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刚
(中共中央党校 中共党史教研部,北京 海淀 10009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对于维护中央权威,邓小平有一系列重要论述,它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维护中央权威,如何维护中央权威等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邓小平关于维护中央权威的思想,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指出,党需要有权威,否则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邓小平关于维护中央权威的思想,与马列主义的观点一脉相承,反映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一,从经济发展的形势来看,加强宏观调控,需要加强和维护中央权威。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强调指出,要有统一领导,要有权威。没有党的统一领导,就没有效率。不统一,一事无成[1-1]。当时,为解决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统得过多、过死问题,党和国家曾有下放权力的做法,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权力下放过度,以致中央调控能力受到制约的问题。对此,邓小平指出:“中央如果不掌握一定数额的资金,好多应该办的地方无力办的大事情,就办不了,一些关键性的只能由中央投资的项目会受到影响。”“中央必须保证某些集中”[2-1]。邓小平的担忧不无道理。20世纪80年代后期受诸多因素影响,中央财力呈现弱化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干扰了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强调:“我们讲中央权威,宏观控制,深化综合改革”,“宏观管理要体现在中央说话能够算数”,而且明确要求“中央定了措施,各地各部门就要坚决执行,不但要迅速,而且要很有力,否则就治理不下来。”他指出:“我们要定一个方针,就是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深化改革。”[3-1]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良好,就需要把市场机制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此前,邓小平就指出:“过去我们是穷管,现在不同了,是走向小康社会的宏观管理。”“现在中央说话,中央行使权力,是在大的问题上,在方向问题上。”[3-2]中央权威不是事事都要中央亲自过问。中央权威是一种政治权威,政治权威是建立在经济权威基础之上的,没有经济上的主动权和宏观调控权,任何政治权威都难以树立起来。政治上的权威性,反过来又是保证中央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权威性、有效性的有力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几次面临经济失调的困境,然而通过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有效的宏观调控,最终都化险为夷。
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更需要维护中央权威。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这一规定,既反映了经济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又维护了中央宏观调控的权威性。
第二,从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要求加强和维护中央权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与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统而率之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中央的权威作指引。这是社会主义中国所具有的特色和优越性。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3-2]
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崇高使命。在当今世界、当代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中央权威,各行其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业将难以继续推进。因此,邓小平强调:“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没有这一条,就是乱哄哄,各行其是,怎么行呢?”[3-3]正是有了中央权威,统筹兼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设立上海自贸区、推进城镇化等重大发展战略和三峡大坝、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载人航天等重要工程建设能够得以实施;正是有了中央权威,运筹帷幄,抗击“非典”、四川汶川和雅安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和利比亚撤侨、湄公河联合执法、维护钓鱼岛和南海主权、打击“三股势力”等国家核心利益能够取得胜利;正是有了中央权威,高瞻远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崇高目标才能够让人可信可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3-4]这一论断仍有其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也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申“中央权威”的主旨所在。
第三,从党的建设来看,巩固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维护中央权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8500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领导的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改革发展事业。如果没有坚强的团结和铁的纪律,没有统一的意志,没有必要的权威和服从,就没有战斗力和凝聚力。早在1965年邓小平就指出:“一个党不集中不行,如果没有中央的和各级党委的集中领导,这个党就没有战斗力。”[4]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再次指出:“人人自行其是,不在行动上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决定,党就要涣散,就不可能统一,不可能有战斗力。”他说:“只有全党严格服从中央,党才能够领导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任务而战斗。……这是党的最高利益所在,也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2-2]1989年9月,邓小平在同江泽民等领导同志谈话时说:“我们是一个大国,只要我们的领导很稳定又很坚定,那末谁也拿中国没有办法。”他明确指出:“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他说:“中央的话不听,国务院的话不听,这不行。特别是有困难的时候,没有中央、国务院这个权威,不可能解决问题。有了这个权威,困难时也能做大事。”[3-5]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要保持中国社会主义旗帜不倒,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作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必须经受得住执政考验。鉴于苏共等大党老党亡党亡国的前车之鉴,邓小平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他指出:“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就可以放心睡大觉。”[3-6]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一个重要的关键是拥护中央权威。只有坚决维护中央权威,才能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胜利推进,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必须要牢牢把握的一个基本要求。
形势的发展对维护中央权威提出了新的要求,维护中央权威,靠的是科学理论、群众支持和制度完善。
第一,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这是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志、维护中央权威的思想保证。对中央权威的服从首先表现在对科学理论的服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是权威的。邓小平曾指出:“治理国家,这是一个大道理,要管许多小道理。那些小道理或许有道理,但是没有这个大道理就不行。”[3-7]正是有了科学理论指导下确立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们党“治理国家”才能“治大国如烹小鲜”。当前,“治理国家”这个大道理,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同时也就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发挥行动指南作用,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从而在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实现维护中央权威的要求。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追求和服从科学真理和理论的党,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都体现了其揭示事物本质、认识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特征,都以服从真理理论为最高标准。