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主编在位缺失与应对策略

2015-01-30 13:49谭本龙钟昭会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办刊学报稿件

■谭本龙 钟昭会

1)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学院路 551700

2)贵州大学学报编辑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大道 550025

众所周知,主编是一个期刊的灵魂与统帅,对一个期刊的定位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修养。高校学报主编亦然。对此,杨权斌认为,现代大学学报主编应担负起编者、学者、教育工作者、发现者、传播者、协调者等多重角色,应具备相应的意识要求[1];任志平认为,普通高校学报因种种原因导致责任编辑初审困难,对稿件学术质量把握能力不够等情况,如果审稿专家不能充分尽到审稿职责,将造成高校学报质量迅速下降。如果建立主编前移审稿制度,充分发挥其对稿件学术水平掌握能力和原则性强的优势,就可以进一步控制稿件的创新性和学术性[2];王忠双认为,高校学报主编必需具备高水平的理论修养、高品位的文化修养、高境界的道德修养[3];李法惠认为,高校学报主编应统筹兼顾宏观规划与微观细化、责编负责与终审把关、内稿与外稿的比例、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编辑使用与编辑培养、事业机制与市场机制、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等七种关系[4];王金莲认为,学报主编有了贡献意识,才会有先进的办刊理念和事业心,才会发现并重视同事的所长及点滴贡献,从而使学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增长[5];郑琰燚等认为,学报主编的学术声誉、管理艺术和人格魅力,是高校学报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动力和关键,高校学报必须要从制度规范等方面加强学报主编伦理构建[6];……这些研究成果纷纷就高校学报主编的伦理素质、贡献意识、策划意识、素质修养、办刊理念、开放眼光等进行了论述,但遗憾的是都是基于主编担任实职的前提条件,而缺少主编是否躬行“负责制”的研究。从目前我国高校学报主编的任职情况来看,有不少是由分管校领导甚至是校(院)长兼任,这样的主编人选,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政治责任心、学术造诣、工作作风等虽然无可挑剔,但因其肩负着事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人事、财务、教学、科研等多项重要工作,往往无暇顾及学报工作,无法履行主编职责。也就是说,许多高校学报主编都处于在位缺失状态。这种状态存在哪些利弊?会对学报工作的开展和办刊质量的提升带来哪些影响?本文结合我国高校领导兼任学报主编的现实情况,采用随机调查、电话访谈、文献整理等方法,分析高校领导兼任学报主编的利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引起高校学报主管单位对落实学报“主编负责制”的重视,提高学报质量。

1 高校学报主编在位缺失现象极其严重

如同一个期刊社只有1名社长一样,我国高校学报大多也是一个期刊设1名主编、1名常务副主编、两三名副主编。教育部1998年发布的《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规定:“学报编辑部实行主编负责制,主编由校(院)长聘任。主编的条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较高,政治责任心强,学术造诣较深,作风正派,精通编辑出版业务,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这项规定十分明确地指出我国高校学报实行的是主编负责制,而且主编必须符合5个基本条件。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主编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主持编辑工作;二是指主持编辑工作的人。两个含义都表明,主编的核心任务就是主持编辑工作,否则就不是真正的主编。照此理解,其他称为执行主编、副主编、常务副主编的,都是协助主编而不能“主持”编辑工作的。但我们发现,虽然每一家高校学报都有主编,但并非所有的能够叫做主编的都真正主持了学报的编辑工作。为了说明这种情况,我们利用网络和2013—2014年出版发行的50种高校学报,随机调查了这些学报现任主编的任职情况。这些学报里,既有发达地区的北京、江苏、广东的学报,也有黑龙江、新疆、四川、贵州等不发达地区的学报,既有重点大学学报,也有一般院校学报,虽不能反映全国1700余种高校学报的全貌,但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内容包括主编的学位、职称、职务、社会兼职等,结果详见表1。

