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运动与中国梦的逻辑归一

2015-01-29 13:51胡献忠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青年人中华民族

■ 胡献忠

(共青团中央 青运史档案馆 ,北京 100051)

青年运动与中国梦的逻辑归一

■ 胡献忠

(共青团中央 青运史档案馆 ,北京 10005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天然的大国情怀与必然的大国逻辑。青年群体敏感于时代变化,常常在民族复兴的节点上最先表达出来。而先进政党始终能够调控青年运动的方向,从而成为青年运动的定盘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不断从自发走向自觉。纵观历史,中国青年运动的轨迹与实现中国梦的历程相互交织,其内在逻辑的二元归一存在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

青年运动 中国梦 民族复兴 时代主题 内在逻辑

任何国家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国家的战略目标都需要通过社会个体在特定的组织框架下,按照一定的运作机制去完成。但凡民族国家都会有一定的追求和梦想,而且哪个国家越能把握时代脉搏,就越容易生发出励精图治、影响全球的梦想。青年作为敏感于时代变化的人口群体,总是活跃在社会变革的最前沿。从世界范围看,青年运动是经济取向还是政治取向,是破坏性还是建设性,是反体制的还是制度化的,取决于地方当局的行为方式、中央政府的政策走向,乃至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状态。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古老文明的泱泱大邦,曾经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经历了近代百年的屈辱与抗争,以及六十多年的建设与改革,正在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青年,从五四一代到改革一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暴,不怕困难,勇敢地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列。纵观历史,中国青年运动的轨迹与实现中国梦的历程相互交织,其内在逻辑的二元归一存在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

一、大国情怀与大国逻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驱力

站在21世纪国家民族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讲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1]很多好奇的或不怀好意的外国人士总会不解地问,中华民族为什么一定要复兴呢?我们认为,不了解中国近代历史难以找到正确答案,无视中国发展现实也不会真正理解中国崛起的基本逻辑。进而言之,看不懂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中的大博弈,同样不能理解中华民族复兴在世界和平发展中的地位和分量。

首先看历史逻辑。众所周知,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华民族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据麦迪逊(Angus Madison)的统计,中国经济在一千年里一直持续增长。从16世纪开始中国趋向没落,帝国制度红利逐渐释放殆尽,康乾盛世成为农业帝国最后的辉煌。尽管1820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的1/3,但其结构仍以农业产值为主,在全球资本主义挑战和帝国主义军事强权的压迫下,古老的中华帝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从曾经的天朝大国,到受尽殖民屈辱的“东亚病夫”,再到奋起抗争的东方醒狮,中华民族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痛苦涅槃。鉴于中国连绵不断的文明和庞大的体量,其民族心态和内聚能量与小国不可同日而语,其复兴壮志不是一般外国人能够轻易理解的。其实,不论哪个集团在朝当政,作为务实的政治家都会感时伤怀,想方设法推动富国强兵,抵御外辱,只不过所选择的路径不同而已。清末统治者有意变法自强,因不得其法而失败。最先提出“振兴中华”的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他看来,“中华民族者,世界最古之民族,世界最大之民族,亦世界最文明而最大同化力之民族也”[2]。“故推究我们的民族,自开始至今,至少必有五六千年……和世界的民族比较,我们还是最多最大的……代代相传,到了今天,还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3]。这种强烈的民族自信、大国情怀、奋斗意志,从孙中山到毛泽东,从邓小平到习近平,是一脉相承的。乃至到了1990年,邓小平依然对中国近代屈辱史刻骨铭心:“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一九○○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4]

其次看现实逻辑。作为党的领袖,习近平对当代中国所处的战略机遇期作出科学判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的威廉·柯比也持相似观点:“今天的中国在战略上处于鸦片战争以来最有利的地位,对中国来说现在是一个极好的时期。”[5]实现中国梦,不是空想,而是通过努力奋斗可以预见的前景。在我们充满信心地展望未来美好前景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挑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等。中共十八大产生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崭新的执政姿态,以励精图治的政治抱负和敢于担当的政治魄力,一手抓全面深化改革,一手抓从严惩治腐败,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更加宽广的道路。

最后看国际逻辑。当今联合国一百九十多个成员国,五百年来能称得上世界性大国的,恐怕只有那么十来个国家。国际风云的变幻历程证明:从来都是大国博弈决定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焕发出明显的制度优势。2008年从美国开始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和衰退。而中国经济保持稳健前行,并成为振兴世界经济的新引擎。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制造能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发展机会。而且,中国逐步实现十三亿多人的温饱、小康乃至现代化,本身就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右翼政治势力有所抬头。中国不断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已经成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制衡力量。

