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江
摘 要:“课改”首先是改教材,教材栏目的出现是新老教材一个很明显的改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被很多教师所忽视。本文通过分析苏教版教材栏目的其中一种《你知道吗》,了解其它教材栏目作用,领悟编者意图,体会新课程理念,分析新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倡导多元学习方式的理念,这样有助于帮助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该如何对自己的课堂进行符合新教材的合理教学设计。对新教材教材栏目《你知道吗》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及笔者的实践体会,可以帮助广大教师正确认识新版化学教材栏目的特点、优势,理顺栏目的实施与日常教学的关系,进一步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的优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标的教学尺度和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标准。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栏目;你知道吗;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39-05
苏教版主编王祖浩教师在教材的首页有一段《写给同学们的话》,有关教材栏目是这样写的:“不同功能的教材栏目体现了作者的编写理念,有助于同学们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你知道吗》引导同学们回顾已有的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联系自己原有的经验,激发探究的欲望。”这段话体现了编者的理念,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方向标。
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写到: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当学生把教学内容和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新教材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倡导多元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关注基本概念的形成,关注学生的认识发展,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广大教师都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观念,开展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优化教学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各环节设置,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的方式,问题情境与活动探究的紧密联系等细节问题都存在对教材观念理解的不透彻。于是出现了为活动而活动、为设计而设计等不符合新教材理念的课堂教学。本文对新教材教材栏目《你知道吗》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利于广大教师正确认识新版化学教材栏目的特点、优势,理顺栏目的实施与日常教学的关系,进一步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的优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标的教学尺度和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标准。
一、教材栏目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新教材在教材研制上与旧教材最大的不同在于栏目的设置。栏目是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设计的。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并审定通过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有3种,分别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宋心琦主编,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王祖浩主编,以下简称苏教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王磊主编,简称山东科技版)。这三种教材都有教材栏目,相比之下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化学1、化学2)在栏目的设置上各有千秋、各具特色。通过设置不同的栏目发挥教材的最大功能。
苏教版的教材栏目以高中《化学1》、《化学2》为例主要有:《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资料卡)、《整理与归纳》、《回顾与总结》、《练习与实践》共10个栏目。《你知道吗》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联系自己原有的经验,激发探究的欲望。
1、新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1》、《化学2》教材栏目的有关统计《化学1》比《化学2》多设置了一个《整理与归纳》的栏目,在每个专题结束都有每个专题系统的整理与归纳。以便学生系统的整理归纳知识。笔者对《化学1》、《化学2》的教材栏目进行了统计,其中摘写出部分主要的教材栏目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格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教学内容,教材栏目的形式有不同,有些以《活动与探究》为主,有些以《交流与讨论》为主。这些设置直接的反映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什么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应该用什么方法获得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的理念。
2、新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1》、《化学2》教材栏目《你知道吗》浅析
以苏教版《化学1》为例,教材栏目《你知道吗》的内容进行统计,如表3所示
从教材栏目《你知道吗》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分析教材编写的几个主要意图,从而给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笔者列出主要几点:
(一)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点燃学生智慧火花。《你知道吗》教材栏目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把握问题起点,所问的问题起点不高,但能为新的知识的学习创设一个情境,恰到好处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如《氧化还原反应》教材设置的问题:钠与氯气反应哪些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接着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教材根据知识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一种孕育着疑难问题而又引人入胜的情境。这两个问题也是本节内容的重要知识点,即化合价是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标志,第二个问题将学生引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转移。问题的设置用一种原理引导学生的学习,称为以“理”入境。然而“化学试剂上标签的数据是如何得到的?手机、电脑都与硅单质有关,你知道硅是如何制得的吗?”等这些问题,做到了以“趣”入境。通过酸雨的图片以及酸雨的介绍,然后设置问题:“为什么人们谈论酸雨时常常将其与二氧化硫联系在一起?”做到了以“情”入境。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激活学生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火花。
