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提升出版质量成为新常态

2015-01-30 15:29本刊评论员
中国出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质量检查出版单位保障体系

| 本刊评论员 |

让提升出版质量成为新常态

| 本刊评论员 |

质量是出版工作永恒的主题。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代文物中即有“对书俑”:一个矮书案两边各跪坐着一个男子,一人执笔在板状物上书写,另一人手执一板,上置简册。他们正在校对简册中的错别字,如冤家相对。所以,我国古代就有“校错如校雠”的说法。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就已经发出“校订书籍,亦何容易”的慨叹。一如苏格拉底在对美的追问中发现“美是难的”,我们也必须说:“质量是难的。”

尽管“质量是难的”,然而,人类从未停止对出版质量的追求与讨论,因为对文字的敬畏和对文化的敬仰是人类亘古的情怀;尽管质量始终是悬在出版业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然而,我们却勇敢地选择了“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追求出版质量我们走过的路程。

原新闻出版总署首次将2007年确定为“出版物质量管理年”,可以说拉开了出版物质量管理的序幕;2012年被确定为“出版物质量规范年”;2013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为“出版物质量保障年”;2014年被确定为“出版物质量专项年”;2015年被确定为“出版物质量提升年”。在近10年中,对以少儿读物、教辅读物、养生类等为重点的图书质量专项检查活动早已向纵深发展,包括从选题审核、成书质量检查和出版单位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各方面开展检查。

在中国知网输入“出版物质量”搜索,可以找到2005~2015年10年间约1.3万多篇相关论文,而对出版物质量的关注早已涵盖从编辑职业道德到编辑的文化使命与文化自觉的研究,从出版物质量问题的成因到出版单位的质量保障机制研究,从人才、管理到法规、政策,从出版从业人员的培训、出版行业自觉控制品种总量的增长到国家层面的激励机制与制度保证,可以说,我们已经构筑起全方位的出版物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

然而,质量始终是难的,有时我们遗失了文化理想,有时我们淡忘了责任意识,有时我们很浮躁,有时我们缺乏智慧,有时我们看不清前进的方向,所以我们还时常犯错,甚至时常犯相同的低劣的错误。比如:今年3月31日,总局公布有18家出版单位的21种图书的编校质量不合格,而错误的类型主要包括一般性字词差错、体例差错、知识性差错等。其中一般性字词差错较多,包括错字、漏字、多字等。知识性差错方面,存在引文多处与原文不符、与历史史实不符以及专有名称错误等,这与以往多次质量检查后的总结并无二致,甚至是惊人的相似。这种低级重复的错误是令人失望的,甚至可以说是出版人的耻辱,与我们追求的出版强国梦更是相悖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们也应看到,经过经年累月的淬炼与洗礼,质量意识在出版业已经深入人心,质量检查已经常规化常态化,更多的出版单位自觉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全民阅读方兴未艾,“独立书店”如星星之火,更多出版人冷静理性地向出版的本质回归。更重要的是,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党中央反腐败斗争的深化,对“清洁的精神”的追求在整个社会正蔚然成风,对出版物质量的提升成为出版业的新常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出版物质量的提升是出版人永无止境的追求,因为这正是人民的愿望与心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对质量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始终“坚持文化理想与商业智慧的统一”“不忘初心”,宛如同仁堂的古训所告诫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只有这样,出版质量的提升才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质量检查出版单位保障体系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审计署赴江西省审计厅质量检查座谈会
我国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勇立改革开放潮头 创新粮食保障体系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中注协举办2016年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人员培训班
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关于印发《出版单位变更资本结构审批办法(试行)》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