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沐芷(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评论《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宋沐芷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少年时谁不曾彷徨迷惘过?诺贝尔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用灵活的写作手法和由浅入深的写作方式描述了一个少年艰难的成长历程,从而揭示彷徨过后,我们应该懂得坚持自我。内心坚定了,也就不会轻易地彷徨。德国文学大家托马斯·曼也高度评价过这本启迪迷茫少年的具有黑塞标志性的、纪念碑式的小说。本文试图以坚定自我、遵从本心、抉择、孤独、成长几个角度来赏析,从而给正在彷徨的人一点启发。
坚定自我;遵从本心;抉择;孤独;成长
外国文学比之中国文学总是多那么几分抽象,当然这也是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造成的。中国与农业的渊源颇深,常有农业大国的称呼,又兼之历史长期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文学多如无边无际的海,虽无穷,但处于地面,接近人类与生活。反观外国,多为商品和资本流通的发展历史,又颇多受几次工业界革命的深远影响,文学如蔚蓝广阔的天空,置于人远远的头顶,飘逸,飘摇,飘忽不定。似七色彩虹般的外国文学,美好而又斑斓,取一色来畅谈我的感受与体会。
我要谈的这个欧洲文学作品广受美国人、日本人喜爱,这位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作品受人欢迎的盛况唯有《少年维特之烦恼》可与之媲美。
这个作品以一个少年的成长历程及心理活动剖析了寻找自我、坚定自我是有多么的重要。此作品以主人公辛克莱发现自己有两个世界打开了讲述的序幕,怎么会有两个世界,又是怎样的世界呢?并没有虚拟世界的出现,其实是现实世界与精神内心世界的对立。这是每一个孩子,不分国界,不分肤色,都会有的特性。处于孩提时期的那种亦正亦邪,时好时坏,天然扮演的角色——既要在父母长辈面前扮得乖巧,又想在小伙伴眼中充当顽皮、大胆、不怕天不怕地的所谓英雄 ,深深触动我的内心,引起共鸣。
此书中从始至终的一个线索就是“该隐”这个《圣经》里带有印记的人物以及带给这个人物全新定义的德米安,主人公辛克莱也是因“该隐”与德米安开始第一次深刻震撼的接触。《圣经》将“该隐”定义为弑兄后得到上帝赠予的印记从而得到庇护的一个饱受谴责的形象,但是德米安有自己的想法,并且他向辛克莱阐述了自己的独特想法。德米安眼中的“该隐”是一种具有特殊能力和品质的类似于英雄的光辉形象,遭人们唾弃和畏惧的印记又恰恰是应该得到认可和崇拜的英勇坚毅的精神。德米安离经叛道的思想使辛克莱既觉得新奇又觉得太过放肆,但原本被世俗灌输的心已经悄然开始发生变化,心底另一个声音仿佛也在赞同这种有独立思考和自我想法的方式。
之后的日子里辛克莱加深与德米安的接触,逐渐顿悟他人生的第一个启示也是对童年生活的一种总结:“最让人畏惧的是通向自己的道路”。但正确方向指导下的路却像那汽车抛锚前留下的印记,平滑曲线代替一切直线。一段日子里辛克莱离开家乡去求学,他慢慢堕落,喝酒放纵,不学无术,却想与世界为敌引领一个“魔界”。这时他遇到属于黑暗中一束光的心中女神“贝雅特里斯”,于是,辛克莱振作了,改变了。他主动联系了德米安,画了一幅心中的画,当然他得到了回复“鸟要挣脱出壳。蛋就是世界。人要诞于世上,就得摧毁这个世界。鸟飞向神。神的名字叫阿布拉克萨斯”,这个糅合了神性和魔性的神贴合了辛克莱的内心,他更加确信坚定自己,接受自己。在他中学时代结束之前辛克莱又遇到了与德米安一般的音乐怪才皮斯托琉斯,从而增加了内心的逆反,在皮斯托琉斯身不由己妥协命运经历的对比下,他更清楚地明白:人只能坚定做自己,别人的人生都是一种命运,无从干涉。仿佛这就是辛克莱中学起伏生活的思想结晶。