表1虽不能反映高校学报主编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政治责任心、工作作风等,但也较为充分地透露出所调查学报的4个主要信息:一是高校学报主编大多具有深厚的学术水平:64%具有博士学位,80%系研究生导师,还有14%系中科院院士;二是多达50%的高校学报主编由校领导兼任,其中20%系党委领导;三是高达78%的高校学报主编都兼有多个社会职务,最多兼职达17个;四是没有一家高校学报主编由精通编辑出版业务的编审担任。因此,可以这样说,被调查学报中,绝大多数高校学报主编日常工作都极为繁忙,既要忙于教学科研,又要忙于行政事务,还要忙于社会兼职,分身乏术的他们既无时间更无精力去履行学报主编职责,实际上,他们都只是学报的“挂名”主编而已。我们姑且把这种虽然担任着主编职务但却不能完全或完全不能履行主编职责的挂名主编现象,称为“在位缺失”。上述调查结果表明,这种在位缺失是我国高校学报主编任职的一种普遍现象。

2 高校学报主编在位缺失对学报工作的影响

2.1 兼任主编的积极影响

担任学报主编的学校领导,一般在政治理论水平、学术修养、人际关系等方面有着学校其他人员难以比拟的优势,他们在为学报约稿、刊物影响力的拓展、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可否认,有许多著名专家的稿件,不愁找不到地方发表,而且在什么等级的刊物上发表,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太重要。但如果某学校校长主编与之相交,请他支持本校学报,不吝赐稿,这稿件最终花落谁家便可想而知。如某高校学报A,校长本身为全国知名的逻辑学专家,兼任学报主编后,于繁忙的工作中对学报的栏目规划、封面设计、稿件质量等付出了诸多心血,不但大力支持创办了“逻辑学”专栏,还亲自为该栏目审稿、约稿,使该栏目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知名的逻辑学专家成为了该栏目的固定作者。非但如此,该栏目每年均有多篇文章被国内高端文摘刊物如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又如,某高校党委书记担任学报主编后,亲自为学报搭建了“彝学”专栏平台,并在该专栏与全国知名彝学研究专家之间穿针引线,使得该专栏成为全国展示彝学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

同时,由校领导兼任学报主编,如果他把学报的生存发展也当作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的话,还会为学报提供政策支持。如某重点大学校长兼任该校学报自科版主编后,为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在校级层面出台了《学报学术影响力提高奖励办法》《优稿优酬试行办法》《审稿费编辑费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带有倾斜性的政策措施,提高了该刊作者投稿和编辑办刊的热情。几年时间,就使该刊的影响因子得到全面提高,成为该省自科类学报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为该刊进一步打造为核心期刊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在位缺失的负面影响

如前所述,主编是一本期刊的灵魂与核心。如同一支军队能否打胜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支军队的将领一样,一个刊物办得好与不好,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主编。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主编,就有什么样的编辑队伍;有什么样的主编,也就有什么样的刊物。作为我国学术期刊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学报,同样离不开主编这个核心人物。然而,前述调查表明,我国高校学报主编虽然没有一家缺位,但大多都是挂个名而已,并没有真正履行主编职责,由此对学报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利影响:

