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建军 邸枫 孟晶晶
科技援疆十大成就全国科技援疆工作综述
□文//朱建军 邸枫 孟晶晶
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和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新疆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都将长期依赖科技进步与创新,而自身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条件,没有外部的支援与帮助,新疆现代化建设将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
2007年3月,国家科技部与新疆建立了部区工作会商机制,双方议定了共同组织开展“全国科技支疆行动”。同年11月,科技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科技支疆行动启动大会,吹响了新世纪举国科技援疆的号角。2010年中央召开第一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将科技援疆作为全国对口援疆五大机制之一部署实施,新一轮全国科技援疆随之全面展开。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再次吹响推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冲锋号。当前,科技援疆作为全国对口援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加快创新型新疆建设的助推器,正迎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一路走来,在援疆工作的整体部署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在国家层面,科技口各部门形成援疆整体合力,高标准推动科技援疆工作。科技部成立了科技援疆工作领导小组,把科技援疆纳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发布了《全国科技援疆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组织内地高校采取多种方式同新疆开展科研开发和人才培养。中国科学院与新疆建立了院区会商机制,加大了科技支新工程的投入力度,持续举办“中科院—新疆科技合作洽谈会”。中国工程院在新疆设立院士咨询活动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加大了对新疆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同自治区设立了联合基金。中国科协在新疆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科普活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19个对口援疆省市及重庆、四川积极开展科技援疆,与自治区和兵团建立了“21+2”合作制度,形成了援疆省市、自治区及受援地州三方协同推进的合作机制。
在国家层面,科技口各部门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从资金投入、项目扶持、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对新疆的支持力度。2007~2014年,新疆获得国家科技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近30亿元,一批“973”、“863”、国际科技合作等重大科技项目在新疆落地实施,推动了新疆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21个对口援疆省市积极引导本省科研院所、企业与新疆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和对口支援,大力推动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各类科技资源向受援地聚集,“十二五”以来在生物育种、温室大棚、新技术示范等方面实施科技项目314项,经费达21.6亿元,为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自治区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设立了科技支疆专项经费,2011年以来与20多个省市共同实施科技援疆项目456项,安排财政经费1.2亿元,带动社会投资39.75亿元。
近年来,国家科技口各部门和21个援疆省市结合受援地实际,启动实施了一大批科技援疆项目,攻克了一批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带动性强的核心关键技术,促进了新疆特色传统产业的发展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等优势特色领域在国内成为或保持了“并跑者”地位,太阳能、风能、特高压输变电、特色农业等方面甚至成为“领跑者”。其中:大型光伏电站系统设计和集成方面的部分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光学晶体功能材料为国家安全做出积极贡献;9英寸单晶硅片、并网逆变器、高级润滑油等一批自主创新产品,有力提升了产业竞争力;抗逆基因的发掘与分子育种技术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使新疆棉花产量和品质大幅提高,为棉花产业持续保持“单产”等四项全国第一提供了技术保障;设施农业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善了受援地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特色马产业由小到大,已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援疆以来,越来越多的地州县市感受到科技为经济发展注入的蓬勃动力,越来越多的百姓分享着科技带来的实惠与希望。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富民强县工程等对新疆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21个对口援疆省市结合新疆“民生建设年”活动,积极推进人口健康、公共安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重大民生科技项目在受援县市落地。深圳市利用成功举办大运会的科技力量,完善了喀什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安徽省支持新疆大学开发出了多种语言软件,促进了新疆多民族语言的信息化发展。“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变化的水热调节研究”优化解决了该区域农业灌溉用水短缺问题;“岳普湖县苦咸水淡化”项目解决了69所学校25000多名师生安全饮用水问题;“克拉玛依市远程医疗技术”将会诊终端覆盖到医院科室、社区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良种牛繁育体系建设示范”项目成果辐射70个县市400多个乡镇,奶农人均增收1500元。
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国家305项目始终坚持科研、勘查、开发一体化和产学研相结合,加强南疆三地州及重要成矿带的预测评价,相继取得300余项科研成果,支撑和引导新疆大规模矿产勘查和国家矿产基地建设。中国工程院组织院士定期开展新疆水资源、能源基地建设、矿产勘查等战略咨询工作,为新疆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国家科技计划的持续支持下,新疆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风能利用、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成果,带动形成一批具有新疆特色的产品和产业,造就了一批如“特变电工”、“金风科技”、“众和铝业”等国内外知名创新型企业。围绕受援地资源特色,湖南省组织实施葡萄节水、精品哈密瓜新品种的选育推广,有力促进了吐鲁番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辽宁省科技援塔的红花种植以及梅花鹿、多胎肉羊繁育,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托克逊县在新农村建设中使用江苏省“蒸汽砖”技术,大幅减少了二氧化硫等的排放,切实做到了资源综合利用和变废为宝。
