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文化内涵

2015-01-30 16:47李春晓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3期
关键词:少林禅宗实景

□李春晓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18)

试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文化内涵

□李春晓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18)

音乐艺术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大文化系统中最活跃、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它有着自身独特的品质、品格和品位。近些年出现的“有机音乐”是“有机”这一概念的延伸。有机音乐以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物质为基础,体现了外自然与内心灵的共通。

由谭盾先生等创作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型实景演出无异于一场音乐盛宴,融历史性、哲理性、艺术性、地域性、民俗性、观赏性为一体,可谓是“有机音乐”精髓的综合体现。实景音乐演出是近年演出市场的热门,但能够将音乐与玄秘的宗教哲学、绚烂的传统艺术文化及独特的自然景观相结合,集人文景区核心内质和历史文化灵魂等非物质遗产为一体的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还是首创。

打造“嵩山修禅,顽石开言”的大境界

有机音乐创作的第一个层次是要在山野中寻找有机的声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音乐正是采撷自然原声,使其进入音乐圣殿。《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以少林寺为背景,使用寺中保留的古老乐器以及根据传说专门制作的15种石头为乐器,以流水为琴弦演绎的“绿色”的音乐,给人们以视听的冲击和震撼。主要分为《风乐》、《水乐》、《光乐》、《石乐》四个乐章。《风乐》演绎了禅宗祖庭少林寺的传奇故事,由“达摩面壁”开始,讲述千年古风的承传。少林寺800个武僧穿着长袍练武,采用蒙古的呼麦唱法,其发出的声响、树叶、纸以及电子模拟出了自然界的声音;《水乐》是演出的诗境篇,描绘了中国古典山水名画的优美禅意。此篇章用溪水做“乐器”,潺潺的小溪慢慢流淌,最后汇成一个大坝水瀑瞬间流下,发出巨大的声响,仿佛地球母亲敲击的水锣;《光乐》是演出的华彩乐章,雪景寒林,佛光塔影,让我们参悟人生,表现了禅宗对生命万物的礼赞;《石乐》是演出的唱颂篇,它用36亿年的嵩山古石制成石磬等乐器打造出一个特殊的“滚石乐队”,奏出了“嵩山修禅,顽石开言”的大境界,将大典推向高潮。

音乐的目的“在于为听众提供某种使情感形式具体化的可视的意象”,音乐创作是艺术家根据人们的审美理想和体验创造意象,使人们以纯洁的、富有强度的心境去体验它再现的东西。音乐听觉性固然是其第一要素,但虚拟的空间在纯音乐作品中也成为人们理解音乐作品的视觉需要。可以说“自人类音乐这个文化事象诞生以来,各文化体系中的绝大多数音乐表演与感知行为,都离不开视觉信息的传达与接受。”自古以来,无论是民间歌舞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宗教音乐,还是贵族雅乐、燕乐、仪式音乐、戏剧音乐中无不兼具视觉表演的特征。

置身于静谧的山水之间,端坐在具有佛家气息的蒲团之上,迎风看水,听禅赏武,在绚丽多彩的灯光变化中,静静地欣赏着村姑浣女的踏水成歌,牧羊女和羊群之间的欢快愉悦,少林功夫在风中的洒脱劲猛,嵩山琴韵的古老不朽……此情此景虚实相生、境象合一。返璞归真的自然音乐融入高度和谐的禅乐,对于在尘俗中生活的人们有种别样的意境,音乐实景演出形式正符合人们的审美赏听习惯,体现了音乐表现的本质。

“观演合一”中领悟禅宗文化

在人类早期音乐活动中,音乐大都为“观演合一”,“观演合一”是指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活动的全面参与行为方式。从原始的“狩猎舞蹈”、祭祀乐舞中可以看出,人类在早期谋求生存的同时并没有忽视精神的需要。在人类的发展中,音乐承载着多样的文化生存辅助功能,观演合一自此也保留下来。现如今民俗中还有这些方式,如北方汉族的秧歌“闹社火”及南方春节的“闹花灯”等歌舞活动。随着物质生产力的提高,音乐的生存工具功能被逐渐剥离,使得越来越多的个体有脱离音乐创作和表演实践的可能。分工的细化导致其艺术能力的退化,成为不具备音乐创作能力和资格的“旁观者”,或曰“欣赏者”,就此“观演分离”。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最大可能地调动观演者的兴趣,使其参与其中。人们不再是单纯的音乐接受者,在此期间,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以禅入乐,可使欣赏者在禅宗音乐艺术的灵动中,生发出一种超然无我的情愫。直指心性的佛门乐音引导观众领略天籁禅韵,呼唤心底之大爱,在光影禅乐中唱诵着自然的生命之歌。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难辨是你在演还是我在听,由此人们的音乐行为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演出以嵩山为自然实景舞台,数百人通过山涧风景、雪夜古刹、月照塔林、颂禅法会、溪山坐禅、少林拳棍、女童牧归等情景,演绎了禅武,少林僧俗唱颂华乐禅音与自然之音的应和,体现了“忘机触处成佳谱,信手拈来总妙音”的境界。千名乐僧和武僧同台献艺,在吟诵演奏的悠扬音乐中,在唱念做打的飘洒玄武的功夫中,以视觉、听觉的震撼,帮助人们领悟禅宗文化的内核──和谐之美。

民族因其文化而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的音乐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是这个民族智慧的发源地。正如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所认为,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使一个民族能最深层地感受自己”的重要方面,通过一个民族的音乐,我们可以感受一个民族的文化进而加以了解;反之,透过一个民族的文化,我们才可能真正地体验一个民族的音乐并从整体上来认识它。《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就是用“有机音乐”熏陶和教育民众,开阔更宽广的人文精神天地。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对禅宗这一千年中国古老文化传统的追溯和挽救,也是对建设中国和谐社会理想的呼应。禅宗不著文字,直指心性,讲求顿悟。音乐是表现禅境的最佳方式,在嵩山峡谷中奏响的禅乐与大自然的各种声响——水声、风声、林涛、虫鸣合在一起,构成一种天籁般的禅韵。一样的演出,音乐、灯光、舞蹈、功夫等等,不一样的是在这里演出。这山这水,是禅宗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所有艺术元素因为有了背景注释,变得不同凡响,蕴含着民族文化的风韵。

实景演出恰是这样一个桥梁,一个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同时它还是中国音乐文化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中国禅宗文化在全球广为流传,但也同时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让我们重返古老的音乐美学,对我们的传统音乐艺术和禅宗文化寻根溯源。同时促使少林寺成为全球禅宗音乐艺术的教育基地,推动人们重新关注和发展古老文化。它秉承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特性,是中国核心文化在其发祥地向世界文化的一次召唤,是对生命本源、人类使命、和谐中国的审美探求,是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价值所在的一个窗口。■

猜你喜欢
少林禅宗实景
金湖县创新“实景式”培训 提升精准执法水平
禅宗软件
“实景与想象”——明清武夷主题的意象式文人山水画研究
实景演出对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婺源《梦里老家》为例
数字博物馆 线上实景游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小罗汉拳(五)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落叶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