是本书极为重要的目的。从各章专设的小节中可以看出作者以古鉴今的良苦用心:第一章原材料质量发展,设置了“作伪与假冒伪劣起源”“官营制度对质量发展的利与弊”;第二章日常用品质量发展,设置了“文化与管理对食品安全的重大影响”“官营制度与民营发展影响纺织质量”;第三章政府专营产品质量发展,设置了“私铸作伪和政府质量管理”“政府管理保障兵器质量”“专营制度束缚食盐质量发展”;第四章工程质量发展,设置了“政府管理从多方面保障质量”“政府管理有效规范建筑质量”;第五章科技对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设置了“没有政府管理就没有计量统一”“标准化离不开制度管理”等等;最后还有第六章行政管理对质量发展的保障作用,在宏观层面集中记述了政府部门的主要作用。“物勒工名,以考其诚”,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但质量离不开监管的保障。历史的发展证明,政府管理用得当则促进质量发展,用过度则束缚质量发展。否定政府管理的作用,否定政府在质量监管中促进其发展是不对的,但同时必须思考如何优化监管,让监管真正为质量的提升服务。
掩卷沉思,质检部门肩负着我国政府质量监管的重要职责,科技质检、法治质检,正是要以科技力量为支撑,以依法行政为规范,发挥职能作用,促进中华质量之发展。而文斌此专著也作为一瓣心香,伴广大质量工作者共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