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文
新常态下专业市场跨界融合发展之路
杨志文
新常态下浙江专业市场的转型发展要依托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和全球产业集群支撑,实施品牌化和国际化两大战略,重构市场功能体系、交易模式、形态结构,打造现代新型商贸流通网络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了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改革攻坚、创新驱动的新常态发展阶段,各种商业新模式风起云涌,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颠覆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作为全国专业市场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交易额最高的市场大省,浙江必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大爆发引领的商业新革命、新变化、新趋势,以“互联网+”的理念,深度推进“电商换市”,促进传统专业市场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跨界融合发展,加快市场功能、交易主体、交易规模、交易手段等的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打造市场结构多态化、交易手段电子化、服务功能复合化的新型专业市场,助推“两富”和“两美”浙江建设。
近年来,浙江网上网下市场齐头并进,规模层次不断提高,呈现出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的势头。截至2014年底,全省已登记实体市场4321家,全年实现交易总额1.95万亿元,是10年前年交易总额的2.7倍;全省167家网上市场实现成交总额2.56万亿元,同比增长31%,网上网下市场成交总额达4.51万亿元;市场成交总额、超亿元市场数等指标已连续21年居全国首位。浙江企业家还在省外创办各类市场5000多个,投资规模超过3万亿元,其销售的日用商品约70%来自浙江,每年带动6000多亿元的浙货销售,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浙江商品销往全国、浙江品牌打响全国、浙江精神传遍全国。新常态下,浙江专业市场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外部发展环境,尤其是商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的大量涌现,给传统专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营销渠道的缩短和拓展使专业市场面临严峻挑战。专业市场是“渠道为王”时代的产物,它通过将大量的商品聚集在一起而获取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削弱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交易的影响,降低采购商搜索这些商品的成本,适应了无力自建营销渠道的广大中小微企业的需求,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获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在进入信息时代的当今社会,商品供求和价格信息、买卖双方信息、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之间的信息等日益公开透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影响越来越小;营销渠道的构建成本大幅降低,销售渠道日趋扁平化,上游生产厂家产生了越过中间批发市场直面终端用户的内驱力,客流红利、渠道红利加速流失;苏宁、国美、银泰、万达(联手百度、腾讯投资50亿元成立新的电商公司)等传统商业大鳄纷纷实施“电商+店商”的线上线下联动战略,缩短营销渠道,构建一个个完整的O2O闭环。这些均使处于中间批发环节的专业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冲击。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专业市场面临较大压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电子商务风起云涌,并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智能穿戴、虚拟化技术、二维码技术等各种新兴技术相融合,使得精细化管理、精准化营销、大规模定制等成为可能。物联网、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与电子商务紧密相连的物流配送能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的应用,使得电子商务营销变得精细化、精准化、个性化,显著提升了对消费者相关信息的挖掘和掌控水平,极大地降低了营销成本、仓储成本和制造成本;智能穿戴、虚拟化技术、二维码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子商务营销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增强消费体验,扩展电商销售渠道的触角,深深介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从而对以现场、现货、现金这“三现”交易为特征的传统专业市场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新常态下,浙江专业市场的转型发展,不仅要注重市场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管理水平,而且要更加注重价值观凝聚、商业文明养成、价值创造和实现等;不仅要注重产业链的完整性、配套性、竞争力,而且要更加注重供应链上下游的整合力、掌控力、协同力等;不仅要注重本地市场与产业、城市的有机互动,而且要更加注重跨区域联动发展、对外集聚辐射力、三位一体的国际影响力等;不仅要注重适应需求、满足需求、激发需求,而且要更加注重创新供给、引导需求、创造需求等。概括而言,新常态下浙江专业市场的转型发展要依托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和全球产业集群支撑,实施品牌化和国际化两大战略,推动与电子商务、博览会展等新型交易方式和平台有机结合、相融发展,重构市场功能体系、交易模式、形态结构,打造现代新型商贸流通网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须把握好以下两大着力点:
