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务人员辐射防护现状分析*

2015-01-30 11:08李雨玲葛晓乾侯立霞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2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剂量医院

李雨玲 李 婕 葛晓乾 赵 兵 侯立霞*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医疗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全国各大医疗机构普遍加大了对放射诊疗设备购置的投入,新设备和技术在提高疾病诊断技术的同时,也使医务人员接触射线的机会增大,各大医院放射防护缺失所造成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医院在防护上存在的隐患或问题也引起了公众的注意。如辐射防护管理体系不完善、人员结构不合理、对人员防护培训开展率低以及辐射应急准备缺乏等。因此,医用辐射防护工作日益成为医院安全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医院辐射防护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为此,本研究分析当前放射医务人员自我辐射防护现状,提出对现状问题的解决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泰安市中心医院、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泰安市中医院、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泰安市口腔医院和泰安市88医院进行了实地调查,对196名放射医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其中男性121名,女性75名;研究生61名,本科生73名,专科生52名。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及文献调查法,分析放射医务人员在辐射防护中所存在的问题。

(1)问卷调查法。①按照调查目标设计问题(或表格)进行调查,提供若干备选项供被调查者选择,在制表时设计填写详细作答说明的栏目,对问题需表述清楚,被调查者易于回答;②进行谈话调查,个别谈话和召开座谈会,最后形成书面材料(如学生考试试卷,作文,教室的教案,经验总结)。

(2)实地观察法。①根据论文选题,提出实验需研究的问题,搜集有关资料;②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定出可测量的实验指标,选好实地观察地点;③进行实地观察调研;对观察过程进行动态的分析研究,并及时记录、整理通过实地调研得出的资料;④整理归纳所得的全部资料。

(3)文献调查法。通过搜集各种与论文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摘取与调查课题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完整的总结归纳。

2 医疗机构放射防护调查结果

2.1 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现状

目前,我国放射医务工作人员数量为20万人左右,70%~80%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放射诊断、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作[1]。据相关文献报道,我国剂量核查合格率分别为73.7%和81.5%(发达国家95%以上)。剂量偏差在±10%<D≤±20%的医院约占12%,少数医院(3.9%)的剂量偏差≥±20%,而个别医院高达50%[2]。不同岗位个人剂量有差异,介入放射个人剂量数较高[3-4]。

目前,我国已有基本完善的医疗放射防护制度规范和评价标准,但检测部门对监测结果仍按国家标准规定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 mSv作为评价标准,没有使用不高于项目评价时已确定的剂量约束值5 mSv作为评价标准[5]。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认为辐射诱发癌症剂量已成为主要的躯体性照射危险,因而也成为辐射防护的主要问题[6]。放射性设备辐射线作用于生物体时与机体细胞、组织及体液等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射线电离作用直接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引起蛋白分子链断裂、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的断裂等破坏,甚至直接损伤细胞结构,最终导致器官水平的障碍乃至整体水平的变化,出现放射损伤的临床症状。在辐射防护所涉及的剂量范围内,遗传效应和致癌效应为随机效应。随机效应不存在剂量的阈值,微小的剂量也可引起效应。

随着技术的进步,放射医务人员在职业工作中的受照剂量逐年降低,但仍难以避免。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发现,随着放射工龄的延长,血压异常率、眼科检查异常率呈增高趋势[7-8]。相关调查表明,随着工龄的增加,很多放射医务人员会出现头晕、乏力、失眠、食欲减退、易口渴和出汗等临床症状,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绝对数、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等血液学指标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变化是较敏感的指标,调查显示,随工龄增加这两项指标的异常率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我国大多数地区放射医务人员的卫生监护工作仍有提高的空间[9]。

在实地调查中询问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医务人员在工作环境中是否感觉到身体不适,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放射医务人员身体健康情况调查分布图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放射医务人员无明显的身体不适状况,但是仍有小部分人员出现了轻微的临床症状,同时据相关文献调查显示,放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明显低于普通正常人群,再次肯定了各大医院仍需对放射防护工作提高重视度[10]。

