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国土资源局 刘锋琴 杨小青
嘉兴“三地一治”地矿行政工作服务保障土地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嘉兴市国土资源局 刘锋琴 杨小青
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落户乌镇 建设互联网大会场馆的事自然提到了议事日程。然而 场馆建在哪 怎么建地下空间如何开发 作为一个世界瞩目的工程 自然需要可靠的地质调查数据支撑。近期 嘉兴市国土资源局充分发挥嘉兴城市地质调查三维空间模型成果作用 为乌镇互联网大会场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时提供开发建设地质适宜性分析和工程防护措施建议 受到省国土资源厅及嘉兴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这是嘉兴市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 针对嘉兴耕地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贫乏的实际 在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的指导下嘉兴市国土局因地制宜 勇于探索 创新思维 将工作重心从传统的刨土制砖、炸山采石、地下水监测等 转型到以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城市和农业地质调查以及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为内容的“三地一治”上来推动和保障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2012年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支持下 嘉兴市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率先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嘉兴 城市群地质调查 对市区和各县 市 城区开展三维“CT扫描” 并科学模拟嘉兴城市地下岩、土体空间分布与地层结构 首次提出了构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适宜性综合评价“真三维模型”的创新思路与技术方案 实现嘉兴市地下地质结构的任意、实时分析和三维、动态、可视化展示为嘉兴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规划管理与科学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平台。
“地质调查不应只为了调查而调查 应该把调查成果用起来 让每一组数据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决策。”这是局领导一直强调的观点。
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当前亟待解决的城市地质问题 嘉兴市开展了城市地下三维地质结构调查与地下空间可利用性评价、地质灾害调查与危害性评价、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背景调查与环境质量评价、地热与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系统查明了全市的资源和环境状况。
在全面搜集、整理嘉兴市近50年来已有地质资料、“嘉兴市地质调查”工作成果数据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标准 建立了多专业、多尺度、海量的地质基础数据构成的城市地质数据库 并采用自动与交互式两种建模方法 建立了具有属性的嘉兴市多个地学专业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实现了对嘉兴市地下岩土的“全面体检” 面向政府管理、专业应用和社会公众的各类需求 以提供专业分析成果、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和各类基础地质信息为抓手 基于MapGIS平台 采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3D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等 开发了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搭建了虚拟现实展厅 构建了集城市地质数据采集、管理、共享与服务于一体的嘉兴城市地质调查数据中心 成为嘉兴市今后所有地质成果数据进行集成、展示、服务与共享的综合信息平台。
基于“全面体检”基础上的地质灾害防治 更有的放矢了。嘉兴市域地势低平 主要的地质灾害就是地面沉降。为了控制地面沉降保护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土地环境 全市深入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水文地质调查 并通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禁限采地下水、强化监测预警与全面管控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迅速扭转受灾局面。经过多年努力 全市地下水位持续上升 沉降速率放缓 地面沉降得到有效遏制。至2014年底 市域内3800多平方公里年沉降速率已控制在5毫米以下。在此基础上 率先在全省试点完成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工作 推出政府向用地单位公布告知地灾评价成果、用地单位承诺防治措施制度 减少了评估环节 提高了服务效率 填补了政府服务空白 改善了投资环境 每年可为用地单位节约成本上千万元。
2008年 嘉兴市国土局组织开展的农业地质调查成果显示 嘉善干窑等地具有丰富的富硒土壤 可以种植市场效益更高的富硒水稻。以此为契机 嘉善干窑、秀洲区油车港、海盐澉浦等地开启了种植富硒大米的征程。据不完全统计 富硒米市价为普通米价的5倍 仅干窑一地当年可为农民增收6000余万元。
