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栩,武 婷
(1.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2.太原科技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网络技术发展与意识形态领导权
王 栩1,武 婷2
(1.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2.太原科技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进入21世纪,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改变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并创造了一个“非确定性的风险社会”。面对有利有弊的网络时代,必须注重舆论疏导,下工夫发展红色网络文化,加强正面宣传,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网络技术;意识形态;领导权
20世纪50年代以来是科学技术唱主角的时代,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然而,科学为技术提供价值导向,其目的是通过技术而实现的。从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我们可见一斑:资本主义社会在晚期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在优化统治方式的过程中开始强调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此时,科技被单独列出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并且对社会发展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这样,统治阶级就将科技作为一种隐性的统治工具,逐渐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灌输科技的重要性,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开始由“科技理性”来指导和规范,致使发达工业社会“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象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1〕。可见,科学技术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物质财富及生活便利,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技术由科学滋生所带来的从属地位发生了异化,基于技术的社会出现了许多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全球性问题: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各种新型疾病不断发生等,更重要的是技术社会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所谓的自由、解放,反而使人们处于各种技术的统治之下,失去了作为社会主体的能力。特别是进入21世纪,网络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开始占领意识形态领域,有学者将它比作“分子入侵”式的占领。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领导权和主导权,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2〕。为此,我们应深入思考网络技术发展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网络技术自1969年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46个年头。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不仅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而且随着受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已经从传统的被动接受信息,发展成为可以自我表达意愿的重要场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有深度有广度地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深刻地改变着以往所有的文化传播模式和舆论生成方式,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也受到严峻挑战。所以,有人将当代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高能机器人技术结合在一起称为“第二次机器革命”,并认为进入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智慧力量”将更多地支配甚至取代“金属力量”,超越过去在“自然物质+传统大机器”生产方式下形成的思维模式和发展定式〔3〕3。
(一)网络技术带来经济变革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标志着我国将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形态。网络技术带动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创造新模式,传统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金融行业,在大数据诚信体系的建立下,移动金融开始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它将覆盖任何一个能消费的地方,如超市购物、影院观影,甚至在医院看病都可以快捷便利地实现消费结算。网络技术将带来智能生活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政府的信息化建设也将一改过去难以互通有无的局面,将分散的传统社会难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整合激活,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跨部门的数据共享而变得轻松。阿里巴巴主要创始人之一的马云认为“体验”是这个时代最了不起的技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麦卡菲和布莱恩约弗森对这个时代的诠释是: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的序幕拉开了。如今,不少互联网企业家也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将出现大规模的个体信息定制。所以说,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经济变革更加关注“以人为本”,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人民将获得更多改革发展的“红利”。
(二)网络技术渗透政治领域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政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方面,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政治新闻更新不断,每个人都成为参与者和管理者。网络言论的潜在影响不可估量,对于门户网站发表的内容进行严格监控和审查是必要环节,但这并不能阻止用户免费从搜狐、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获取信息。正因为如此,很多擦边球出现了,虚假信息泛滥、优劣难辨,致使某些网络监控失灵。另一方面,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近年来,开放式网络使得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效率明显提升。例如,2008年我国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和西藏骚乱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等,都充分运用网络传播来进行舆论疏导。不过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网民报道”显示出公众监督的力量,致使政府官员如芒在背;新媒体对公众舆论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甚至开始影响司法审判的量刑轻重;某些个人偶然事件,通过网络传播而蔓延开来,上升为社会和公众的话题,如“我爸是李刚”、“药家鑫肇事杀人”等事件。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舆论中的主导作用。