自X射线机使用以来,辐射防护问题就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辐射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造成伤害的事件频频发生,辐射防护问题再次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中心,相关文献和论文也将其作为讨论的中心。

2.2 医疗辐射防护设备缺失

随着我国医学X射线设备的发展,到2009年非军队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资源已发展到:放射诊断机构47 083家,放射治疗机构1094家,临床核医学机构787家,介入放射学机构1856家,各类放射诊疗设备77 948台[11]。放射仪器的快速增长满足了医疗需求,但防护设备缺失却远远未能满足放射医务人员的需求,使得辐射防护现状令人堪忧。专家对广东省37所医院调查后发现,11所医院无预防X射线透射的专用手术间,18所医院有防护设备但数量不足,4所医院无防护设备;X射线照射期间,医务人员严格使用防护装置的占56%,仍有22%的医务人员未使用防护服[12]。

本次实地调查中,对于现阶段医院的防护措施询问了放射医务人员的看法,其回答如图2所示。

图2 医院防护设备改进分布图

放射医务人员的答卷显示,将近半数的人认为其所在医院的放射防护措施有提高的空间,放射防护设备需要定期修理改进。

2.3 放射医务人员体检检查率低

在成为正式的放射医务人员之前,医院必须统一对其进行健康检查,降低放射医务人员的辐射风险。据相关资料统计,约有25%的放射医务人员未经健康检查而上岗,辽宁省1993年对省直单位1412名人员进行上岗前健康体检, 合格率为100%。但上岗后的体检覆盖率仍然较低,全国仅为65%, 各地情况发展极不平衡, 总体情况是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情况好些, 中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差些, 省地级单位好些, 基层单位差些。有些放射工作单位对职业危害和健康监护认识不足,不支持体检费用,不能保证每两年1次的职业健康体检[1]。本研究调查了泰安市当地数所医院,对放射医务人员辐射剂量检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其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放射医务人员剂量监测情况分布图

调查发现,多数医院能做到对放射医务人员定期检查,但是部分医院检查周期较长,不能保证放射医务人员的体检率。

2.4 全国放射诊疗设备地区分布不均匀

在任何一种医用辐射诊疗活动中,职业人员往往会受到照射,这种照射往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防护和人为等诸多因素。其中基础设施的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全国各地区每百万人口拥有各类放射诊疗设备数量分布不均,像华北、华东及东北地区每百万人口拥有各类放射诊疗设备数量较多,而中南、西南及西北地区相对较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南地区虽然拥有的各类放射诊疗设备较多,但中南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导致每百万人口拥有的各类放射诊疗设备数量相对较少[11]。有些医院的设备数量充足,但其机房的设置却存在问题,导致了辐射防护问题的出现。

3 讨论

3.1 改善放射医务人员放射防护现状的措施

(1)机房的建造。应加强新建机房的监督管理与技术审查工作。经审管部门技术审查合格后方能进行新机房的建设,工作人员应当接受公众以及有关部门的监督。机房的建设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防护标准要求,并且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医院的防护设备,对已有设备仪器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对防护缺失以及老化的仪器进行及时的维修和更换。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在放疗室工程设计上应由有辐射防护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人员来承担,按照设备的性能、辐射强度、使用情况、国家的有关标准及规定进行安全、合理的设计,以保证操作人员、周围公众辐射照射保持在可合理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13]。

(2)加强对放射医务人员的辐射防护培训。医院以及相关科室应当定期开设防护知识辅导班,弥补放射医务人员对放射防护知识的缺漏,在当地或附近城市规模较大的医院就放射防护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相学习。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派遣部分放射人员出国进修,学习国外先进的放射防护理论,拓宽视野,使放射防护体系与国际接轨,为放射辐射防护理论及现实操作的提高夯实基础。

(3)放射医务人员定期健康检查。对即将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以排除放射过敏性体质的人员从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对接触射线的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性健康体检,加强放射医务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管理。结合国家规定的工作人员年剂量限值(≤20 mSv/a)、项目确定的剂量约束值(按不超过医务人员年剂量限值的1/4,即5 mSv/a)、全国放射医务人员平均年有效剂量约1.1 mSv和实际接受的年剂量的大小,消除放射医务人员对射线的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医务人员不能放松对放射防护的警惕性。本次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61%的放射医务人员未能按时佩戴剂量仪,导致剂量仪的检测数据不准确,不能及时发现剂量超标的现象。因此,放射医务人员定期健康检查尤为重要。