(二)加强知识联系,优化化学与STS知识的整合。教材栏目时刻注重与初中科学的相关知识的结合,与前面专题中相关知识的联系,使化学与STS知识的整合。同时紧紧围绕社会热点、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等学生比较关注且感兴趣的问题,使化学从生活经验中来,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建构知识内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如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材栏目,“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有关铁铜的应用,你能说出它们的物理性质吗?将你所知道的填入表3-4”。《化学2》专题4《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化学》有关超导合金、记忆合金的问题涉及到科技前沿,让学生对化学充满向往,倡导“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
(三)注重基本概念的形成,关注学生的认识发展。教材栏目的内容直接与基本概念紧密联系。通过教材栏目对基本概念的形成创设情景,使学生的认识过程不断发展。以原子结构认识为例,笔者根据《化学1》与《化学2》的对照比较,发现教材栏目存在如下特点。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的相关知识,在高中《化学1》教材通过《你知道吗》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它由哪些更小微粒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有C-12, C-12原子是指什么原子?这个问题联系初中对原子等微观粒子的基本概念,回顾旧知识,抛出新问题,将学生的认知带到一个新的领域。《化学2》微观结构的知识教材设置的问题是:观察图1-1、1-2所示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发现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有什么规律吗?从这两个《你知道吗》问题的设置可以看出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化学1》问题设置要求认识一个原子,也就是局部的分析问题,形成基本概念,相比之下《化学2》要求从所有的原子找到规律,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深化,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
(四)紧扣核心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基本概念和掌握化学学习方法。《你知道吗》提出的问题往往就是一节课要解决的核心知识。如“水泥、玻璃、陶瓷是三大硅酸盐产品,它们是用什么原料生产的?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为什么人们谈论酸雨时常常将其与二氧化硫联系在一起?”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引起学生的思考,要知道这个为什么,学生就会冒出另外一个为什么,这样逐步的推进最终达到教师所要求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师才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能够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使学生会学习、会思考。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按探究的一般过程来完成化学的知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基本化学观念。从教材栏目可以看出新教材更加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致力于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同时也体现了《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等其它教材栏目之间重要的联系。有了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自己会冒出许多为什么,产生了“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活动。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巩固已有知识,还设置《整理与归纳》、《拓展视野》等教材栏目。所以教材栏目与学生知识构建可用以下简图表示:
这些过程教材在编写时都是从学生“学”的角度设置考虑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这一重要理念。有的时候教师往往重探究轻过程,其结果导致化学实验与实际生活或者知识的脱钩。也导致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会观察、不会联系、没有创新、不会运用等问题。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你知道吗》设置问题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生活联系、前后联系,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面,由易到难,由基本到一定深度,逐步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注重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概念的发展和深化对学生认识和作用的影响,努力构建化学核心观念,实行以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模式。
《你知道吗》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产生各自的好奇和想法,产生符合每个学生特点的探究欲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不仅教给学生基础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二、教材栏目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笔者认为,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栏目的真正含义,分析符合新教材理念的教学方式,达到优化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方式。下面以《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为例,谈谈以教材栏目为线索进行情境式教学的教学设计过程。
下面以《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为例通过教材栏目《你知道吗》进行“化学进化”教学设计的过程
《你知道吗》设置四个问题:
问1、水泥、玻璃、陶瓷是三大硅酸盐产品它们是使用什么原料生产的?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1》
问2、盛放NaOH溶液的玻璃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2》
