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场教学开展党性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15-01-30 01:46:27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党性实效性干部

靳 铭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运用现场教学开展党性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靳 铭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现场教学具有开放性、真实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效性等特点,与党性教育内在需求相契合,是推进教学方式创新和增强党性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现场教学需要遵循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增强现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做好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掌握培训对象的需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等。

教学规律;资源转化;党性教育;实效性

开展党性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党的建设和干部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并进一步强调:“加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是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是培养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1]就党性修养所内在的自觉性、实践性、系统性、长期性而言,它更需要在理论武装的基础上以实践和体验为基本途径,使受教育者引发情感共鸣和理性认同,从而将外在的教育不断内化,达到道德情操的升华和党性修养的提升。现场教学具有开放性、真实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效性等特点,与党性教育内在需求相契合,越来越受到培训机构的重视,并成为开展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现场教学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第一,对现场教学的认识。一般意义的现场教学,就是现场观摩考察、技能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拓展和补充。而我们所说的干部教育培训中的现场教学,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教育培训模式,它是指教育者遵循干部教育规律,以现场教学点为载体,引导参训学员在真实的场景中,按照教学目的的要求,紧紧围绕教学主题开展的系统讲解、专题点评、实地感受、多向互动和交流研讨多重组合式的综合教学形式,可以使参训学员身临其境、引发思考,开阔眼界、增进知识,情感体验、升华认知,学习借鉴、提升能力。因此,干部教育培训的现场教学决不能简单等同于一般的参观考察活动,在这一模式下学员的学习方式由课堂听讲转变为看听思悟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实,从教育学理论上来看,现场教学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它是一种活动,更是一个过程,是生理和心理、感性和理性、情感和思想、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复合交织的整体矛盾运动”。[2]因而,从本质上来说,干部教育培训中的现场教学是一种既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又符合培训对象需求的新方法。现场教学的现场,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把素材变成教学内容,还必须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对各种现场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来增强教学的统筹性。现场教学的核心就是要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利用这些现场资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现场教学对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和组织管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场教学同课堂教学相比,延伸了教学空间,拓展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形式。这就要求现场教学必须精心设计、深度开发、突出主题、体现特色;教学人员要专业知识扎实、点评画龙点睛、讲授富有激情、教学双方互动;组织管理要细化流程、明细职责、精心实施、全程保障。一是现场教学点的选择要与教学主题相适应,两者结合的程度越高则教学的效果就越好;二是设计完整的教学流程,包括流程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和内容安排;三是交流互动环节必不可少,而且要更加突出学员主体。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教学设计如何完备,现场教学开放性的特点都需要教学组织者运用雄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来灵活应对。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教学组织管理人员,他们的经验积累都非常重要。

第三,对现场教学规律的研究需要不断深入。

目前,党性教育的现场教学实践,大致由三个相互联系、不断递进、有机统一的环节构成,即现场讲解、专题点评和教学互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一是现场讲解。主要是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使学员了解现场的陈列和文物的来源、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和相关历史人物,增强感性认识。二是专题点评。主要是教师基于现场教学点所承载的教学内容,选取典型事件和人物,以一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巧妙入题,进行动之以情、寓之于理的讲授,使学员在情感的体验中深化理性认知。三是教学互动。要体现出研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的特点。实现学员带着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和话题,与教师和学员进行交流互动,由被动接受转入主动学习,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目的。应该看到,现场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受到培训机构和学员的普遍好评。但是,目前关于现场教学的研究,更多的是在实践层面上,理论研究成果并不多。如何深化现场教学规律性认识,还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

二、运用现场教学开展党性教育效果显著

第一,现场教学实现了革命历史资源向教学培训资源的转化。现场教学是与独具特色的现场教学资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但拥有资源优势并不等于拥有教学优势。把资源优势变为教学优势的关键,就是要实现“两个转化”,即把形成革命历史资源的现场转化为干部教育的新课堂,把丰富的实物史料转化为干部教育的鲜活教材。这也正是现场教学的优势所在。以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为例,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积累了局部执政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培养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贤才,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三年的奋斗历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革命历史资源,是开展党性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何实现革命历史资源的有效转化,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关键就在于要构建发挥优势、体现特色、运行有序、科学规范的现场教学体系。具体地讲,革命历史资源是现场教学的主要载体,是体现现场教学特色的基础;系统讲解、专题授课和点评是关键,通过深挖提炼,可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学员是参与的主体,营造现场交流的浓厚氛围,发挥学员主体作用,可以使学员在激情燃烧中升华思想,在互动交流中深化认识;组织管理是保障,现场教学主要在室外进行,流动性大,必须精心组织。通过以上环节,构建清晰的现场教学链条和丰富多样的教学结构形态,实现资源优势向教学优势的转化。

第二,现场教学是增强党性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式。党性教育的实效性,突出地表现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延安时期,共产党人坚强的党性、高尚的品质、优良的作风在每个革命旧址旧居都会有生动的体现。现场教学正是把真实的教学情境展示给学员,把旧址旧居现场变成课堂,把历史文物史料变成教材,使教学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对党的历史有了更直接、更直观的感受。现场教学把系统讲解、重点点评、案例分析和互动交流多种方式,根据教学现场的资源,按照不同班次进行合理配置,把学员的看、听、思、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整体效应。具体体现为,在历史发生地讲述历史,可以增强吸引力;在历史发生地点评历史,可以增强感染力;在历史发生地反思现实,可以增强说服力。它发挥了“现场”的优势,在特定的时空场景中延伸了干部教育培训的课堂,使培训的实效性大大增强。

