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我们还都必须守住一个基准、一条底线,那就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编制年。从筹备召开五中全会的7.20中央政治局会议报道中可以看出,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就是“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从时间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中逐步形成的: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即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8日,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2015年2月2日,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中,首次在正式讲话场合集中阐述四者关系,宣示了“四个全面”已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全新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无论是目标还是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统筹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统领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的提法已深入人心,很好体现了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全面小康社会是呼应十六大特别是十八大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呼应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依法治国是呼应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全面从严治党是呼应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活动以及大力度反腐的。但是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我们还都必须守住一个基准、一条底线,那就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如何呼应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推进“全面转型发展”的问题。
全面转型发展的实质,就是认真践行科学发展。我们总是把人类社会出现以来所办的“好事”、全部有利于文明进步的事情叫作“发展”。而一旦这些要办的“好事”,又上升到了科学也即把握规律、顺应规律的层次,那也就是所谓的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已然成了发展理论的“高大上”,近乎于“绝对真理”了。
但是,科学发展天上掉不下来,地里长不出来,只能从我们轻车熟路、习以为常的传统发展转型而来。党中央之所以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简称为转型发展)为“主线”的“两主为重论”,并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是说未经转型发展的“桥和路(毛泽东语)”,科学发展其实也是无法实现的(抵达河的彼岸)。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科学发展”,还不如说“全面转型发展”,来得更为精准、更为前瞻。其实,最早小平同志所构想的“三步走”,并没有“全面小康”这一说,但在“翻两番”之后,一步就跨入现代化的50年确实又漫长了一些。党的十六大在当中切了一刀,前20年全面小康,后30年再进一步实现现代化,实在是很高明的。
但是,国际经验早已告诉我们,不完成一个痛苦的发展转型过程,陆续“起飞”的发展中国家,都会滑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率对现阶段的中国而言有多大,现财长楼继伟说是“五五开”。如果说传统发展可以实现全面小康,那下一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就一定还要有一个“全面转型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对于志在必得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但还要接着在此基础上跟进实现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我国来说,难道不应充分意识到这一挑战,并及早将对其的应对摆上最重大的议事日程?
发展是主体性的中心任务,若能够按照“目标+任务+保障”的结构加以完满体现,那战略布局的架构就更加妥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