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300191)
丰富和创新党性教育内容的新途径
张哲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300191)
党性教育内容是提升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的关键。现行的党性教育内容体系虽然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仍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在丰富和创新党性教育内容时,既要与实践相结合,准确把握时代内涵,又要坚持分层分类原则,促使主体省思内化,以更好地体现其时代性、反映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进而提升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
党性教育;内容;科学化;时代内涵;省思内化
提升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党性教育内容则是提高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理论教育是根本,知识教育是基础,党性教育是关键。要坚持提高能力与增强党性相统一,更加突出党性教育,帮助干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1〕从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要提升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必须丰富和创新新形势下党性教育的内容。现行的党性教育内容体系虽然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世情、国情、党情、舆情、社情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条件下,党员干部队伍不仅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而且还存在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对党性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党性教育的新特点,深化对党性教育规律的新认识,突出重点,多策并举,通过以下几方面使党性教育的内容更好地体现时代性、反映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强调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纵观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之所以能够在逆境中一次次奋起,在危难中一步步成长,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党性教育,造就了千千万万具有坚强党性的共产党员。当前,在利益分化、价值多元的新形势下,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关口,“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了全党面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的,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2〕。然而,在这个考场上,我们目前的成绩并不理想,如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不牢、思想上出现偏差甚至错误,一些党员干部甚至沉迷于声色犬马。笔者认为,少数党员干部之所以会犯错误,说到底是党性修养出了问题,责任意识淡薄,公仆意识丧失,对权力缺乏敬畏之心,丢掉了信仰,忘记了党的教诲、组织的培养、人民的嘱托。正是这种一点一滴的“不自觉”,致使一些党员干部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正是这种日积月累的“不检点”,致使干部形象受损,群众利益遭害;正是个别“害群之马”的寡廉鲜耻,让一些地方的政治生态乌烟瘴气、腐化成风。
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骨干和人民群众的公仆,必须“讲党性”。党性是一个政党的本质属性,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笔者认为,虽然一个政党的党性是不能随意变更的,但党所肩负的任务及其所面临的形势则要求党性教育的具体内容可以随之发展和丰富。也就是说,党性教育的内容必须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动态性,并在不断与时代精神和时代要求相契合的过程中获取新的内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党性教育的成功经验,丰富、拓展了党性教育的内容,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党性教育的内容体现出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升党性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从当前各地党性教育内容的现状来看,往往因循守旧,传统的教育内容比较多,反映当前社会实践和发展的内容则比较少。长此以往,党性教育必然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丰富、创新党性教育的内容并不是要抛弃掉那些行之有效的传统党性教育内容,而是要紧密结合时代要求,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对传统的党性教育内容进行完善,将那些有助于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新鲜素材和成功经验源源不断地融入其中,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从而使党性教育更具魅力和吸引力。
党性教育既需要党组织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更需要党员干部在党组织的指引下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笔者认为,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就是要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其所秉承的固有观念得到更新,进而将党性力量转化为发展力量。这个转化过程并非通过机械地灌输就能达到的,特别是在文化逐渐多元、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增强,这就必然要求党员干部发挥出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接受党性教育的自觉性。从以上论述我们也不难看出,党性教育的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始终立足于学科发展的前沿,以保证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最新、最优的知识与信息。实践中,只有使党性教育的内容跟世情、国情、党情、省情变化相结合,跟个人发展、个人福祉密切相关,润物细无声,才能使党性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也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学习、思考、实践的主体。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来看,党性教育对于汇聚全党智慧、凝聚全党共识,确保党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所肩负的任务顺利完成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当前党性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存在过于注重共性、轻视个性发展的问题。实践中,如果党性教育的内容仅仅停留在从外部简单地对党员干部提出政治要求,从意识形态、廉洁自律的角度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是难以将党性修养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身修养和自觉行动的。正如马克思所强调指出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每一名党员干部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他们观察问题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对党性的认识程度也自然不尽相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广大党员干部也有着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会遇到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一些党员干部强调个性、忽视共性的现象还比较明显。因此,要丰富和创新党性教育内容,不仅要注重从共性的角度强化党性,而且要注重从个性的角度升华党性。
总体而言,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属性。当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数量已超过8 700万名,堪称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其党员的年龄结构、受教育背景、生活阅历、职务岗位、地域分布等都不尽相同,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动态化等特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党的具体的阶段性任务的不同,必然会使各级党员干部对党性教育的内容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是,有些部门在开展党性教育时,对不同的班次安排的党性教育内容往往大同小异,而没有根据班次的不同分层分类地安排教育内容,一些地方虽然建立了党性教育基地,但其也往往成为了适合所有班次的“万能基地”。另外,一些部门希望通过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注意力的反复宣传教育和强力灌输,使得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与宗旨意识在短时期内明显强化,但往往事与愿违。可见,相关部门只有对党性教育的内容进行科学界定,既体现出共性的要求,又展现出个性的特点,才能进一步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党性教育的内容是否科学有效,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看其是否适应了各个层次、各种类别教育对象的切身需要,能否真正被教育对象消化吸收后转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因此,我们一是要明确各级各类党员干部在强化理论武装上的具体要求,以制定出科学、规范的教学大纲,设置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党性教育内容。二是要针对不同的培训班次确定不同的党性教育内容,其既要坚持共性的要求,又要体现出个性的特点。各个班次对党性教育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其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而相关部门就必须按照受教育对象的教育背景、职业特点、所属领域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党性教育。三是要扩大党性教育内容的范围,以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可选择性。相关部门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将党性教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即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学习,通过相应的考核来认定其是否合格。选修课即实行“菜单式”的课程设置,党员干部按照各自的兴趣和关注点自主选择课程。