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延林,李志东
(1.大兴安岭地区消防支队,黑龙江 加格达奇 165000; 2.佳木斯市消防支队,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基层消防指挥员指挥能力建设问题研究
郑延林1,李志东2
(1.大兴安岭地区消防支队,黑龙江 加格达奇 165000; 2.佳木斯市消防支队,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从近年全国消防部队发生的几起官兵伤亡战例入手,分析了基层消防指挥员在指挥能力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剖析了造成基层指挥员指挥能力欠缺的原因,并从加强学习训练、强化素质培养两个方面入手,就如何提升基层指挥员的指挥能力作了详细论述。
消防官兵;伤亡;指挥员;指挥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各项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部队员额越来越多,职能任务越来越广,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在消防部队内部,很多官兵表示:基层中队干部会带兵的越来越少,指挥打仗的水平越来越低。近年来,全国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中先后多次发生官兵伤亡的情况,据公安部统计,2008—2012年的5年间,牺牲在灭火救援一线的消防人员超过140人,2014年以来全国发生的10起较大火灾中,有20多名消防员牺牲。虽然造成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伤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基层消防部队指挥员在指挥能力方面的缺失。本文从近年发生的几起官兵伤亡的灭火救援战例入手,对基层消防指挥员的指挥能力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从近年来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中发生的官兵伤亡战例中,选取6起较为典型战例来剖析,由于相关的灭火救援详细资料无法获取,仅依据网络上的资料,从指挥员指挥能力的角度,对可能造成官兵伤亡的原因进行粗浅分析。
2012年12月26日,济广高速××服务区内一辆载有白酒、橄榄油、化妆品、服装等物品的货挂车发生火灾。××县公安消防大队在处置过程中,货挂车前部车底副油箱突然发生爆燃,造成6名官兵不同程度烧伤[1]。2014年2月4日,××市一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仓库发生火灾。在灭火作战中,起火建筑西侧靠南部分突然发生整体垮塌,造成4名内攻的消防战士被埋压,其中2人牺牲。在这两起战例中,基层指挥员在灭火救援中可能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火情(灾情)侦察不足,对火情(灾情)信息把握不准确、不全面。二是对灾害事故的特点掌握不明,对后续可能发生的灾害认识不足,未部署相应的预防措施。三是在灭火救援的过程中,未对现场开展后续侦察,对灾情发展变化情况掌握不足。
2014年5月1日,××市一高层住宅发生火灾。在破拆防盗门、实施内攻的过程中,当房门在即将被破拆的瞬间发生轰燃,大量高温烟气瞬间涌入走道和电梯前室,造成2名消防战士在转移避险时不慎从13层坠落,经抢救无效牺牲。2014年5月27日,××省××县公安消防中队在营救一名跳江轻生的妇女时,因防护措施不利,2名消防员被江水卷走牺牲。在这两起战例中,基层指挥员在灭火救援中可能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灭火救援理论素养欠缺,对基本的战术原则、方法的精髓掌握不透。二是在灭火救援中指挥指导不利,对部属错误的战术方法、战术动作没有及时发现并纠正。三是安全防事故意识不强,在灭火救援中未实施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2013年1月1日,××省××市友成机工有限公司发生火灾。在火灾扑救过程中,因火场风向突然转向,使火势急剧蔓延,造成3名消防官兵在撤离过程中牺牲,另有2名消防员受伤。2014年5月26日,××省××市一处道路施工工地发生坍塌事故,造成民工被困。在施救完毕准备撤离时,坍塌现场西侧突然发生大面积塌方,造成3名消防员被埋压,经抢救无效牺牲。在这两起战例中,基层指挥员在灭火救援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协调控制能力不强,指挥员指挥方法不科学,作战命令下达不畅,指挥员和战斗员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指挥与战斗行动“脱节”。二是临机处置能力不足,在灭火救援出现突发情况时,指挥员头脑发懵,不能迅速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
