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的西安让传奇女作家萧红暂时远离了日寇的炮火,但却依旧无法抚平萧红内心深处的焦灼与不安。
对日寇铁蹄下家国命运的愁思,对萧军爱恨交织的情愫,对个人价值的无限怅惘,搅动着这位才华与性格皆惊世骇俗的女作家的心。在西安古色古香的街头与朦胧的月色下,萧红向左翼作家聂绀弩自况:“我是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
萧红的人生经历构成了时代与女性关系的经典命题:这里有女性价值的觉醒与抗争,女性与男性的战争与和平,更有女性介入男权社会的雄心与困境。这些命题历久弥新,至今依然直达现代社会的核心,直到1976年之后的今天,在香港导演许鞍华将萧红的故事改编成的《黄金时代》中,萧红扮演者汤唯注视电影观众说出那句“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这是我要的自由”之时,依旧足以在观众心中掀起层层波浪。
女人、男人和时代,从来都是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
如果说男性以其健硕的肌肉,不屈的意志,张扬的情感,包裹寰宇的野心构成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澎湃动力的话,那么女性则以其柔美的曲线,内心的善良,醉人的温柔,抚育万物的爱心为人类社会的奔涌向前涂上几份迷人的色彩。
我们认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缘自伟大的男性,以及杰出的女性共同缔造。我们相信,一个文明多元的现代社会同样需要杰出的女性。
当代中国,有越来越多的杰出女性走上时代舞台,而她们的优秀表现则构成了时代最靓丽的风景线。她们是优雅的、淡然的、独立的、智慧的,她们是一个行业或者一个领域的优秀代表,也是一个家庭或者一个时代的精神依托。本刊倾情推出的“东方淑女”专题,以自己的理解和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关注那些在2014年为中国社会平添几份靓丽色彩的女性代表。
她们是“东方”式的:她们的奋斗与挣扎都植根于中国广袤的土地与文化,而非被西方流行文化打扮一新的中国符号,她们的魂魄来自东方;她们是“淑女”,她们上承“窈窕淑女”的中国古典气质,下接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化转型。她们的人生故事构成了当代中国广阔与复杂的社会生活,她们在事业上的卓越表现刷新了社会各界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她们对情爱态度的坚持为更多女性拓展了选择的可能性,她们在知识领域的宽广视野为整个社会带来观念革新。
我们选择10位女性作为我们认可的“2014东方淑女”的典范,她们包括:强悍坚持自我价值观,拒绝成为娱乐工业生产线商品,拒绝被大众消费,拒绝取悦于他人的许晴;以不懈追求,卓越能力,独到价值观,完美嫁接东方女性婉约与西方现代职业女性干练精神的杨澜;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描画家国大事,推动整个社会观念革新的刘瑜,她的出现改变了男性长期在中国公共领域独领风骚的局面;以雍容大气的态度处理丈夫出轨事件的马伊琍,在男权社会中,多的是以眼泪换取公众同情的女性,少的是她这般智慧大气的女性;刷新国人对于女性“容颜易老”偏见的赵雅芝,从上世纪走红以来,她奇迹般地保持了和岁月的和解,这背后是她优雅的内心修养;以靓丽姿态闪现于镜头前的凤凰美女记者傅晓田,令电视观众眼前一亮的不仅是她的形象,更是她的鲜活思想;放弃轻松安逸生活,微笑拥抱艰难坎坷的陈若星;清淡如菊,芳雅似兰的徐静蕾,同她美貌一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她多方面的才华;性格鲜明,以不羁姿态打破电影圈一切固有格局的郝蕾;在《后宫甄嬛传》中出色塑造“敬妃”形象的杨紫嫣,在喧哗躁动的娱乐圈,她端庄温婉的形象吹起了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风……
我们认为,这些杰出女性堪称“东方淑女”,她们不仅有着美艳的容颜,专业的人文素养,更为重要的是她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对中国的公共社会产生了积极的,正面的推动作用。
我们坚信,一个健康的社会离不开杰出的女性。中国社会所能孕育出的杰出女性其实就是另一层意义上的中国形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