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的本质

2015-01-29 01:01何兰兰河南大学475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0期
关键词:社会性情感艺术

何兰兰 (河南大学 475000)

古往今来,关于艺术的本质理论,在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中得到丰富的发展。有些人从主体角度来看艺术,认为艺术是以人的审美需要为核心的人类精神创造物。人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作品中必然包含了作者的情感,意识,思想等。由此应运而生的学说包括维隆的“情感论”,克罗齐的“表现论”,佛洛依德的“无意识论”以及康德的“游戏自娱论”等。

然而情感虽然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特性,却不能概括为艺术的本质。如果创作主题单纯化,片面化的发泄情感,把情感神圣化,是不能真正把握艺术的。因为这样缺乏理性。艺术不仅仅是主体情感的反应,还包括客观自然对其作用的结果。古今中外也有不少理论家,美学家从主客体关系入手,提出不少有价值的理论。例如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理念论”,后来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摹仿论”,以及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的“巫术论”。

在现代艺术崛起之后,艺术理论界从艺术的本体角度的研究蔚然成风。英国艺术批评家贝尔开创了“有意味的形式论”,还有从物质媒介的角度出发的“媒介论”以及“情感符号论”。

上述关于艺术本质属性的各种学说,都从一定角度揭示了艺术的某一侧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是他们各执一面,并没有从艺术的全局角度考察艺术,都略显偏颇。这些学说无疑丰富了艺术理论的内容,对认识艺术及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艺术的本质属性问题上,我们还是要从这三个方面来理解,即艺术的社会性,审美性,认识性。

一、艺术的社会性

首先,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属性。人是艺术的创作主体,而人存在于社会之中,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艺术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决定了艺术作品必然被打上社会的烙印,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之一,受社会发展的影响。

记得在中学时,学习过范仲淹的一篇文章——《岳阳楼记》。细心品味,你会发现无论现在的教科书怎样改革,怎样推陈出新,这篇文章在中学教科书中的地位却一直没有动摇过。如果说《金刚经》是佛学的经典,《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那么《岳阳楼记》可堪称为是儒家的一篇经典。“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文字表达了一种强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担当,深深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是范仲淹官场失意之时创作出来的,他提倡改革却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在这种社会现实下,他怀着满腔热血创作出了这样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可见不朽的文学艺术创作也离不开社会的刺激,它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映。正如古希腊登峰造极的雕刻艺术,表面上看是对人体健美的歌颂。但在现实中它反映的是当时城邦之间的战争。战争需要训练出身体强壮有力的人民。在古希腊规定获得三次冠军的体育运动员,要为其雕刻裸体雕像,这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所以当时的运动员从来都是赤裸上阵。正是这种深刻的社会需求促进了古希腊裸体艺术的蓬勃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艺术的影响还体现在物质媒介的发展上。比如毛笔书法艺术的减退与电脑,网络的出现不无关系。新兴的网络设计,CG动画设计在近些年的壮大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艺术的审美性

审美性是艺术本质最核心的属性,美是艺术的最集中体现。关于美,艺术自产生之日起就没有与美脱离过关系。从空间上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对美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中华民族以红色为吉祥色,凡喜庆的事情皆披红布紫,又以白色,黑色为丧葬颜色。西方的民族却恰好相反,他们认为红色是恐怖的,不祥之色,白色才是纯洁美好的象征。从时间上看,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类在不同时期对于美的认识也影响着艺术创作。因为审美过程实质上是艺术创作者与艺术接受者在思想和情感上的相互交流。如人们对人体美的认识变化就影响着她在艺术中的发展。在远古时期,有大量以人体为艺术形象的作品,这源自于原始的生殖崇拜。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不加遮掩的身体变得羞于见人,人们开始排斥对人体的公开描绘。然而真正的文明应当尊重人性,随着社会思想的开化,法国浪漫主义画家马奈将日常生活中的女性身体搬上画布,使人体美再次走进人们的审美视野。

三、艺术的认识性

除了艺术的社会性与审美性,艺术的认识属性也是极为重要的。马克思明确提出了人类认识世界,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理论方式(即哲学和科学),艺术方式,宗教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也就是说艺术是人类认识世界掌握世界的一个重要方式、路径,因为艺术认识的内容要求真实客观地反映世界和生活。

罗中立的作品《父亲》曾给我很深的触动。这幅油画使我对我们的劳动人民有了一颗永远虔诚、尊敬的心,对我们的劳动人民有了全新的认识。在看到画中父亲形象的那一刻,便有一阵辛酸涌上心头。画中描绘的是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农形象,头上包裹着白布,皮肤黝黑,嘴唇干裂的起了皮。他的眼神飘渺,看向远方,仿佛在期待着农田的丰收。干枯的双手捧着一个盛有茶水的破瓷碗。在他的身后是一片金黄的麦田,那是他辛勤劳作的成果。看到这里总让我想起在农村老家的奶奶,她一辈子辛勤劳苦,操心子女操心家庭,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回老家看望她,老家的天气很冷,她看到我哆哆嗦嗦的样子就牵起我的手握在自己的手心里,顿时一股暖流从手心传递到心头,看着奶奶布满皱纹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我也不自觉的笑了。再回过头来看看这幅画,这位老父亲的形象象征着亿万劳动人民,使我们认识了我们劳动人民的尊严,唤起了我们对亲人的爱。他给我们带来的不止是一个艺术形象,还有一份对我们的劳动人民的认识、一份大爱、一颗感恩的心。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知道,艺术极强的探索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也脱离不了其本质属性的三个方面,即社会性。审美性,认识性。然而我认为对艺术的本质追求并不是为了给予艺术一个定义,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艺术,认识艺术,体味艺术内在的美。

猜你喜欢
社会性情感艺术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the Walking Dead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