着力重构专业市场的要素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专业市场面临“人流红利”时代逐渐消逝的困境,进入市场开展现场交易的客商逐渐减少或将替代常年熙熙攘攘的交易场景而成为新常态。因此,新常态下浙江的专业市场必须主动适应上述变化和趋势,赋予传统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这四大要素流以新的内涵:着力推动市场主体有机更新,使传统的商流向以新生代经营户和企业家、直购型生产企业、境外中高端采购商为主转变;通过信息化改造升级,打造智慧仓储物流网,使传统的物流向系统化、数字化、互联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变;通过建设大数据中心,使传统的信息流向可视化、精细化、交互化、多元化、开源性转变;通过发展智慧金融,使传统的资金流向透明、便捷、即时、灵活、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转变。与此同时,聚焦于现代专业市场日趋涌现的第五大要素流即创新流,包括技术研发、创意设计、工艺变革、经营模式创新等带来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新品牌、新理念等。通过上述努力,加快传统的“四流市场”向现代“五流市场”转型升级。
着力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发展的O2O大闭环。近年来,传统营销日益从单向传播向互动传播方式演进,从以营销渠道为中心的模式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模式演进,从而使销售渠道被碎片化。尤其是二维码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得电商的引流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浙江的专业市场应大力实施多元化、连锁化、品牌化、国际化的O2O全渠道战略。要着力构建厂家、经销商、零售商铺、物流机构、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的本地化电商生态圈,力促电子商务与实体市场、现代物流、会展经济等相融发展。要全面整合PC、手机APP、微信购物、线下渠道等,将专业市场、百货公司、大型超市、社区便利店、杂货店等各业态线上线下打通,实现线上入驻+线下入驻(电商+店商)相结合,推动线下客户向线上导流与线上客户向线下实体市场导流相结合。
力促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相融发展,打造虚实结合的新型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交易方式,对场地的依赖小,并能突破时间的限制;借助现代搜索引擎技术,能够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且信息发布、宣传成本较低;借助电子化签约、结算等,可以极大地扩大交易规模。浙江专业市场转型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实现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打造虚实结合的新型专业市场。由于专业市场以批发交易为主,市场经营户大都依托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产业集群开展业务;同时,市场经营户由于受自身素质、交易习惯、人才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在开展直面终端消费者的电商业务上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合理地选择是在市场经营户与终端消费者之间设立一个专业化的电商中间层,即采取F2B2C模式(Factory to Business to consumer,即从工厂到销售商再到消费者)。要大力培育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网商B,并引导和推动F与国内外的网商B实现无缝对接。由于专业市场批发交易单次涉及的商品数量和金额较大,应着力构建一套完善的动态信用评价体系,对买卖双方线上、线下的交易信用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并建立开放型信用信息大数据库,从而突破传统有形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低成本信用冒险行为。
力促专业市场与现代物流相融发展,打造智慧物流型专业市场。要以商贸带物流、以物流促商贸,大力推进专业市场与现代物流相融发展。可由大型专业市场所在地政府组织各方力量,组建专业化的经营公司或运行平台,将涉及物流各个环节的运输企业、快递公司、技术服务企业、咨询管理企业及货运场站、仓储中心、物流中心、物流信息平台等进行资源整合、供应链再造,重新构建物流各环节各类主体的协同合作关系,打造一套最适合专业市场买卖双方需求,集成一体化、流程无缝化、物流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的供应链系统。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仓储物流技术,推进现有仓储物流设施的系统化、数字化、互联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并搭建开放型仓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浙江电子口岸等重要外部系统相对接,为市场经营户、国内外采购商、生产制造企业等提供智慧化的高效仓储物流服务,并以此倒逼其他社会化仓储物流设施的智慧化改造升级。
力促专业市场与现代会展相融发展,打造展贸型专业市场。要大力推动专业市场与现代会展业的密切融合,拓展展会功能、提升展品档次,促进常态市场与动态展会的有机联动,实现市场由交易型向展贸型转变。坚持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专业化办展理念,充分利用浙江在全国、全球已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借助各种媒介资源,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和营销推广,吸引全球的生产企业、采购商、经销商前来参展。要重点支持一批与专业市场有着紧密联系的国家级、省级品牌展会做大做强,提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利用浙江专业市场所配套建设的一批大型展览馆,举办更多全国性、国际性的专业展会。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常态下“电商换市”与浙江专业市场转型发展研究》(编号2015C350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