上述6起灭火救援战例,虽然造成官兵伤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灭火救援中出现了突发情况,如突发爆燃、风向突变、突发坍塌等,但从灭火救援组织指挥的角度看,战例中的基层指挥员在组织实施灭火救援战斗中,信息搜集能力、战场判断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欠缺,导致指挥员未能有效地获取各类灾情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未能对灾情发展变化做出准确判断和充分预估,未能及时对战略战术决策做出调整,也未能全面掌控部队的作战行动。当灭火救援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后,未能临机有效处置这些状况,从而酿成官兵伤亡的惨痛后果。具体来看,基层指挥员在指挥能力上主要存在以下欠缺:一是信息搜集能力不强,作战指挥“失凭”。主要表现为基层指挥员对灭火救援对象的情况把握不准,对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特点和易造成的危害掌握不清,对灭火救援对象周边的人员、单位和可诱发灾情升级的因素了解不够,对参战部队的作战能力、车辆装备的作战效能、参战官兵的心理素质掌控不足,导致用以指导作战行动的信息获取不全面,作战指挥缺乏充足的信息支撑。二是战场判断能力不准,作战指挥“失策”。主要表现为基层指挥员对灭火救援基础理论学习不透,对战场的总体认知不全面;对灭火救援指挥思想、组织指挥原则、指挥层次和程序、战术方法、战斗形式把握不精,头脑中缺乏充足的技战术措施支撑;对战场各要素(灭火救援对象、灾情发展态势、参战实力、气象地理等其他因素)综合分析判断不准确,使基层指挥员作出的指挥决策不够合理,或是根本无法作出正确的战略战术决策。三是应急处置能力不足,作战指挥“失机”。主要表现为基层指挥员无法与参战官兵形成高效的指挥与被指挥关系,作战命令表述不清,或是下达的作战命令得不到有效贯彻落实,无法形成“上下同欲”的状态;对参战官兵作战纪律的检查督促不力,纠正官兵错误战斗行动的能力不强,导致战场执行力弱化;对作战行动中可能出现的灾情扩大、人员伤亡、装备失灵、进攻受阻等情况预估不足,出现突发状况后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导致错失打赢制胜和人员装备保全的良机,为灭火救援失利埋下了伏笔。
(一)实战经验不足
一名优秀的指挥员只有通过各类灾害事故处置的锤炼,才能在实战中积累战斗经验和指挥经验。灭火救援实战经验不足是影响基层指挥员初战指挥的一个“短板”。一是地方大学生干部比重大,在基层指挥员队伍中,60%以上是地方大学生干部,入警后经过半年至一年的短期培训,就直接到基层中队担任指挥员,缺乏实战经验,却又要在灭火救援中负责组织指挥工作,导致其指挥能力不高。二是部队生长干部战斗经验少,一般是入伍一年多就考入警校学习,当兵时参加灭火战斗和组织指挥的经历欠缺,警校毕业后同样到基层中队担任指挥员,由于经验不足、情绪紧张等原因,在灭火救援中极易造成情况掌握不准、灾情分析不透、措施选择不对、战术运用不当、指挥传达不清等问题。三是基层指挥员队伍流动性大,基层指挥员从正排职晋升到副营职一般需要六七年时间,受限于基层中队的编制和岗位,基层指挥员晋升到副营职以后一般都会选择离开中队,到大队或支队机关任职;还有一些连排职干部,在基层任职两三年后,因基层工作累、管理严、责任大等原因争相脱离基层中队,再加上正常的岗位调整和轮换,每个中队每年都会有一两名干部“出入”,这就造成基层中队很难保留住指挥经验丰富的指挥员。实战中,指挥员部署作战任务时,可采取“新老搭配”的模式,使每个战斗组都有一名经验相对丰富的士官作为组长,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可降低忙中出错的概率。
(二)专业素质薄弱
一是专业知识学习不系统,地方大学生干部入警培训时间短,灭火救援基础理论学习不全面,部队生长干部虽然经过几年的警校学习,但受限于自身文化基础薄弱的现实,对灭火救援和组织指挥理论的学习也都是浅尝辄止。二是基础知识研究不透彻,很多基层指挥员虽然通过了岗位资格考核,但在专业知识上研究不透,存在着对建筑结构、防排烟设施、化学物质性质等不够了解;对车辆装备性能、供水能力、操作使用等不够熟悉;对执勤战斗条令、作战勤务规程、安全防护常识等掌握不够。三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研判不深入,对辖区内出现的新式建筑、新的危险源、新的灾害事故类型不能及时熟悉掌握,对新时期兵员特点和官兵的体能、技战术素养不能深入分析,对高科技装备的功用和效能缺乏足够的了解掌握,对灾害事故日趋特殊化、大型化、复杂化研判不到位,缺乏充足的应对措施,导致基层指挥员在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时无所适从,临机指挥能力欠缺。
(三)基础工作不实
