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涌
1914年,也就是民国三年,尽管大多数教科书上将辛亥革命斥之为『不彻底』,但在那头三年,皇帝没了,贵族开始吃老本,一切都在经历变化。
那一年,中华民国加入了万国邮政联盟,这在当时几乎和连接互联网的意义一样重大。北洋政府对不熟悉的领域有一种天然的漠视,譬如邮政总局这样的单位,其实是由专业人士循着一种改良派的惯性继续前进,这几乎延续了清末的事业。
中国的权势执掌在袁世凯手里,他精力充沛,在过去三年中收获了巨大的威望,流亡海外的反对派如果提到他会说他盗窃政权、背叛维新。但总体说来无人否认的事实是—人们可以忍受他执掌国家,而他也兑现了承诺,保证了这三年的总体稳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没有做到的事,袁世凯做到了。从旧式臣民的角度看,一个祖籍河南的汉人总统掌管着中华民国。
对中华民国而言,1914年没有要紧事。欧洲各国忙于恶斗,萨拉热窝把最重要的几个大国拖入了战争。它们无暇东顾,甚至包括最贪得无厌的俄国。唯一令人担心的是击败俄国之后的日本,这个后起之秀在东方从德国口中抢食,后来一直是中华民国最危险的邻居。
议会政治因为宋教仁的死而停步,此后袁世凯把内阁制改组为总统制。并且延长了任期,由他自己指定接班人,这个曾经被认为有眼光的人物回到了旧式思维中,家天下的念头一动,覆灭就已无法避免。
长于侦探和捕盗的前内阁总理赵秉钧是宋教仁的好友。但报纸将杀死宋教仁的凶手指向他。他因此引咎辞职,不久后在直隶都督的任上死去。赵秉钧以为总统与总理各有分工,内阁总理不会只是为总统背黑锅。显然,他的判断被证实为错误。
袁世凯执政期间的党禁和报禁一度被放开,各种声音存在于市面之上。马克思主义的小组和政党也零星出现,带共产党字样但没有写进党史的组织出现在十字街头。市面上的报纸也参与到1914年的巨大的错觉当中,文人们在报纸上疾呼中华民国借机崛起。袁世凯曾以为自己在称帝之前已经控制了舆论,但之后却猛然发现事实并不如他此前所想。
孙中山在海外组建中华革命党,引起了黄兴的极大不满,孙中山仍希望发起武装起义,但他手中并无兵权。袁世凯本来仍有机会避免成为人们口中的『国贼』,但他坚持推行孔教并试图为自己的家天下铺路,终于把自己推到了老部下们的对立面上。
1914年,民国政府开始铸造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作为法定货币,直到1928年,中间并没有因为袁世凯称帝、更换总统而改变,『袁大头』成为民间的硬通货。《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规定『圆』为一个价格单位,每枚银元重量为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今天人民币纸币上仍把元写作『圆』就是对此的延续。
前朝状元,民国部长张謇继续办厂,在欧洲列强忙于战争之时,中国的纱厂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张謇试图用实业救国并实现自治—就像蝙蝠侠的爸爸对哥谭所做的那样。资本家和一个企业负担了一个社会,这使得他在1920年代的棉纺织业大萧条中被打垮。北洋时期的民国政府确实在民营企业管很少,但中华民国在强大的政治力量控制之下,简单地用地方自治谋求出路并不现实,大企业想要影响军阀非常艰难,在他们成长壮大成会议中的力量之前,列强就已经结束战争回来了。
飞机设计师冯如死于事故已有两年,各国的设计师也都在努力制造出更可靠的飞机,在对付白朗叛军的过程中,民国政府使用了侦察机,白朗从宣统三年鏖战到了民国三年,攻城略地,至今还能在郭德纲《西征梦》当中寻觅到当年相声演员的报国平叛梦。
民国基本上保有了前清的疆域,但麦克马洪线仍在1913年到1914年出现。
1914年的中华民国存在着无数种可能。它在完全打破了旧有的制度后,正尝试搭建一个全新的政体和一个全新的共和国。虽然它仍未摆脱列强的掣肘,以及内乱的隐忧,并被腐败、权斗、战乱等顽疾缠绕,但总体来说,它在缓慢而艰难地前行。
这个苦涩的过程,掺杂着愤怒、失望、忧伤、惊恐、喜悦等不可捉摸的情绪,同时也不乏因判断失误而产生的短暂错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