第三,现场教学是推进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途径。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说:“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员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3]现场教学就是实现这种联系的重要方式,它既可以展示出培训方式的多样性,也可以使多种培训方式优化整合,这直接体现在其教学模式的“四重组合”。一是情景再现。现场教学的场所,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和革命历史人物工作、生活的场所。现场教学资源是真实的、多维的、生动的,可以说呈现在学员眼前的是丰富多彩的活教材,能够给学员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真正让学员“零距离”走进历史、再现情景。二是直观生动。现场陈列的历史图片、文物、史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辛的奋斗历程。在直观感受、触摸历史的基础上叙述、点评、讨论,会深深触动学员,使其入脑入心。三是情感体验。现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引导学员的现场体验、实地感受。教学中很多内容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和革命风范,非常感人,加上专家饱含激情的点评,情理交融,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常常会使学员激动得热泪盈眶。四是认知升华。学员能够自觉地把已有的理论和知识引入到现实的环境中来,对比、鉴别、评判、体验、思考,教师的讲授与学员自身的真实感受融合到一起,引导学员由历史联系现实,联系自身实际,升华思想认识,使心动转化为行动。因此,现场教学使党性教育具有了鲜活性和吸引力,可以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是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创新的重要途径。

三、在党性教育中搞好现场教学的几个原则

第一,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也是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就是要坚持弘扬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精神。新的历史时期,在文化和价值观多元的条件下,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良好道德情操,坚持为民情怀,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尚追求成为党性教育的现实考验。我们既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强的党性和崇高的品格,又要把党的优良传统与时代要求结合起来,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将党性教育与新时期的开放、效益、市场、竞争、民主、法制观念和开拓创新精神相互结合、相得益彰。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历史资政育人的作用,让历史启迪现实、让历史告诉未来,使党性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使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宝贵经验,成为共产党人升华思想、锤炼党性、增强素质、提升能力的精神财富。

第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强的党性离不开坚实的理论基础,也离不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我们党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贯要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杨家岭瞻仰七大会址时强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历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在现场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联系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生动实践,联系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联系培养德才兼备、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的实际,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符合培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的时代要求。

第三,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这种相互渗透和相辅相成,推动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党性教育既需要情感的震撼,更需要理性的思考,进而提升领导干部应有的忠诚、责任和担当意识。强调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原则,就是要凸显现场教学的特色,更好地发挥现场教学的优势。革命历史资源是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现场教学是利用这些资源在特定的环境中开展的教学活动,无疑这样的场景给予学员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是巨大的,我们理应充分发挥革命历史资源的这种感性优势。当然,仅仅激发情感、以情动人还不够,要让这种教育效果持续、深入,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干部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情感激发转变为理性思考。为此要深度挖掘教育主题,寓理于情、以情促理,最终实现干部的思想政治和精神素养在情知合一、情理交融中产生共鸣,得到升华。我们承担现场教学任务的教师要善于挖掘那些历史文物中蕴含的深刻内涵,赋予那些历史遗存以精神内核,拂去历史的尘埃,使那些静态的资源变得鲜活起来,既有生动性又有深刻的思想性。

四、不断提升现场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现场教学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方法,必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从而把握教学规律,分析教学特点,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一,做好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现场教学依托的就是现场教学点所具有的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而提升现场教学水平的关键就是要做好资源的挖掘、转化和利用。以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为例,学院建在延安,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留下极其宝贵的革命历史资源,一部分是以革命旧址旧居为载体来呈现,这些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一部分是以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呈现出来,这些资料可查可寻;还有一部分是留存于延安时期的老红军、老八路、老干部的记忆当中,这些宝贵的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针对不同的资源,学院采取合作共建、项目引领、课程开发、专题研究等多种方式积极挖掘整理。在此基础上,从办学特色和实际出发,按照“突出重点,分层推进”的思路,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使宝贵的历史资源服务于干部教育培训。

第二,把握培训对象的需求。从根本上说,党性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手段实现学员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的目的。但是,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更是学员主体内在的自觉行为,需要由体验、情感、认知、认同到自觉践行的过程。因此,搞好党性教育,关键是使党性教育成果转化为学员自觉的行动和一生的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学员需求,切实把握党性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把握培训对象的特点和学习规律。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的凝练,要体现针对性;教师组织教学中形成的良性互动机制,要体现出学员参与的主动性;内容方法与学员需求的契合度,要体现出培训的实效性。

第三,不断夯实现场教学的基础。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适应现场教学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提升现场教学水平的第一要素。二是还要认识到,课程是彰显培训机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的核心要素。有计划的实施现场教学的课程开发和课程建设,是进一步提升现场教学的关键。三是推进教学方法创新。现场教学中开放式、研究式、互动式的教学特点,决定了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也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沈建.体验性: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维度[J].中国教育学刊,2001(2).

[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刘传磊]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On-the-Spot Teaching for Party Spirit Education

JIN Ming(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Yan’an,Yan’an,Shaanxi 716000)

On-the-Spot Teaching has the advantages of being open,realistic,participatory,experiential and effective,which fits well into the intrinsic needs of Party spirit education and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promoting innovation in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engthe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ducation.In the course of the teaching,it is essential to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three incorporations”,i.e.,incorporating history with present,incorpo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incorporating perception with rationality,meanwhile,explore and make good use of the teaching resources,know well the demands and needs of the trainees,so as to steadily improve the groundwork for on-the-spot teaching.

laws of teaching;resource transfer;Party spirit education;effectiveness

D261.4

A

1674—0351(2015)03—0123—04

2015-04-19

靳铭(1961— ),男,陕西延安人,博士,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猜你喜欢
党性实效性干部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38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当代陕西(2020年22期)2021-01-18 06:20:44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人大建设(2019年8期)2019-12-27 09:05:28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6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2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08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团结(2014年4期)2014-02-28 17:03:45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