问3、沙子、石英、水晶、硅藻土等都是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你知道二氧化硅有哪些重要的应用吗?《3》
问4、当我们在电脑前用鼠标和键盘连接瞬息万变的世界时,当我们打开手机与家人、朋友互致问候时,神奇无比的硅片制成的集成电路在为你提供服务。你知道硅是如何制得?《4》
二氧化硫这节课通过对教材栏目的加工处理,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运用课堂,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目的很明确、积极性很高,能够运用知识解释实验现象,效果很好。同时,学生充分利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原理,运用实验探究分析,掌握探究酸性氧化物性质的一般方法,然后运用所学二氧化硫的相关知识防治酸雨,很好的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有机整合起来。这样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又树立了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情境式教学设计,给学生创造了思维空间,符合新教材从单一的物质中心模式到多样化的学习模式。
二氧化硅这节课完全利用教材栏目《你知道吗》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化学新教材“化学进化”观念的建构,通过教材栏目为起点和支撑,充分利用图片创设情境,然后从历史演变背景的角度使学生形成化学观念,给学生创造了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课后许多学生来问有关分子筛的问题:教师CO2气体中含有H2能否用分子筛分离它们啊?为什么电脑的电路板要用到硅单质?能否用其它物质代替?这些问题虽然远离教材要求,但可以反映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
试卷分析课效果很好,学生很活跃,完全将试卷分析交给学生,老师成为引导者,改变以往试卷分析课枯燥的局面。同时,学生的信心得到重新树立,学习的兴趣都有一定的增加,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热情很高。有关《拓展视野》题目投影出来之后,会做的学生很有成就感,开始不懂但后来明白的学生也感觉非常有收获,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但是在实际课堂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试卷分析课还是有些不放心,毕竟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的题目有没有真正掌握,心理也没有底。时间的把握和课堂的驾驭也存在一定难度。比如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探究活动,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疑问和兴趣,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但是一些细节问题还需强调。比如二氧化硅的化学反应,很多学生的反应方程式都写成:SiO2+C=Si+CO2。如何做到既能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符合新教材设计特点展开教学,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虽然教材对于非主干知识进行了修剪,注重主干知识的教与学。但是知识的体系与结构强调了单元模块,量多而难于把握,难于操作,补充什么,不宜扩展什么,心中没有数。如硅酸的性质。教材没有提到硅酸,但是在学习“水玻璃”的化学性质时,如果不知道硅酸的相关性质,学生对于“水玻璃”的相关反应就比较难掌握。如果只是简单提到硅酸的性质,不全面仔细学习硅酸的性质,学生很难得出硅酸的酸性,不稳定性等性质。下课学生拿着题目来问:二氧化硅和水反应是不是得到硅酸?如果每个问题都进行补充势必增加学生的负担,对于主干知识体系的构建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这种方式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增加设计的难度,对于比较难把握的问题很矛盾。比如在二氧化硫教学设计中,出现了氧化剂高锰酸钾,不知是否超要求,但高锰酸钾确实是中学阶段十分重要而常见的氧化剂。
三、教材栏目下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1、更新观念,重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倡导“教改”与“课改”同步进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笔者明显地感觉到新教材加强了生产生活实际与化学的结合,洋溢着一种时代气息。接触过老教材的教师在抱怨:这哪里是为学生减负啊,这明显是变本加厉,现在《化学1》的内容几乎相当于两本老教材的内容。如果教师不更新观念,不去重点构建学生的化学观念的形成,仍旧按照老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化学1》的教学内容一个学期根本无法完成,学生能否接受如此多的知识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仔细分析教材栏目,理解教材栏目的意图,按照教材栏目的梯度和方式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得课堂教学与教材更好的融合达到“教改”与“课改”的同步进行。
2、研究新教材,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感觉教材的内容相对以前知识点增加了很多,到了期末复习的时候,很多知识学生都已经遗忘。只有充分利用教材栏目的理念,将重要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再将知识连成网,不轻易加深的教学内容,时刻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另外一定要让学生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起点,让学生至少能想到这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创设情境设置合理的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
新教材中有许多引入课题的图片问题,其目的是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化学联系生活。同时又减少了学生难以接受的、纯理论的知识。新教材通过教材栏目采用模块的逻辑顺序编排是它的一大亮点,而在每个模块中应如何抓住重点,适当增加弹性,则要求我们教师认真研究课标,认真研读教材,从而把握住教学中的“度”。
3、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平时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不自觉的将问题深化、拓展。学生对于个别问题重点的把握不够。感觉能听懂但实际停留于表面。教师应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监控者,使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动脑思、动眼看、动口议、动笔写、动耳听,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参考文献:
[1] 魏樟庆.《实施以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2007.8
[2] 顾建辛.《化学《必修1》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教学体会》2007.8
[3] 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出版社
[4] 刘宝剑.《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与目标》.省课改领导小组,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