二、青年运动与时代先锋:在民族复兴节点上率先表达

在农业社会,经验就是权威,年龄成为衡量经验多少的重要尺度,老年人是青年人的大脑和教科书。在传统中国,尊老敬老是传统美德。随着工业化的到来,社会运作机制和人的交往方式发生重大改变,青年人可以通过学校、企业、报纸、图书、广播、影视等群体性传播手段,获取社会信息和专业知识。青年群体逐渐从老年人的羽翼之下探出身来。一般认为,老年人多经验,青年人富勇气;老年人多稳重,青年人易冲动;老年人多保守,青年人常进取;老年人宜于静,青年人乐于动……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的工业化是从1860年洋务运动起步的,而中国青年作为社会角色中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一场与强权抗争的社会运动。从此,青年运动便与民族复兴交织在一起,每每重大历史节点来临之际,总会有青年集体行动发生。这些重要节点包括民族觉醒的历史关头、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民族命运的十字路口、国家建设的高潮时期、社会改革的攻坚阶段、执政集团的强烈导向等。从五四运动到五卅运动、从一二九运动到爱国青年奔赴延安,从一二一运动到五二○运动,从青年突击队到上山下乡,从争当新长征突击手到青年志愿者行动,莫不如此。为什么青年群体总是冲在最前列呢?

第一,青年人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关心时事。中国知识分子向来就有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是打开青年知识分子的视域,以新的思想升华了传统的忠君爱国意识。1919年8月,湖南青年毛泽东奋笔疾呼:“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6]这一舍我其谁的历史担当,凸显了五四青年的高度自觉。当巴黎和会外交失利的消息传来,是青年学生最先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还我山东”;当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中华腹地时,是青年学生最先喊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改革开放之初,还是青年学生最先喊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任何时代,青年都是最富有理想追求的群体。青年个体的情绪和行动汇在一起,就成为影响时局的重要社会力量。

第二,青年人执著专注,勇于担当,敏于行动。人们常说青年人血气方刚,这是由特定的生理年龄所决定的。五四时期,很多青年为表达爱国热情破指写血书,有的为参加爱国行动不惜与封建家庭决裂。20世纪50年代,广大青年组成各种各样的青年突击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吃苦在前,加班加点,忘我工作,不计任何报酬,就是有那么一股子气。进入21世纪以来,有更多的大学生、中学生参与到所在地的志愿行动之中,“我志愿,我快乐;我奉献,我成长”,青年人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

第三,青年人的聚集空间有利于集体行动的发起。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认为,如果围绕某个静止的建筑物形成一组特定的社会关系,那么前者将在人们的互动中充当至关重要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枢纽。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工厂中工人的大量集中将提高无产阶级的政治能力。历史学家周策纵也认为,民国初期中国校园拥挤的生活环境曾促进当时学生运动的组织与发展。纵观中国近现代历史,酝酿发起青年运动的物理空间主要有两个:一是学校,二是工厂。这里高密度人群聚集,有利于信息的迅速传播和相互影响;同时他们年龄相仿,需求相似,认识相近,情感相通,在从众心理支配下,往往形成声势浩大的运动队伍。当代社会,互联网成为青年聚集的虚拟空间,信息传播常常在瞬间完成,一个个社会细胞被有机地勾连在一起,网上酝酿发酵的一些社会情绪多会影响到网下的物理空间,成为青年集体行动的舆论准备。

第四,青年人没有更多家庭拖累,无行动羁绊。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总是无牵无挂的青年人冲在最前面。总的来说,青年群体,尤其是14-28岁这一年龄段,没有更多家室牵挂,没有更多私人财产,参与集体行动时更加义无反顾。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年长者相对顾虑较多。革命年代里有些罢工一旦取得成效,成年工人往往急于拿钱回家,照顾老婆孩子过日子去了。20世纪50年代青年志愿垦荒运动中,很多热血青年都是先乘火车到佳木斯,再搭汽车到萝北县,最后坐马车来到北大荒的。当看到荒无人烟的恶劣环境时,个别年龄大的青年就打了退堂鼓,赖着不愿下车,没办法只好把他们再拉回去。

三、政党调控与运动方向:中国青年运动的定盘针

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五四运动之后,陈独秀、李大钊认识到,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就必须像俄国那样,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使其充当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20年8月13日,蔡和森在致毛泽东的信中也明确指出:“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起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7]1921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从此,政党的引导与调控成为影响青年运动前进方向的决定因素。

