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旭
宜以“严实”树正气崇清尚德守纲纪
段旭
(沁城乡人民政府新疆哈密市839106)
[内容提要]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全国掀起“三严三实”学习热潮。本文主要由“崇清”和“尚德”两个方面入手,从古代官箴文化、理论发展和廉政文化的视角分析“三严三实”思想,进而解读其深刻内涵。
[关键词]崇清尚德三严三实
“清”和“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备受推崇的两个字,这两个字是中国人修养身心、涵养品行、砥砺人格的内在要求,与“三严三实”思想正相表里,内在统一。当今社会需崇清尚德,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引领公众共同营造崇清尚德的社会风气。
(一)崇清。2013年1月9日,《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中刊登了《让崇清成为一种风尚》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清则心境高雅,清则正气充盈,清则百毒不侵,清则万众归心”。同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此言评价颇高,说这种提法是从一个角度解释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喻义。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目标。很显然,这“四清”是从净化政治生态、优化从政环境的角度来解释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干部清正,则政风浩然;政府清廉,则诸务公允;政治清明则民心依附。崇清,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优化从政环境。生态环境,不去保护就必受破坏,政治生态也是一样。现在总有一些负面的、下位的官场文化,比如:“圈子”文化,有所谓根据门户之见、同乡之情、同窗之谊、同事之分等等形成一个又一个所谓小“圈子”,打着明晃晃的旗号依附同存,互成政治犄角,牵一发而动周身。再比如:潜规则,形成一些不成文的所谓行业、职业特征、负面规矩,大搞不正常交际,把似同“冰敬”、“炭敬”之类的官场文化垃圾做的冠冕堂皇,美其名曰“礼尚往来”、“礼多人不怪”。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可谓一语点破这些潜规则的背后深意。这些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在社会中传播大量负能量,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二)尚德。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时引用了一句话:“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从根本上讲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认同,如果要找出其中的“最大公约数”,就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在参加北大师生座谈会时,引用“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古语,对全国广大青年学生提出修德的课题,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身个人层面,齐家是社会层面,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可见,“修齐治平”的传统文化理念和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涵上具有文化继承和发展的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更具时代性和指导性,成为当今社会最根本的“德”。2015年4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重要评论《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词进行深度剖析和定位,提出塑造理想国家、和谐社会和完善个体的道德建设愿景,也给“尚德”定义了出确切的目标。
官箴就是居官格言,通俗地讲就是指导如何为官和何以官为的箴言。关于中国古代官箴文化的发展延续问题,不少专家学者都做过很多研究,北京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的张耀南教授曾总结出贯穿古代官箴文化的三大原则,比较具有代表性。这三大原则分别是:则天,意思是遵循自然规律来治理国家;二是爱民,意思是造福、施惠于百姓;三是忠君,意思是忠于天地、忠于国法,这三个原则构成了古代的居官遵循,实质上是强调居官何为的问题。从中国古代官箴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三严三实”聚焦的内容事实上也是居官何为的问题。对党忠诚,是讲组织而言要做忠臣;个人干净,是讲对个人而言要做清官廉吏;敢于担当,是将对事业而言做能臣干吏。显然,“三严三实”就是以“严”、“实”为标准来教育党员干部怎样做好人、当好官、行好事,与中国古代官箴文化一脉相承却又独具时代特色,是一种应运而生的官德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思考得出的理论精髓,更是承古启今的上位为官之道,旨在引导华夏官场返本开新。
(一)“三严三实”学习热潮的掀起。201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全面掀起“三严三实”学习热潮,这一热潮的“前奏”就是总书记五谈“三严三实”。这五谈分别是:2014年3月9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的审议时首次提出了“三严三实”的概念;201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谈作风建设时再次提出这一概念;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对“三严三实”进行深度定位,明确提出“三严三实”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2015年1月21日视察驻昆明部队和2015年2月16日视察驻西安部队时,又分别进一步要求践行“三严三实”,并强调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五谈”之后,“三严三实”学习蔚然于国。
(二)“三严三实”重在塑人,发于事功。1990年9 月28日,时任中共福建省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领导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为官之道》一文,文中讲到:“为官之本在造福,为官之理在奉献,为官之德在清廉,为官之义在明法。”这一提法从官本、官理、官德、官义四个方面阐释为人为官的道理。“三严三实”同样是阐释做人做事的道理。众所周知,管理即管人理事,管理的绩效价值即人尽其才,事尽其善,通俗地讲就是管好人、理好事。“三严三实”中“严”和“实”所针对的内容是修身、律己、用权、谋事、创业、做人,作为具有时代特征的上位为官之道,“三严三实”的主要特点是重在塑人,见之事功,也就是重视去塑造人、改造人,并把对人主观世界的改造体现他们做的事情上,同样是为人、为官、为事的道理。从理论发展的角度来看,“三严三实”的提出,绝非朝夕速成,是经过总书记长期思考得出的理论精华,满含古代官箴文化的基因,契合现代华夏官场返本开新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严以修身。修身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毕生的追求,源于儒家学说“修齐治平”的思想。