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经济转型新路径——河南省焦作市推进“十大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5-01-30 00:22杨家卿
中国发展观察 2015年7期
关键词:焦作转型建设

杨家卿

作者系焦作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

河南省焦作市是一个因煤而兴的典型资源型工业城市,历史上曾以“煤城”著称。到上世纪末,随着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焦作经济发展走到死胡同。此时的中国,已经完成了到世纪末翻两番的战略目标,经济开始全面转型,中国城镇化大潮涌起。经历了十年转型发展,焦作山变青了,城变绿了,环境变美了,城市面貌大为改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中原崛起中引人注目的“焦作现象”。2011年国家进入“十二五”时期,在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高速发展之后,正处在历史发展新阶段的路口: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入增速减缓阶段,要求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从粗放转集约、从低端转高端、从量变到质变,中国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焦作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在全省率先谋划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2012年成功上升为省级战略。焦作发展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现代化目标,按高标准率先向两大目标冲刺。焦作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个事关焦作发展前途命运的重大机遇,按照“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果断推出“十大建设”作为焦作转型发展全面提升的重大决策。无论是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生产方式、生活模式、社会形态,都将面临巨大的变革。“十大建设”标志着焦作进入了转型示范发展新的历史阶段。

“十大建设”涵括的内容及要义

2013年焦作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事关焦作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增强基础支撑能力,构筑转型发展新优势,突出抓好铁路建设、公路建设、能源建设、水利建设、生态建设、信息化建设、新区和产业集聚区、教育事业、文化体育事业、开放型经济“十大建设”,总投资831.7亿元,三年完成。

“十大建设”内容包括:一是铁路网建设,重点抓好郑焦城际铁路、焦作东站升级改造、月山车站改名焦作西站、焦作至新乡高铁、郑太高铁焦作至晋城段前期等项目。二是公路网建设,重点抓好焦桐高速温县至巩义段、武西高速武陟至云台山段、桃花峪黄河大桥、环城快速通道、迎宾路南延及焦作黄河大桥等项目。三是能源网建设,重点抓好焦作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龙源电厂、焦作东区热电机组和电网改造等项目。四是城市水系建设,主要建设引黄入焦工程、东湖和灵泉湖两个水库、新河区域治理项目、大沙河治理项目等。五是生态网建设,重点抓好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景观带工程及北部山区生态恢复。六是信息网建设,重点抓好“无线城市”和“智慧焦作”建设,主要包括数据交换中心、智能交通建设,智慧政务、智慧旅游、市民一卡通建设等,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七是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八是教育事业建设,重点抓好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争创省级示范性职教园区。九是文化体育事业建设,重点抓好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十是焦作海关及综合保税区建设。

焦作市精心谋划的“十大建设”,其要义是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促发展。其目标为以项目大建设,推动大投资,兴起大产业,培植大财源,带动大就业,促进大发展,改善大民生,为建设美丽焦作夯实基础。“十大建设”给焦作带来了巨大变化:交通更便捷了,拉近了焦作和郑州、洛阳、晋东南的距离,围绕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焦作在承接产业转移、融入国际大物流方面占尽先机,全球的人流、物流、商品流、资金流等使焦作更加受益;焦作更好地融进晋西南城市群,依托山西煤气资源,为焦作的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建立牢固的能源基础。城市更宜居。城市水系建设和绿化景观带工程、生态治理恢复工程让焦作尽显“半城青山半城水”的国际旅游之城、山水园林之城、生态宜居之城的城市风范。

“十大建设”对焦作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十大建设是发展的基础,事关长远、事关转型、事关发展、事关民生、事关形象、事关提升。

在焦作“十大建设”中,铁路、公路、能源、海关、体育设施、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所占比重量大,着眼的是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现代经济要素吸引能力与对外辐射能力,着眼的是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撑能力。如今郑焦城际铁路全线贯通,2014年年底实现备通车;桃花峪黄河大桥已建成通车;迎宾路南延暨黄河大桥项目2015年开工;引黄入焦总干渠全线贯通,城区已形成4500亩水面,焦作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焦作海关已经建成运行;焦作电厂和龙源电厂两个项目一号机组即将建成投运;“无线城市”“智慧焦作”建设稳步推进;“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生态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作为省运会主场馆,已投入使用,惊艳了全省与会运动员。

在焦作“十大建设”中,新区和产业集聚区10亿以上项目建设专项行动计划,着眼的是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后劲。这项计划围绕培养壮大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循环化工、铝深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六大产业,以高科技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截至2014年底,焦作市新开

工项目40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8.7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新开工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22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656.5亿元,同比增长31%。

“十大建设”的启发与思考

焦作市“十大建设”,顺应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顺应了焦作地区历史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规律性。