那么,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中国青年运动的定盘针呢?首先,这取决马克思主义政党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成熟性,能够准确把握形势,作出正确的策略、部署。我们知道,政党把先前的社会理性发展进程所提出的紧急科学任务拿来解决,把先前的社会关系发展过程所引起的新的社会需要指明出来,他担负起满足这种需要的发起责任。而普通人、老百姓是相对短视的,是利益取向的,说白了就是分光吃尽。青年人虽不乏行动激情,但相对缺乏社会经验和政治鉴别力。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见识要比普通青年更为高明,奋斗目标更为远大,政治经验更为丰富,组织力量更为强大,行动热情更为持久。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广大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挥生力军作用。“任何一个代表着未来的政党的第一个任务,都是说服大多数人民相信其纲领和策略的正确。”[8]20世纪上半叶,处于由弱到强发展中的中国共产党需要不断汇集力量,需要青年在革命运动中走在前列,以青春的激情感染民众、影响民众,需要青年在革命战争中以钢铁般的意志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为劳苦大众争得自由和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看来,“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9]。因此,党十分重视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生力军地位,需要青年在工农业生产中尤其是艰难困苦环境中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突击队作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需要广大青年在冲破旧框架、探索新道路的过程中敢闯敢试,勇立时代潮头。同时,培养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青年一代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基本保证。青年群体的发展方向影响着不同政治力量的走势。青年“跟谁走”,未来就属于谁,这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

最后,广大青年需要通过可以依赖的政治力量来实现自身价值,完成历史使命。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青年的个体力量总是有限的,远大的理想目标只有依托组织的力量才有可能得以实现。广大青年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这一政治组织,是因为党的纲领、根本宗旨、奋斗目标与广大青年的需求是一致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共产党是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自身利益、完成历史使命的工具。虽然党成立之初吸引的只是少数先进青年,广大普通青年对中共的认识、了解、认同、追随,有一个过程,但无论怎么说,共产党一经成立,便打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纲领和旗帜,让很多在黑暗中摸索的有志青年看到了希望并深受鼓舞。党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成为青年人观察和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中国青年的命运也焕然一新了。更为重要的是,进步青年的政治志向、现实理想只有通过先进政党才有可能实现,才能有所作为。而且,广大青年的切身利益也需要通过先进政党来实现和维护。

四、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中国青年运动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必然趋势

纵观九十多年的历史,革命战争年代青年运动的主题是救亡图存,求得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建设时期青年运动的主题是艰苦创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家园;改革时期青年运动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正是实现中国梦的三部曲,第一部是扫除障碍,铺平道路;第二部是艰苦奋斗,奠定基业;第三部是改革开放,全面振兴。而青年运动的主题常常又与每个青年人的命运密切相连。我们常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大家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每个青年只有把个人梦想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才能够共同支撑、共同见证、共同享有伟大的中国梦。离开了这个大事业来谈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成才,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根基。回顾和总结1919年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经验,分析新中国成立前后青年运动表现形式与内在机理的异同,我们发现,具有政治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的中国青年运动,呈现出一条明显的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历史轨迹。

从政治角度讲,离开了先进政党的领导,中国青年运动将一事无成。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事业胜利的坚强领导核心。一部中国青年运动史,说到底,就是一部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的历史。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广大青年才能朝着正确方向奋勇前进,中国青年运动才能沿着正确道路蓬勃发展。历史上很多青年运动,一开始是由青年自发兴起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审时度势,及时予以指导,积极稳妥地将青年运动引向正确的发展方向。一般来说,这一方向同党的事业追求是一致的,同时代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一致的。

从社会角度讲,只有融入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国青年运动才能蓬勃发展。自五四运动以来,学生运动是青年运动的先锋,青年运动又是社会运动的先锋。青年知识分子总是集合在爱国、反抗强权的旗帜下,成为社会运动的先锋。虽然,尊重青年、理解青年、相信青年、依靠青年是中国青年运动永葆活力的密码所在,但由于缺乏直接推动社会变革的经济手段和影响力量,青年知识分子也不可能包打天下,他们只有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变革社会的强大力量。而且,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青年运动并非社会运动的全部,青运史更不是社会发展史的全部,广大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富实践,正是青年磨砺意志、增长才干的最好课堂。与人民相结合,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是青年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青年运动最强大、最深厚的动力源泉。

[1]《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载《人民日报》,2013年3月20日。

[2][3]孙中山:《三民主义》,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239、13-14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7-358页。

[5]威廉·柯比:《中国处在百余年来最佳时期》,载《环球时报》,2014年7月15日。

[6]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三)》,载《湘江评论》第四号,1919年8月4日。

[7]《蔡和森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7页。

[8]《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76页。

[9]《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66页。

(责任编辑:王俊华)

2014-10-28

胡献忠,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资料部主任,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青年发展、青年政策与青年运动。

猜你喜欢
青年人中华民族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材料作文“做一个Nice 青年”导写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论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