2.1.1 无暇为学报发展出谋划策

由于大多数高校学报主编往往都身兼数职,担负着事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任,往往无暇顾及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的学报工作。他们偶尔审几篇稿件都一拖再拖,编辑部工作人员一催再催,许多主编还是不能按时返回审稿意见,更别说参与到学报的具体编辑事务之中,为学报的年度计划、选题策划、稿件组约、栏目设置、板式设计、编校质量等出谋划策了。这或许就是很多高校学报多年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如刊界人士指出的那样,挂名主编“既不为其负责,也不为刊物策划和审稿,完全是拿大旗当虎皮,企图通过他增加刊物的名人效应”[7]。这样说,可能有些不太恰当,但也并非空穴来风。如某大学学报B,自然科学版的主编既是副校长,又是博导,还是省里的核心专家,并兼有多种社会职务,加之其潜心于科研,压根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负责学报工作,多年来既没有为学报审投过一篇稿件,也没有为学报的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把过关,更没有为学报的发展出谋划策,完全放手给学报副主编去操作,而副主编的学术水平极为有限,工作责任心不强,文字功底差强人意,不但导致学报经常不能按期出版,而且还使学报的学术水平和编校质量长期没有进步,其影响因子甚至比不上有的地方院校学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高校学报主编热爱并参与科研工作,对于把握稿件内容和方向无疑起着非常有利的作用;否则脱离科研一线,就会失去对学科的了解和研究进展的判断,但其主要精力仍应放在“主持”学报编辑业务上,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2.1.2 指挥不当导致编辑队伍人心不稳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一些不熟悉和了解编辑出版工作的高校学报主编,为了显示其对学报工作的关心和重视,有的对学报编辑出版工作胡乱指挥,要求学报办刊人员按其意志办刊,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编辑队伍的稳定。如某地方高校学报C,新上任的的校长担任学报主编后,对原来的学报编辑出版模式进行改革,要求把多年来就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分期编辑出版的学报,改由每期文理综合出版,这不但使得整本学报给读者留下了“太杂”的印象,还使得多数办刊人员心灰意冷。有的主编还把编辑部负责人岗位作为平衡干部调配的工具,而不考虑所安排人员是否精通办刊业务,是否乐于承担“做嫁衣”的工作。试想,一个编辑部主任承担的工作只相当于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编辑,其编发的文章错漏百出,那选派这个编辑部主任还有什么作用?这不得不使其他懂得业务的办刊人员感觉前途渺茫,萌生转行念头。

2.1.3 拖延审稿影响学报出版周期

学报属于期刊,而期刊都应按时出版,但有的学报主编完全忽视了这个最起码的要求,审理稿件时经常不能按编辑人员的要求如期返回审稿意见。这样,一个环节拖延,导致每个环节都拖延,从而极大地延误了学报的按期出版。如某重点大学D,某科技期刊的主编和副主编分别由两个在学术界颇有名气的副校长担任,尽管他们工作极其繁忙,但一直很重视稿件的审理工作,要求每篇稿件都要经他们审定才能编辑出版。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无疑有助于学报学术质量的提高,但他们往往要拖上十天半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返回审稿意见,有时甚至会忘记审稿之事,需办刊人员反复提醒和催促。由于他们的拖延,多年来,该科技期刊基本上没有按期出版过,少则延期十天半月,多则延期一月以上。

2.1.4 “推荐”低劣稿件影响学报质量提升

高校学报的挂名主编没有时间和精力主持学报编辑出版工作倒也罢了,但他们却采取了另一种方式“关心”学报工作,那就是随时往学报编辑部硬塞各种关系稿、人情稿,严重地制约了学报质量的提升。如某地方高校学报E,也是由校长担任主编。该主编平日忙于行政事务、教学工作和社会活动,可谓日理万机,对编辑出版工作基本上不会主动过问,但他时不时地会往学报“推荐”论文,而且不顾学报栏目安排和出版实际,要编辑部限期编发,否则编辑便会被认为不领会领导意图,不支持领导工作,否则……。所推荐的论文,当然偶尔也有高质量的,但更多的是低劣稿件,有的甚至文字复制比高达百分之六七十。这样的文章,根本就没有修改的价值了,办刊人员或绞尽脑汁地加工修改,或厚着脸皮地请专家指导,或想方设法地左推右挡,实在抵不住压力,只得勉强发表。这样,刊物的质量便可想而知了,用一名编辑科科长的话来说,就是“最近的刊物基本上都是惨不忍睹”。

3 高校学报在位缺失的应对策略

3.1 实行主编实职制

对于一本期刊来说,主编可谓是刊物灵魂的“工程师”:一本期刊从内容到形式,从封面设计到编排格式,无不体现着主编的整体意识;期刊质量的好坏,读者、作者评价的高低与主编的学术水平和审美标准息息相关[8]。然而,如前所述,目前我国有不少高校学报的主编大多由主办高校的分管校领导甚至是校长兼任,少数由主办高校科研院所的负责人兼任,极少数由主办高校的某个知名人士兼任,由于分身乏术,他们中不少人或不懂办刊或精力根本不在办刊上[9]。也许是考虑到校领导的实际情况,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才明确规定“主编由校(院)长聘任”,但在实际的推行过程中,不少变为了“主编由校(院)长兼任”了。这种挂名主编如果不关心和重视学报的发展,就不会为学报增加什么名人效应,也不会给予学报应有的政策、财政和人事上的任何支持,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学报的发展和刊物质量的提升。因此,高校学报主编实行实职制,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实职主编如何产生呢?主办高校应当废除长期坚持的委任制,而采用竞聘制,在学校甚至是全社会进行公开选拔和招聘,让既懂政治学术,又精编辑出版,既有团队精神,又有开拓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担任主编[10]。知名学者如要竞聘主编,也必须以办刊为主职,其他专业性工作或社会工作只能是兼职[7]。