一是执勤战备制度落实不坚决,个别基层指挥员对消防部队以执勤战备为中心的“主业”意识不强,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各项执勤战备制度不坚决,存在着交接班工作组织不规范,档卡簿册填写不及时,日常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二是辖区情况熟悉不到位,不能深入辖区对街道、水源、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等基本情况开展熟悉,对重点单位内部的灾害特点、重要部位情况熟悉研究不深入,对各类火灾的扑救战术、各类灾害事故处置措施掌握不扎实。预案制订不科学,对预案内容潜心钻研较少,导致预案经不起推敲,在真正的灭火救援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实战演练组织走过场,在演练前的灾情设计没有坚持从难从严的原则,存在“规模偏小、难度偏低”的问题,在演练中只满足于摆架子、搞形式、走过场,不能按照实战条件真打真练。
(四)安全工作不细
在近年发生的有消防员伤亡的灭火救援中,除个别是由偶然因素和突发情况导致的,其余大部分是由于指挥员对灭火救援安全工作重视不够、防范措施不到位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安全工作,特别是灭火救援中的安全工作重视不足,头脑中麻痹大意,安全意识树立不牢固,不能将安全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和灭火救援之中,未在日常的训练中开展必须的安全技能训练。二是不能结合部队官兵的实际情况,对辖区常见易发的各类灾害事故开展安全分析和研究,无法找出灭火救援中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部位和重点人员,不能制订有针对性地防范措施。三是对官兵的安全防事故教育开展不经常、不深入,作战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对官兵在灭火救援中不履行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没有及时制止和批评教育,受限于部队执勤人员较少的现实,在灭火救援中安全员设置时有时无,导致参战官兵在灭火救援中安全危险增大。
(一)加强学习训练,强化基层指挥员作战指挥“四种效能”
1.加强辖区熟悉,强化灾情侦察效能
基层指挥员指挥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辖区情况的掌握程度。基层指挥员对辖区情况要达到“一口清”、“问不倒”的目标。在日常工作中,基层指挥员要积极组织部队开展辖区情况“六熟悉”和预案演练,重点对辖区的交通道路、消防水源情况,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数量、分布和使用情况,重点单位内部的建筑结构、消防设施等情况开展熟悉[2],且熟悉演练时间不得少于年度总训练时间的60%[3]。要通过实地踏查、回放录像、建立三维模型等方式,将工作重点放在对辖区交通道路、消防水源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熟悉上。对人员集中场所、大型商市场、重要的机关单位,指挥员要重点对安全出口的数量和位置、疏散楼梯的数量和位置、各楼层的面积和用途、消防灭火设施的位置等情况进行重点熟悉和掌握,同时还要掌握辖区常见易发火灾及其他灾害事故的种类、特点及处置对策,做到“知己知彼”,为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奠定基础。
2.加强器材操作,强化装备作战效能
基层指挥员应结合“全员学装、科学用装、规范管装”活动,全力组织并亲身参与装备实操练兵活动,通过理论学习、模拟训练、实际操作等方法,使基层指挥员能够对本单位所配备的各类器材装备达到“五知一能”的要求,即知名称构造、知技术参数、知功能用途、知操作程序、知保养方法,能熟练操作使用。对于消防官兵经常使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和破拆、照明、排烟、救生、洗消、侦检等器材,基层指挥员不仅应能够熟练使用和操作,还应对各类器材装备的作战效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灾害事故和不同的任务需要,具备快速选定适用的器材装备的能力,来完成作战任务,以实现指挥员的战术意图。
3.加强演练组织,强化临机指挥效能
基层指挥员要珍惜本单位开展实战演练、特别是无预案随机拉动演练的机会,将每次演练看作灭火救援实战行动,在演练中做到善于思考、敢于指挥、精于总结。善于思考,是要在演练前在头脑中通盘考虑演练中的力量部署、灾情处置对策、供水方案、注意事项等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作战方案,再将该方案与演练方案进行对比,找出自己方案中遗漏或疏忽的地方,在以后的演练和实战中加以改正;对于无预案随机拉动演练,要在演练结束后将自己头脑中的作战方案进行反复研究,或者向作战经验丰富的干部战士进行请教,逐步完善自身的作战方案。敢于指挥,是指基层指挥员要克服畏难情绪和“不想指挥、不敢指挥”的思想,在演练中敢于向参演官兵分派战斗任务,敢于带领官兵遂行作战任务,敢于纠正官兵错误的作战行动,敢于发现上级指挥员不当的战术措施,敢于在官兵面前总结讲评演练得失。
