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寿林
(中共榆社县委党校,山西榆社031800)
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基于山西省榆社县的调研分析
张寿林
(中共榆社县委党校,山西榆社031800)
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础性工程。榆社县近年来在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对教育培训认识不到位、内容和方法欠科学性、经费不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协调配合多管齐下,在提高认识、创新内容及方法、加大经费保障、完善教育培训机制等方面下工夫,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基层部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路径创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为了将中央的精神落到实处,近年来榆社县立足本地实际,紧紧围绕“建设富民强县、和谐榆社”的发展战略,按照“大规模教育培训干部,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质”的要求,不断加大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走出了一条以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促榆社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是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能力的系统工程。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教育培训工作,对于提升党员干部素质、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带领群众致富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榆社县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突出需求特点,健全教育培训体系
近年来,榆社县委根据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领导干部人才的需求,对全县基层党员干部进行了大规模、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教育培训。相关部门针对领导干部、后备干部、村两委干部、实用型人才、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一般党员干部,根据不同的需求,确定了不同的教育培训计划和内容,突出了教育培训的需求性、针对性,实现了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覆盖。
1.突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员领导干部为统领,按照领导干部做什么、学什么及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对全县的领导干部进行了党的建设理论、工作实际操作、政策法规把握、群众矛盾化解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分别聘请党校系统中的专家学者进行党建理论的解读、分析和引深;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县级领导和乡科级领导进行讲解、示范、交流;请省、市党校相关专家教授进行党的政策法规的深入探讨和教学培训;请政法部门和信访部门的领导就如何处置化解群众矛盾纠纷进行了实际教学演练。通过培训,使领导干部的学习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既学到了理论、锻炼了党性、加深了对党的宗旨的认识,也增长了本领、提高了工作能力。
2.加强后备干部教育培训。为了给榆社县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组织保障,县委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十分重视,制订了详细的教育培训计划,通常由县委党校承办教育培训任务。近五年来,已举办了三期中青年后备干部教育培训班,每期从各单位选拔45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学习教育培训。培训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党性修养、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艺术、党纪党规等方面内容。通过教育培训,使中青年后备干部的理论水平、自身素质、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得到了增强,培养了一批引领榆社未来全面和谐发展的后备干部。
3.强化农村干部教育培训。一方面,组织全县农村两委党员干部和非党员干部走出去“取经”。县委县政府先后选派了280多名农村两委党员干部及非党员干部到太谷、祁县、晋城等地近20个先进村镇参观学习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农村建设、土地有偿流转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组织了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和农村党支部书记到夏县进行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方面的实地学习取经。另一方面,请进来“送经”。近年来,为提高新当选的村委干部的理论素养和领导能力,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多次外请专家教授对新当选的村委干部进行村务公开、民主法制、都市农业“一村一品”、农业科技、勤政廉洁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富民强县及和谐榆社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4.注重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近年来,榆社县结合“阳光技能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开展了“百村万户万人实用人才大培训”活动,旨在进行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到目前为止,已培养了1 000余名农业技术人才,90余名农村经纪人,2 200余名养殖能手,900余名能工巧匠,培训新型农民2万余人次,转移就业培训达8 000余人,促进了榆社县富余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优势的转化。
(二)力求实效适用,创新教育培训模式
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必须按照实效适用的原则来进行,这是由教育培训的特点所决定的。近年来,榆社县在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路子。
1.加强专题教育培训。一是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开展了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和谐榆社”为主题的大培训、大参学、大讨论活动,推动思想大解放、认识大提高、观念大更新。二是依托邓小平理论学院创办了领导干部解放思想论坛,邀请省级以上专家、学者、教授进行改革开放战略讲解,以拓宽基层党员干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思路。三是创办“榆社讲坛”,特邀省、市委党校教授围绕中央精神及省委、市委的指示要求进行专题辅导,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新成果的教育。
2.强化信息化教育培训。信息化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榆社县的信息化工作开展得较晚,与经济发达县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已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网络社会要求。因此,县委决定依托晋中网格化建设,大力推进本县的基层组织党员干部信息化教育培训工作,购置了必要的软硬件设备,并特邀信息与市场、信息与管理方面的专家进行了辅导讲解,到目前为止,接受过培训的基层党员干部达700余人次,有力地推动了榆社县的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3.开展创业思路教育培训。在当今社会,创业教育培训已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榆社县近年来在创业教育培训中业绩突出,采用了集中授课、市场分析、实地调研、创业设计、岗位见习、服务指导等培训新模式,其中,SIYB培训班举办了10期,参加人数462人;创业培训班举办了10期,参加人数580人;创意产业培训班举办了10期,参加人数220人。培训内容涉及农业产业化、创业技巧、财务管理、贷款咨询、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为榆社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尽管近年来榆社县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能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限制,榆社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教育培训的认识不到位