能否担任学报主编,除了要考察《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规定的5个基本条件外,还应坚持持证上岗制度。为此,政府的管理部门就应切实履行职责。我们从事学报工作10余年,从2004年至2012年,每年报送年审材料时,出版管理部门都要求提供需要培训的主编人员名单,本以为当年某个时间或不久的将来可能要组织主编任职资格的培训,但年年报送却年年不了了之。倒是每年都接到若干打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旗号的社会团体要求缴纳高昂学费的“主编培训”通知,但经过这种所谓的培训而获得的主编证书,其合法性和含金量非常值得怀疑。试问,经过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培训并颁发主编上岗证书的高校学报主编有几位?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报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发展,在学术成果创新、服务学科建设、培养科研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公开发行的高校学报有约1700种[11],占据我国学术期刊的半壁江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整个学术期刊的办刊水平和发展方向。高校学报如果能够尽快实行主编实职制并专职化,让专职主编潜心于学报的生存与发展,那么,学报才能不断提升办刊质量,赢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3.2 设立执行主编

高校“去行政化”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但要真正实施却困难重重。同样,因校领导担任学报主编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所以,让学报主编“去校领导化”也不太现实。有些高校学报虽然是校长任主编,但也没有影响其成为全国名刊,没有影响其名栏建设。其成功之处是选择一个学术影响力高、责任心强的人担任“执行主编”,对学报负责。但这其实是用以弥补学报主编在位缺失造成缺陷的无奈之举。如果出现重大问题,如政治问题,追究起责任来,是主编还是执行主编承担责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执行主编不管愿不愿意,都要“被承担”,但这与《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规定的“主编负责制”又是相抵牾的。因此,在采用执行主编代替主编职责的学报中,明确两者职责是非常必要的。至于如何明确主编与执行主编的职责问题,我们将另文讨论。

4 结语

本文所论,并不代表全国所有学报的共性,对策建议也许还未必具有操作性,是为本文局限之处,但所述问题在很多高校学报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学报主编是学报的灵魂与统帅,对学报的定位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高校学报主编有不少为校领导兼任,虽然他们在学报的某些方面发挥着一些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同时主要肩负着事关学校生存发展的重任而无暇顾及学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学报的发展和办刊质量的提升。综合考虑,弊大于利。因此,实行主编实职制,或设立执行主编,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报方可赢得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

[1]杨权斌.现代大学学报主编的社会角色与学术责任[J].出版广角,2009(6):53_55.

[2]任志平.普通高校学报主编前移审稿制度的探讨[C]//学术期刊编辑学理论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83_86.

[3]王忠双.谈谈高校学报主编的主导作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6):88_91.

[4]李法惠.学报主编应统筹兼顾七种关系[J].中国出版,2012(1):32_34.

[5]王金莲.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主编的贡献意识[J].编辑学报,2013(6):514_517.

[6]郑琰燚,张月红,等.高校学报主编伦理与学报建设[J].编辑学报,2013,25(12):8_10.

[7]廖才高.对改革当代中国学术期刊的思考[J].云梦学刊,2010,31(2):27_31.

[8]杜红琴,孙俊青高校学术期刊改革之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30_134.

[9]张耀铭.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2):28_35.

[10]田敬诚.关于高校社科期刊发展问题的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2):36_42.

[11]秦钠,丁嘉羽.集约化助推高校学术期刊管理与运营创新——以上海大学期刊社为例[J].传媒,2014 (21):47_49.

猜你喜欢
办刊学报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致敬学报40年
地域性文化刊物编辑办刊思想与具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