4.加强自我学习,强化科学决策效能
古人云,“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基层指挥员作为日常灭火救援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要在日常的学习训练中,不断增强自我学习能力。首先要着力强化学习的“需要”意识和“饥渴”意识,时刻提醒自己要有“指挥本领恐慌感”“指挥知识恐慌感”,树立“靠学习立身、靠学习进步、靠学习发展”的思想,明确要想提高指挥能力,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地、努力地学习。其次是要科学规划学习的内容,要结合自身在指挥能力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基层指挥员应读懂、吃透燃烧学、消防装备、供水理论等专业基础理论;同时尽可能多地阅读一些专著,如《中国消防手册》《消防战训工作的改革与发展》《高层建筑灭火对策研究指南》,也可多读一些专业的期刊杂志,如《消防科学与技术》《武警学院学报》《FIRE CHIEF》《FIRE & RESCUE》等。
(二)强化素质培养,提升基层指挥员作战指挥“五种能力”
1.摸清家底,提升战力评估能力
《管子》中有句名言,“凡兵有大论,必先论其器、论其士、论其将、论其主”,其大意是说凡是用兵,都要先对参战部队的武器、士兵、将领和统帅进行考评和评估,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灭火救援战斗中。基层指挥员应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性地对部队的作战能力开展评估。一是要对中队车辆、装备、器材的配置种类、数量、工作状况和作战效能进行实时统计、掌握,对普通战斗班、攻坚组等基本战斗单元和单兵作战实力进行测试掌握,对多个基本战斗单元相互组合、配合情况进行模拟训练、演练,得出部队具体作战实力。二是要针对不同灭火救援任务,善于推演、编制相应的战斗编成,清楚现有装备条件下部队灭火战斗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有针对性地结合作战对象特点和装备实力,开展各类战术合成训练、班组协同训练和作战指挥训练,以提高部队的整体作战效能[4]。
2.科学研判,提升战场判断能力
基层指挥员在参加作战指挥时,要善于对灭火救援现场的实时情况和灾情变化进行侦察、分析和辨别,以便对现场情势作出合理判断。一是在接警出动过程中,要迅速对发生灾害的地点、物质及性质、灾情大小、有无人员伤亡被困及数量、有无爆炸及垮塌危险等进行核实,作出初期分析判断,初步拿出指挥作战的思路、对策及安全注意事项,做到提前部署、提前应对。二是到达现场后,应冷静、全面地对灾害形势进行侦察和判断,通过外部观察、内部侦察、询问知情人、仪器检测等方法,迅速查明发生灾情的具体位置、燃烧(泄漏)物质的理化性质、蔓延范围及趋势等情况,尽快制定相应的作战对策。三是在掌握灾害现场情况的同时,对灭火救援战斗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事态要有充分的理论估计和现场估算,全面考虑供水、救人、控火、控制灾情的最佳方案,有效完成作战和指挥任务[4]。
3.灵活指挥,提升作战部署能力
一名优秀的基层指挥员,在指挥灭火救援战斗时不应拘泥于书本知识和固有经验,应善于根据战场上灾情的发展和我方参战实力的变化,灵活机动地调整作战部署,为制胜打赢奠定基础。一方面,指挥员要时刻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随时关注灭火救援现场的各种变化,并随时对这种变化作出分析判断,对后续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合理预估,坚决做到“四快”,即情况查明快、判断评估快、命令下达快、兵力调整快(包括水枪阵地、进攻路线、车辆停靠位置、供水方式等情况),从而抢占灭火救援先机。另一方面,指挥员应紧密围绕灾害现场情势的变化,准确把握作战的有利时机,科学运用技战术措施,合理调度兵力、正确运用兵力,科学轮换参战人员和装备,充分发挥兵员和装备的最佳效能,迅速控制灾情发展。
4.合理测算,提升战勤保障能力
能够科学合理地调配战勤保障物资,也是基层指挥员指挥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这种能力,需要基层指挥员在平时工作中,结合经验积累,对部队执勤车辆、装备和人员的作战效能了如指掌。一方面应依据部队现有车辆装备的性能,如消防车的出灭火剂时长、加水时间、最大供水高度、最大供水距离,器材装备的最大作战能力等,定期组织官兵进行测试,并登记造册。另一方面应定期组织官兵对辖区的战勤保障实力,如辖区内可调集的社会联动力量,供水所需的其他类水罐车的数量和所属单位,泡沫液的储存单位,各类灭火救援器材装备的供应单位和储存数量,吊车、铲车等工程车辆的所属单位等情况开展调查摸底,掌握其联系方式,有条件的可建议上级战勤保障部门与相关单位签订战时供给协议,做到有备无患。
