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浙里”腾飞

2015-01-30 12:10陈越
浙江经济 2015年14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商

本刊记者/陈越

农村电商“浙里”腾飞

本刊记者/陈越

作为电子商务起步较早的地区,浙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如今农村电商的星星之火,正以燎原之势席卷浙江大地,新一轮的发展契机已经来临

2014年是浙江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关于“电商换市”和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战略部署下,全省上下全面形成重视电子商务发展的浓厚氛围。各地立足农村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依托农村信息化发展成果,大力推进电商项目建设。

杭州:多管齐下争创全省第一

2014年,杭州市农村电商交易额名列全省第一。多年来,杭州市采取多种手段、多种渠道给予引导、鼓励和支持,初步形成了以“乡村服务站点燎原式发展、电商平台引领式发展、电商产业园带动式发展、电子商务村集聚式发展、农业电商企业提升式发展、农村青年创业点示范式发展”为特点的杭州模式。主要做法如下:

提供政策扶持。2009年至2015年间,杭州市政府共出台了五项政策:2009年出台《杭州市农村信息化项目扶持管理办法》,首次对农业电商企业进行扶持;2012年出台《杭州市农村电子商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对各类优秀农村电商主体给予一次性以奖代补;2013年出台《杭州市农村电子商务项目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对农业电商企业、电商村和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扶持;2014年出台《杭州市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推进电商应用“三级全覆盖”等十大举措,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示范区;2015年出台《杭州市农村电子商务扶持项目财政资金分配实施方案》,根据各区县(市)农村电商发展情况进行竞争性分配。

依托特色产业。杭州各县(市、区)拥有一批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像萧山的花木、富阳的造纸、桐庐的制笔、临安的山核桃、淳安的食品饮料等,这为电商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现在,不仅茶叶、花卉苗木、干果、蚕桑及制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已不同程度与电商进行融合,而且水产、畜禽、蔬菜等生鲜农产品也开始通过模式创新进入到产业电商化阶段。

加快平台建设。一方面,政府引导、推动电商村、电商园区、县级电商平台、电商网等电商平台建设;另一方面,整合利用企业电商网站、行业性电商网站以及阿里巴巴、淘宝网、天猫等第三方电商平台资源,双管齐下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平台。其中,临安与桐庐表现突出,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农产品电商平台系统。临安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一带一馆”两大平台的县市,入带、入馆企业均达200家以上,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发展的新局面。2014年,临安市农产品网销额突破18亿元,居全国首位。与之毗邻的桐庐建设了汇丰大厦等3个县级核心电商产业园、6个乡镇孵化园、8个本地电商销售平台、9个电商仓储物流平台,为该地电商的长远发展起到了集聚、辐射和支撑作用。

温州:品质为王,营销制胜

温州市将网络经济作为振兴实体经济的“一号新产业”来抓,电子商务的农村应用群体不断壮大,农村网销平台不断发展,电商支撑体系不断完善。2014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10.1亿元,同比增长83.8%,连续三年增长幅度保持在80%以上。这得益于其强调品质,重视宣传的发展理念:

加快优质产品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农村电商高速发展带来的产品需求,加快规模化、优质化、特色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杨梅、茶叶、铁皮石斛、柑橘等绿色农产品基地71.48万亩,形成茶叶、水果、中药材等三大产品特色。

强化线上产品质量监管。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为支撑,建成11个县级、124个涉农乡(镇、街道)、116个基地的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实现全市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全覆盖;通过健全质量监管、生产溯源、企业黑名单制度等规范管理体系,推行产地准出管理,确保了农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

农业品牌全“触网”。目前全市已累计注册各类农业品牌503件,获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市名牌农产品72件,获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登记2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66个,绿色食品认证62个,进一步做强了温州农业网销品牌效应。

拓展网销渠道。借助电商平台组织特色优质农产品网络专题营销,温州绿茶、杨梅、葡萄、猕猴桃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各地,销售范围遍及全国26个省区77个城市;温州还采取线上下单、线下体验,免费组织市民开展杨梅、葡萄采摘游,拓宽了农产品的宣传面。

同时,积极借助节庆、展会开展系列营销活动,今年仅淘宝特色中国温州馆“双十一”营销活动就创下了620万元的销售额;在今年温州农博会首次设立农产品电商展区,开展线上线下互动营销。

丽水:壮大电子商务“农家军”

作为农村电商发展的后起之秀,丽水已经成为全国网商发展百强城市和零售网商密度最高的25个城市之一,全市下辖的8个县(市)有7个成为全国电商百强县,遂昌县、缙云县成为浙江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县。近年来,丽水始终植根农村、服务农民,以农村创业青年为主体,把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全市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98%以上是农民,近90%是青年农民。在培养农村电商人才上,丽水有三大秘诀:

抓创业培训。深入开展“万名青年网商培育”工程,根据农村青年网络创业的实际需求,设计电商创业实务课程,开设初级创业班、精英提升班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培训班。同时,与淘宝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加强见习锻炼。

抓龙头培育。深入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名镇名村名企培育”工程,定期评选表彰“十大新锐网商”,培育农村电子商务“领头羊”。潘东明是遂昌电子商务领军人物、精神领袖,在这位草根明星的积极推动和带领下,遂昌年轻人纷纷投身网上创业,迅速聚集了一支“网商大军”,形成了以网店协会为平台,联结网商、供应商以及第三方服务商合作共赢的电子商务生态体系。

抓协会建设。市级和9个县(市、区)均成立了农村电子商务协会、网创联盟,促进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提高了电商从业人员组织化程度。率先在丽水市成立网店协会的遂昌,打造为网店会员与供应商“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的服务性公共联合平台,通过独创的“七统一”服务模式(即统一培训、统一采购、统一仓储、统一配送、统一物流、统一包装、统一服务),以亲情化的服务理念、低门槛的准入条件、标准化的运营管理,集聚起一大群网商、供应商、服务商,全县网商中有86%是网店协会会员,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作战”的转变,建立起全县网商集群式发展的新格局。

金华:完成电商服务的最后100米

金华拥有全省首家“农”字号电子商务产业园——金华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基本形成了“(基地)生产者农户+网上批发市场+消费者”的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完成建设以“淘宝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村9个,实现销售额36.78亿元,占全省“淘宝村”销售的36.6%。完善的电商服务是金华制胜的王牌:

深入农村,建设工程。金华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进万村”工作,建设了500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建成,同时选择部分县、市推动此项工作,初步建成生活必需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网上流通体系初步建成。经省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安排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专项资金给予每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2000元的补助,并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支持。

构建平台,科学引导。以“淘宝特色馆”建设为主要载体,推广市内同城购、大地久久、天蚕生活等交易平台,逐步向省内电子商务进万村平台和其他知名电商平台拓展网络零售业务;引导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农产品经营企业开设第三方电商平台旗舰店,培育农产品网络销售品牌。

快递下乡,发展物流。依据“快递普惠”的目标,合力助推“快递下乡”。市邮政公司“牵手”多家快递企业,依托村邮站平台,帮助电商把触角延伸到了乡镇,合力打造“农村电商代投中心”。该模式目前派送量已达1000余件,弥补了快递企业农村网络匮乏的短板,实现了快递农村地区“门对门”服务,完成农村投递最后“一百米”。全市已设立市、县级电商服务中心3家,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500个,科学地整合了物流资源,合理规划和布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积极发展产地预冷、冷冻运输、冷库仓储、定制配送等全冷链物流,适应农村电商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已初步建成。

衢州:发展“互联网+三农”特色模式

衢州市通过整合创新,“互联网+三农”已初具雏形,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有序推进,部分平台在省内外知名度不断提高,第三方涉农电商平台快速发展,农产品网络市场有效拓展。

创新电商发展模式。打造“互联网+三农”衢州特色模式:“乡村淘”农村电子商务。在全市大力推进由市供销社主导,衢州百特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的“乡村淘”农村电子商务网点项目,该项目通过与邮政、金融等部门合作,依托农村便民金融服务点、农村便民店,为农民提供网络代购、农产品代售,并延伸物流配送、电子金融、预约预订、惠民咨询等服务。“乡村淘”已引起全国供销总社、省供销社高度重视和省内外许多地方政府关注。未来,百特汇公司将在广西等地开设分公司(合作企业),输出“乡村淘”品牌和经营模式,拓展新市场。

创新网络销售模式。整合现有平台资源,以淘宝衢州馆和龙游馆平台为主阵地,扩大农产品网络零售市场。充分发挥搜搜茶、中国粮网、农味网、365菜价网等涉农电子商务平台优势,开展生鲜农产品网上直销。利用传统媒体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广农特产品、旅游产品品牌。依托第三方网络团购促销或网络旅游平台,开展农特产品线上团购、线下体验游推广活动,通过季节性农产品和旅游资源结合,培育一批季节性农特产品促销和观光旅游品牌项目。

整合人才资源。邀请专家讲座,聘请电商顾问。推进招才引智,重点培育和引进电子商务发展急需的各类高端人才,与淘宝大学联手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实现电商人才的资源共享。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商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农资电商逃得过地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