围绕新疆生态环境实施的一大批科技援疆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家科技项目“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在荒漠化治理的理论上取得突破,成果直接服务于新疆北水南调防护体系建设工程和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历时14年完成的“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生态工程建设研究”,成就了世界第一条穿越流动沙漠的“绿色长廊”,使长度为436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成为南疆地区的大动脉;“新疆且末县河东经济型生态屏障示范工程”初步建成8万亩经济型生态林,农户年均增收3000~5000元。灌区盐渍化土壤改良、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技术的集成示范,为新疆水土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和模式示范。节能环保技术在南疆三地州富民安居工程中得到成功运用。在湖南科技大学的帮助下,新疆绿色使者干空气能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能耗仅为传统空调的30%左右,对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缓解空调排放污染物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外合作,科技先行,这是新疆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新疆承担了大部分国家层面的与中亚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任务,目前合作领域已拓展到农业科技、资源环境、有色金属提炼、地质勘探、石油石化等20多个领域;新疆建成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家;新疆同中亚、俄罗斯建立了双边、多边的科技展览、成果推介、人员培训等合作交流机制,使新疆在上海合作组织科技合作中的地位、影响和参与度不断提升。同时,科技“走出去”取得重要进展,新疆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在中亚、南亚国家联合共建了20多个科技合作中心、野外观测站、工业园区、农业科技园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在科技部的帮助下,新疆同周边国家的科技合作已纳入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中国—中亚科技合作中心建设内容也被列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总体规划。
科技部依托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为新疆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在重点领域建立了若干创新团队和全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国科学院着力推进“西部之光”人才计划,积极开展新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等各类培训,近三年共支持125个项目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了“本地优秀青年人才培养专项”,支持新疆优秀青年人才开展基础研究。援疆省市充分发挥科教优势,开办各类技术培训,为新疆培养了大批基层科技人员。据统计,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北京、天津、安徽三省市共投入3459万元,为和田地区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78万人次;江苏省“十二五”期间安排2396万元,引导鼓励克州三县一市高技能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同时,新疆充分利用科技援疆平台,通过与27个省市共同实施科技援疆项目,吸引各类高层次科技人才1300多名,培养新疆本地优秀科技人才1600多人。
通过科技援疆,新疆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与全国先进地区的差距正在缩小,科研水平持续提升。目前,新疆已建成(或组建)国家和自治区(兵团)级重点实验室6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9个,其中新疆荒漠与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实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昌吉、石河子、乌鲁木齐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到418家,1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型企业,以金风、特变、众和、蓝山屯河、天业为代表的一些龙头企业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等重大平台的立项实施,对于提升新疆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起到了巨大作用。河北省支持建设的巴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已发展成为涵盖信息、技术、培训、创业等多方面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湖南、湖北、山西、安徽分别援建的竞争情报中心、专利信息服务中心、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大大提升了受援县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在科技援疆的推动下,新疆已建立国家和自治区(兵团)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8个、农业科技园区37个、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基地10个。其中:天山北坡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启动实施,昌吉、石河子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石油石化、光伏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等10个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基地快速发展;新疆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进展顺利,昌吉、伊犁、和田、阿拉尔、五家渠等11个农业科技园区升格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1个援疆省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在受援县市援建农业示范科技园区、孵化园区为载体,着力提升受援地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实现“输血”和“造血”的结合。天津—策勒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在戈壁滩上创造了奇迹;江苏—昭苏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带动农民增收500多万元;江西—阿克陶高海拔水稻高产种植示范基地,水稻亩产达到792.6公斤的高产纪录,较以往增产21%。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科技援疆的丰硕成果,已为新疆的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科技援疆已成为新疆科技工作的重要支点,成为集聚科技资源提升新疆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成为新疆依靠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平台和重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