(三)网络技术改变文化传播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样深刻地改变着文化传播模式和舆论生成方式。最早出现的简单的网络通讯工具——BB机风靡一时,之后E-mail、博客和社区论坛方兴未艾,即时通讯软件又铺天盖地,而今更新潮的三维虚拟世界成为时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微”事物像雨后春笋般地登上了互联网舞台,世人也被悄然裹挟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微时代”。特别是3G、4G手机迅猛普及,每个人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非正式媒体运营商和发行商。自媒体网络技术的瞬间降临,使得传播“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总之,网络技术使文化的表现形式一改过去滞后和“潜伏”期长的状况,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在美国总统选举中,网络媒体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可谓是登峰造极,在Facebook上召集支持者,通过网络筹集竞选资金,在Youtube上直播选举情况,整个选举过程被世人称为“玩转社交网络”。
在几十年前,普通民众要想将个人的思想广泛传播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在那个时代传统媒体的成本高、代价大,所以舆论宣传一直是以单向传播的模式为主,很容易使执政党统一媒体内容,比较自如地引导公众舆论。而今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分散的、不可控制的民意表达铺天盖地,各种信息在无法鉴别真伪、优劣的情况下就飞速传播开来并产生“发酵”效应,形成了一个“非确定性的风险社会”〔4〕。这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一)允许匿名发布信息导致信息控制失灵
在互联网中每一个信息都是独立的数据包,从A到B的传输需要借助不同类型的传输路径,这种分布式的体系结构可以让互联网轻易地进行消息传递和信息复制。法律管控或技术限制,都不能完全将其杜绝,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无国界的数字化空间”。网络技术推动了信息的互动分享,但是“公共性”只是互动分享的一个特征。若将互联网社区论坛想象成像报纸一样的公共领域,往往事与愿违。传统媒体不能实时传递,而网络媒体实现了。论坛的用户大多是匿名的,但频繁互动却使他们形成了内部凝聚力和对外的排斥性。在这个特定的小范围内就容易形成他们所共同认知的主流观念。但是,因为“你不知道网络对面和你聊天的是一个人还是一只狗”,所以我们的交友可能失策、网购可能上当、网恋可能失足,而开店也可能遇到打着帮你圆梦的旗号榨干你血汗的吸血鬼。由于允许匿名,这些互联网用户往往会尖刻而极端,粗俗的表达屡见不鲜,表达不同观点的方式就更为排他;由于允许匿名,自由自在“讲真相”便成为常态,也许一个小小冲突就演变成一场集团的大鞭笞、大讨伐;由于允许匿名,分享最隐私的东西,包括情绪发泄也是互联网用户所热衷的。比如,博客就是这样的“公共领域”,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行为具有了“私人”性,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喜欢的视频、歌曲免费向外传播。如此看来,网络技术使传统的“公共领域”演变成一个“非确定性的风险场所”,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它的影响。
试验用地基土采用龙岩市岩溶发育地区覆盖层的土体,土体主要为含碎石粉质黏土;采用淤泥模拟溶洞充填物,经烘干后碾碎,过5 mm的筛子,之后重新配制而成;砂垫层采用中粗砂,铺设厚度2 cm。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
(二)网络自由导致信息中心消解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互联网的使用范围空前普及,特别是网络技术建构的开放性,促使人类活动拥有极大的自由空间,同时也为网络自由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不仅网络活动自由,网络思想表达更自由,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出网络、查阅信息、发表观点。所以,人们的自由意识也被网络自由唤醒了,形成人类自由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过去党政机构只运用简单的行政手段就能确立的信息中心,如今网络自由使其发生了巨大变化,思维外化导致信息中心瓦解,思维平面化导致理性危机,思维多元化导致中心观念解体。总之,网络技术使得人们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几乎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领域的限制,网络信息没有绝对的中心。无论是论坛还是聊天室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都可成为自己言论的出版商,而不受政治、意识形态的审查,因而“意见的自由市场”形成了,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受到了撼动。
(三)跨国界流动导致信息壁垒弱化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使得网络空间无限扩展,变成了“超国家的领域”,巨大的信息量自由流转,政府的监控管制以及封锁都难以奏效。2001年“9·11”事件重创了美国因地缘优势而产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它出于反共主义、和平演变和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考虑,霸权主义思维作祟,进一步强化对华意识形态的输出战略。利用其先进的网络技术,用所谓“普世价值”来宣扬西方自由民主观,试图瓦解破坏中华民族的信仰,妄图把中国变成美国的文化附庸。所以,网络使得多元文化并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信息应有尽有。但是,信息来源不明以及传播过程的不可控制,加之某些媒体传播者又试图削弱国家对媒体的影响和垄断,从而导致信息壁垒弱化,消解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
综上所述,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不同民族、不同群体之间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营造出拥有强大包容性、渗透性的多元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格局和舆论生态的变化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丰裕的物质财富和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将人类带入一个“非确定性的风险社会”。国际象棋大师扬·海恩·多纳尔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与计算机对弈前该如何准备时,他说“我会带一把锤子”〔3〕7。这个幽默的回答其实代表了人类对于科技的警惕。面对多元文化对权威和秩序的巨大冲击,我们该如何应对网络技术发展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影响呢?
