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性视阈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民众认同研究

2015-01-30 00:28王卫兵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合法性政党民众

王卫兵

(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北京 海淀 100091)

合法性视阈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民众认同研究

王卫兵

(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北京 海淀 100091)

意识形态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它在所有执政合法性基础中居于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于丰硕的革命成就、卓越的经济绩效、先进的政党特质和充足的法理依据,在此条件下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合法性基础、绩效合法性基础和制度合法性基础。在社会转型期,党的意识形态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民众认同的挑战。为此,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基础,加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创新;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绩效,维护党的意识形态合法性基础;以互联网为载体,延展党的意识形态民众认同的渠道;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推动民众对党的意识形态的认同。

执政合法性;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民众认同

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变为长期执政的党,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政党合法性资源,打下了良好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党的合法性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意识形态基础、绩效基础和制度基础。意识形态是执政党合法性的重要基础,在执政党合法性基础中占有核心地位。在深化改革期,加强民众对党的意识形态的认同,有利于巩固党的合法性地位,有利于完善党的建设,促进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来源

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意在表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认可和赞同,表现为共产党的“权威得到人民广泛认同、信仰、忠诚和服从。”[1]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获得具有历史性和人民性,“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2]中国共产党合法性的取得,靠的是丰硕的革命成就、卓越的经济绩效、先进的政党特质和充分的法理依据。

(一)丰硕的革命成就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党的奋斗目标就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党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抗战,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号召人民团结起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敌后方开展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习近平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共产党以其正确的理论、主张和实际行动,成为民族解放事业的坚强核心。”[3]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共产党以摧枯拉朽之势,领导人民解放军摧毁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新政权,实现了人民解放与国家独立的目标。

(二)卓越的经济绩效

在现代国家政治中,经济绩效是判定政党合法性的重要基础。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在国家治理中,要能提出促进国家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一系列目标方针政策,并采取一定的手段去执行,最终能让民众在国家发展中切切实实获益并感到富足。如果政党没有实现允诺的经济目标或者没有取得民众期盼的经济绩效,那么,这个政党可能会失去执政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从革命党变成执政党,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探索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同时,积极稳妥地开展市场经济改革,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GDP从1978年的381元增长到2014年的46531元”,[4]36年增长了122倍,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人民的幸福感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由温饱不足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前进。

(三)先进的政党特质

中国共产党党章开篇就写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特质通过两个先锋队表征,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956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八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既然我们党是人民的工具,这就决定了我们党的宗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在历史的任何时期,中国共产党总是代表着人民的利益,自身没有任何特殊利益。

(四)充足的法理依据

在现代国家政治运行中,民主和法治是两个必不可少的发展趋势。它要求权力的获得和运作要依据民主的规则并符合法定的程序。中国共产党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是人民在历史过程中选择的结果。“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5]人民赋予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权力,党在执政过程中必然要凸显出民主这一特性,切实体现人民作为国家主人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中国共产党权力的获得也具备充分的法律依据。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序言中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6]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党的领导地位在我国宪法里的体现,一是对人民赋予党的权力的认可,二是反映党的执政地位的获得具有明确的法理依据。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取得了执政的合法性之后,形成了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合法性基础是合法性来源的最终实现形式和结果,体现了政党合法性最核心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合法性基础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意识形态基础、绩效基础和制度基础。

(一)意识形态基础

执政党意识形态是执政党为维护自己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治理和自身治理的一套思想或者理论体系,能够在执政过程中发挥凝聚社会成员、维护团结的重要作用。“如果一个政党没有自己的一整套思想、理论、主张和政策,或者说它的这一套东西与别的政党毫无两样,它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和理由。”[7]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核心,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着重加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

(二)绩效基础

绩效指的是党的执政成效。绩效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稳定绩效、物质绩效以及公民资格绩效。”[8]稳定绩效,即民众能感受到社会的稳定性,自身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应有的保障。物质绩效,就是经济绩效,即在政党执政期间,经济持续稳步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提升,民众普遍存在获得感。公民资格绩效,即公民的各项权利得到保障。其中,经济绩效处于政党绩效基础的核心位置。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绩效,从1978年到2014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22倍,中国综合国力跃至世界第二。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经济绩效,在于“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9]