5.主动预防,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一是基层指挥员必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5],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建立安全工作制度,严密组织,科学实施。二是坚持把安全防范措施贯穿于整个灭火救援行动中,使作战行动中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名官兵都能积极主动地做好安全防范。在灭火救援现场必须选派经验丰富的官兵担任安全员,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在组织指挥战斗中的同时,基层指挥员还应将部分精力放在检查参战官兵安全措施的落实上,对不落实安全措施的官兵要及时批评纠正,并在事后战评研讨中作重点点评,同时做出相应的处理。三是应把规避风险的能力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官兵素质建设,把安全技能训练纳入军事业务训练,提高整个部队的安全防范能力。
基层指挥员指挥能力建设,是消防部队实现“能打仗、打胜仗”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事关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职责的完成和消防部队的长远发展。因此,广大基层消防指挥员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应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扎实刻苦的训练和详实细致的辖区熟悉,全面提升自身的灾情侦察、装备操作、临机指挥和科学决策能力,使其在灭火救援组织指挥中能够有效地评估作战能力、科学地研判灾情变化、灵活地进行作战部署、合理地测算保障物资、积极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为更好地履行《消防法》赋予的灭火救援职责奠定基础。
[1] 贺可臣.对灭火及抢险救援现场提升消防员自我保护能力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3-07-05(上旬).
[2] 公安部.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Z].2009.
[3] 公安部消防局.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业务训练与考核大纲(试行)[Z].2009.
[4] 吴磊.基层指挥员应具备初战指挥四个能力[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13-09-06.
[5] 公安部消防局.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Z].2010.
(责任编辑 陈 华)
An Analysis of Commanding Abilities of Fire Officers at the Grass levels
ZHENG Yanlin1, LI Zhidong2
(1.DaxinganlingMunicipalFireBrigade,HeilongjiangProvince165000,China;2.JiamusiMunicipalFireBrigade,HeilongjiangProvince154000,China)
This paper analyses grass-level fire officers’ deficiencies regarding commanding of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based on a few cases of firefighters casualties in recent years, and summarizes causes behind these deficiencies. Some solutions are offered,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personal learning and training, and reinforcing personal qualities training of fire department captains.
firefighters; casualties; fire officers; commanding abilities
2015-05-30
郑延林(1969— ),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工程师; 李志东(1982— ),男,河北保定人,工程师。
D631.6
A
1008-2077(2015)10-00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