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鑫
摘 要:尽管有着截然不同的经济和教育体制,中法两国的高校毕业生却同样面临着就业困难。法国在促进年轻人就业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开始得很早且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开始“职业融入”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也开始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在各个方面着手改善,其背景因素又有哪些?
关键词:法国;中国;高校毕业生;职业融入;背景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05-02
“职业融入”一词即法语“insertion professionnelle”,而在中国则更多使用就业指导一词。两者相比,笔者更倾向于前者,“职业融入”无疑更为人性化,且涵盖面更广,时效性更长。凭借在对促进年轻人就业方面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相对于中国而言,法国开始得更早,有着更多的经验并且取得了很多成绩。为促进毕业生的职业融入,法国高校、教育研究人士以及企业方在文凭建设方面做了很多举措,那么为何要推动“职业融入”,笔者从中法两方进行了研究。
一、法国
1、法国年轻人就业难
年轻人的就业困难在法国社会是一个持续存在的问题。二十一世纪刚刚结束的十年,没有例外地,这个问题仍然困扰着法国年轻人与法国社会。上世纪90年代末,即从1997年到2001年,欧洲曾经历过一场短暂的经济增长期,由于欧洲经济的回弹以及就业市场工作岗位的需求增加,法国年轻人的就业情况曾取得明显改善,失业率下降。而法国政府颁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就业政策(职业培训,针对特殊或需要帮助的人群,政府还推出了援助型公共岗位,如公益团体的一些工作岗位等。此外,法国的就业政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减少工作时间方面推行了各种形式的“实验”,继而于90年代末期颁发《奥布里法》并在全国实施,最终于2000年将每周劳动时间从39小时缩短为35小时;而另一方面,减少社会保险的各项支出,使得劳动力成本降低。)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就业并且减少了与欧盟其他国家在失业率上的差距。然而自2001年起,就业情况却逐渐恶化。
2005年,法国15至24岁年龄段的就业人群失业率高达22%(此处的就业人数仅占次年龄段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他的则还在学校,尚未就业),是全法平均失业率的两倍多(2006年,全法平均失业率为9,6%),并且这个数据比欧盟大多数国家都高。以2006年法国国家统计及经济研究所公布的调查数据为例,法国15至24岁年龄段的就业人群失业率为21.8%,在调查的十五个国家中位居第四,最低的荷兰仅为8.0%。
2、法国公立大学和大学校的两极分化
1989年通过并颁布的《教育指导法》表明了法国人提高受教育水平的决心,该法案规定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原则,并确定了80%应届毕业生通过高中会考的目标。自此,中等教育中高中阶段的学生数量迅速增长,获得应届高中毕业文凭的学生数从1985年的不到30%增加至1995年的62%,此后一直基本保持在这个数据,波动不大。
由于高中毕业生人数的增长,高等教育的免费及免选拔,大学生人数立即增长。大学门槛降低,能够成为大学生不再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专利,专业技术高中毕业生,甚至职业高中毕业生都可入学。在此基础上,法国大学生人数从1980年的一百一十七万猛增至1995年的二百万,以后一直稳定在这个数字上。这个数据在世界上属于中等水平。
然而,法国的高中教育同高等教育一样,提供分科教育,汇集了各类学科,即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及专业技术教育,尽管获得各类高中毕业文凭的学生都可以上大学,但某些文凭会对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的专业选择有利,也正由于此,不同学科的学生在取得高中毕业文凭后,会选择不同的出路。大部分学生进入法国公立大学学习;少数高中毕业生会留在高中预备班继续学习,准备大学校的入学考试;此外,还有高级技师班,只招收技术高中最优秀的毕业生。
大学校(Grande école)创立于十八世纪的大学危机时期,也可译为高等专业学院,是法国对通过入学考试来录取学生的高等院校的总称,考试录取率很低,每年能进入大学校接受教育的人数仅占高中毕业生人数的10%,他们在高中毕业后须经过平均两年的预备班学习,然后接受严格的大学校选拔考试。目前法国大学校的在校人数达二十万,涉及所有学科。有一部分大学校的建校初衷就是为国家培养最优秀的国家高级官员,如最负盛名的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cole normale supérieure),巴黎综合理工大学(?cole Polytechnique),圣·西尔军校(Saint-Cyr),为培养档案管理和国家遗产保护人员的法国国立文献学院(?cole des chartes),专门培养国家高级官员的法国国家行政学院(?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现在,这些大学校在保持原有教育方向的同时,大部分都扩大了教育范围,并且学生毕业后不一定必须去国家部门服务。与此同时,商科类大学校如巴黎高等商学院(HEC),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院(ESSEC),法国高等工程师学院(ENSI)吸引力越来越多的考生,企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相较于大学校毕业生的“抢手”,公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则困难许多。
二、中国
1、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增加
1999年起,我国高校扩招开始,高校入学生数量自此开始逐年增加,这个转变意味着中国的高等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型转变。扩招使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增加,难度降低,同时,也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不得不面对日益困难的就业问题。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升高,加上历年积累下来的毕业生,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待就业群体。部分人认为大学扩招造成人力资源市场供大于求,加剧就业竞争。但高校毕业生树量与我国的人口总量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并没有过剩。
2、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的问题,相较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市场更有活力且更有吸引力。相应地,高校毕业生给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有利于这些地区的发展,却进一步加大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3、经济结构调整对高校毕业生素质要求的改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逐年开展,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进一步显现。高校的学科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不完全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每年有很多企业和用人单位招聘不到符合需求的员工,但同样地,也有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首先,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需求;其次,课程体系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尚未完全改变。
尽管有着不同的背景因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在中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都是社会一大重要问题。法国高校在职业融入的实施与研究方面,比中国高校走得更久,因此笔者也将在今后深入此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对中国年轻人的职业融入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 Les établissements denseignement supérieur [R] .Guide pratique,2002(5).
[2] Comment faciliter lentrée sur le marché du travail des jeunes dipl?més issus de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 [R].Cercle Vinci.endprint