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财务会计工作
2014年,交通银行财务会计工作以“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精神为统领,着眼实际情况,实施管理创新,强化集团预算管理,稳步实施分类考核,完善双边记账与分润机制,研究制定费用配置模式改革方案,推动资本工具创新,强化财务制度建设,完善统计评价体系,全力推进“531”工程进程,助推“两化一行”战略落地,激发全行经营活力。
(一)基于形势变化,合理制定集团预算计划。2014年,国际经济复苏形势不明朗,国内宏观经济步入中速增长“新常态”,利率市场化实质推进,互联网金融及民营银行竞争加剧,资产质量持续承压,银行经营面临挑战。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合理制定预算计划,科学分解预算目标,顺利完成境内外分行、各子公司、总行本部等经营单位的预算编制和下达工作。同时,为适应外部竞争环境变化,突出效益优先理念,根据现有业务板块架构,编制下达经营板块利润预算,并与板块部门绩效挂钩,有效发挥预算管理对集团经营的指导作用,推动集团业务稳步发展。
(二)加强盈利指标监控分析,合理开展指标预测,促进经营目标达成。着眼实际情况,科学监控分析盈利走势,合理预判发展形势,促进达成整体经营目标;合理预估财务资源承受能力,改善资产质量;充分考虑业务结构优化、宏观经济增速趋缓、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等内外部影响因素,对2014年集团主要经营指标进行合理预估,并对2015年主要经营指标进行测算制定,为后续工作开展打下基础。
(三)持续落实降本增效工作,推进费用配置模式改革,着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深入研究成本投入结构,优化财务资源配置、合理控制成本收入比;梳理费用需求,明确各经营单位费用合理化控制目标,强化相关费用执行情况监控并适时预警;资源配置上向战略转型重点业务等方面倾斜,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及资源配置结构调整工作。同时,开展费用配置模式调研与测算,设计费用配置改革方案,为2015年进一步强化费用配置激励约束力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做好铺垫。
(一)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积极稳妥实施分类考核。适应内外部经营管理需要,对境内分行区别设置指标权重,实施分类考核,鼓励经营单位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按照效益优先的经营理念以及坚守风险底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强化资本约束,注重资本回报,增强转型发展动力。完善客户发展策略,完善合规经营与风险管控等指标,发挥考核引导作用,助推全行转型创新,提升经营质效。
(二)全面开展直营机构考核,深入研究板块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完善直营机构考核体系,形成包含效益、产品创新与业务发展、资产质量、管理指标和扣分项等5项内容的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管理会计系统,支持直营机构独立核算;深化管理会计工具运用,逐步完善板块利润核算体系,加强创新产品效益分析,合理设计核算评价方案,评估创新产品的综合收益贡献。
(三)制定双边记账与分润机制,推动集团联动业务发展。制定双边记账和分润机制相关运用方案,明确双边记账和分润机制适用项目,工作流程和管理要求,引导业务联动和交叉销售,提高跨境跨行跨市场协同服务水平。同时,加大调研和宣导力度,及时发现问题,总结实施成效,为构建项目评估和退出机制打下基础。
(一)强化资本约束,提升经济资本配置效率。持续完善经济资本应用体系,引导经济资本向回报率较高的地区、行业、客户倾斜;继续实施内评法和权重法“双线管理”,统筹各项业务发展;拓宽经济资本管理覆盖面,按季对各经营单位经济资本管理情况进行监控分析和通报,并提出资本配置建议,督促经营单位切实加强资本约束,实现资本集约、高效利用。
(二)发布资本管理工具,优化资本计量方案。发布经济利润测算模型,将资本占用细化到各类产品,同时提供直观测算方法,为进一步促进资源配置优化、经济利润提高提供有力工具;牵头完成多项业务资本计量方案优化论证工作,有效促进资本节约。
(三)完成境内外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资本工具创新取得突破。其中境内发行二级资本债券规模280亿元人民币,境外发行规模分别为12亿美元和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13亿元。此次发行创新性强、影响力大,特别是境外部分,创造了国际资本市场多项纪录——中资银行总行首次在境外直接发行巴塞尔Ⅲ资本工具,亚洲首单双币种发行的巴塞尔Ⅲ资本工具,亚洲首单巴塞尔Ⅲ欧元资本工具和中资金融机构发行的规模最大的欧元债券。
(四)完成15亿元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为第三次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进一步助力国际化战略实施。
(五)圆满完成财政部2014年在港两期共280亿元人民币国债承销工作。担任财务代理以及机构部分的独家发行及交存代理、零售部分的联席牵头行及簿记行。