(三)制度基础

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10]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机构,人民的自身权力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得以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其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基于自身的先进性,发挥着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前提。多党合作体现了民主原则,各个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途径,“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11]通过政治协商,能够解决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系民众的切实利益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各项体制和具体制度,”[12]都是我们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凝结着我们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三、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合法性基础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社会转型期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发展机遇期

经济社会发展和执政党意识形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执政党意识形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精神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也能巩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基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经济进入‘转型期’、社会进入‘矛盾凸显期’、改革进入‘攻坚期’、增长进入‘换档期’。”[13]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意味着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多发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社会矛盾增多,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多发。”[14]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到党的长期执政。

发挥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凝聚作用、感召作用和向心作用,是化解和消融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方式。意识形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它倡导人们遵守共同的价值观和价值理念,能够增强民众对国家经济社会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能保障经济社会朝向所设想的方向发展,能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也能打牢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基础,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党的意识形态民众认同面临的挑战

1.各种社会思潮对党的意识形态的挑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社会逐渐呈现出价值观念多样化、思想多元化的特点。受西方社会各种价值观念的渗透性影响,各种社会思潮在中国暗流涌动,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这些社会思潮不断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不断受到挑战。

2.互联网对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会逐渐进入自媒体时代,即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事件及舆论的中心,这样,就造成了互联网信息和舆论的多元性、分散性和难以控制性。一些别有用心的网络大V在网上煽动网民,传播攻击党和人民的言论,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互联网已经成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

3.党的自身形象影响党的意识形态民众认同。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党的思想作风影响党自身的形象。当下,有些党员及党的领导干部不注意自身形象建设,“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15]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民众对共产党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四、增强民众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认同的路径选择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6]历史和现实经验表明,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众对执政党意识形态失去了信心,缺失了认同感,那么,这个政党将会陷入执政合法性危机之中,苏共亡党的教训就是前车之鉴。当前,要增强民众对共产党执政的意识形态认同,就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与时俱进。

(一)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基础,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创新

1.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基础,坚持意识形态与时俱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表明,如果一个政党思想僵化、缺乏活力和创造力,那么,这个政党的执政前途将会岌岌可危。“苏共政治上的失败,有着深刻的思想意识形态根源:思想理论上的长期僵化,导致党的职能缺失,功能衰退,党无力回应时代的挑战,逐渐失去了应有的生机活力,进而失去了民心。”[17]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是贯穿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党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基础上,加强意识形态创新。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观念,杜绝教条化和生搬硬套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工人阶级政党本身的生命力,恰恰在于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和本国、本党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时俱进,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1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新的思想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辟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新境界。

2.坚持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容纳力。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彼此存在,已成为转型期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党应该用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容纳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甄别各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形态,将那些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意识形态,以包容或改造的方式将其纳入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体系。这样做可以争取更多数民众对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体系的认同。”[19]现阶段,对中国主流的意识形态,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影响比较大的是中国传统儒家社会思潮和西方民主自由社会思潮,这两种非主流的社会思潮在中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对待这两种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疏”而不是“堵”。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要“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坚持扬弃的原则,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的价值理念积极改造,吸收其有益的成分,从而吸纳更广范围的社会群体增强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二)以提升执政绩效为动力,维护党的意识形态合法性基础

1.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领导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冲破了传统僵化保守观念的束缚,制定了正确的发展政策和策略,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取得了卓越的经济绩效。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比如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拉大,贫富分化现象突出,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等等。民众对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产生抱怨,往往会影响到民众对共产党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因此,要逐步解决城乡、区域、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扩大中产阶层收入。再分配过程中,政策要偏向低收入或者无收入群体,提高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2.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着力改善民生。今天的中国与30年前相比,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逐渐建立并形成规模,中国经济总量越做越大。但是,在经济蛋糕做大以后,如何分好蛋糕就突出地摆在人民面前。在国家发展起来后,民众的获得感不强,许多百姓不但没有从国家的发展中获得满足感,反而产生了被剥夺感。民众和国家的发展不对称,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着力改善城乡、区域间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应向农村和发展薄弱地区倾斜。第二,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制度保障。第三,切实解决民众最关心、最突出的问题,维护好民众的切身利益。四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政策,稳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努力实现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国民,不断维护共产党意识形态合法性基础。

