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吉
摘 要:语文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个人一生的发展,近年来,不少国内的学者尝试对小学语文教学做出改革,当中却存在着各种困境,本文将对这些困境做出分析并尝试寻求解决之道。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困境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19-02
一、引言
对于整个小学阶段而言,语文学科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人一生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做出非同一般的影响。所谓教学,是一个师教生学的动态的过程,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讲授,学生一般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新课改以来,许多学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困难做出了研究,并提出一系列改革的方式。也由此展开了对当下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创新路径的讨论。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1、语文教学缺乏人文情怀
语文作为从文学艺术中衍生而来的一门学科,其本身就带有相当的人文气息和情感关怀,语文教学并非只是识字阅读等语文技能的培养,这些作为学科基础固然重要,然而过分重视就导致忽视了语文学科本身的精神内涵,忽视了它在培养学生们审美情操、道德修养以及人文情怀上的不可小觑之作用。这亦是我国当下语文教学的困境之一。泱泱华夏,文化之沉重上下五千年,先人留下的丰富而瑰丽的文化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竟只沦为机械的识记和背诵。多少学生记背《九与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时候知道那背后的兄弟之情,又有多少学生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之时感受到那其中的悲切情感。可悲可叹,当下语文教学所作出的忽视人文情怀之教育,断送的可能就是中国的聂鲁达或者如今的苏东坡。人文情怀与语文技能之间抉择的困境,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重困境。究其原因有三,即教育体制、教师素养和传统的教学形式的影响。对于语文学科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使教学的目的产生偏差,忽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情怀;另一方面,许多语文教师本身就对文学缺乏由内心而出的共鸣,若教师尚且进行干巴巴的教学,学生从何处得来对语文之美的体味。
2、语文教学过分重视课本
古人云“厚积薄发”,语文教育的意义绝不只在于对于课本的学习,相反的,课本应该是帮助学生去了解和感受在其之外更广阔世界的桥梁。小学是培养个人一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然而回望当下,小学生们的学业压力和枯燥的学习生活使他们一方面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另一方面,对于语文课本的乏味学习使他们丧失对阅读兴趣。借用教育学者温儒敏的话:“阅读最接近教育的本质,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是语文教育之本。”过分重视课本与阅读之必须性的冲突,此为当下语文教学的第二重困境。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积袭,另一方面在于语文学科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每天面对的学习任务是抄写、造句、背诵之类,课堂形式亦十分单一,课文分析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而沿袭毫无新意的教学形式。譬如文章学习时常见的概括中心思想就很容易忽视学生的自我感受,语文是具有生命的学科,这一生命是源头活泉,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课文一味的、学究似得学习只会浇灭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对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毫无益处。
3、理论研究与实际实践之困
尽管有不少学者对于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另辟蹊径,提出不少让人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譬如由华东师范大学刘濯源教授所带领团队提出的”思维可视化“教学。他们认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字自我体验和思维过程,认为教学的着重点在于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上。然而回望现实我满发现,能够积极去运用那些理论来进行教学的教师们少之又少。也就是常说的理论研究与现实实践出现断层。理论和实践应当时互为支撑的,无论是缺乏理论的实践亦或是缺乏实践的理论都有其不可取之处,这是当下小学语文教育的第三重困境。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尚待提高,活到老学到老,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进行不断地调整和改变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然而学校当中往往资历越老的教师越具有权威,同时亦最不愿意改变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方式,还会出于老教师的责任感对年轻教师做出指导甚至是教学干涉,这样的教师关系在无形当中就影响了学校教学的创新发展。老教师多年积累具有权威和经验,新教师初生牛犊敢于尝试不怕失败,二者如何互相帮助,共同开拓最适宜学生的教学方式,尚需纠正观念,提高职业素养。
三、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对策思考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学是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其有所获得、有所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师不单单是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亦是学生所学习的榜样。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教师需要比其他教师更注重个人素养,这是所谓“为人师表”。另一方面,突破当下小学语文教育之困境,尚待各位语文教师们大胆尝试与创新,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教师同样需要厚积薄发,去了解更多新课程改革的研究,甚至自我参与研究,结合自身和学生的特点探索出一套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另外一个方面,由于其学科特殊性,语文教师需要举要相当的文学素养,具有不同于其他教师的浪漫人文情怀,,只有自身即对文学怀有深切情感的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感动学生,才能对学生发展审美情操和情感关怀的道路上做出引导。
2、完善小学语文的评价机制
如前文所述,语文教育之灵魂并非生字词的认识、亦非段落大意的概括,我国目前的语文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完善,表现在如今的评价机制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学生学习语文,要感受到文学世界之美,要提升自我的审美情操,要加深人文关怀。因此评价机制应当加重对学生内涵的评价和奖励而适当减轻对基础语文技能的考察。另一方面,积极而有效地评级机制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评价机制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侧重点,只有改变评价机制,教师才能放心大胆地去尝试教学改革,去提升自我修养。
3、学会聆听学生
教学之中,学生是主体。良好的教学过程是能够倾听学生感受,了解学生需要的过程。尤其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去聆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从而加以正确的引导是优秀语文教师的必修之路。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关怀中感受文章之美,能够激发他们对于文学阅读的兴趣,能够鼓励他们去寻求文学中触及心灵的感受。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够接纳学生的差异,具有宽容的态度,尊重他们自己的看法,不抹杀学生的奇思妙想,为他们装上想象的翅膀。
参考文献:
[1] 张娟青.《事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小学语文》.2010.
[2] 李元功.语文教学艺术与思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 李丽霞.基于学生精彩观念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