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 素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130000)
古人云:“辞者,不得已而用之也,多一份辞,便掩一分意。”室内设计概念的发展就如同其他普通商品一样,最终都将走向“简单、实用、人性化、个性化”等。正是因为在个性化和人性化存在的同时还要兼顾简洁和实用的结合,其中避免不了产生“美观不实用,实用不美观”等诸多问题。于是巧妙的运用“减法美学”便显得尤为重要。在表达形意上,以“减”为尚,寻求美观与合适相互切割的交叉点。
20世纪初期,那时的西方构建意识形态由古典主义向现代成长,成为完整的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起源于包豪斯学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主张打破旧传统,主义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造型简洁,创造新建筑。现代主义进一步更细、更新的分系——简约主义,从设计理论到建筑风格,形成独自的单个体系。
从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1929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上设计制作了巴塞罗那德国馆开始,一种有别于以往任何期间的建筑风格被创作出来了。同时,它也掀开了建筑设计甚至设计史上新篇章。之后密斯又在1982年提出著名格言“少即是多”,并且维也纳建筑师也提出“装饰就是罪恶”的设计理念,这种设计概念被表现在不同的设计区域中。随着简约风格的成熟发展,减法美学迅速成为现代室内设计中一种比较受欢迎的设计方式。
当代人们不仅仅面临着城市的繁杂与喧嚣,而且还需要紧张的生活和繁复的工作,随之也会产生激烈的竞争压力。然而简约主义中减法美学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一种淳朴自然、轻松随意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摒弃繁缛豪华的室内装修风格,追求一种淳朴简约的居住环境,简约风格中的减法美学以它简约别致的设计得到了人们的青睐。
正如不断的提出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所承受的各方面的压力也接踵而至。简约风格的减法主义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受年轻人的喜爱,工作中的繁杂与忙碌,早已经让人们对这种花天酒地的生活感到厌烦急躁,因此人们更希望拥有一个平静、安宁的居住环境,来消去我们工作中的疲惫与不堪。然而,对于设计师的考验,就是如何能用明亮的颜色、简单的形式、细腻淳朴的材料的同时又注意到整体的实用性,以简洁的形式涵盖丰富内涵的设计目标,就是我们说追求的“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为我们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心灵的归宿。
材料上我们所说的“减法”,即是追崇减法美学的设计师们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用最初始、淳朴的材料,并且注重居住人们的自身感受,为设计本身的功能服务。运用减法美学的室内设计作品中大多摒弃了华而不实、奢侈的材料,取待其的是具有非常强烈质地的环保材料,把室内装修的重点搁置在材料的反复利用和处理中。所以,材料的回收能够使消费者们真正的注意到设计重给予自身带来的变化。
颜色上我们所说的“减法”即是色彩上的减法。单一形式的色彩也是简约主义中减法美学的特点之一,在室内设计中,复杂的设计通常会给人们的内心造成杂乱和疲劳的视觉效果。这个时候室内的设计感将会大大降低表现力。色彩的丰富内容也绝非用任何表现手法去显现,甚至于赶超了文字和图形的传达效果。所以,在简单的色彩中,通常都能在室内设计中占有较高的地位,起到直击人心的最好效果。
功能上我们所说的“减法”,即是室内设计中最终是要提供给用户居住的,所以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究到这一重点,就会把设计的功能性发挥到极致,在开始实施的过程中应恰当的摒弃寻求“大而全”的功能合计,而是将有内涵的功能做到极致,将居住者在使用其功能中得到最大收效为目标。如灯光的造型设计也可以在充当实用性的同时,又增加了整体室内装修的美观性,因此,减法的意义便在不增加的同时,又表达了设计理念的深刻含义。
形式上我们所说的“减法”,即是简约风格中的减法美学室内作品关健在于看到所设计对象的本质通过不断的提炼、归纳、简化、提炼等方式给予概括和总结。如电脑设备和家居办公用品,厨卫用具以及玩具汇总。
减法美学即在不断否决自我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否定进行一个排除的过程。对于一个室内设计师来说,既要用简约元素,又要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所设计思维的内涵,这样的难度是相对高的。但是,通常完美无瑕疵的作品在其表达的形式、格调和元素都是基本统一的。例如,日本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的“光之教堂”,我们能从中感受到静谧、舒适与神圣。所以减法美学的第一需要即整齐避免杂乱无章。
在21世纪的今天,室内设计绚丽多彩,然而简约主义中的减法美学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不容小觑的,虽然简约风格最开始是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但是其后在中国室内设计的市场艺术和传统文化中也含盖了简约主义中减法美学的“少则多”的精髓。
面对信息化的社会,人们的生活不断地发生改变,未来仍然有很多未知让现在的人们感到无所适从,因此给将来的生活留下一些空间。虽然,简约主义来源于西方,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精髓,然后在加上符合自己国情的或文化的室内设计风格,最终融在一起组成新的适合我们的独特减法美学。
[1]刘琛.《美术大观》.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03).
[2]张远林.《减法设计丛书:餐厅·厨房》.海天出版社,第一版.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徐恒醇.《设计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