给土地体检 让每一块土地都建有自己的“身份证”。嘉兴市启动开展了全市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土地质量工程建设试点工作 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 通过对基本农田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建档及监测 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土地质量档案、农业地质环境监测网络 基本掌握嘉兴市基本农田质量情况及发展趋势 分阶段、有步骤地将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应用于嘉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和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工作 为嘉兴市坚守国土资源空间开发三条红线和高标准基本农田永久保护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实践中 创立的“图、卡、库、码”管理体系 为土地质量管理提供了可量化、可追溯、可考核、可问责的制度基础。
为了确保粮食和食品生产安全 查明嘉兴土地质量的总体状况 从2002年起 先后开展了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浙江省基本农田质量调查试点、富硒土壤专项调查以及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等6个农业地质调查项目 累计完成调查面积5200多平方公里 采集表层土壤样品7700多件。
所有的成果及时运用于发展。其中 海盐县根据调查成果 规划以澉浦镇南北湖核心景区为依托、以绿色土地为基础、以富硒土地资源和火山地质景观为新亮点 通过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延伸内涵、形成立体开发模式 打造“杭州湾南北湖生态园” 全面提升景区、园区的品质品位和社会影响力 并已着手建设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实验基地。目前 全市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已移交农业部门 为当地政府提升土地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和资源转化率 发展现代农业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
2012年秀洲运河农场打出浙江省“最牛”的地热井——“运热1号井” 每天出水量2592立方米、井口水温64℃。“运热1号井”的成功出水 让嘉兴实现了从无矿变有矿、从贫矿变富矿的重大突破。嘉兴乃至浙江的地热资源勘查历史因此翻开了颇具突破意义的一页。
在地质勘查成果的推动下“地热+”产业应运而生。为了科学有序统筹推进全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嘉兴编制实施地热勘查与开发利用规划 通过发展温泉经济、培育温泉产业 主动服务嘉兴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编制了《嘉兴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规划》 明确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功能分区、环境保护、工作部署、保障措施等 提出开发利用要与自然、历史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布局相结合 实现梯级开发综合利用 并将开发利用方向定位为休闲、沐浴、康乐、保健、种植、养殖、农业灌溉等 逐步形成温泉+景区旅游、温泉+康乐疗养休闲、温泉+会展、温泉+运动游乐、温泉+旅游地产、温泉+高端种养殖等多种开发模式。同时 及时制定《嘉兴市地热资源管理办法》 为实现规划总体目标提供制度保障。
为了推动嘉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2013年启动了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项目 系统查明了嘉兴浅层地温场中变温层、恒温层及增温层分布的基本特征 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进行分区 为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和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成果显示 考虑土地利用系数的情况下120米以上浅层地热能年开发利用总能量为8.5×1016焦耳 相当于标准煤483万吨 节煤量169.2万吨。
“地热+”产业正逐步在嘉兴崛起 推动着城市转型。而与此相呼应的是 嘉兴的矿山生态治理也迈出可喜步伐。
嘉兴是平原地区 仅海盐、海宁两县 市 有少量矿山资源 且为普通建筑石料矿。近年来 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嘉兴以矿山生态 地质 环境综合治理为目标 着力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和恢复再造 实现了矿山治理和土地再造的双赢局面。目前在采矿山全部通过省级绿色矿山验收 创建率达到100%。关停矿区按照“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园则园”的治理思路 消除安全隐患美化矿区环境。利用关停的海盐紫云矿区 兴建汽车驾驶培训中心利用复绿修整的海宁尖山新区废弃矿区建成了10万平方米的休闲公园和标准室外轮滑运动场。同时 各地认真落实“四边三化”矿山治理项目。海宁市忠建石料有限公司通过实施矿山边坡及台阶绿化 恢复矿区可利用土地面积333.5亩。此外 围绕“五气共治”中心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还大力开展矿山粉尘治理。
为了将嘉兴地富矿贫的资源劣势转化为优势 多年来 嘉兴市国土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的指导、关心下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 打破就矿而矿的思维定式把地质调查、地热勘查等工作作为矿政管理的新领域 因地制宜打响“三地一治”品牌 进一步理顺和深化符合市域资源禀赋、矿地统筹、共同发展的管理机制 积极绘制服务社会、惠及民生的城乡统筹发展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