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军颜国忠
(1.江阴市科技局;2.江阴市地税局)
江阴市科技孵化器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1赵志军2颜国忠
(1.江阴市科技局;2.江阴市地税局)
近年来,在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江阴市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切入口,以产学研合作为手段,按照“集中、集约、集聚”的建设原则,大力度推进科技孵化企业建设,以优异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海内外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落户江阴,不断探索完善科技产业融资体系,形成了“孵化—加速—产业化”的新兴科技企业培育模式,加快了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进程。
孵化器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一)高风险
孵化器企业的风险很高,能研发出被市场认可的产品的成功率很低,以医药行业为例,一般来说,药的研发成功率约为1%-2%,器械的研发成功率约为10%-20%,一旦研发不成功,研发投资几乎化为乌有,投资承担的风险非常大。
(二)高投资
孵化器企业的投资都比较大,每个新兴行业、产品从研发、试验、试制、产业化需要的技术、知识、设备所需资金贮备要求都相当高,投资少则千万,多则数亿。
(三)高门槛
孵化器企业不同于传统行业以应用成熟技术为主,而是都以最新的高新技术为本,没有最新的独有技术或专有的知识产权,就不能成为孵化企业,因此,进入的门槛比较高。
(四)高学历
孵化器企业人员都具有高学历,特别是研发人员,一般都具有博士以上学历或某专业的领军人才,具有超前的知识水平、领先的技术水准、超强的研发能力。
(五)长周期
孵化器行业的产品研发周期从研发,到试验试制、试用、定型,最后到定型投放市场,需要一个较长时期。一般一个药物的研发平均在12年,其中临床前阶段大概3.5年,I、II、III期临床各用去1、2、3年,后续的审批用去2.5年。据调查,在美国上市一种新药平均要花费5亿多美元,耗时约12~15年时间。研制的新药中只有不到5%能够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然后又只有2%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开展I期临床试验的所有研制药物有80%会在上市前淘汰出局。也就是说,在新药审批之前的研发过程中,新药的成功率仅为1/5000左右。
(六)爆发力强
孵化行业产品技术含量都很高,具有很高价值的知识产权。研发投入很大,周期长,代价高,一旦研发成功,就会达到爆发式快速增长,呈3倍级数增长,可快速增长5-7年。
近年来,江阴市采取政府主导、园区主动、措施配套、政策用活、审批优先、保障落地等多管齐下的手段,在人才引进、项目引入、资金落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参加了全国、全省、无锡市及市内组织的各类项目洽谈会、推介会等百余场,共引进各类项目七十余项,孵化器发展初见成效。目前,江阴市已建成“三创”载体245万平方米,目前,累计引进入驻各类创业企业800余家,入驻面积达30.75万平方米,入住率达73.21%。2015年1-6月,新增企业113家,入驻企业累计营业额60亿元,同比增加213.82%,毕业企业113家。引进高层次人才3000多人。
(一)孵化环境初步形成
几年来,江阴在科技企业孵化培育服务上探索了“四个链条式服务”的独有特色。一是政策链条初步落成。江阴市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引进用好优秀人才、加快“三创”载体建设、落实无锡千人计划、等20多项科技与人才的激励政策,全市设立了总量达2亿元的人才引进基金、1亿元的风险投资基金、5亿元的光大创投基金,为创业企业成长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目前,已累计向“530”项目团队兑现1.2亿元的启动资金和风投资金。同时,市科技主管部门还每年为全市创新创业团队争取到9000万元左右的上级科技扶持资金。二是创新链条初步形成。江阴市先后与中科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10多个高校院所共建了产学研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涉及生物医药、新传感器、新材料、新能源、动漫创意等新兴产业,特别是创业园和百桥两个生物医药的公共技术平台为江阴市生物医药服务外包及新落研发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技术支撑。江阴区域产学研联盟也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了200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资源。三是成长链条初步搭成。在落实种子基金、创投资金为创业团队提供资金扶持的同时,积极为各个团队对接民间资本,目前已有4个多亿的江阴市民间资本参与了与江阴市海内外创业团队的合作。着力打造全国第四家也是县市级第一家国家级的科技企业加速器,为创业企业提供了加速裂变的更大物理空间。同时,为创业团队提供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企业策划、市场推广以及法律、税务等中介服务,为企业裂变成长提供有效服务。四是产业链条初步生成。制订江阴各大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使每个创新创业团队都能在江阴的产业链和现有市场中找到自己的技术定位、产业定位和市场定位,有力地加快了创业项目的产业化步伐。
(二)孵化载体初步形成