不少基层党员干部对教育培训工作缺乏正确认识,主动性不强。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活动是为了完成教育培训任务;部分人参加教育培训时热情高,回到单位工作时热情低;还有一部分人觉得参加教育培训浪费工作时间,接受培训期间请假、打瞌睡、不作笔记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党员干部对参加教育培训之所以不够重视,根源在于错误的思想认识上。如有的人认为参加培训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官场人生增加一种“经历”,重参与不重结果;有的人参加培训“不为学习为休息”、“不为交流为交际”,没有把参加培训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忽视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抱着这种心态参加培训,其效果难免大打折扣。
(二)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法欠科学性
目前,县级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任务主要由县委党校来承担。从榆社县委党校的情况来看,在培训内容和方法上都有许多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教育培训的方法单一,以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为主,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员的互动。这种灌输式的培训方式缺乏灵活性,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培训质量较低,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另一方面,教育培训的内容安排不够合理。当前的干部教育培训普遍存在着重政治理论学习而轻视业务知识和能力培养等问题,致使培训的实践性较差,学员的学习效果难以转换为推动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教育培训的经费不足
笔者所在的榆社县是省级贫困县,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县级财政支出困难较大,在保障民生方面仍有不足,因而在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投入上力度较小,教育培训经费非常有限,有时甚至靠党费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党员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次数和实效。对于受训的基层党员干部而言,由于所在的基层单位常常因经费不足无法派出干部参加培训,影响了上级部门的统筹安排和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及能力水平的提升。
(四)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
榆社县的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配套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教育培训领导机构是临时机构,随意性较强。二是教育培训监督落实机制不健全,特别是监督不到位。三是基层党员干部按步骤参加教育培训的机制没保障,随意顶替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党员干部接受教育培训后的档案记录、考评机制不健全,难以为干部的晋升提供全面、科学、有效的评价依据。
笔者认为,榆社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虽为个例,但在全国类似地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相关部门应协调配合多管齐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以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基层部门“一把手”要提高认识并提供支持
基层部门中的“一把手”是基层党员干部的“领头人”,其对下属参加教育培训工作的态度、倾向,直接影响到本地区教育培训任务的大局和工作实效。这就要求基层部门“一把手”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大局观,从事关本部门本地区乃至全党全国的高度,对教育培训工作给予重视和支持。首先,要鼓励、支持基层党员干部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并协调好参训者的工作安排,使其安心学习无后顾之忧。其次,要对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进行必要的督促和检查,更不能随意让参加教育培训的人无故请假或找人顶替,以免影响参加教育培训者的学习效果。再次,基层部门“一把手”要与组织部门、党校等加强联系,及时了解参加教育培训的党员干部的学习状况,并将其作为受训者年终考核及职务晋升的依据。
(二)着力创新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首先,教育培训内容应与时俱进。教育培训内容要随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市精神进行及时更新,以适应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设置培训课程要有针对性,应结合本地党员干部素质状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定教育培训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党员干部的学习需要,力争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其次,教育培训方法要丰富多彩。应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员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讲授式、互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员到革命教育基地、反腐败成果展览馆及先进农村和企业进行实践教育,使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三)加大对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经费保障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最大限度地整合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同时,要随着地方财力的增长,逐年提高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投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设立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及教师进修等专项经费,为开创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撑和物质保障。
(四)完善基层党员干部接受教育培训的机制
健全完善的机制是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健康开展的有效保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配强教育培训领导机构,明确人员分工和职责,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要完善教育培训监督落实机制,对随意不参加者加以督查并记录在案。基层党组织应把党员干部参加教育培训记录及学习情况入档,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三是组织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应做好教育培训档案记录工作,科学制定考评制度,并将考评成绩与职务晋升挂起钩来,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积极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责任编辑 冯耀明
D261
A
1009-1203(2015)04-0034-03
2015-06-10
张寿林(1959-),男,山西榆社人,中共榆社县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