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财务会计工作
2014年,保险行业财务会计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科学把握大势,锐意改革创新,全年保费收入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17.5%,行业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建成并发布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简称偿二代),审慎监管换代升级。市场主体不断强化预算管理,完善财务信息系统,有效防范行业风险,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发布偿二代17项监管规则,保险监管升级换代。为完善我国保险监管体系,深化保险业市场化改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2012年3月,保监会启动偿二代建设工作,搭建起一套以风险为导向、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审慎监管体系,全行业进入偿二代过渡期。
偿二代在保险业风险分层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我国保险业审慎监管的三支柱框架。与银行业巴塞尔资本协议和欧盟偿付能力II所采用的三支柱框架相比,偿二代的三支柱框架既不相同,又相互可比。其中,第一支柱“定量监管要求”,通过对保险公司提出量化资本要求,防范可量化的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第二支柱“定性监管要求”,是在第一支柱基础上,防范难以量化的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第三支柱“市场约束机制”,是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基础上,通过公开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等手段,发挥市场的监督约束作用,防范依靠常规监管工具难以防范的风险。三支柱相互联系,共同作用,构成保险业完整的偿付能力风险防范网。
(二)拓宽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在加强偿付能力监管的同时,拓宽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一是研究起草《保险公司资本补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了普通股、优先股、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债务性资本工具、应急资本、保单责任证券化产品、财务再保险等八大类资本补充渠道,丰富了保险公司的融资渠道。二是创新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工具。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允许保险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研究推动保险公司发行优先股的事宜,起草《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公司发行优先股有关事项的通知》,近期将正式印发。三是支持人寿股份在境外发行13亿美元次级债,丰富公司资本补充渠道,增强公司资本实力。
(三)完善现行偿付能力监管标准。针对保险市场的发展变化,保监会及时完善现行偿付能力监管标准,防范风险。针对高现金价值产品的风险,出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20号:高现金价值产品最低资本》,对超过一定规模的高现金价值产品提出更高的资本要求,防范其潜在风险。针对保险公司投资的基金和资产管理产品,出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22号:证券投资基金和资产管理产品》,进一步完善基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偿付能力认可标准。针对信托计划存在的风险,出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24号:信托计划》,适当调整信托计划的认可标准,防范信托投资的风险。
(一)完善预算指标体系。国寿集团积极完善预算指标体系,加强结构价值、投资能力、销售渠道、综合经营、资源配置、核心竞争力、风险防范等指标的预算管理,加大费用向基层一线倾斜力度;首次提出薪酬激励的市场化导向和差异化原则,实行各单位内部预算考核方案,下沉预算管理级次,提高预算管理渗透度,确保战略转型升级传导到位。
(二)优化预算管理流程。人保集团强化预算动态管理,保障集团走稳健经营的道路。人保财险运用全面预算管理项目研究成果,修订《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建立前瞻性预算控制方式,增加滚动预算相关内容,规范预算编报流程。太平集团在全集团范围内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管理系统建设,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降本增效。
(三)加强预算制度执行力。阳光集团坚持战略优先、价值导向和差异化资源匹配原则,细化预算管控思路和措施,动态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对重点项目预算的使用及大额支出实施重点监控。国寿股份积极完善预算费用制度,加强预算约束,调整基层销售费用的预算控制方式,实行专项费用预算科目打包控制。
(一)完善财务信息系统。人保集团新建设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正式上线,实现全集团财务信息的集中管理。中再集团搭建母子公司数据共享的信息平台,建成以核算系统、报表合并系统、预算系统为主体的财务信息基础平台。国寿股份推进公司资金管理系统建设,实现费用报销系统转账数据全部通过银行和第三方渠道进行支付。太保集团推进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建设,搭建资产负债联动的技术平台。太平集团在原资金系统基础上,升级、整合集团资金管理系统,覆盖集团内主要子公司,增强资金安全管理和使用效益。
(二)运用新科技提升效率。平安集团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运用新科技创新管理变革,搭建财务服务云平台,并完成第一款新型移动报销软件的开发和上线,公司员工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从预订、支付到报销的全流程管理。
全行业高度重视财会基础工作,不断提升财会工作水平。人保财险加强银行账户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推进账户集中和对账集中,强化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管理。国寿集团加强费用报销管控,优化网上报销系统。太保集团完成管理会计第一阶段实施和第二阶段的规划,全面评估现有财务系统,并做好相关系统的整合以及对管理会计的系统支持。平安集团优化和改进财务报表与监管报表的管理,提升报告质量和时效。太平集团聘请独立第三方机构对子公司财会工作的合规情况进行检查,堵塞财务漏洞,夯实基础工作。
在全行业开展“加强内部管控、加强外部监管、遏制违规经营、遏制违法犯罪”的专项检查工作。其中,财务管理和偿付能力管理是此次专项检查的重点之一。保监会在组织各保险公司全面自查的基础上,对6家国有公司开展现场检查工作。虽然保险公司的财务和偿付能力风险总体可控,但个别公司也存在银行账户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准确、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备、财务系统不完善、偿付能力报告编制不真实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保监会要求全行业进行认真总结,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着力推进重点领域的整改工作,健全长效机制,有效堵塞管理漏洞。通过专项检查工作,促使保险公司完善财务合规管理和内控管理的制度,加强制度的执行力,有效地防范风险。
(中国保监会财务会计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