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胡同洲 通讯员 白敏
交流<经验T台
陕西:大调研打造团科学工作强劲CPU
文/ 本刊记者 胡同洲 通讯员 白敏
“今天是感恩节,我非常感谢团组织提供的各种平台和机会,让我们社团发展壮大。”前不久,陕西零贰玖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孔斌的话道出了陕西青年社会组织的普遍心声。
孔斌提到的平台,是指团陕西省委在近年来实施“枢纽构建计划”过程中,推动成立的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和“青春驿站—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鲜为人知的是,在此之前,团陕西省委在工作中尚未涉及青年社会组织工作。有如此大的动作和变化,得益于扎实的前瞻调研。
从2011年起,团陕西省委先后在全省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干部中开展“四进三问三推动”、“四进三问三解”、“四进三问三提升”以及“破解两大战略性课题”青年群众工作大宣传大调研活动,真正沉在基层、走进青年,转变团干部作风,联系广大普通青年,在三秦大地上建起一座与青年沟通交流的连心桥。譬如青年社会组织工作方面,“青春驿站—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正是调研的重要成果之一。截至目前,陕西各级团组织已建成“青春驿站—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达196个。同时,作为调研的另一重要成果《陕西社会组织与青年发展蓝皮书》也将发布。
近年来,团陕西省委把调查研究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督查,年底有评议,努力把党的要求和青年的需求结合起来,把青年期待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把联系青年与解决现实困难结合起来,把服务青年与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探索形成了党政认可、社会关注、青年关切、共青团力所能及、经得起历史评判的工作格局。
用团陕西省委书记李豫琦的话来说,调查研究是团干部的基本功,是科学决策的生命线,更是服务青年的切入点。
调查研究,不仅可以改变团干部对事情的认知,还可以帮助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团陕西省委“四进三问”系列大调研活动中,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本以为,带企业下乡招工一定广受青年欢迎。没想到,当他走进汉阴县一个村子时,村里的年轻人不但不积极报名,反而来问他:“有没有什么好政策,让我们可以在家乡创业,不用出去打工?”对此,魏延安感慨道:“只有深入调查,才知道青年真正需要什么。”陕西省实施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乌钢对此同样也感受颇深,“过去我们总是想当然,比如觉得留守儿童一定很贫困,需要资助。调研之后才发现,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其实,他们更需要亲情陪伴。”
现在,乌钢改变了工作方式。“以前的工作依据从文件、数据中来,现在都是从自己调研得到的结果中来,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
在当下,共青团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外部条件、组织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了新青年、新组织、新媒体、新挑战、新特点、新问题、新机遇等七个“新”的特征,给团组织开展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要在青年中开展调研是不容易的,有专家就指出,“你要调查青年,青年反过来会先调查你,看你是不是他的菜,你不是他的菜他不跟你说实话。”但换言之,团干部要是真正走到青年内心了,有可能青年并不一定认可团干部的观点,但是认可团干部这个人,团干部就做到了第一。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开展共青团调查研究工作必须遵循和坚持的正确路线。团陕西省委负责人表示,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深入企业、学校、农村、社区,与青年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广泛听取各界青年群众的意见,倾听青年呼声,了解青年状况,关心青年疾苦,反映青年意愿。要抓住青年最想、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忧青年之所忧,解青年之所怨。
调查研究,让团组织的决策变得更加科学。2011年,团陕西省委书记李豫琦一行到横山县调研时,曾在一个村子停留一周,了解青年分布规律。为了得到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他们挨家挨户上门调查情况。走遍整个村子,最后只发现十几个年轻人和一户青年家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农村青年的现状。了解这一情况,他们意识到,在工作中一定要打破路径依赖,时间、经费、资源、精力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分配,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活动。
陈云同志曾指出,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他还指出,片面性总是来自忙于决定政策而不研究实际情况。为什么我们现在有些决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说到底,根子还是在于调查研究少了一点,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
如果用“十月怀胎”来形容调查研究的过程,“一朝分娩”就是做出决策的过程。只有经过“十月怀胎”的历程,“一朝分娩”才显得举足轻重。
工作中,人们往往只看到别人决策时的果断,而看不到人家事前所做调研的功夫。那种“张口就说,说了就对;拿来就拍板,拍板就正确”的人是不存在的。某地共青团工作干得不错,各方面反映很好,其实都经过了一个相当缜密复杂的调查研究过程。没有“十月怀胎”,哪能“一朝分娩”?
据了解,个别团干部缺乏研究精神,对研究舍不得花时间,不想付出辛苦。也有个别团干部工作方法不大对路,对现实情况了解得不够深入,对典型经验重视得不够,特别是在理论指导下思考不够到位。
古人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所谓运筹,主要就是调查研究。而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以便于科学决策。团陕西省委负责人表示,要保证决策的科学,调查研究的准确和普遍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调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扩大调查对象的广度,提高结论的准确度。既要定点查看,也要随机抽查;既要看“盆景式”的典型,也要看“风景式”的全貌;既要走“规定路线”,也要有“自选动作”;既要去交通便利、工作开展好的地方,也要去交通不便,问题矛盾集中的地方。要把基层、重要典型和困难地方作为调查重点,避免出现信息失真、脱离实际、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情况。
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寇家塬镇薛家塬村以加工红枣干等为主导产业。近几年,原本从不愁销路的产品却被异军突起的新疆红枣抢了“风头”。大量的当地红枣滞销,村民十分焦急。
通过“四进三问”系列大调研活动得知这一情况后,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决定尝试微博营销,帮当地农民排忧解难。第一条红枣滞销爱心求助微博发出后的短短20天内,便吸引了近20家企业,达成销售协议30吨。
“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的基本职能之一。如今的青年都在哪里?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有什么样的困难和需求?只有搞清楚这些,才能把握住青年的脉搏,找准工作的方向,才能更好地履行服务青年的职能。而这些问题,不是团干部坐在办公室里看看材料、听听汇报、上上网络就能掌握的,必须“扑下身子、沉下心来”,通过开展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青年的调查研究工作,在面对面交流、点对点访谈,真心实意与青年交朋友、设身处地为青年解难题中了解青年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找准推进团的组织和工作创新的方向和路径,切实提高团的工作科学化平。
调查研究,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团陕西省委负责人表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最根本的是要看调研成果运用得如何。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避免重调查、轻研究,只调查、不研究的情况。既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更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研究,通过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分析研判、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归纳演绎,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研究的过程中不能掺杂个人偏好、主观臆断、先入为主或想当然,以免研究结果出现偏差,失去对现实工作的指导作用。
在注重借助调查成果推动团工作的同时,团陕西省委还采取多项措施把调研结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用实际行动解决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切实服务广大青年。2012年3月至4月开展“青年新媒体使用行为调查”后,团陕西省委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联合撰写《陕西新媒体与青年发展蓝皮书》同时更加注意创新工作方式,将更多工作搬到新媒体上,加强与青年的联系;通过调研了解进城务工青年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后,团陕西省委于2013年5月4日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外来务工青年梦想艺术团。
此外,自2013年开始,团陕西省委在全省各级团组织中开展“亲青连心行动”,要求全省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实施“一线工作法”,切实做到情况到一线了解、问题到一线解决;工作到一线开展、责任到一线落实;干部到一线锻炼、感情到一线融合,努力实现“转变团干部作风、服务引导青年、推动工作落实”的目标要求。同时,在团省委机关干部中,每周一次的机关青年微讲堂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两年多时间。微讲堂活动通过每周一名机关干部讲课的方式提高了机关团干部的研究能力,为市、县两级团干部“打通最后一公里”服务基层青年做了很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