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魅力需要慢品

2015-01-29 17:55张绪儒
中国德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老师孩子教育

张绪儒

在《最强大脑》的赛场上,中国小将李云龙和意大利选手安德烈进行了超强记忆能力大对决,当主持人先核对安德烈的成果时,李云龙却大哭起来,嘴里反复念叨:“我记对了,却摆错了!”这个痛苦绝望哭泣的画面让每一个人都感到心疼,那是一个如花般年龄的孩子该有的神情吗?他们不是应该无忧无虑吗?可是一个小小的误会却让他们变得濒临崩溃,最终他赢得了冠军,但若他失败了呢?结果会怎么样?我们不敢想。很多人都在责怪他的父亲,但是他的父亲又何尝不是很多父亲的缩影?又何尝不是很多教育家的写照?

我们的社会,小学生等待上中学,中学生等待上大学,大学生等待满意的职业、美好的家庭……为了加快进程,人们错过了路边优美的风景,悠扬的歌声,只是为了追赶或者超越别人的步伐,看着孩子们疲惫的表情,忧郁的双眼,我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名教师,我热切地呼吁:“请把步伐迈得慢一点,让我们的孩子成长得慢一点。”就像很多产品为了早日出售都拼命地打催生剂一样,我们过快的簇拥着孩子成长,必将如同卢梭在《爱弥儿》中写的那样,“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我们是时候慢下来了,我们是时候听听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了。

一、慢慢地迎接“成绩”

“梅花香自苦寒来”“早起的鸟儿有食吃”“书山有路勤为径”等等,我们总是用这些话来激励学生,让他们勤奋刻苦,甚至把“头悬梁锥刺股”都用上,让孩子们从小就认为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要想获得好的成绩就必须舍弃与学习无关的一切事情,“你就知道玩”成了无数家长或者老师训斥的口头禅。可是反过头来想想,连玩都不知道,怎么能知道学习呢?我小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话就是父母说的“你看看人家的谁谁谁,考试总考一百分,从不出去玩,又得了三好学生”,等等,那时候我总是很愤怒地看着自己的脚尖,心想你这么喜欢那谁谁,怎么不让他来做你的孩子呢。今天想来,我只是在回忆父母的做法,好像也很少反思自己,我是不是也在重复当年自己深感愤怒的事情呢?如此一来,我便决定闭紧嘴巴,我不求把学生教育成最强的,但求让他们成为最快乐的!

对成绩优异者,“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成功者往往害怕失败,他们比成绩落后者的压力更大,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期许,让他们有着这个年龄所不能承受的压力。南京一中的黄侃老师用哽咽的声音给她所带的初三(2)班孩子们开始了一堂"生命教育课"。她的女儿从小到大都是人们眼中的优秀学生,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能歌善舞,爱好广泛。而就是这样一位堪称完美的学生,却在异国留学时期,选择了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打击对作为母亲、又为人师的黄侃来说,痛彻心扉,陷入了深度思考。她说:“我的孩子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但正因为大家都觉得她好,她对自己的要求就很高,压力也非常大。她什么都自己扛,而没有去沟通,去求助,最后选择错误的方式结束自己花一样的生命,带给所有爱她的人无限的悲痛。”这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警醒吗?我们是不是更应该走进这些优秀的学生内心去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呢?作为老师,我们是不是应该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在老师的心目中有比成绩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学会享受在学校里的生活。

对成绩中游者,“红花虽好,更需要绿叶的映衬”。这个层次的学生似乎总是处在寂寞之中,老师们要么就是关注尖子生,要么就是追着后进生,对他们似乎稍有忽略。处在中流砥柱的他们往往变得沉默,有时会着急追赶前面的同学,但却屡遭挫折;有时想放松流入成绩的底层,却又不那么甘心,所以显得彷徨失措,作为老师,我常常对他们说:“你们才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你们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可以享受生活,同时你们又具有实力不用为老师和父母的斥责而心绪不安,只要你们按照自己的步伐,有节奏而又不那么着急的追赶,你们的生活必定是精彩绝伦的!”