(一)要注重舆论疏导
在“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拉开序幕的今天,我们应该明白:与第一次机器革命不同,人类和受软件驱动的机器从过去的互补关系变更为替代关系。促使这一切成为可能的是三大技术进步:指数级的增长、数字化的进步和组合式的创新〔3〕7。今天,互联网和物联网作为开放、便捷的工具,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交流、阅读、浏览,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远程教育和网络课堂遍地开花,但碎片化的阅读带来的知识更迭值得怀疑;很多年轻人在虚拟世界里寻求慰藉或宣泄,但在真实世界中被各种规则限制而循规蹈矩。这样一来,“双面人”成为一种网络时代的心理顽疾,国民的心理健康遭到破坏,和谐社会的建设受到了严重影响。
(二)要加强“扩红”引导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消解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所以我们要“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推进网络依法有序规范运行,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5〕。在这种情况下,应下力气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强基固本的基础工作,下工夫发展红色网络文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截至2014年,50 000多个官方网站应运而生,党政部门纷纷建立了为民服务的互动信息平台,这是新形势下的“扩红”运动。这种方式借助网络阵地,加强红色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并通过一些策划活动,聚合多种网络媒体搭建红色网络阵地,将理想信念教育同网络文化熏陶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体验型互动,创新实践养成;同时进一步扶持民间组织,引导网络阵地的“扩红”运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并且能贯彻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三)加强正面宣传,掌握主动权
正面宣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同时在涉及大是大非的政治原则上,必须牢牢掌握主动权、增强主动性、打好主动仗。近年来,在国际大事件中,我国民间“红客联盟”也大显身手,他们反击国外黑客攻击,粉碎西方媒体对我国的不实报道(如关于西藏骚乱的报道)。在国内网络舆论斗争中,我们要团结和争取大多数,但对错误思想观点要一针见血地揭露本质,决不能沉默失语、没有声音。特别是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网络舆论环境时有沉渣泛起的大背景下,我们要通过网络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中国梦的教育宣传,正确引导各类社会思潮,使得人民群众能够辨清是非,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人们的阵地意识、政治意识和忧患意识,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
〔1〕〔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
〔3〕〔美〕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安德鲁·麦卡菲.第二次机器革命〔M〕.蒋永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4〕〔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57.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99.
Influence of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ique on Leadership of Ideology and Its Solution
WANGXu1,WU Ting2
(1.Shanx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Taiyuan 030000,China;2.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 030024,China)
Entering into 21st century,swift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ique has penetrated into every aspect of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and it is changing economy,politics and culture of society,creating“uncertain risk society”.Confronting both advantageous and disadvantageous network time,we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persuasion of public opinions,trying to develop“red network culture”,enhance positive publicity and master leadership of ideology.
network technique;ideology;leadership
D64/D90
A
1009-1203(2015)03-0106-04
责任编辑 文 丁
2015-04-16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W20141015)。
王栩(1982-),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思政部教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
武婷(1982-),女,山西太原人,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辅导员,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