(4)减少放射医务人员照射时间。除工作需要外放射医务人员要尽量减少在检查室的停留时间,因此要求其对放射仪器操作熟练,进而减少接受射线照射的时间。摄影时应采用铅屏风,避开射线照射进行隔室摄片。对于婴幼儿和危重病患者摄片时需要在机器旁时,医务人员应当穿铅橡胶衣防护;对于放射科妊娠女性工作人员,应调离工作岗位或从事不接触X射线的其他工作,避免出现不良后果。在放射医学检查的工作中放射医务人员应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以认真的工作态度,加强对检查中射线的防护意识,同时要加强射线防护工作的宣传和实施,以便使受检者和自身减少X射线辐射。放射科医务人员更要安全合理的使用放射医学检查设备,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14]。

3.2 加强对辐射防护的重视及监管力度

(1)医院的相关领导应当不定时去科室考察与监督,对防护不当的现象应给与重视。对于防护工作表现良好者给与表扬以带动放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于仪器的维修与更新,医院应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给予最大支持;对破损老化的机器不可为节省开支而不进行维修更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增加放射防护方面的资金比例,提高对整个医院放射防护的重视程度。

(2)加大放射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管力度。放射卫生监督部门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监督管理科学化、程序化[15]。监督部门应该做到不定时的进行监督考察,对放射防护违规现象进行批评惩罚,对屡次违规的医院进行严惩,更不能纵容个别医院对待放射防护问题的松懈。放射卫生监督部门应对本部门的人员的防护理论知识及监督素养进行不断的提高,进而提高监督执法的质量。

4 结论

对于从事医学放射的医务人员,放射防护是其工作和人身安全的基本保障,只有做好放射防护工作,制定完善的放射防护体系,并且使其重视放射防护,才能在安全的环境下长久工作,是对放射医务人员的尊重和保护。医疗机构应该重视辐射防护问题,防止有害的照射剂量发生,限制人体吸收射线的剂量,使之达到国家标准水平。医院应转变放射医务人员对辐射防护不够重视的态度,自觉学习和了解国家辐射防护法规条例,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降低医务人员的放射疾病发生率。建立合理的放射医务人员结构,探索确立合理的放射医务人员轮班制度,为积极培养具有高学历、高技术、专业知识丰富、高能力、高素质以及有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的放射医学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1]傅颖华,杜维霞,孙全富,等.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及其问题[J].中国职业医学,2008,35(1):44-46.

[2]罗素明,李开宝,何志坚,等.放射治疗中的防护与患者受照射剂量的质量控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4,24(4):383-384.

[3]王维业,王相明.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分析与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231-232.

[4]张燕,马丽,张知新.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1,25(3):190-191.

[5]郭玮珍.医用X射线影像诊断的辐射防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中国辐射卫生,2010,19(2):185-186.

[6]程运福,张岩,张胜文.医用放射性设备损伤分析与防护[J].中国医学装备,2008,5(5):21-23.

[7]曹立荣,郭美艳,杜冉.272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0,30(8):634-635.

[8]董晓梅.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3,2(2):112.

[9]王曼,涂彧.我国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现状及思考[J].江苏预防医学,2013,24(1):40-41.

[10]袁昌咸,吴辉.X线放射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医学信息,2013,8(26):179-181.

[11]张伟军,曹吉生,袁龙,等.全国放射诊疗设备资源现状和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2,32(1):87-89.

[12]陈晓曼.别让职业暴露“误伤”医生[N].健康报,2013-02-26(1).

[13]宋万涛.医院辐射防护工作浅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8):6906.

[14]王金龙.浅析放射医学检查中射线防护的重要性[J].健康必读杂志,2012,9(9):31.

[15]翟大伟.辐射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15(2):107-108.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剂量医院
·更正·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