几年来,为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进领军人才团队的创新创业,江阴市在高新区和临港新城规划建设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科技“三创”载体。不仅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了一流的技术创新平台,同时也为江阴市经济转型发展营造了新的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和创业高地。作为江阴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以孵化培育新传感器、新材料、生物医药、光机电及新能源等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为重点,已累计入驻孵化企业100家。自开园以来,创业园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试点单位。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以打造国家级百亿生物医药产业园为目标,现有51家生物医药企业。初步建立了从研发孵化、科技加速到产业化的生物医药创业载体体系。高新区扬子江信息软件园、天安数码城等“三创”载体主要以引进软件开发、文化创意企业为主,产业规划定位明确,使“三创”载体成为能够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新兴高新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
(三)孵化人才集聚待发
根据无锡市委市政府“建设人才特区、打造东方硅谷”的总体要求,江阴市大力实施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战略,坚持“一个领军人才和一个高素质的创业团队,可以带动一个新兴产业”的指导思想,全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来江阴落户。目前已有157个“530”项目和60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在江阴孵化和创业,全市各类高层次人才已达7000余人,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500余人。远景能源、迈康升华、苏大力博、凯路威电子、金一文化等创业企业已分别成为新能源、生物医药、物联网新传感器、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目前,更多相关产业集群的创新创业团队、更多的高校科研成果、更多的国内外产业链相关企业正在纷纷涌向江阴创业、转化或配套,全市新兴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四)孵化成果缤纷多彩
截至目前,江阴市已建成“三创”载体245万平方米,其中政府主导建设面积146万平方米,引进入驻各类创业企业751家,建成三个国家级、四个省级创业园区,形成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省级百桥生物医药孵化园、物联网产业园、软件园、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园、总部经济园、文化创意园九大特色创业园区,同时建成了生物医药、新材料、物联网、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累计建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80多家,数量在省内同类城市中位居第一。
(五)孵化模式日臻完善
通过几年来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实践,我们成功探索出了“一年研发、两年成长、三年裂变”的科技创业模式。截止到目前,“530”项目的产业化率平均已达52.8%。其中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的51个项目已有38个项目实现产业化,产业化率达到74.5%。最突出的是远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集聚了18位世界一流的技术、投资、管理方面的人才。经过一年的研发,创造了1.5兆瓦风电整机在核心控制和优化载荷等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成功嫁接法国风投,迅速上马借鉴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线,以国内最高的风电转化率和稳定性获得了国内最大电力运营商国电龙源的33亿元订单,依靠20个技术工人,在2000平方米的厂房内,年产出达15亿元。
孵化器行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孵化服务政策还不够到位
一方面,政府各条线分别出台的政策缺少一定的合力和系统性,孵化企业普遍感觉政策多头多部门、碎片化、申报材料重复、手续繁琐等,企业需要专注核心业务的同时,需要花费不少的精力在政策理解和关注上。另一方面,尽管政府出台的面向创业企业的政策不少,但分布上不够平衡,政策设计还需要更合企业实际情况,针对企业初创期的简单政策多,扶持企业成长期发展的有效政策少,个别行业缺少适用的政策平台;以及政策执行中存在空档期、缺乏落实力度,后续衔接政策及细则跟不上等。此外,缺少集中的创业政策归口、发放、通知的机制,加上协调创业资源的能级有限,孵化器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作用被大大削弱。
(二)孵化器发展参差不齐,缺少资源合力
在基础创新体系尚不够完善的社会中,孵化器需要创造一个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生态微环境”,对单个孵化器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而目前有些专业孵化器,常常在基础服务、常规服务上牵扯精力,难以在专业领域中更精深。另外,孵化器之间也尚未形成稳定有序的外包合作和结算机制,孵化器的产研结合紧密度不够,尚未形成稳定的“孵化+生产基地”的联动机制。在这种环境下,各家孵化器对孵化业务投入的精力参差不齐,在建立整套入孵、培育、服务、毕业、以及毕业后全流程规范方面缺少执行力,对自身服务人员的培训也缺少针对性、系统性,对在孵、毕业企业的统计和工作的了解没有纳入常规工作,还停留在集中调研、人工访谈统计的层次。
(三)存在一些短视短期行为
孵化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有的项目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因此需要有长远目光和坚定信心。而个别项目带头人没有长远眼光,会被一些眼前利益所左右,使有些项目不能有效落实,有些项目半途而废。
(一)加大政策扶持
一是加大企业初期政策扶持力度。结合园区企业高科技成长性、轻资产、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加大政策对创业初期的财政补贴力度,坚持原有的降低企业初期固定支出成本的政策导向(如房租补贴),考虑更多样化的补贴形式(例如适度考虑部分核心研发人员工资成本纳入研发补贴范围,签约部分中小企业服务商,购买其为企业初期运营的服务等)。参照目前“千人计划”等人才政策,扩大优秀创业人才政策的受众面,出台更多针对创业初期人才的、中高层管理人才的政策。