中央的权威就是通过其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真理性而得到维护。对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正确路线,邓小平强调要扭住不放,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几十年不变,一直要讲到底。”“要继续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连语言都不变。十三大政治报告是经过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一个字都不能动。”[3-8]为什么“不变”“不能动”?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深知,这是经过实践检验得到的科学真理,是事关中央权威的大问题,必须坚持不动摇。大国政贵有恒,不能朝令夕改,不能折腾。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这与邓小平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以人为本,密切联系群众,这是维护中央权威的基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在“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主席为我们党树立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真正相信和依靠群众,细心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起码标准[1-2]。30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此,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唯有如此,党的领导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依赖和支持,中央的权威自然就会树立起来。
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效果显著。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重点,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中央决定中央政治局先行开展活动,起示范带动作用。这与邓小平的要求是一致的。邓小平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以身作则非常重要”,“高级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则,影响是很大的”,“群众的眼睛都在盯着他们”[2-3],领导干部带头起模范作用“是整党不走过场的一个重要标志”[3-9]。先禁己身而后人。中央领导同志带头,上级带下级,一级抓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与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赢得群众信任支持,切实夯实维护中央权威的群众基础。
第三,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这是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央权威的组织保证。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组织原则,是维护和加强中央权威的重要制度。民主和集中的关系,说到底是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表现。邓小平精辟地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或者叫做小局服从大局,小道理服从大道理。我们提倡和实行这些原则,决不是说可以不注意个人利益,不注意局部利益,不注意暂时利益,而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归根到底,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是统一的,暂时利益与长远利益是统一的。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如果相反,违反集体利益而追求个人利益,违反整体利益而追求局部利益,违反长远利益而追求暂时利益,那末,结果势必两头都受损失。”[2-4]民主的广泛性保证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性,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性又保证了组织制度的权威性,从而维护了中央权威。邓小平强调:“不能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不能搞违背中央政策的‘对策’。”[3-3]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也强调指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带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政治局作出的决定决策,坚持重大问题按规定请示报告。概言之,民主集中制是维护中央权威的重要组织制度保证,进一步坚持和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中心的一系列制度是维护中央权威的重要保证。
根据邓小平的论述,维护中央权威,还需注意处理好以下三大关系。
第一,维护中央权威,也要注意发挥地方积极性。邓小平说:“我国有那么多省、市、自治区,一个中等的省相当于欧洲一个大国,有必要在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之下,在经济计划和财政、外贸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自主权。”[2-5]对于财政税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5]。邓小平指出:“现在中央说话,中央行使权力,是在大的问题上,在方向问题上。”[3-1]维护中央权威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的目的都是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对于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应坚决贯彻执行,但必须要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不能搞“一刀切”。但也切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是一切从本位或地方利益出发。那种从地方、部门或小团体利益出发,对中央指示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甚至变相不执行的做法,对党和人民事业都是极为有害的。另外,对于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也不能简单地照抄照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方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不仅应该而且必须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创造性工作,但采取重大措施必须向中央上报请示,避免各行其是、政出多门,维护中央权威。
第二,维护中央权威,要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走到了发挥地方积极性的反面,违犯了党的统一纪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党。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指出:“一个党如果允许它的党员完全按个人意愿自由发表言论,自由行动,这个党当然不可能有统一的意志,不可能有战斗力,党的任务就不可能顺利实现。所以,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严格的维护党的纪律,极大地加强纪律性。”他指出,个人必须服从组织,少数必须服从多数,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全党必须服从中央。“必须严格执行这几条,否则,形成不了一个战斗的集体,也就没有资格当先锋队。”“四个服从”是对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一条极为重要的要求。邓小平指出:“‘四个服从’中,最重要的就是全党服从中央……任何人如果严重破坏这一条,各级党组织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就必须对他严格执行纪律处分,因为这是党的最高利益所在,也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2-6]对于那些在改革开放中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人,邓小平主张严肃处理,以保障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他说:“对于不听中央、国务院的话,处理要坚决,可以先打招呼,不行就调人换头头。”[3-9]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
第三,维护中央权威,就是要维护中央领导集体中核心的权威。对于这一点,作为上承第一代、下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认识尤为明确,他指出:“国家的命运、党的命运、人民的命运需要有这样一个领导集体。”而这个中央领导集体要有个核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邓小平指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因为有毛主席作领导核心,‘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把共产党打倒。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因为有这个核心”,“党的领导始终是稳定的”[3-10]。党和人民的事业也因此而薪火相传、蓬勃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开创和发展的伟大事业坚持好、发展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权威,这是党的事业发展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