对成绩落后者,“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们之所以上课捣乱或者走神,我猜测是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吸引老师的注意,才会促进自己的进步,他们何尝不是聪明伶俐的孩子。为此,我总能找到恰当的机会表扬他们聪明,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长板并发挥它,激发自己的信心:如果你热爱体育,那可以锻炼心智,有什么比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重要呢?如果你热爱艺术,那更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班里的联欢或者板报都是你施展的舞台,如果你面临低迷的成绩而心情低迷,然后能正视它并端正态度去追赶,更说明你是一个具有健康心理且有大智慧的人……人人皆有优点和长处,每个人都可以取长补短,人的知识绝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课堂,还在各个方面得以展现,只要他们积极生活,尊重他人,心地善良,就是我们社会最大的幸事。

我们是教师,我们培养的是一个个有着独立灵魂的学生,我们要做的是帮助每一个人扬起生活中不断前进的帆,让他们鼓足马力幸福生活。谁说我们的学生一定要做苦寒中散发香味的梅花,我们哪怕只是做一朵开在路边的不起眼的小花,哪怕无人欣赏我也能骄傲的绽放,因为我总能给大地增添一抹亮色,这不就够了吗?

二、慢慢地培养“品行”

人的一生就是一场修行,在这场修行中品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孩子们品行善良才是我们人民教师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不仅是做知识的播种机,更要做德行的践行师。教师不是一份急的职业,心态不能急,知识的传播不能急,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更不能急,一定要是用人性的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生,用足够的耐心、细致和充分的教育意识引导学生,我们应明白,有时虽“不能至”,但可以“心向往之”。

对听话懂事的孩子,帮他们建好门,建好窗。在坚信“性本善”的孩子们心中,渴望的是自己的善良能收获他人的感激或者回报,可是现实往往让他们感到心寒,如何让他们一如既往地保持这样的善念,我总是这样对他们说:“我们帮助别人,不能仅仅是因为他需要帮助,而更应该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善良,我帮助了你实现了我的内心诉求,不会因为你感激或者不感激而发生变化”孩子们在反复的实践论证中切实地感受到心地善良真的无关别人的事,苦闷感自然就慢慢减退了。

对暂时迷路的孩子,给他们留好门,更留好窗。谁能保证自己永远不犯错误,可能就是那么一个犯错的念头让孩子迷失了方向,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不就如同电影《少年犯》中那些可怜的孩子了吗?我们是教师,更应该是父母,爱他们不是只让他们吃饱饭,上好学,更要给他们树立榜样,引领方向,特别是在坏念头闪现的时候帮助他们排除杂念。张文质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这样写道:“经常,我们要等待一个儿童的成长:他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他需要你对他这个具体的人而给予的帮助,即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也许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的边界意识,同时要有乐观的态度和积极恰当的行动能力。”

三、慢慢地引领“成长”

“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学生的成长就应该在教师的心里,一个学生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都牵动着老师的心,只有时刻想着他们的成长大事,才不辜负教师这一光荣的称谓。可是我们的教师是不是有时候太赶时间了呢?忙着让孩子们上课学习,下课做作业,甚至在龙应台的笔下,我们还看见了这些教师的面孔:

“小朋友,手拉好,要走了!”老师大声地发号施令。

“去哪里呀?”妈妈惊讶着。

“上厕所。”园长说。

“集体上厕所?”妈妈呆呆地问。

“对,”园长耐心地解释,“孩子人数太多,如果上课的时间里,一下去这个,一下去那个,没办法控制。所以每一个小时由老师全体带去。上课中途尽量让小朋友克制。”

这是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在本应慢慢陪他们上厕所,陪他们玩耍的年纪里,我们也不放松对时间的要求,我们着急,因为在我们看来,似乎孩子只是孩子们中的一个,不具有特殊性,可事实上,每一个孩子不都是独特的瑰宝吗?他们的每个成长瞬间不都是极其珍贵的吗?

社会的节奏太快,我们似乎忘记了慢节拍的生活,以至于我们面临成长中的孩子都不知该如何让他们慢下来体会幼年、童年、青年……我们的人生真的是一场赛跑吗?那么几十年的日子该属于何种程度的赛跑呢?我宁愿我的孩子们经历的是一场旅程,可以随便走走停停的旅程。

教师的教育应该成为一种慢动作,要耐心等待,陪伴孩子们犯错,陪伴孩子们成功,陪伴孩子们摔跤然后再勇敢地站起来。人生是根长长的链子,等待是各环节链子间的纽带。我们不能不等待,我们不能不耐心地等待,因为欲速则不达,只有耐心的等待才能静下心来聆听花开的声音。老师们,我们面对的是智窦初开的儿童,或者有待精神哺育与知识培育的青少年,他们正处于“人生初稿”的阶段,这份“初稿”终究写成何种样子,和我们大有关系,谨慎落笔,精心呵护吧。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稼轩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肖茂红

猜你喜欢
老师孩子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孩子的画
教育教学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