后来德米安的母亲艾娃夫人以一个超脱的感觉印在辛克莱的心上,她慈祥严厉充满激情,真正诠释了神性与魔性的结合。“爱娃夫人”是“贝雅特里斯”的一种延续,只不过“贝雅特里斯”是歧途中的光亮,而“爱娃夫人”是新生前的曙光。辛克莱就是在一种枯萎淡漠死亡的味道中,彻底摒弃从前的彷徨,开始敢于用行动呐喊,最后在战争中一次与德米安最后的谈话里,辛克莱明白,自己的引路人虽已离开,但自己已经结束进化彻底与其精神融为一体。
主人公辛克莱再加上以指路人身份贯穿整个作品的“德米安”辅之描述,使得赫尔曼·黑塞的作品《德米安:彷徨少年时》呈现了一个无知少年在迷惘慌张之际有幸遇到有思想有信念的“指引者”之后蜕变找到自我并能够坚定自我的理念。黑塞利用一个少年的成长,一个少年的改变,来阐释人活着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尽管会有来自传统的束缚——讨父母欢心,抑或是世俗眼中口中所谓的“正确”与“善恶”;尽管会有来自内心的煎熬与纠结,乃至多数人的不理解和人情冷漠,我们还是要发现印记的另一面,从心出发蔓出自己的思想,而非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们还是要在正确的指引下抵住外界压力做自己。“德米安”是一种象征,他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书,抑或是一种思想,其本质就是你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在人生的征途中,是内心那真实的声音指引你的方向,作品中主人公辛克莱听从“德米安”的指引,又何尝不是听从自己内心、遵循自己的意愿呢?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追随自己的路上会遇到迷雾、会遇到荆棘、会遇到拦截,那么为何不冲出牢笼挣脱束缚披荆斩棘呢?即便那是雅各与天使的较力,但终会有鸟奋力出壳后的轻盈!
人身为万物之灵长,有着区别于动物的意识,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却恰恰是与生俱来的这种优势,使得人们忘记了对自己内心的拷问和遵循。在富贵与权势面前,迷失自我;短暂的快乐和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幸福面前,丧失自我;在一时感官的刺激和身心的欢愉面前,丢失自我。如果不是这种懦弱、逃避、不肯面对自我,坚定自我,又怎么会外有政坛张成泽落马,内有政坛周永康案无情宣判?如果不是这种恐惧、畏怯不肯找到自我而是放弃自我,又怎么会有商界刘汉死刑判决,三鹿集团的破产严办。
然而坚持本心,坚持自我,又有何难?古有李白不贪力士脱靴,不图贵妃研磨,纵情山水,随心而行;今有钱学森不畏美国强权,不怕污蔑诽谤,心倾科学,报效国家;外有奥斯卡·辛德勒铤而走险,彰显良知正义,奋力抗衡。如沧海一粟的人行走世间,如若没有一生为之坚持的信念,没有不受外界干扰和动摇的本心,必会漂如浮萍,没入人海中。
我初读此书,有一种共鸣之感。因为我也曾年少过,我也曾彷徨无措过,我跌倒过,更是爬起过,我愤世嫉俗过,更是孤立无援过,曾迷失自我迷失方向,苦恼忧伤不甘埋怨,好在我的“德米安”也出现过,在时间沉淀下的我越加坚定活着的意义就是活出自我。
黑塞的这本《德米安:彷徨少年时》不是历史反思,不是弘扬英雄,却以一种时间空间的调转道出现今人们,现今社会,乃至这个人类都应遵循的人生原则,那就是自我,活出自我。为自己而活,才活得洒脱,活得快活;为别人而活,哪有自在,又何谈快活。人走这红尘一遭,潇潇洒洒,清清爽爽,顺由心之所向,岂不乐哉?!
[1]赫尔曼·黑塞.《德米安:彷徨少年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7.
[2]王滨滨.《黑塞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1):1-166.
I106
A
宋沐芷(1995-),女,吉林白城,吉林师范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