第一,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紧密围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十大建设”是焦作城市转型转身之作,焦作城市转型顺应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到上世纪末实现了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中国经济从量变达到局部质变,此时实现两个转变(即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整个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的大潮。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城市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焦作城市转型正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顺应了中国经济转型和城市化发展的大潮,从而获得发展。“十大建设”是焦作城市转型的鼎力之作,进一步夯实了城市转型的基础,提升了城市转型的水平。

第二,必须注重发挥优势,紧密结合地方发展实际。焦作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从城市兴起到具有城市规模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主要靠资源优势。焦作城市转型对于城市发展是结构重构重起家底的改变,必须利用自己的优势,找到经济发展的新路。一是利用北靠太行南临黄河的山水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了以云台山为核心景观,十大文化旅游园区为辐射的旅游产业,成为焦作经济新增长支柱。二是利用中原城市群的重要成员城市和豫西北、晋东南的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大力增强经济辐射能力,通过加强与郑州、新乡、济源等中原城市群,晋城、长治等周边地市的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利用老牌工业城市积累的雄厚技术资源和技术人才优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成长性产业和一批占领行业制高点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形成了产业孵化区、产业集聚区等12个工业园区,成为焦作经济增长的强大基础。四是利用全国粮食核心主产区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了面品、怀药、乳品、肉品、玉米、果蔬、调味品、饮品、林产品等九大农业产业化集群,成为引领焦作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五是利用矿藏能源水资源丰富优势大力提升资源产业升级和环境改造,形成了资源能源及相关产业并举发展和“七纵四横”城市水网构成的优良城市生态。六是利用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了以太极文化为引领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群。根据本地实际充分利用优势,从而使焦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经济转型,为城市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必须善于抓住发展机遇,勇于开拓进取。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地区政府的决策关系重大,决策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发展,当重大机遇来临或者地区经济发展遇到重大选择的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既是考验决策者执政能力和决策水平,更是考验决策者们敢于担当,勇于开拓的胆识和魄力的重大时刻。焦作市的决策者们正是在焦作发展的几个关键时刻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大胆决策使焦作经济在转型过程中,顺利驶入发展的正确航道,获得快速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紧紧抓住世纪之交中国经济开始转型的机遇,在资源枯竭的关口,从发展旅游业着手积极开始转型;紧紧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开始实施城市化大潮涌起的机遇,从长远发展着眼,制定出切合焦作发展实际的战略蓝图科学发展;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大机遇,积极争取承担起经济转型示范市的重任;紧紧抓住中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时刻,果断实施十大建设提升焦作发展,顺利实现经济转型。

第四,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城市转型。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焦作“十大建设”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根据地域特色,把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纳入城市转型城市发展的布局规划中,依托中国太极拳发源地的优势,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太极文化体育中心,与图书馆、科技馆、龙源湖、大学城、职教中心相互连接,成为焦作人民文化活动中心,极大地提升了焦作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更高档次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五,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产城互动、科学有序的发展思路。焦作“十大建设”通过城市水系建设,形成贯穿城区东西总长48公里的水体景观;贯穿城区南北总长50公里的城市带状公园,与南水北调总干渠河道形成“六纵四横”城市水网,解决了城市地下水补给源,改善了区域气候,提升了生态质量。城市水系建设打造出一个泛舟河上、人水相依的宜居之城,配之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景观带工程、北部依山生态公园的建设,焦作成为青山绿水、碧波荡漾、河清水秀的中原明珠和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新型现代化宜居城市。

第六,必须具备优良实干的干部作风。作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干部和推动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发扬优良的作风和实干的精神。这些年焦作市的决策层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党的各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广大干部务实重干的作风正在形成,全市干部队伍谋事业思发展促转型的氛围越来越浓。焦作的重点项目建设、农业机械化医疗卫生体育改革、公共财政改革等等30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为转型发展打下了很好基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参与“十大建设”的每个焦作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对自己有个明确定位。“十大建设”等不来、靠不来、想不来、喊不来,唯有实干的精神、实干的作风、实干的行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不干,任何蓝图都是纸上谈兵;不干,一切梦想都是一枕黄粱。为此,焦作市研究实施了推进“十大建设”的“七个一”工作法,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做到“五个不让”,为明确纪律,对公职人员规定了“五个一律免职”。在干部使用上,不唯票、不唯分,大力选拔任用敢于担当、敢于作为、依法办事、实绩突出的干部,把谋事、懂事、做事、戒事、成事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正因为焦作决策层的忧患意识和清醒坚定,所以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切有利于焦作发展的机遇都要抓住,一切有利于焦作发展的措施都应支持,一切有利于焦作发展的劳动价值都应承认,一切为焦作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士都应得到尊重”,这已在全市形成了转型攻坚、干事创业的共识。

猜你喜欢
焦作转型建设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临轩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