(三)以互联网为载体,延展党的意识形态合法性认同渠道

1.互联网已成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习近平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是我国国家综合安全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社会凝聚力、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强弱以及社会大局的稳定。”[20]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做不好,同样会威胁到国家的安全,会影响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互联网给民众生活带来了快捷和便利,同时,也给民众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民众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言论和发表观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民众在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压力,缓解了社会情绪。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往往会转移到网上,民众对党和国家的负面情绪,亦会通过网络来反映。这给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社会舆论往往会给党的意识形态认同造成一些障碍。

2.提升软实力,推动互联网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的解释力和说服力。第一,提升党政干部的互联网运用能力,利用互联网维护党政的自身形象;完善网络舆情监测制度,合理引导社会舆论。在网络上树立和传播正面典型,激发社会正能量,消解社会的负面情绪。第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网民对党的向心力。“在互联网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民主制度体系、制定惠民政策以及打造执政党魅力形象是中国共产党获取执政党认同的必由之路。”[21]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让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占领舆论阵地。第三,完善网络民主。网络是群众参与政治、监督政府和社会的重要平台。互联网使民众参与政治更加便捷和高效。民众在互联网上参与对社会问题的讨论,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并对党和国家建言献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实现了社会民主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当然,在互联网背景下,既要提升民众的参政意识与民主意识,切实保障民众的各项权益和利益诉求,同时,也要使民众认识到自由和民主不是绝对的,提醒民众在网络上要遵纪守法,坚守互联网道德。要对互联网进行监测监督,制止不文明和违法的信息在网络上传播,防止网络暴民对党和政府进行诋毁和攻击,保障互联网意识形态安全。

(四)以党的自身建设为根本,增强民众对党的意识形态的认同

民众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认同,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众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认同。所以,共产党自身形象对民众认同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继承党的优良作风,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以其自身魅力和先进性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和认同,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进入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特别是在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拥有8700多万党员的大党、老党。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已经积累起不少有益的经验,同时,党的自身建设也存在不少问题。许多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思想难以入党,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一些党的干部贪污腐化,作风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党的自身形象;一些基层党组织涣散,党的民主生活和组织活动虚设,影响了党的组织建设。因此,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重要契机,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为主线,重点解决党员入党思想不纯、思想难以入党问题,严把入党关。“奉行对腐败的‘零容忍’,坚定不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22]

2.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完善党的制度建设。道德和纪律是约束共产党人的两个尺度。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尤其要重视党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纪法规建设,在党内形成最严格的约束制度,使党员干部不敢、不能、不想违法乱纪,让党纪法规就像悬在每个党员干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时时提醒着自身行为是否正当。严格党的纪律。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要求,对违反《条例》的党员严格处理,纯洁党的组织,促使党的成员遵纪守法。树立党的优良作风。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的八点要求,严格治党、从严治党,优化党的形象,从根本上增强民众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认同。

[1]胡伟.合法性问题研究——政治学研究的新视角[J].政治学研究,1996(01).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

[3]黄浩涛.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2015-02-26.

[5]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3-4、7.

[7]王邦佐.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36.

[8]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79.

[10][12][14][15]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2012-11-19.

[1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新华网,2013-11-15.

[13]我国进入“转型期”、“矛盾凸显期”、“攻坚期”、“换档期”[EB/OL].领导干部网,2014-5-11.

[16]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OL].新华网,2013-08-20.

[17]王韶兴.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讨[J].政治学研究,2003(01).

[18]王长江、姜跃.世界执政党兴衰史鉴[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2.

[19]茆素琼.合法性视阈下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148.

[20]吴家庆、曾贤杰.大数据与意识形态安全[EB/OL].光明网,2015-10-14.

[21][22]孙会岩、唐莲英.互联网时代的政党认同[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03).

责任编辑:刘建文

D252

A

1671-2994(2015)06-0090-05

2015-10-12

王卫兵(1987-),男,河南新乡人,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党的制度建设。

猜你喜欢
合法性政党民众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Westward Movement
合法性危机:百年新诗的挑战与应战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
浅谈汽车养护品生产的合法性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