二是集中创业政策的统一下发和反馈、沟通渠道。在各条线创业扶持政策的衔接和细则出台过程中,保持与各孵化器基层单位的沟通和反馈,并通过以孵化器为线下咨询窗口,线上发布(如短信、网站、邮件、微博等)共同推进的方式,避免政策的漏报、错报,对企业扶持政策的兑现充分考虑其资金流周期,力求发放手续的简便、高效。
三是建设孵化企业扶持基金池。对孵化器毕业的优秀企业、创业个人给与一定的奖励与补贴,补贴方式可与延伸孵化服务、购买市场服务、科技金融、区域内产业基地对接相结合;对通过创业大赛评选的优质项目,配比一定的天使资金;对新区内大型企业采购孵化企业优质产品的行为,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
四是撬动市场资源,出台对孵化器的财政和税收扶持政策。探索企业毕业后区域税收贡献按一定比例税返给孵化器的扶持政策。建立新区孵化器建设交流工作平台,对孵化器基础、孵化服务过程、孵化成果进行服务购买,并指导新区内孵化器的产业与区域规划的合理调配。如:对孵化出优秀企业及成果的孵化器奖励;引导孵化器之间合作共建、与周边产业需求之间实现接力孵化和对接。
(二)建设公共平台
推动孵化器网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推动建设新区孵化器联盟,搭建为在孵企业沟通、交流和异地孵化、市场拓展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促进投融资进入、产学研合作、市场拓展的互利共赢服务体系;牵线高层次科研实体,与孵化器进行合作交流,对孵化器内的战略性项目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探索与企业、与海外创业团队合作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创新机制,重点建好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新传感网、生物医药和动漫创意产业等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高新技术创业园、百桥生物医药孵化园的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在创业园、动漫城、设计谷等现有载体内新建物联网传感网器、创意动漫、工业设计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更多的企业和高校共建更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三)完善功能配套
按照“三创”载体硬件建设突出前瞻性、软件建设配套到位的要求,在引进和培育“530”创业团队和高新技术孵化企业的同时,大力度引进国际级的技术咨询服务、企业咨询管理、法律、财务和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以及各类风投基金进驻“三创”载体,为新兴产业的培育和裂变提供全方位的助推服务。
(四)抓好招才引智
进一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做到载体建设与招商引资、招研引智和招校引才等各项工作同步推进。以引进领军型海归留学人才和产学研联盟合作院校的合作为突破口,吸引各类研发机构进驻载体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团队进入载体创业。加强社会资本、企业资本与创业团队的合作,推动创业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五)支持税收优惠
通过对孵化器发展情况的实际调研,我们听到一些企业在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渴求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亟需更好的税收政策扶持。
一是在支持股本扩张方面给予税收优惠。孵化企业股本都有较快的增长,从初创时的小股本到成熟后的大股本,在股本扩张过程中要承受较高的税收成本,但有的股东得到的仅仅是一个数字。能否在股权扩张增持方面制定很好的优惠政策,以鼓励创业扩张和成长。
二是在孵化企业上市方面给予特殊税收扶持。对上市公司,上市后要有一定的优惠政策,能否留成部分资产对创业核心技术团队用作奖励享受免税或优惠政策。
三是对创业领军人才个税制定奖励政策。创业领军人才承担着特别关键的技术攻关和企业突破发展任务,相对应的个人工资薪金及个人股权也较高,因此个人承担的个人所得税金负担也较重,需要制定有关创业领军人才的个税奖励政策。
四是在个人股东的股权转让方面给予优惠。孵化企业股本都有较快的增长,从初创时的小股本到成熟后的大股本,企业创始人及技术骨干的个人股本也得到迅速扩张,承受的税收成本也较高,但有的股东得到的仅仅是一个数字。需要在有关个人股东的股权转让方面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五是在孵化行业产品增值税方面制定有关特殊优惠政策。由于孵化行业产品前期投入很大,导致产品附加值较高、但后期生产过程中抵扣部分较少,使增值税税负偏高,因此企业呼吁在孵化行业产品增值税征收方面需要享受特殊优惠政策,以减轻税收负担、鼓励产业创新。
六是适当延长高新技术优惠政策期限。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反映享受高新技术优惠政策期限不够。由于孵化企业的主导产品孵化周期相对较长,导致高新技术优惠政策期限效用存在或多或少的倒置现象。因为初始享受优惠政策时期由于没有产出或产出不多导致实际享受优惠不够,后期大量生产时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不能有效享受优惠政策,建议适当延长优惠政策享受期限。
孵化器作为一种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工具,已经在全世界包括中国的部分城市和区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其重要作用也愈发突出。一方面它可以孵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促进了研究和技术的商品化、市场化;另一方面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振兴地方经济、促进地方产业集聚等发展区域经济的重任, 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渠道。因此,探索科技园区孵化器发展的配套政策,特别是为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提供良性发展的土壤,创造和维护有利于科技企业迅速健康发展的孵化环境,是政府机关职能转变及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