总之,要丰富、创新党性教育内容,就必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班制宜、因人制宜,各有侧重,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出党性教育的亮点和特色,进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抓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首先,党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不断改造他们的主观世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党性教育的内容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使党员干部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等切实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出丰富、生动的实践成果。其次,党性作为党员干部的内在品质,与其所确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密切相联,既需要一个长期的理论学习过程,又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锤炼。因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党性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信仰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党性教育需要知识教育但并不能等同于知识教育,必须深入探究其内在的规律性,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找准党性教育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然而,从各地党性教育的进展情况来看,党性教育的内容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亟待丰富和创新,如有的地方的党性教育内容空洞、单一,缺乏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有的地方的党性教育内容虽然注重了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列举出了大量的案例,但却没有揭示出案例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也没有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办法;有的地方只注重党性教育的形式,搞得阵势很大,又是搞展览,又是搞拓展训练,但往往是蜻蜓点水,缺乏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针对性,这必然使得学员的思想困惑依然存在,理论水平得不到提升,内在情感受不到触动。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必须将党性教育内容寓于实践的发展过程之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党性教育得到创造性地发展。
党性教育是否能够取得实效,关键要看我们党是否增强了执政能力,是否提升了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否成为一个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领导人民群众去完成历史使命。因此,要丰富、创新党性教育内容,就必须着眼于新的实践要求,着眼于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相关部门在丰富和创新党性教育内容时,一是要抓住时代发展变化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完善党性教育内容。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党性教育内容,既要让党员干部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又要使他们深入了解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尖锐矛盾,并能够结合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的新动向,增强党性定力。二是要抓住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结合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增强党员干部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引导他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从而确保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得以顺利完成。三是要抓住人民群众所反映的突出问题。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真心实意地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种种现实困难,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在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真实愿望的过程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
一个政党的党性首先表现在全体党员对党所确立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的高度认同,并在此基础上内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外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党性教育旨在确立和影响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态度,只有使党员干部发自内心地理解、信服我们党所确立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才能将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正如马克思曾深刻指出的:“任何一个存在物只有当它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时候,才能认为自己是独立的,而且只有当它依靠自己而存在的时候,它才是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4〕党员干部只有对事物规律进行理性把握和逻辑思考,并体现为自己的切身感受,才能够拥有主体性本质特征。随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以及党员干部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非难事,但了解、掌握并不意味着就深信不疑。在当前的政治生态环境下,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着知与信不统一、言与行相脱节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理论和现实之间存在着某种差距,以及由此所造成的消极体验〔5〕。当然,要想从根本上克服这种消极障碍,使党员干部对党的思想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也绝非易事。
党性教育是党员干部成长、成熟的一门必修课。长期以来,我们在开展党性教育时,往往注重原理的学习,强调通过典型事迹、英雄人物、先进模范对党员干部进行道德情操教育,弘扬正气,鞭挞落后。党性修养作为一种信仰理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养成,说到底还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6〕。当然,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党的理论精髓和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关键还在于使党员干部能够独立自主地深入思考,使其对加强党性修养产生出强烈的内在愿望和动力,并将之转化为一生的追求。因此,丰富和创新党性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加强党性教育来激发出党员干部的内在潜能,把握他们的心理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使外在灌输内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锤炼党性的过程也是党性原则和党性要求的内化过程,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时期。正如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的,我们不一定能够对感觉到了的东西有充分的理解,只有首先能够理解了的东西才能切身地感觉到。所以,党性教育的内容必须立足于实践,使党员干部在实践的基础上持续地进行自我反思,使认知和体验更持久、更深入。首先,要引导党员干部走入党的历史,走入先锋模范的内心世界,把党性教育转化为一桩桩感人肺腑的英勇事迹、一次次和衷共济的历史场面、一件件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促使党员干部能够主动地调整自己,设身处地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理论上的困惑认真反思,激活人性中向上向善的光辉。其次,党性教育内容要激发出党员干部内心的真实情感,进而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价值认同,并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笔者认为,通过认知、内省、升华党性,有助于党员干部寻找自身的差距,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在内心深处对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认同,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最后,党性教育内容要促使党员干部将认识应用于实践。正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强调的,“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中发源的”〔7〕。可见,党性教育内容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彰显出生命力。
总之,丰富和创新党性教育内容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过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只有在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共产党执政规律、党性教育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才能不断丰富和创新党性教育内容,进而提升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
〔1〕习近平.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N〕.学习时报,2010-10-27.
〔2〕李斌.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侧记〔N〕.人民日报,2013-07-1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9.
〔5〕杨俊一.探索“点评式”党性教育模式提升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J〕.党政论坛,2010(9).
〔6〕韩宏亮.论干部党性教育内容的科学化〔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0(5).
〔7〕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6.
责任编辑 芳晔
D261.4
A
1009-1203(2015)04-0037-04
2015-06-08
张哲(1982-),男,河北石家庄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