(一)完善财务制度建设。修定完善《财务标准手册》,财务管理制度内容更加完整,体系更加清晰;修定下发《集中采购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采购流程,操作更具可行性;制定印发《关于新增营运业务外包服务费核算帐户的通知》《“531”工程财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管理办法(暂行)》等一系列规章文件,规范审批授权流程,调整外包服务费核算要求;完善总行机关财务制度办法建设,制定多项管理办法,规范纪律标准,落实经营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财务制度体系建设。
(二)加强财务基建项目与集中采购项目审核管理,制定营业网点面积新标准。制定分行(含海外分行)2014年财务授权书,调整境内分行、总行事业部财务权限;按照新采购管理办法组建采购评审委员会成员库,严格审核项目立项相关资料,保证财务支出合规真实;对重大在建项目加强监督指导,加强过程管理与风险提示;开展现场调研,收集营业网点面积信息,制定综合型、普通型和普惠型网点面积新标准及配套激励约束措施,推动网点面积压降,降本增效,加快转型发展。
(三)完善新财务系统功能,顺利实现首批分行上线。继续完善新财务系统功能,结合上线后新增需求参与开发测试和验收投产,已上线分行新系统总体运行平稳。
(一)加强税收政策法规及专项问题研究。密切关注金融业“营改增”政策动向,与监管机构、同业、咨询公司等保持密切沟通;研究企业年金递延纳税政策变化、债券持有期间利息收入营业税缴纳政策及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新政策,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二)认真落实税务管理制度,科学开展税务筹划。落实并完善《税务手册》要求,建立重大税务事项登记建档机制和税务管理操作风险体系;组织税务管理培训,规范分行涉税事务,加强境外行税务管理;配合“531”系统工程建设,全面梳理税金计提相关会计科目,提出税金计提处理方案;积极配合美国FATCA法案(海外账户纳税法案)合规工作。
(三)持续优化对外信息披露,做好会计核算政策制定工作。紧密跟进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财政部最新修定发布新准则要求,及时履行会计政策变更,确保信息披露符合监管要求;落实财政部最新要求,推进2014年度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项目实施;为信贷资产转让交易等相关业务配置会计核算规则,支持行内业务创新;向银监会、人民银行、审计署等监管机构做好会计核算方面的沟通解释,平稳完成2014年外部审计师轮换工作,保证信息披露质量。
(一)强化统计制度和机制建设,提高数据管理规范性和权威性。制定《金融统计制度手册》,规范数据信息管理流程;建立监管统计制度调整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反映银监会存贷比口径及外汇储备委贷资金统计制度调整等对经营管理指标的影响;建立关键指标责任制,推动各部门齐抓共管,持续提升数据质量,其中向银监会报送的客户风险信息质量排名从2014年1月五大行第五名(全国第十六名)跃居五大行第一名(全国第七名)。
(二)研究建立多项综合统计评价体系。建立交银集团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体系、表外业务统计分析制度,初步构建财富管理综合评价体系,更全面、客观、细致反映业务发展状况。
(一)推进“531”系统会计科目和核算规则落地。编撰完成《“531”工程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确定2 800个会计科目和115项会计核算规则,审核173项会计核算办法,推动需求准确落地;密切监控上线初期会计报表,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反映并推动问题解决;推动建设“531”境内行新一代财务报告披露系统;全面开展会计核算培训工作,提升新会计核算要求推进速度。
(二)推进“531”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管理会计及绩效考核系统建设。全面推进监管统计数据源落实,发布基础数据标准1 415项,重要指标标准345项,提升报表自动化率。整合“531”各业务及管理系统核算信息,搭建基础数据平台,优化考核平台功能,支持分行对所辖经营机构的考核。
(三)开展战略转型资源配置,助推战略落地。围绕“两化一行”发展战略落地和转型发展要求,梳理整合各条线、经营单位战略落地需求,科学设计战略指标体系,优化协同联动业务指标设置,通过资源配置支持战略性重点业务发展,并结合战略实施情况对下阶段战略实施任务及重点工作提出相关建议,助推“两化一行”战略稳步实施。
(一)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任务。以加强学习教育、开展基层调研、解决“四风”问题、建立长效机制为工作重点,落实“两方案一计划”各项整改任务,在推进差异化考核、加强数据共享、强化财务管控等方面取得成效。
(二)召开转型发展大讨论专题组织生活会。围绕创新绩效考核机制、优化事业部预算考核体系展开讨论,抓好外部政策跟踪学习,针对利率市场化、资本管理、事业部制改革等重大课题开展研究,提升工作质效。
(三)开展党建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和“特色党日”活动,促进党建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良性互动。同时,党员认真参加廉洁自律教育,及时总结学习心得,签署廉洁自律承诺书,强化廉政作风建设。
(交通银行预算财务部供稿 宋玉娥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