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印度农村健康计划启动以来,卫生部门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以改善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但收效甚微,大部分人群依然无法获得高质量的卫生服务。公共卫生筹资水平低、服务供给不平衡以及卫生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严重影响卫生服务质量和可及性的改善。与此同时,私立医院发展迅速,占据了较大的医疗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印度政府试图引入私立医院为贫困人口提供医疗服务。
近日,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杂志发表了题为“Private sector participation in delivering tertiary health care: a dichotomy of access and affordability across two Indian states”的文章,收集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安得拉邦2004—2012年住院患者数据,对住院费用、住院床日数等指标进行倍差分析,以检验医疗机构公私合作是否能够有效改善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研究发现,2004—2012年,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安得拉邦私立医院住院费用均显著增加;马哈拉施特拉邦私立医院住院床日略有延长,而安得拉邦则明显缩短;安得拉邦公立医院卫生服务的利用率有所降低,而马哈拉施特拉邦有所上升。研究认为,与马哈拉施特拉邦相比,安得拉邦医疗机构的公私合作明显改善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