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伦理思想,主张以道德作为治理天下的主要手段,提倡以德治国。修身之本在于修德。修德的基本内容,早在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就已经明确提出,随后在2001年作出明确规定,主要是三点:一是家庭美德,内容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二是社会公德,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三是职业道德,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二)严以用权。《孟子·梁惠王上》中讲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可见,权的本义就是衡量轻重。现在所讲的权,指的是权力,一种支配和指挥别人的力量。严以用权这个语境下的“权”,特指的是合法的公权力。公权力的概念决定了它的反面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以权谋私。搞特权、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力寻租等等,实质上都是以权谋私的表现形式。所以,严以用权的基本要求就是秉公用权,即用公权力来服务于民。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讲到:“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有句名言说:“权力不能带进棺材,可是权力能把当权者带进棺材。”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领导工作,必须让这类人把位置让出来。明代民谚辑录《增广贤文》中讲到:“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万千,夜眠八尺。”官员手中的权力是公权力,不是私权力,以权谋私是迟早要出问题的,从来没有什么侥幸。
(三)严以律己。律的本义是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现多指记录下来的行为准则。律己即自律,用一定的规则来约束自身言行。南宋文学家陈亮有一篇文章叫做《谢曾察院启》,其中有一句话,“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这句话是说,严格约束自己,放手一搏时要有所作为;心里装着百姓,所作所为都是关于治国之道的做法。严以律己,总的讲来就是“三慎”:慎独、慎微、慎初,时刻不忘克制和把握自己。2004年9月,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对党员干部提出“三常”要求,要求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2007年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发表短评《做人与做官》中谈到了“三常”,要求干部们对照“三常”做到“君子检身,常若有过”。意思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检点自身,随时反省,就像是常有过失一样,这也是现在严以律己的理论出处。
(四)谋事、创业、做人要“实”。我们党历来讲求实事求是,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干部大会上作了题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报告中对实事求是进行了详细阐述。“实事”,就是指客观事物,“求”是研究的意思,“是”是指事务的内部规律性,所谓“实事求是”就是研究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性,按照客观实际去办事。关于如何做到实事求,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提出了四点意见,一是走好群众路线,二是做到狠抓落实,三是必须勇于创新,四是强化宗旨观念。中国有句固话叫做:“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可见,想要做好人、谋大事、创伟业,就要突出一个“实”字。
2015年1月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跳塘悲歌动天地》,里面从廉政文化的角度讲述历朝历代塘官为了修堤筑塘,前赴后继,不惜以命相搏的故事,非常感人。早在2005年2月2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在《浙江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守土有责”》,里面讲到:“清代守钱塘大堤的塘官,当时是四品官,与知府享受一样的待遇,待遇很高。待遇高也意味着责任重,堤坝安全关系沿岸百姓的身家性命,一旦决堤,不等皇帝来找他算账,他自己就跳塘自尽了。”有一位塘官在跳塘时说到:“我身为塘官护不了塘,无颜面对天下百姓,唯有一死,以明心志。”其实不仅仅是在清朝,东汉、唐宋到明清,塘官、堤官死在塘上的官员就大有人在,一代代的塘官为了修塘守堤,很多都活活累死在钱塘大堤上,堤坝一旦被潮水冲毁,塘官跳塘自尽以谢天下。这一点早已形成传统,变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前任后任的官员都遵循这个传统。今天,不可一世的钱塘江潮已被征服。回头想来,若无这一代代以命治塘的努力和付出,没有这样以命护塘的规矩和传统,何谈征服。这是一种精神,守规矩的精神,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些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规矩,严格遵守这些规矩是党员干部的本分。“三严三实”中“严”和“实”统一于责任,尤其是守纲纪、守规矩的责任。
1991年7月,原国务院副总理耿飚同志携夫人赵兰香重回阔别50年的故乡—甘肃省庆阳县。在和县里的同志座谈时,耿老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我要问问在座的你们这些人,不管哪一个,如果做错了事,老百姓还会不会替你们求情?”这个问题很出名,叫做“耿飚的追问”。今天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应该扪心自问,如果切实践行“三严三实”,相信问题的答案是党和人民满意的。
[责任编辑:何瑞霞]
参考文献:
[1]王宽、秦书生.落实“三严三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导刊.2015(03)
[2]鲁彩荣.论“三严三实”的主要思想内涵[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5(04)
[3]苏玉友.“三严三实”的根本是讲规矩、守纪律[J]先锋队.2015(06)
[4]蔡菲菲.试读中国的官箴文化[J].才智.2013(07)
[5]龚汝富.略论中国古代官箴的政治智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01)
[6]周秀芝.习近平同志关于“三严三实”重要论述提出一周年回望[J].党政论坛.2015(04)
[7]习近平.为官之道[J].领导科学.1990(09)
[8]周凌华.牢记“三严三实”的为官从政之道[J].党员干部之友.2014(04)
[作者简介]段旭(1987~),中共党员,人力资源管理师,管理学学士。新疆哈密市沁城乡乡长助理,办公室主任。
[收稿日期]2015-09-09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5)04-0029-03
doi:[D OI编码]10.3969/j.issn.1674-6287.201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